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标准。这些做法应该在美国及其他国家采用和普及。第四,美国可以通过继续鼓励日本市场的开放,协助日本加强反垄断力量,并在日本薄弱的公司治理及研究性大学的改进上面提供援助,来最大限度地帮助日本。
美国的公司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在近期内,日本的形势展现了明显的机会。无论通过增加海外投资、收购还是其他手段,只要日本开始改变,美国公司就会拥有空前的机会在日本获得成功。实际上,美国公司的共同参与可以大大加速日本的经济过渡。但是,不能低估日本公司的力量。它们的问题主要在于错误的竞争方法,而不是资本的短缺、技术的匮乏或人员的训练无素。未来来自于日本公司的竞争也将出现在一些新的方面。“系列”(Keiretsu)(日语,意为企业联盟)正在被Rohm和京电(Kyoden)等采用了战略思想的新一代公司取代。日本的主流公司对于新的竞争方法的理解也在进步。本书首先在日本出版,其中的观点正在商界领袖和政策制订者中间迅速传播。公司将作出响应,政府也将和它们一起被吸引到新的方向上来。
在这个美国经济看上去所向无敌的时期,美国人最好不要低估日本。日本在人力资源、研究和技术以及竞争精神上具有非凡的力量。如果日本改变其经济战略,它将重新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一个复苏的日本将挑战美国,攻击我们的弱点,而这些弱点正被今天的公司革新和生产增长的汹涌浪潮所掩饰。未来美国经济的繁荣最终将受到诸如教育系统的落后、组织忠诚度的下降、解决问题的对抗性意见、基础研究中赞助的减少以及商界与政府中的短视行为等棘手问题的挑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领域正是日本所擅长的。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美国非常需要竞争来刺激我们迎接所面临的挑战。一个新生的日本对美国是有益的。
第一部分第一章 日本的竞争力模型(1)
不久以前,全世界都在为日本的战后经济奇迹所倾倒。日本被公认为一个不会犯错误的国家。日本的一些政策制订者自诩创造了一种资本主义的超越形式。日本公司享有正在实践着一种更好的管理方法的盛誉,这种管理方法在被广泛地仿效。因此,10年以前,写一本以《日本有竞争力吗?》为题的书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这已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日本看上去已陷入了无止境的衰退。1998年时,经济已出现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1999年的增长至少也是缺乏活力的。银行业几乎没有从大量的坏账中复苏的迹象。房地产价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猛增长以后,直落了78%。日经(Nikkei)股票价格指数在1989年12月达到38 915日元的最高点,1998年10月下跌到13 000日元,直到2000年初才恢复到20 000日元左右。失业率也在1999年创下新高,首次超越了美国的失业率。
在日本政界,流传着一种日本被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击败的言论。考虑到日本经济下滑的深度和持久性,对于日本基本的经济模型的质疑却非常少,这是很不寻常的。当然,每个人都同意需要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大多数人相信,只要政府用大剂量的信用和需求刺激的处方来启动,经济引擎基本上是健全的。①只是最近,在经历了公司失败和巨大损失之后,许多日本人才开始意识到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而且即使到了现在,对于结构性改造的任何迹象,还一直存在过早乐观的倾向。
开始趋于一致的公众舆论把日本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是因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导致的所谓泡沫经济的崩溃。崩溃的资产价格的冲击波及了银行系统和经济的其他部分,造成信用不足。随着抵押品的价值一落千丈,银行、公司以至家庭发现自己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这就抑制了消费和投资。
第二种解释是好事的政府部门规定过多和保护过度。政府的干涉扭曲了公司的行为,抬高了它们的成本,减少了它们的灵活性,最终损害了它们的竞争力。
第三种解释也归咎于政府。日本的官员们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处置失当,包括提高税收、刺激国内需求的失败、长期墨守他们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政策。日本的公司面对着出口的限制而扩大其在国外的投资,不活跃的国内投资和萎靡的国内需求损害了经济的增长。
我们同意刺激经济和恢复资本流是有好处的。但是单纯依靠快速的修复和宏观经济调整是无法复苏经济活力的,日本已经尝试了这些策略并失败了。日本的银行把短期贴现率猛降为零;近1。5万亿美元公共工程支出、削减税赋、为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政府为现金不足的公司提供贷款,甚至发行优惠购货券,都收效甚微。好像什么都不管用。
那是因为使日本头痛的弊病已经超出了宏观经济的范畴。日本的问题根源于微观经济,根源于如何使一个个产业具备竞争力。如果日本的政策制订者和商界领袖希望重新获得国家的长期经济繁荣,他们就必须着手于解决日本衰败的根本原因,即把正确理解什么驱动日本第一次走向成功作为出发点。
说起来容易,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论文和书籍已经提出了关于日本在竞争中获得空前的增长的观点,此观点已广为接受。它由两种相关的解释组成。一个是政府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政策,另一个是在日本公司中间普遍采用的一套管理实践。这两种解释都被重复得非常频繁,以致它们在公众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种流行的观点不仅仅在日本,而且在其他的国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制订者和商界领袖都曾试图去仿效日本的模型或借用其中的一部分。出于各种政治和文化的原因,这些国家更倾向于相信日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和天生优越的资本主义形式,认为这种形式比起西方的资本主义更加可控制和更加平等。
而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种传统的观点是正确的。日本非常著名的官僚资本主义不是日本成功的原因;实际上,它与这个国家的失败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我们将要论述的,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政府不信任竞争,因此,倾向于以对国家的生产率和繁荣造成伤害的方式介入经济。从日本公司过去的成功中所得到的启示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些启示并不完整,忽视这一点是很危险的。一度可行的竞争方法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上不再适用了。为错误的竞争方法所羁绊,日本的公司损害了自己的赢利能力。
第一部分第一章 日本的竞争力模型(2)
第一节 早期预警信号
回顾以前,可以甄别出若干矛盾,这些矛盾对日本竞争成功及其可持续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追根究底,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依赖于其生产率,或每单位劳动或投入资本所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早在泡沫破碎以前,已有一些明显的信号,表明日本的生产并非应有水准,而产业升级与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也都有疑点。
第一个信号,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是日本在全球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相对很少。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经济,现代日本主要出口产业种类如此之单一是令人吃惊的。实际上,其出口的集中度更加类似于加拿大和韩国那样的小规模经济,而不是那种可与德国和美国相匹敌的经济。长期以来,渗透在日本经济的许多方面的一些因素在阻碍竞争和生产。
第二,即使在有竞争力的产业,虽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日本公司的利润率还是长期低于国际标准。如图1…1所示,日本所有制造业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几乎是美国的一半。另一个明显的指标是,美国在日本的子公司的赢利能力高于日本人拥有的公司。那么,以资本的运用来衡量,日本公司的竞争力大大低于西方国家。
以重置价值计算的净营运资产的收益率
图1…1 日本制造业公司相对于美国公司的收益
资料来源:G。N。 Hatsopoulos和J。M。 Poterba,《美国的投资不足:大概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1993年1月手稿。
利用整体的资本生产率的数据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虽然日本的劳动力生产率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迅速提高,但是资本生产率要逊色很多。日本的资本生产率在70年代早期接近于美国的水平,而在70、80和90年代却急剧下降(见图1…2)。过低的资本生产率抵消了日本在劳动力生产率上的优势,以至于全部要素的生产率自从70年代以后相对于美国几乎没有变化。
相对水平指数,美国=100 美国
图1…2 1970年-1993年市场部门实物资本生产率
资料来源:《资本生产率》,华盛顿麦肯锡全球机构(1996年6月)。
资本低收益的长期持续是因为日本的运作大部分在国际资本市场之外。多年以来,外国的投资者无路可走。日本政府阻止外国公司持有日本公司的股份、建立自己的日本工厂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日本股票。日本公司的绝对控股者是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希望通过永久性交叉持股来建立稳定关系的国内公司。这样银行和保险公司没什么压力就可以通过制度和大藏省提供的市场保护来获得高额的资本收益。外国的金融服务企业不允许与日本的银行及其他机构在资金方面进行有效竞争,日本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也受到了限制。即使日本的公民储蓄了大笔财富,这个系统也决定了储蓄的收益率只能非常地低。
正因为如此,日本公民的投资收入受到了压制,这有利于丰富而廉价的资本的获得。从20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起,这种制度使得日本的利率总是低于美国,并且日本银行还以补贴利率的方式为商业银行提供资本。①
第三个说明日本的竞争表现差强人意的信号是经济内部的产业表现模式,这在许多情形下也是最为明显的一个信号。纵观过去30年来日本产业的表现,毫不夸张地说,存在着两个日本。一个是与西方国家交往密切的日本—不可阻挡的日本—具有高度的竞争力。民用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支撑了整个经济,带动了出口和生产的增长。但是,这种产业在数量上相对很少,并且它们处于一个截然不同的、没有效率的日本之侧。
不具竞争力的日本由大量的产业组成,这些产业长期以来拖累了日本的整体生产率。这个日本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一些国际贸易产业,在这些产业中日本从未取得过引人注目的国际出口地位。这种产业包括农业、化工、袋装消费品(Consumer…packaged)、药品、软件和实质意义上所有的服务业。某种理论认为企业需要被培养到强大得足以进行出口,根据该理论,这些产业中的日本企业通常为贸易壁垒和其他竞争约束所保护。而实际上,这些产业始终都没有竞争力,而且很多仍旧在受到保护。
不具竞争力的日本的另一部分由诸如零售业、批发业、运输和物流、建筑业、能源、健康护理服务和食品加工业等国内产业组成。这些产业实际上非常没有效率,它们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并且担当了一种社会福利系统。这些产业中的合并和重组为一系列覆盖面广泛的政府政策及多种形式的介入所阻挠。
这两个日本共存的一个结果是生活支出非常高。日本工人的高工资被包括食品、住房、汽油、服装、袋装消费品和日常服务在内的生活必需品的高额支出所抵消。表1…1比较了一些商品和服务在日本、英国和美国1993年的价格,价格表示为相对于OECD平均水平的指数。日本的价格在除了健康护理之外的所有产业中都惊人地高涨。而在健康护理产业,虽然政府的价格上限降低了支出,但是服务质量、医疗创新以及新药开发却受到了抑制。
表1…1 1993年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可比美元价格水平
(OECD平均=100)
日本 美国 英国
食品 205 78 74
饭店、咖啡店和旅馆 178 68 121
家用设备和操作 171 81 101
服装和鞋类 165 77 73
出租、燃料和能源 156 91 78
建筑 155 84 74
运输和通讯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