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刀郎-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时的情怀。
宋君现在仍然记得,虽然刀郎穿着那么随意,生活状态看着也似乎很懒散,但他对音乐的严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客厅里因为没有什么家具,混响效果倒是很不错。刀郎很完整地将这首歌曲唱了下来,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一点都没有敷衍和马虎。从听到第一个音符开始,宋君就被他的声音打动了。
刀郎成功了之后总有人说他的成功很偶然,但见证过他艰难过去的宋君,每次听到这种论调,都会很肯定地摇摇头说:刀郎是个很执著的人,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喜欢或者爱好音乐的人确实不少,很多人玩两年之后,发现没有为自己带来名利就去忙别的了,而他却一直没有把琴丢下。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刀郎才能走得比别人远。
给刀郎一口气拍了二十多照片后,宋君和刀郎谈到了《新疆原创第一击》,还拿出了自己写的将近一万字的文章,题目为《原创梦》。
这将近一万字的文章写得很流畅通顺,而且没有一般文学青年的那种凌空蹈虚,只是实实在在地将自己心中的渴望原本地写了出来,在那些朴素的文字里,记者看到了一个音乐人的理想与抱负,看到了刀郎不凡的志向。
也许正是这种“不甘”,让刀郎有了以后的一切。
看完文章后,我问宋君,有唱片吗?我先听听。
宋君给了记者一张《新疆原创第一击》的唱片。记者拿回家后一听,感觉很有意思,但却和后来听到的《西域情歌》感觉大不相同。
《西域情歌》是可以让人流泪的,而这张唱片只是让记者很好奇。那是记者第一次知道,在新疆,在乌鲁木齐,还有这样一群自己写歌自己唱歌自己出唱片的年轻人。不为了别的,只为了他们的这种热爱音乐的精神,记者就决定要发这篇稿子。
在报社的编前会上,记者提出说想发一篇名为《原创梦》的稿件。
但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因为此前的文化生活版面还没有出现过用一个整版来刊登一篇文章的先例。报纸副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了增强信息含量,一个版面一般至少要刊登4…5篇稿件,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所以当记者提出要把一篇稿件发一个整版时,遭到反对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能把稿件发出去,记者甚至找了个大帽子,记者说: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文化建设也同样重要。以前我们提起文化,就是躺在老祖宗的身上说点旧事,而像刀郎他们这样,不图钱而只是想干点事情的年轻人,确实是应该得到鼓励和宣传的。
记者还专门写了一篇编者按,题为:西部呼唤人文环境的创造者。
2000年的6月15日,记者以整版的篇幅在“文化生活”版上刊登出了这篇题为《原创梦》的文章,文章署名罗林,而罗林,就是后来的刀郎。
后来,刀郎通过宋君带话说:我要请你那位同事吃饭!
记者说,好呀。好呀。
可那个时候大家都忙忙乱乱的,这顿饭一直都没有吃上。
第三章 200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的第一次成功秀(1)
2001年,刀郎与阿标再次合作推出了器乐专辑《丝路乐魂》《丝路乐韵》以及《走进新疆之音乐篇》等器乐唱片。这些大型的器乐唱片在新疆市场上销售得还算可以,但也谈不上热销。
在乌鲁木齐红旗路地下商场里,几乎每一家音像店里都进有这些器乐唱片。据老板介绍,这些唱片一般热销的时间是夏季的“乌鲁木齐洽谈会”(每年的9月1日开始,持续大约一个星期)前后。但过了那个时候,这些唱片也和别的唱片一样,封面上落着灰尘。
谈起这几张唱片,刀郎后来对记者说,阿标和一般人就是不太一样。在他们之前,新疆本土的一些音像公司做新疆音乐,一直都以制作旅游风光碟以及一些传统民歌专辑为主,多用于研究、教学或者收藏,如《世纪之声王洛宾作品集》、《走进新疆》等。这些唱片为新疆的旅游宣传起到了作用,但却没有真正走向市场。
在这方面,德威龙音像公司经理郑金标是一个敢开先河的人。他已不满足自己制作的音乐只停留在点缀的角色上,他的理想是,制作出真正好的音乐,既要能流传,又要能赚钱。一般人投资一次失败后绝不会投资第二次,可阿标不是,他的做法是一次不行,再来两次,再来三次。
虽然这些器乐唱片没有什么太好的市场收益,但在阿标看来,这种产品毕竟在新疆市场上是属于“独家”,这种产品是一个空白,现在卖得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他对做新疆音乐一直没有丧失信心。想搞原创音乐的人很多,但囿于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人的音乐梦只能徒写在白纸上。而阿标是那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尊称刀郎为“罗老师”,也对他的音乐理想给予了最实际的支持。正是有了这种患难之交,才有了他们以后更大的合作。
刀郎说,如果当时阿标要是放弃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满盘皆输”来形容了。
后来刀郎提出想做一张定位为“旅游纪念品”的翻唱专辑,可以让新疆人拿出去送外地朋友的那种。唱法上以摇滚为主,歌曲以在新疆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为主。这个想法阿标很赞成。
虽然《原创第一击》遭遇惨败,后来几张唱片的销量也不尽人意,但阿标对刀郎的艺术水准一直很有信心。虽然这个想法在同行业又是“史无前例”,但像上一次那样,阿标又点头了。他们决定做这张《大漠情歌》的唱片。
事实上,《大漠情歌》是新疆第一张翻唱专辑。
在这张唱片里,刀郎还不是刀郎,依然是罗林。里面的曲目是很“民族”的。一开头的歌曲《古丽》,是一首创作歌曲,词曲作者都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的两位军人;而且里面还有一首黄灿演唱的《千禧新娘》也是刀郎的原创歌曲。但除了这两首歌曲之外,《大漠情歌》更多的还是翻唱的新疆民歌。
而这盘唱片里面最出彩的,应该是第一次亮开歌喉的刀郎。
在歌曲《草原之夜》的演唱中,刀郎已经显示了他“沙哑派”的现代风格。虽然第一句还有点原来的痕迹,但到了第二句的时候,他的高音已经和以前的味道完全不同。到了后来的“来来来……”的哼唱中,显然是很现代的那种味道,再加上配器也很适合现代年轻人听,这一曲《草原之夜》就成了刀郎作为歌手的第一首面世的歌曲。
这首歌曲也预示了刀郎在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
说起亮出自己嗓音的经历,刀郎摇头说那完全是“赶鸭子上架”。
在那之前,其实他一直都在幕后,而他的理想也是要当一个音乐制作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今天能成为明星。
当时,《大漠情歌》的录制已经在进行中,因为必须先要制作出小样来,而他们又请不起北京的歌手来试唱,所以试唱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在了刀郎的身上。
没想到刀郎认真一唱,让大家都欣喜不已。从没学过演唱技巧的刀郎,音域居然格外宽广,而且他的嗓音略带沙哑,非常独特,情感把握得也很有分寸。他是按照唱四川山歌的方法来唱民歌的。他把维吾尔族音乐里的粗犷、豪放与川剧高腔里的细腻相组合,唱出来后效果确实非同一般。
第三章 200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的第一次成功秀(2)
说起刀郎后来的成功,很多人认为是“偶然”。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刀郎执著音乐这么多年,为之耗费了十几年的精力,就是他那偶然的一亮嗓,也有其中的必然性。早在那之前,对民歌他就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民歌被民族唱法局限了,听众听到的民歌都太过专业,太过讲究技巧了,失去了民歌那种粗犷浑厚的原味,就像《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歌曲,最初的版本
不是美声,而是生活中的民歌。
他想把他所理解的民歌感觉唱出来。
所以在《大漠情歌》的配器上,他用流行金属点缀民族器乐,在演绎上更具有亲和力。他要把新疆音乐活生生地拉到听众的面前,让大家能听到一个鲜活的“新新疆”。
这张歌碟的最大特点就是浓浓的“新疆味道”,而且这种味道在那之前却是很“陌生”的。就是像《达坂城的姑娘》这样很“新疆”的歌曲,在刀郎现代方式的演绎下,也有了不同往常的意味。演唱者在后面一段的演唱时是用维吾尔语演唱的。对于听惯了这首歌曲的汉族人来说,这种“陌生”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曲调那么熟悉,但歌词又充满了神秘。正是在这种陌生而熟悉的双重感觉中,听众的审美愿望达到了满足。
而《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等很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刀郎都没有自己翻唱,而是让新疆的民族歌手来演绎;他选择了《草原之夜》《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进行演绎,是因为他感觉在这些歌曲上,民族特色不是那么浓烈,他把握起来比较到位。
“我愿流浪在草……原”,他在处理“草原”这两个字的时候有很强的起伏,耍了点小小的野性,完全突破了以往那个憨直情郎的形象。
“我愿做一只小……羊”的“小羊”也是同出一辙。
这些曲调的不同处理都能给听众一种完全陌生的感觉,而这种陌生感却正是吸引年轻听众的地方。很多歌迷说,他们什么时候听《在那遥远的地方》,什么时候都能被感动。
但他却不敢多唱,总是感觉心里没底。
毕竟,这是他作为歌手的首次亮相。
第三章 2002年的第一场雪迟疑不决的“情歌”
《大漠情歌》制作出来了,可是这一次,刀郎并没有很快把作品拿出来,而是在录音棚里反复地听,反复地改。他总是感觉不满意。到最后,连一向温和的阿标都急了,催他说,要不在年底投放市场?
刀郎说,再等等看,再等等看……
就这样,刀郎把《大漠情歌》捂了一年。他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等自己感到作品完全成熟才拿出来。直接原因是因为有了《新疆原创第一击》的惨痛教训,刀郎不能让阿标损失太大。而间接原因是刀郎已经知道了“市场不相信眼泪”的硬道理。
在成长的道路上,刀郎也慢慢地成熟了起来。以前他像个“乐痴”,除了五线谱之外的事情一概不进入他的视野,而现在,他的心里却要装下更多的事情。
在反复的修改切磋中,《大漠情歌》终于在2002年悄悄地上市了,而且仅限在新疆当地发行。
想起当年的《原创第一击》,刀郎的心就痛,因此,这张唱片上市之后,他甚至都没有勇气去音像行里看一看《大漠情歌》的情况,他的心一直都在悬着。后来听阿标说 “还不错”,他才舒了一口气。
这张唱片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谈起那时的情形,李松强总爱用那个比喻,他说,以前他们都是蹲在地窝子里,希望能冒出地面,走进大家的视野。现在不仅冒出了地面,而且还意外地盖了个小小的三层楼,他们已经很欣喜了。
后来火爆新疆的《西域情歌》,完全是因为有了《大漠情歌》奠定的基础,他们才敢大胆地做起来。
这张《大漠情歌》后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虽然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批评《大漠情歌》过于现代化,从而丧失了很多民族韵味。但是不论怎样,这张唱片总算是出来了。虽然它没有在流行音乐的前台占据什么席位,但这次尝试却为后面的《西域情歌》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2002年的第一场雪2002年迟到的雪
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定对刀郎很有神启。那时候刀郎的工作室就在友好路上。也许是独坐窗前凝望窗外让事业饱受挫折的他想起往事,感慨万端,歌词写得颇为触动人心。在那首唱遍中国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刀郎写下了这样的歌词: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