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临危受命丘吉尔 >

第15节

临危受命丘吉尔-第15节

小说: 临危受命丘吉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丘吉尔任海军大臣的第一个月内,由于海军部实行了护航制度,加紧武装了商船,并对德国潜艇展开了反攻,海上作战情况有了显著改善。英国在吨位方面的损失在逐天下降。但是丘吉尔一再告诉人们,不要过分重视这些使人安心的数字,因为战争中充满了不愉快的意外,而且面对着残酷的战争现实,英国还必须大大加强海上作战的实力。


第二部分 重返海军部第17节 重返海军部(2)

    丘吉尔在这届海军大臣任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海军部以外的许多问题。他相信自己肯定会当上首相,必须熟悉多方面的情况。为此,丘吉尔在海军部专门建立了一个由他多年的好友、科学问题顾问林德曼教授领导的情报统计处。这个处有一批热情能干的专家,他们向丘吉尔提供的不仅是统计方面的材料,还有关系全部战局的图表和解说。    
    丘吉尔在这段时间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直接联系。罗斯福是一位明智的有远见的国务活动家,他冷静沉着,从不鲁莽,而丘吉尔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罗斯福当时已经预见到,根据局势的发展,英国政治的未来是属于丘吉尔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曾有一面之缘,那是在格雷饭店的一次晚宴上。罗斯福年富力强,仪表堂堂,给丘吉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11日,丘吉尔收到罗斯福总统的私人来信后,十分高兴,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信中说:“因为你和我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类似的职位,所以我要你知道,你重返海军部,我是多么愉快。我深知你的问题由于新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复杂,但本质却没有多大的差别。我希望你和首相了解,如果你们有什么事要告诉我,我随时欢迎你们直接和我联系。你可以经常把封好的信,通过你们的外交邮袋或我的外交邮袋寄给我。“你在当前这些事情发生以前,能将《马尔巴罗传》全书完成,使我感到愉快。这书我已阅读过,深感津津有味。”丘吉尔收到罗斯福的来信,反复阅读,非常激动。他知道总统以这种方式表示的关心是对他政治上的最大支持,对未来有重要意义。丘吉尔立即给罗斯福回了信,署名“前海军人员”。从此开始了他同美国总统的长期通信,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天罗斯福逝世为止。双方通信达千封之多。这段时间内,西线虽然很平静,但海战仍在紧张地进行。10月17日,德机袭击斯卡帕湾和“皇家橡树”号军舰的沉没,立即激起了海军部的反应。10月31日,丘吉尔由第一海务大臣陪同,前往斯卡帕湾,在海军上将福布斯的旗舰上,举行第二次会议来讨论这些问题。关于保卫斯卡帕湾,大家一致同意在没有设防的东部航道中,加强水栅和增添额外的障碍船,以及建立控制的水雷区和其他设施。在这些强大的障碍工事以外,还要再增加巡逻艇,设置足以控制各处入口的大炮阵地。为了抵御空中袭击,计划装设88门重型的和40门轻型的高射炮,再加上许多探照灯,同时增加防御气球网。此外,陆地上在奥克尼群岛和威克两处,组成强大的战斗机防卫力量。丘吉尔希望到1940年3月所有这些部署能够完成,或者至少取得足够的进展,使舰队能够重返旧地。在这期间,斯卡帕湾可以作为驱逐舰的加油基地,但对于重型舰只的安置,则需要另找场所。    
    为了取得首相的支持,丘吉尔和张伯伦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11月13日,星期五,丘吉尔夫妇邀请首相夫妇前来海军部大厦共进晚餐,两对夫妇同桌共饮,叙谈友谊。丘吉尔和张伯伦虽在鲍尔温内阁时曾同事五年之久,但在野期间,他和他妻子与张伯伦夫妇从未有过这类的交际。这天,他们谈论的话题非常广泛,既谈战争,又谈家庭。    
    当他们共进晚餐时,海战仍在进行,事件也继续发生。在喝汤时,有一个军官从下面作战室跑上来报告,说一艘德国潜艇被击沉了。等吃到甜品时,他又上来报告说,我们击沉了第二艘德国潜艇;等到夫人们正要离开餐室时,他第三次上来报告说,又击沉第三艘德国潜艇。一天之内接连三次捷报,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张伯伦夫人以天真而又含笑的眼光对海军大臣说:“这是不是你故意布置好的?”丘吉尔向她保证,如果下次她再光临,我们一定会获得同样的结果。但是,“晦暗不明”的战争不能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英国政府企图寻找出路,把对德战争转向对苏战争,也就是想通过某种方式结束对德战争,以便联合德国一同反苏。1939年底,在英国统治集团的唆使下爆发了苏芬战争。伦敦以为转移战争的时机已到。这时,丘吉尔打算在挪威和瑞典发动攻势以阻止瑞典对德国的矿石供应。苏芬战争爆发后,英法政府不仅对芬兰提供了各种援助,而且决定通过挪威和瑞典派遣援军支援芬兰进行反苏战争。这一举动表明,英苏之间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    
    丘吉尔支持张伯伦向芬兰派遣英法援军的计划。因此,有一段时间他是同意把战争从德国转到苏联身上的。丘吉尔所高兴的是德国同苏联二虎相争,他不想同张伯伦和其他想转移战争祸水的政府同事分道扬镳。在那段时间,丘吉尔关于苏联的言论同首相的观点实际上并无区别。他完全改变了前些年未进入政府前的对苏态度。很像对苏俄干涉时期和20年代那样,他又重新敌视苏联。英国的进步刊物《劳工月刊》于1940年2月写道:“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中沙文主义的和侵略成性的反动势力,不惜一切代价扩大战争,总想用向东方开战的办法打开西方的僵局。在这里,他们同原来的慕尼黑分子携起手来,慕尼黑分子之所以感到卷入抗德战争是犯了错误和违反本意,就是因为他们要组织反苏战争,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组织英国领导下的世界反革命战线。”这是对“真正疯人院”反苏阴谋的透彻解释,也是对丘吉尔同企图转移战争的人同流合污这种似乎不好理解的行为的解释。    
    幸亏芬兰领导层后来领悟到,接受英法预谋的支援,将会给芬兰带来民族灾难。因此,在芬兰军队遭到失败之后,芬兰政府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协议。这样,英国也就避免了因执行转移战争路线必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1940年初春,张伯伦异想天开地以为英国对德战争的胜利已有保证。他认为在“奇怪的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充分动员了自己的一切资源,力量的对比已经变得有利于同盟国,未来的胜利是有把握的。但是,4月9日纳粹德国向丹麦和挪威发动了进攻,并迅速占领了这两个国家。英国想用自己的海军、空军和陆军在挪威抵抗德军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在短暂的挪威战役中所发生的许多令人失望的和不幸的事件,在英国国内引起了“深刻的骚动”,甚至就战前若干年间最不活动、最迟钝的人们来说,其中有些人的情绪也变得愈来愈激烈。下院中执政党与反对党双方的议员,以非常严厉和激愤的态度,批评政府,尤其是政府首脑,因而博得了整个下院的支持,四面八方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亮。    
    丘吉尔在辩论中没有发言批评张伯伦。这种表现不仅仅因为他是政府大臣,对政府的行动负有集体责任,而且他对英国在挪威失败的个人责任也不比其他人小。丘吉尔是在微妙地、小心翼翼地玩弄政治把戏。他需要向保守党人表明,他是可以信赖的人,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委以重任。因此,他甚至想保护张伯伦,强调自己对失利应负的责任。对张伯伦持反对态度的劳合·乔治提醒丘吉尔,要他“不要变成防空洞”,把张伯伦和他的同伙掩护起来。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只获得81票。这是惨重的失败,因为支持政府的多数票通常达240票之多。许多保守党党员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也表明了他们对政府的不满。    
    投票结果表明,张伯伦政府必须辞职。国内和议会多数人的心情是,只有丘吉尔可以作为取代张伯伦出任首相的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丘吉尔了解这种心情,同时他也知道,张伯伦和保守党的许多领袖不会提他作为候选人。保守党人不喜欢他的独断专行,丘吉尔多年来对他们的凌辱尚且记忆犹新,当然他们也不相信丘吉尔能按照他们的意愿领导战争。总之,保守党人想从拥护慕尼黑政策的人当中选择信得过的人作为首相候选人。因此,各色人等在围绕着新政府的组成和首相的人选问题上进行着激烈的角逐。


第二部分 重返海军部第18节 临危受命(1)

    虽说张伯伦在信任投票中,没有取得足够的支持,但仍赖着不肯交权,继续施展阴谋诡计。特别是想阻止丘吉尔组阁。    
    5月9日,张伯伦会见丘吉尔、哈利法克斯和马杰森。后者为保守党议会的主要组织者。马杰森秉承首相的意旨,提议由号称“绥靖大公”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出任首相。这时张伯伦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丘吉尔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这时却沉默不语。哈利法克斯懂得,沉默就是反对。所有在座的人也都是这样理解的。因此,这位“绥靖大公”首先打破沉默。他说,在当前这种战争条件下,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而他是上院议员,所以不宜组织政府。    
    当英国保守党领导集团的这场空前的夺权斗争正进行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德国在征服北欧后,在西线发动了攻势,袭击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5月10日天亮以后,立即传来了重大的消息。装着电报的信盒络绎不绝地从海军部、陆军部和外交部送到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德国人发动了他们等待已久的袭击。荷兰和比利时同时遭到侵犯,两国边界的许多地点已被突破。德军侵入低地国家和法国的整个行动已经开始了。临近中午时,荷兰的一些大臣和政府要员陆续从阿姆斯特丹逃来伦敦。他们形容枯槁,精疲力竭,眼中流露出恐怖的神色。他们的国家突然遭到袭击,而事先敌人既无任何借口,也未提出任何警告。大炮、坦克排山倒海似地越过边界,战火遍地燃烧。当敌人遭到抵抗,荷兰边防部队开枪反击时,大规模的空中袭击接踵而至。荷兰全国都陷入混乱的状态。但是,德国人这时早已越过外部的防线,现在正蜂拥地沿莱茵河堤岸长驱直入,并已突破内部的格拉夫林防线,同时也威胁着围绕须德海的堤道。荷兰的大臣们虽然对最近挪威与丹麦被征服的事例记忆犹新,但似乎仍不能理解,那个“伟大的德国”直到头天晚上还对荷兰一味表示友谊,竟然会突然发动这种可怕的和残酷的袭击。看来战火是越烧越大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对一向奉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是不利的。人民拥护同法西斯德国进行坚决的、积极的斗争,而在当时英国政治舞台上的显赫人物当中,只有丘吉尔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卓越才能。丘吉尔始终不渝地捍卫积极抵抗希特勒的政策。    
    形势发展急转直下,盟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在这场巨大的战斗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中,张伯伦再也赖不下去了,只好被迫宣布辞职,解散政府。就在那天——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紧急召丘吉尔入宫觐见。虽然当天伦敦的晚报上充满了大陆方面传来的惊心动魄的消息,但对于内阁危机则只字未提。公众现在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理会国内外发生的一切情况,因此在皇宫门前,也没有等候的群众。丘吉尔于下午6时准点抵达皇宫。国王以一种锐利的和奇妙的眼光注视了丘吉尔一会儿,然后对他说:“我想你不知道为什么我要找你来吧?”丘吉尔顺着他的情绪回答说:“陛下,我简直想不出为什么。”国王笑着说:“我要请你组织政府。”丘吉尔表示欣然领命。但是,他立刻感到责任重大。在这非常时期,只有组织举国一致的政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应付当时“摇摇欲坠”的局面。丘吉尔告诉国王,他将立即邀见工党和自由党的领袖,并建议组织一个包括五个或六个阁员的战时内阁,希望在午夜以前,将内阁名单呈报国王。    
    丘吉尔回到海军部后,立即邀见工党领袖艾德礼和格林伍德,同他们讨论了新政府的组成。丘吉尔建议,工党在政府中应占1/3以上的职位,在五人或者可能六人组成的战时内阁中应占两个职位。他要艾德礼提供一个名单,以便讨论具体职务的安排。丘吉尔还提到贝文和亚历山大等人。邀请他们出任高级职务,实为当前形势所急需。在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丘吉尔多少处于独立的地位,与保守党和张伯伦政府发生的冲突与磨擦,远远超过他和处在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