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刷盘子还是读书 >

第14节

刷盘子还是读书-第14节

小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把钱投向股市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GDP也会上涨。由于有大量失业人口,劳动力价格低,用机器还不如用人工,财主大量请看家护院的,端茶送水的,洗衣做饭的,等等。这些人的人数不少,工资还不低,比种地强,也创造了巨大的GDP。就象《红楼梦》中的贾府,算GDP很高,也很光鲜,但只是空壳,人均实物占有率很低,非常贫困。

国家中的工业人口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工业人口不等同城市人口,由上面论述,农业国家也可能多数是城市人口,农业国的三产也可能占6、7成,与工业国家相似,但他们创造的GDP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工业人口首先要有文化,即普遍教育。有文化还远不够,需要各种专业技能,即各种岗位培训,甚至需要真刀真枪操练实际项目,哪怕不成功,成为废品。但在后进的农业国家中,靠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完全不能实现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变,只会划出工业化天堑,现在则是数字化天堑。

总之,在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之间讨论GDP及GDP增长率是毫无意义的。后进国家不可能通过单纯的GDP增长而成为先进国家。先进国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力先进。关于技术力的评价标准在《刷盘子读书》中已经给出了。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三节 工业化的模式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三节 工业化的模式


如何从后进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其中发展的阶段和路径是什么?在世界经济历史中,各个国家由于环境和文化的不同,所走过的路径是不同的,可以用图1的发展轨迹来描述。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1工业化的路径


这幅图引自《日本型资本主义》(有斐阁2004出版)。技术由纵轴〃先端成熟〃表达,越往上越先进,往下则是成熟的低技术。横轴〃组立加工〃则反映了技术的性质,〃组立〃对应的中文意思是组装,越往右则越复杂,需要完整的系统能力,往左只是简单的组装。后进国家的位置处于左下角,技术的蓄积薄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密集的组装业。右上角是先进国家,拥有先端技术,能够完成复杂的工程设计与制造。

从后进国家到先进国家的路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技能节约的发展〃,对应的是路径A,先从最简单的低技术的组装开始,随着工业化进展,劳动力出现短缺,工资上升,逐步带动产业升级,但还是在〃组立〃工业范畴内向〃先端〃 发展。目前,还没有国家通过此路径实现了向先进国家迈进,能够完成复杂的工程设计与制造,所以用〃(将来)?〃表达;另一种是〃技术技能蓄积的发展〃,对应的是路径B,先向〃加工〃方向展开,然后向〃先端〃迈进。这两种路径,在最初阶段,由于技术蓄积不足,需要从海外积极导入技术和部品,而对于路径A,则所有阶段都需要从海外导入技术和部品。

日本的成长轨迹是路径B,〃技术技能蓄积的发展〃,广泛的国民教育,知识技术积累,基干产业先行。基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培育中小企业和部品工业。这种蓄积的发展轨迹与欧美基本类似。

韩国从1970年开始工业化进程,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从日本导入工作机械和部品,不需要技术技能的蓄积实现高度工业化。与日本相比较,被称为〃技术技能节约的发展〃。由于是〃小国〃,工业化进展到一定程度,劳动力不足,工资上升,企业不得不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随着工业高度化,需要高度的生产设备,而自国的技术没有充分蓄积,进一步依赖海外技术和部品。原来的劳动密集产业则逐步向中国和越南转移。

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1978年以前,与日本的发展轨迹非常相似,走的是〃技术技能蓄积的发展〃道路。从1949年前只能仿制汉阳造,经过20余年的技术蓄积,到70年代末,有两弹一星,大型喷气客机,门类齐全的基干产业,拥有先端技术和完成复杂工程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属于先进国家。

但后来出现了自我定位错误,把自己定位为后进国家,以〃四小龙〃为师,重走〃组立型工业化〃补课。由于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应状态,没有发生产业升级,导致原来的自我技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大量外资涌入,外贸外资依存。经过20余年的高速GDP增长,成了后进国家,人均收入处于后列。1955年的日本并不富裕,刚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日本把自己定位为先进国家,以自我技术发展为主导,经过20年的高度成长,成为超级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也大体赶上了先进国家。

中国和日本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几乎同时被西方打开了大门。日本〃西体和魂〃,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了各自的工业化的进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西体和魂〃没有本质区别,但却走上了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四节 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四节 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日本被打开国门,非常震惊,要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但日本是小国,没有什么资源,需要靠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当时生丝有比较优势,国内价格只有国际价格的1/10,于是大量的农田变桑田。但很快发觉比较优势此路不通,因为中国有更强的比较优势,只有另想出路。1870年,政府从当时制丝先进国法国导入技术,设立官营富冈制丝厂,转向制丝业。由于官营,连年赤字。但它培训了人员,仿制并改善了制丝机械,使制丝业蓬勃发展起来。同样的方式,以官营工厂为先导,棉纺业也成长起来。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原料和成品的海运成了问题。当时无论远洋运输还是日本各港口间的转运,都由几家外国海运公司经营。由于自由竞争,运输价格低廉合理,以至于没有日本会社能够挤入海运市场。日本政府又一次违反了市场经济原则,1875年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三菱大量船舶,并每年提供补助金,在政府的保护下三菱开始与英美的海运公司竞争。后来,政府又通过行政手段以三菱为核心,成立了日本邮船会社。那么这个日本邮船会社的经营状况如何呢?,如图2。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2 海运的发展和补助金


日本邮船会社从1886年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近30年时间,合计的补助金是利润的1。1倍,实际长期赤字经营。日清战争是个转折点,战时的军事运输需要,大量船舶购入。战后作为〃日清战后经营〃的一环,补助金急剧扩大。根据经济学理论,不符合比较效益,买船还不如租船。

随着买船的进行,造船也开始推进。政府又违反市场经济原则,设立官营造船所,现在日本造船业的大企业,如石川岛造船所、三菱长崎造船所、川崎造船所等,都是从官营造船所演变过来的。到1890年代初,国内的造船所主要还只能承担船舶修理业务。

日清战争后,正式推出造船业的育成政策。1896年制订了造船奖励法。1899航海奖励法改正,如果航运业者使用外国船舶,补助金半减。造船奖励法和补助金半减,使造船业蓬勃发展,技术水准也快速提高,1907年三菱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船天洋丸和地洋丸。但造船奖励法的经济效益如何呢,根据川崎造船所的1897到1913年的数据,总利润821万元,其中奖励金251万元。如果只考虑民用船舶,利润257万元的中间奖励金有208万元。基本没有赢利,从经济效益角度,造船还不如买船。1911年,日本关税自主权回复,船舶输入税金上升,进一步促进了船舶自给化。

日本还强调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相互联动效果。作为关键的环节钢铁业,也是以官营制铁所开始。并且在日清战争后设立了官营八幡制铁所,现在新日铁的前身,是日本钢铁业的支柱。这个官营八幡制铁所的经营成绩如何呢?如图3。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3 八幡制铁所的经营成绩


八幡制铁所的利润大多数年份是负值,即使是一战爆发的1914年,利润率也只有4。9%,而同期国债的利率为5。3%,事实上享受国库的补助金。到1914年,累计补助金达到5600万元,相当于同年一般会计岁出的8。6%。

从造船业和钢铁业的业绩可以得出,无论政府的产业育成政策和民间企业的努力,一战前日本的重工业在国内市场上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原因有两点,一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日本钢铁业的工资只有欧洲的约1/7,而〃资本的价格〃,日本的利率大约是英国的2倍。这样,日本的低工资,高利率的状态,对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获得国际竞争力不利。

二是没有达到经济规模,八幡制铁所订购的钢材是小批量多品种,造成成本居高不下。1908年,八幡制铁所的钢材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71%,占总供给量(含输入钢材)的43%。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八幡制铁所仍没有达到经济规模,说明日本的钢材市场还不足够大。关联产业还没有达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规模,还需要对关联产业全体实施育成政策。

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相反还需要向日本订购武器和军需,日本的重化学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但好景不长,随着战争结束,国际竞争再开,又陷入不景气。20年代,日本的重化学工业仍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当时日本的贸易构造有三个环节。第一是对美国生丝出口,获得外货;第二是用外货输入欧洲的机械和金属制品。第三是用输入的机械和金属制品强化重化学工业和军事力,对亚洲殖民地的支配强化和扩大,获得原料和市场。

但这种三环节构造在30年代崩溃了。由于大恐慌和化纤的发展,对美国生丝出口减少,对美贸易反而发生巨额赤字,贸易的第一环节崩溃。日本与亚洲各国民族资本的矛盾,如中国印度等抵制日货,使贸易的第三环节崩溃。日本的重化学工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30年代重化学工业的继续推进需要大量从欧美导入先进机械和材料,导致外货严重不足,国际收支恶化。为了克服贸易三环节的崩溃,日本急剧军国主义化,要建立自给自足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战争的轨道上急行,国民经济急剧重化学工业化,而纺织等轻工业则根据〃不要不急〃原则,强制转废业,成为军需企业的部品下请、协力工厂。这种组织形式也就是战后高度成长期的组织形式。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4 日本的工业化和重化学工业化


日本的重化学工业的建立和成长,完全违背市场经济原理,与价值规律、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等理论完全背道而驰。这是日本的不幸,土地狭小,资源匮乏,同时还人口众多,随时有地震火山台风的威胁,没有任何比较优势,只好依靠〃物作り〃的〃技〃。〃一号机输入,二号机国产〃是日本的引进原则。

由于重化学工业没有经济效益,需要国家大量补助。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民众的生活其实非常困难,大量的人成为天皇的弃民,移民拉美,甚至菲律宾。而在同期,中国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呢?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五节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五节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中国工业化的轨迹完全不同于日本,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奉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也开始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始了洋务运动,时间上与日本差不多。洋务运动开始以〃自强〃为主,重在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洋务派兴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是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在福建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也极为著名,曾经建造过排水量2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