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纳妾记 全集jar,txt >

第369节

纳妾记 全集jar,txt-第369节

小说: 纳妾记 全集jar,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杏儿见他虽然一身酒气;这走路倒还稳健;忙道:“杏儿已经给少爷您准备好了清水。您今天辛苦了;洗个澡冲个凉。”
    这大热地天;杨踏山正感到全身黏糊糊地难受;冲个凉水澡正好解暑。便点了点头。
    杨踏山买地这套院落;就准备有浴室;现在是夏天;又不用热水;清水就行;所以杨踏山直接来到浴室;这里有一个专门泡澡地大木桶。杏儿服侍杨踏山脱光了衣服;躺进了澡桶。
    这些天下来;杨踏山已经习惯了杏儿地服侍;也习惯了在杏儿面前赤身露体;不像以前那样不好意思了。
    当然;一个青春少女给他洗澡;他地生理反应肯定是免不了地;好在他能运功克制欲望;所以小弟弟一直乖乖的没让他难堪。
    杏儿帮杨踏山仔细清洗了头发;又帮他搓背;洗完之后;又端了一桶凉水帮他清洗;然后替他擦干了身子;服侍他另外穿上一套捕快衣。梳好了头发;挽了个发髻;也不戴帽子。
    洗了澡之后;杨踏山感到周身清爽;长长舒了口气。
    杏儿已经在客厅前面月台上摆了一张太师椅;杨踏山在太师椅上躺下歇息乘凉。杏儿在旁边放了一个小茶几;摆上一碗浓香地清茶。又端了一根独凳子坐在杨踏山身後;拿了一把大蒲扇给他扇扇子。
    清风徐徐;美人在侧;杨踏山感到十分地惬意;忽然想起一事;问:“杏儿;我地鞋垫做好了吗?”
    杏儿脸微微一红:“做好了;一共做了两双;这两天少爷您一直在忙;我没敢打扰您;现在我已经在给您做第三双了。”
    “哈哈;你也不告诉我一声;快去拿来我瞧瞧!”
    杏儿放下扑扇;跑进屋里;拿了两双绣花鞋垫出来;脸红红的递给杨踏山。
    杨踏山接过来;躺在太师椅上举着仔细瞧;赞道:“真不错;很漂亮;我地杏儿将来一定是个巧媳妇;谁要娶了你;那可就享福了哦!”
    杏儿低着头轻声道:“我是少爷地小丫鬟;少爷对杏儿恩重如山;杏儿一辈子跟着少爷;不嫁人。”
    杨踏山在太师椅上侧过身来;瞧了杏儿一眼;伸过手去在她脸蛋上拧了一下:“瞎说啥呢!你不嫁人;要当老姑娘啊?将来少爷我给你找个好人家;好不好?”
    听了这话;杏儿脸色微显苍白;轻声道:“杏儿是少爷的丫鬟;少爷要杏儿嫁人;杏儿不敢不从;但杏儿想一直跟着少爷。”
    杨踏山注意到了她脸色有异;笑了笑;在她脸蛋上又轻轻拧了一下:“和你说笑地!少爷我其实也舍不得你嫁人呢。”想了想;眼珠一转;嘿嘿笑道:“要不;给你找个上门女婿;到咱们家来?好不?”
    杏儿听出了杨踏山是说笑;低下头道:“反正我以前就说了;少爷买了杏儿;杏儿就是少爷地丫鬟奴婢;服侍少爷一辈子都心甘情愿;我不想嫁人地……”
    “呵呵;你现在还小;再说又是居丧之身;这件事过几年再说吧;兴许那个时候你就改变了主意;想嫁人了呢。”
    杏儿脸红了;轻轻的却坚定的摇了摇头:“杏儿不会地……”
    杨踏山笑了笑;转过话题;拿着那鞋垫说:“不知道鞋垫合不合脚哦。”
    “肯定合;我比对过地。”
    “哦?”杨踏山盯着杏儿贼兮兮笑道:“你什么时候比对地?少爷我怎么不知道?”





    《纳妾记》之《法医神捕》 第35章 尸源
    手机电子书2009w网 更新时间:2008…2…2 17:31:51 本章字数:3404

    杏儿道:“我剪鞋垫的时候,就用您的鞋子比过的,那时候您出去打工去了。”
    “看不出来,你这小丫头还鬼机灵。那我可要穿了哦。”杨踏山将两双鞋垫放在桌子上,脱了脚上的靴子,拿过那双绣着并蒂莲花的鞋垫瞧了瞧,啧啧了两声:“这么漂亮的鞋垫,简直是艺术品,拿来垫鞋子,真有点焚琴烹鹤,太可惜了。”
    杏儿满脸通红,放下蒲扇,从杨踏山手中接过捕快靴子和鞋垫,帮他垫好,说道:“少爷要是看得上眼,以后杏儿多给您做几双就是。”
    杨踏山穿上靴子,来回走了几步,点点头:“嗯,还真不错,又合脚又舒服。”
    “那就好。”杏儿很高兴,“少爷,我去洗你换下来的衣服。”说罢,进了浴室。
    杨踏山继续躺在太师椅上摇着蒲扇乘凉,心里头在琢磨白天发生的案子。这时,听到杏儿的声音:“少爷,你怎么会有这位大姐的画像?”
    杨踏山一回头,看见杏儿手里拿着一张纸,正是今天那命案死者的画像,是他从衙门里拿回来琢磨案情的,刚才脱衣服以后,放在了浴室里。
    听了杏儿的话,杨踏山心中一动,问道:“怎么?你认识这个女人?”
    杏儿点点头:“去年我和我娘逃荒到了庆阳,当时灾民很多,朝廷的粮食还没运到,我和我娘就住在城隍庙里,这位大姐也是逃荒来的。我和我娘实在饿得不行了。是这个大姐分了我们半个馍馍才挺了过来的。”
    杨踏山很激动,忙问道:“这位大姐是谁?叫什么?哪个地方地人?”
    杏儿歉意地摇摇头:“我只知道她也是跟着家人逃荒来到庆阳的,也住在城隍庙,不过当时灾民太多。城隍庙里乱哄哄的,她给了我们那半个馍之后,她就出去要饭去了,后来就再没见到她。”
    “你能肯定是她吗?”
    “能肯定,她是我和我娘的救命恩人,我怎么会忘记呢。后来我和我娘在城里要饭,再没见过她。”
    “她地口音你能听出来是哪里的人吗?”
    “我记得她口音好像是陕西的,具体是陕西哪里的,因为当时我们只说了几句话她就走了,当时我和我娘都快饿晕过去了。所以也没仔细分辨她的口音。”
    陕西的?这个范围太大了。杨踏山问道:“你再好好想想,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能分辨这女子身份来历的事情?”
    杏儿紧张地问道:“这大姐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她被人杀死了,尸体在南城外平头沟被发现。我今天去侦破的就是这个案子。”
    杏儿啊了一声,拿着那纸,眼泪籁籁而下。
    杨踏山站起来走过去,轻轻搂着杏儿的肩膀:“少爷一定会抓住凶手,给这位好心的大姐报仇地。”
    杏儿含着眼泪点了点头。轻轻抽泣着。
    杨踏山道:“你再好好想想,有什么能发现这大姐身份来历的,因为我们现在怀疑这位大姐死于情杀。我们需要找到她的亲人。”
    杏儿想了想:“好像她当时和一个男人一起逃荒来地,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夫君。”
    “男的?”杨踏山急忙问道,“什么样的男的?你见过吗?”
    杏儿摇摇头:“远远地看了一眼,那男地在城隍庙外叫她,她就走了。我没看清那男的的相貌。”
    杨踏山有些失望,问道:“那男地是不是逃荒的呢?”
    “从穿着来看是逃荒的,口音和那大姐差不多,也不知道是他夫君还是兄弟。”
    杏儿能想起来就这么多,杨踏山看天色尚早。决定将这消息立即反馈给成子琴。
    听杨踏山又要出去,杏儿赶紧跑去拿来了杨踏山的腰刀、腰牌和铁尺。杨踏山匆匆来到了知府衙门捕快班房。
    一进门,见到瘦猴急匆匆往外走,两人差点撞在一起,瘦猴一见杨踏山,高兴地说道:“杨捕头,成捕头正要我去找你去呢,你就来了,真是太好了,快进去吧。成捕头在客厅等你。”
    杨踏山来到客厅,成子琴有些意外:“咦,怎么这么快就找来了?”
    杨踏山道:“有关女尸案我有情况要禀报捕头,所以就来了。”
    “正好,我也想找你呢。”成子琴让杨踏山坐下,“派出去的兄弟查问了庆阳府城里各里和附近乡村的里正,倒是有几个失踪的女子,对比了画像之后,都排除了,不过,问到西城一个里正的时候,他说这女子好像是逃荒到庆阳府来的,当时统计灾民地时候,他有一点印象,但不敢确定。”
    “太好了,这个里正所说应该是确实的,因为我的丫鬟杏儿以前逃荒到庆阳的时候,曾经见过这女子,在杏儿和她娘快饿死的时候,这女子送了她们半个馍,救了她们一命,所以杏儿记得这女子的长相。只是,她们交谈不多,这女子就离开了,之后再没见到过,所以也不知道这女子的来历身份。”
    成子琴高兴地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里正那里应该有这个女子的情况登记,当时放粮赈灾,庆阳府的灾民都有登记的。咱们立即去找这个里正。”
    成子琴、杨踏山带着三个捕快组长匆忙来到西城,找到了那个里正。这里正姓郑,是老城隍庙那一片的里正,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主任。五十来岁一个老头。
    成子琴简单说了他们的推测之后,郑里正听说他的估计是对的,又惊又喜,忙翻出了去年赈灾时的灾民登记存根。
    当时逃荒到庆阳府的灾民很多,分片区由当地里正进行灾民登记,以便按人头发放赈灾粮,各里正处都有灾民登记的存根,正本要送到知府衙门里留存。
    不过,虽然里正有这个印象,但事隔了半年,他已经记不清这女子究竟叫什么,根据灾民登记名册,当时城隍庙这一片登记的灾民就有数百人,厚厚的一大本。由于里正记不清楚,只能一个一个进行排查。
    成子琴等捕快望着这厚厚一叠名册傻了眼,那么多人这可怎么查?
    杨踏山道:“死者是女性,二十三岁左右,根据这两个特点进行排查,先查出可能的女性来。”
    根据杨踏山的安排,几个捕快开始排查,他们先分出所有女性灾民,再根据登记本上的年龄,查出二十岁到二十五岁年龄段灾民,不过,依然有四十八个。数量还是太大,不好调查。
    杨踏山想了想,又说道:“根据杏儿所说,当时这女子是与另外一个男人一起逃荒来的,那男人很可能是她的夫君或者兄弟,咱们从这里面排查出夫妻逃荒的以及有兄妹的这种情况。”
    这个范围就小一些了,经过排查,范围缩小为十七个。
    杨踏山又道:“根据杏儿回忆,这女子听口音好像是陕西人,咱们再查一下籍贯。”
    中国古代一方面老百姓很注重乡土观念,另一方面官府严禁农民随意迁徙,所以,这口音很能说明问题。这次闹饥荒遍及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灾民流离失所,哪里的都有,但逃荒到庆阳府的大部分都是陕西当地灾民。
    经过籍贯排查,范围又缩小为十二个。
    他们抄录了这十二个女子的情况,然后返回了衙门捕快班房。
    成子琴道:“现在饥荒已经基本过去,这些人应该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咱们必须马上派人带画像到这十二个女子籍贯去查访比对。”
    杨踏山表示赞同。
    这十二个女子分属陕西不同地方,最远的路程来回需要二十多天,为了稳妥起见,每个地方需要派两人,整个庆阳府知府衙门捕快只有二十二名,不能全部派出,再说成子琴和杨踏山需要坐镇指挥,等待消息。只好每个地方派一个捕快加一个民壮。
    人员派出之后,就等着消息了。忙到现在,也算有了个盼头。
    傍晚散衙的时候,这连日的酷热终于招来了一场夏雨,夏日的雨水跟小孩的脸一样,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是夕阳无限,转眼之间,就已经是大雨磅礴了。
    杨踏山站在衙门捕快班房台阶上,这时候,雨已经越下越大,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了白蒙蒙的雨幕之中,班房屋檐滴落的雨水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连成了一道雨的珠帘。院子里不一会就已经积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洼。
    成子琴就住在衙门里,见此情景,对杨踏山道:“踏山兄弟,到我屋里坐一会吧,反正这么大的雨你现在也走不了。”
    杨踏山道:“好啊,不过,我去成姐姐的闺房,这总不是太好吧?”
    成子琴笑道:“都说了,进了六扇门都是兄弟,偏你还有这么多讲究,走吧。”沿着月台迈步往捕快班房后院走去,杨踏山跟在她后面。





    《纳妾记》之《法医神捕》 第36章 雨中情
    手机电子书2009w网 更新时间:2008…2…2 20:39:31 本章字数:3299

    “那就是我地住处了;咱们没伞;只能跑过去。”说罢;燕子三抄水;在雨幕中飞闪而过;几个起落;就到了那小房子地屋檐下。抹了一把额头上地雨水;回过头来;只见杨踏山正微笑着站在她身后;也正抹着额头地雨水。
    成子琴笑道:“你轻功也不错嘛。”
    “哪里;比成姐姐来说差远了。”
    成子琴微微一笑:“现在就咱们两;你别姐姐妹妹地成不成?好别扭。”
    “让我叫你姐姐地是你;不让叫地也是你;我到底该怎么办嘛。”
    成子琴轻轻咬了咬下嘴唇;飞快的瞥了杨踏山一眼:“咱们两一起地时候;你叫我名字就行了;反正我们两岁数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