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装和鞋类 165 77 73
出租、燃料和能源 156 91 78
建筑 155 84 74
运输和通讯 141 81 110
医疗和健康护理 87 136 70
资料来源:OECD(1995)。
日本人对几乎每样东西都支付了太高的价钱。他们花了20%的家庭支出在食品上,而美国人仅为12%。买房子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是一生仅一次的事情—大多数的房屋是在退休时购买的。
第一部分第一章 日本的竞争力模型(3)
结果,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这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所应有的水平,过去如此,现在还是如此。表1…2列示了人均GNP(以美元表示)与用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人均GNP。购买力平价是审慎估计了生活开支和当地商业成本之间的差距之后得出的。经过有效人均收入的调整,美国跃居收入排名的首位,而日本完全跌到了后面。
表1…2 1998年部分国家未经过和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NP
排名 国家 未经调整的 排名 国家 经购买力平价调整
(美元) (美元)
1 瑞士 40;080 1 美国 29;340
2 挪威 34;330 2 新加坡 28;620
3 丹麦 33;260 3 瑞士 26;620
4 日本 32;380 4 挪威 24;290
5 新加坡 30;060 5 加拿大 24;050
6 美国 29;340 6 丹麦 23;830
7 奥地利 26;850 7 比利时 23;480
8 德国 25;850 8 日本 23;180
9 瑞典 25;620 9 奥地利 22;740
10 比利时 25;380 10 法国 22;320
11 法国 24;940 11 中国香港/b 22;000
12 荷兰 24;760 12 荷兰 21;620
13 芬兰 24;110 13 德国 20;810
14 中国香港/b 23;670 14 英国 20;640
15 英国 21;400 15 芬兰 20;270
16 澳大利亚 20;300 16 意大利 20;200
17 意大利 20;250 17 澳大利亚 20;130 c
18 加拿大 20;020 18 瑞典 19;480
19 爱尔兰 18;340 19 爱尔兰 18;340
20 以色列 15;940 20 以色列 17;310
21 新西兰 14;700 21 西班牙 16;060
22 西班牙 14;080 22 新西兰 15;84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9年7月1日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日本的消费者负担这么重有关系吗?这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吗?政策的制订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这两个日本实际上可以独立地并存,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能够被培养成具备竞争力的产业,被认为对国际产业构不成什么冲击的国内产业会创造就业机会,日本公民承担的较高的支出被经济和社会的福利证明了其合理性。不幸的是,这些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并且后果是可怕的。
由于这些原因,日本公司和日本经济的内在竞争力长期以来比大多数观察家所认为的要软弱。出口份额的取得部分是以牺牲资本的收益为代价的。不具竞争力的产业得到保护,代价是生活支出的消费居高不下。日本产业基本的生产率不是其所应有的水平。
这些为时甚久的信号暴露了日本经济模型的缺点,此外,其他一些信号在逐渐印证该模型的局限性。就在泡沫破碎以前,日本经济的增长开始变缓。如图1…3,利用5年移动平均(实线)来衡量,真实GDP的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前还是很稳健的。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增长率下降到3%到5%。1991年泡沫破碎以后,增长率急剧下降。而下降的信号的出现要早于泡沫的破碎。
日本在世界的出口份额在战后稳步上升,在1986年达到顶点(见图1…4)。但是,即使在一些日本过去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比如电视机、录像机、音频设备、照相机和半导体,出口份额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略微有些下降。虽然出口份额本身不能说明国家层次上的竞争力,但是出口份额的变化是表现经济中竞争活力和生产率提高的健康程度的重要信号。
表1…3描绘了从1990年以前的巅峰时期到1996年日本所有商品生产产业(详见国际标准贸易分类系统)世界出口份额变化的模式。纺织和服装在1978年或更早的时候达到顶峰,其他的部门在80年代中后期到达顶峰。
表1…3 1990年以前的巅峰时期之后世界出口份额变化
(SITC产业的数目)
主要部门 获得份额的 失去份额的 没有变化的产业 日本没有 总计
产业(》0。1%) 产业(…0。1%到 办公 4 33 1 1 39
半导体/计算机 0 12 0 0 12
娱乐/休闲 5 59 3 0 67
运输 9 88 2 2 101
能源 2 37 0 0 39
电讯 0 6 0 0 6
综合商社 10 130 1 0 141
材料/金属 40 149 27 10 226
健康护理 4 24 2 0 30
石油/化工 40 134 5 8 187
纺织/服装 26 200 17 3 246
私人服务 2 55 9 0 66
国防 2 5 4 0 11
住宅/家政服务 4 126 6 0 136
林业产品 4 55 11 0 70
食品/饮料 14 137 114 21 286
总计 166 1250 202 45 1663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统计》及作者分析。
这个模式是令人吃惊的:在日本参与的1 618个国际贸易产业中,1 250个产业的世界出口份额下降,只有166个上升。份额下降的产业包括诸如复印机(从70。6%降至40。7%)、照相机(从72。2%降至34。8%)、录像机(从89。5%降至25。8%)和有线电话设备(从52。6%降至11。2%)等过去受人尊崇的产业。
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日本公司在海外建立工厂、增加它们对国外的直接投资。贸易摩擦和商业关系(例如,希望进一步贴近消费者)等方面的良性因素也推动了这一趋势。但是,这种绝对的不平衡暴露了在日本国内经营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在深层次受到了潜在的阻碍。例如,因为日本无效率的情况非常严重,许多公司就把业务转移到日本之外。
日本的竞争优势一个产业接着一个产业地被销蚀掉。例如,在电视机、录像机和音频设备方面,日本的公司在模拟技术上确立了优势。它们在生产卓越的、把模拟波转换成声音和图像的家用娱乐产品方面居于统治地位。而美国的公司在把音频和视频信号转换成0…1计算机语言的数字技术上领先。因为日本的公司在数字技术上仍处于追赶的地位,因此美国公司不仅在民用电子产品,而且在诸如照相机等其他产业展开了突破。
第一部分第一章 日本的竞争力模型(4)
最后,日本的经济在新的、全球竞争性出口产业的形式上停止了更新。整个20世纪50、60、70年代及80年代早期,日本的公司经历了价值提升,产业技术精密化和从纺织业转移到钢铁、汽车和半导体等产业的一系列变迁,这是一个经济的生产率提高和生活水平上升的基础机制,也是日本经济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80年代晚期和整个90年代,日本产业更新的步伐停止了,这是经济基础出现问题的一个显著的征兆。
经过1990年以前的顶峰时期以后,在日本的166个世界出口份额提高的产业中,大部分可以归为以下两类:产业的出口地位是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而从那以后其增长率趋于缓慢;或者出口份额增加的产业的出口处于较低水平,因而该产业是无关紧要的。我们考察了47个新兴出口产业,这里的“新兴出口产业”定义为日本在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很少或没有出口,但是在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出口出现明显的增长的产业,如表1…4所示。
表1…4 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兴出口产业
日本主要部门 产业 1996年出口额 1996年占世界(千美元)出口总额的份额
办公 其他没有列入的印刷机 323556 20。96
印刷油墨 310136 13。99
装订机 124495 13。86
运输 其他没有列入的反应引 388114 3。74
擎、涡轮推进器
综合商社 其他没有列入的石料加 61089 5。99
工、制陶、混凝土和石
棉等机器工具的零件
材料/金属 箔银 14899 32。59
未加工的钽废料 41191 20。1
未加工的钨废料 7526 9。88
镍冰铜、熔渣等 34399 8。27
云母和云母废料 3928 8。24
镍废料和残余物 10283 5。5
其他未加工的铂金属 24700 5。17
天然石英和石英岩 4097 3。94
生铁或铸铁废料和残余物 7959 3。17
锡废料和残余物 733 2。63
未加工的钼废料 1233 2。35
金垃圾、废料等 22697 2。19
贵重金属的废料和残余物 13568 1。78
工业钻石 1691 1。03
未加工的铍废料 12 0。94
铝废料和残余物 9337 0。44
含有激素的药物 224666 3。72
石油/化工 乙烯基氯化物 144781 20。22
其他地方没有列入的其 384799 17。25
他氮化合物的化合物
非金属卤化物 26808 15。93
苯乙烯 411850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