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食之旅-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学会了如何储藏谷物,学会为了争夺和保卫食物而发动战争。 什么勤劳精神,让它见鬼去吧。 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果,就是这个被弄得污秽不堪的地球。甚至有些人类学者主张说,只有在石器时代才实现了真正的富有社会—— 就在陷阱旁边,虽然不清楚时代是否一致,发现了绳文人宴会的痕迹——摆放着三块石头的炉灶,还散落着一些陶器碎片。 “看起来这种猪肉火锅很好吃呀。” 阿门的眼睛,仿佛超越了数千年的时空,清晰地看到了正在用猪肉做饭的人们的身影。他看上去差点流出口水,正在用舌头舔嘴唇。 “绳文人虽然不是高水平的农民,但作为烹调者却是超一流的。”阿门说。 “唉?” “首先硬件走在了前头。绳文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能够煮饭的工具——锅——的人。”
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汤料的美味
在位于山峦迭起的长野和山梨交界处有一个O村,阿门正在这个人口逐渐稀少的村子中摸索尝试绳文生活。 阿门住的房子不是绳文人住的“竖穴”,他借了一幢荒废了的旧房子。 电是通的,可除了用来点灯照明外没有其他用途。 没有自来水,用的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清凉而甘美的泉水。 没有煤气,用的是地炉。地炉里火苗在“呼呼”地燃烧着,火红的火苗蹿得特别高,甚至都蹿到了火焰形状的沙锅边上。 “好吃吧。”阿门说。 不用说,好吃得不知该如何形容。我们吃的是沙锅扁面条。 山芋好吃,洋葱也好吃,胡萝卜也好吃,南瓜也好吃,面条也好吃,酱也好吃。这些都浑然一体,简直好吃极了。尽管没有用海带和小杂鱼干做高汤,却依然好吃得无以言表。从各种蔬菜中迸发出的滋味互相产生着共鸣,一起酝酿出了这绝妙的味道。 妻子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不合你的口味?” 阿门也皱起了眉头。 “没有,超级好吃。” 最近电视上的饮食节目中,吃了美味的女嘉宾们都爱摆出一副要哭的表情。妻子认定,那就是日本人表达好吃时的老规矩。 “是吧,是吧。这就是绳文的实力。” 阿门使劲甩了一下自己的长发,自豪地说。阿门戴着发带,留着胡子,身上穿着编织着几何花纹和漩涡花纹的衣服,简直像以前的阳光少年,可他本人却自以为是绳文服饰。 “就现在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沙锅,就是从日本各地出土的一万多年前的‘绳文陶器’。在那之后,西亚人和中国人才开始制造陶器。只有会用锅了,人类才意识到将材料精华混合在一起的汤汁是多么的香。在那之前,基本上都是烤食物,所以说锅的出现确实是一次味觉革命。” 现在蹲放在地炉炉架上的陶器,是底部浅的绳文晚期式样。 据说初期的陶器是底部非常尖的圆锥形和炮弹形,把尖底插入炉子中,用来煮饭。 “但是,蔬菜……” 阿门接着我的话茬儿说道: “嗯,现在市场上的蔬菜……” 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大米或蔬菜种子,由于注重数量的粮食战略,几乎都被进行了F-1处理(限于第一代的遗传基因操作)了。但是,这种种子长出的作物却被剥夺了作为培育下一代种子的生命力。 “我得知这些情况后,真是怒火中烧。于是从这个村子里现在还坚持着干农活的老人那里,要来了老式的蔬菜种子栽培,当然没有使用化学肥料或农药。要是让我说,就连‘自然农业’这一说法本身就极其不自然。” “可你不是说农业对绳文人来说是堕落吗?” “嗯,不过这种程度的农业可以说是种消遣。” “你说什么呀。干农活的可是我。” 阿门的妻子抗议道,她正穿着农村妇女干活时穿的劳动裤。阿门妻子的名字竟然叫弥生(日本在绳文时代之后就是弥生时代,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之间的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译者注),不知是真还是假。 “种蔬菜的可是我,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丈夫说想过绳文人的生活,所以两个人就搬到了这里。这里太偏僻了,丈夫又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我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可以理解。男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爱好上,那吃苦的可就是女人了。” 妻子愤愤地说。 阿门现在的头衔是“绳文艺术家”。 在昏暗客厅中的架子上,摆满了他手工制作的绳文土制陶器,感觉像博物馆的仓库。 有加上了抽象图案装饰的沙锅和水罐。 有赤土陶器,上面是野猪、狼等狩猎或信仰的对象。 有怪异入墨花纹的巫师面具。 有拥有丰满腹部的女人像或把男女性器形象化了的艺术品。 这些都是仿照真正文物制作的,不过其中也有“创作绳文”,如豹子、非洲象、陶俑佛像等。 如果按绳文时期的做法,应该在野外烧制,阿门倒也没敢效仿,只是在院子里建了一个窑。 听说由于最近的考古热,他的作品开始逐渐被摆放在地方遗迹公园中的Goods corner中了。销路较好的是大家都熟悉的绳文女像、遮光器陶俑、火焰陶器等小型艺术品。 “他的一些作品确实能够卖出去,但每年的收入和没有也差不多,只有十几万日元,我们的日子就是自给自足。”弥生说。 跟村子里的人们学会了各种生活手段,如野菜、蘑菇的采摘,农耕,酱和橡子年糕的制作方法等。在这个人口逐渐稀少的村子里,居住的人几乎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 “他们竟然抓住我这个都快五十岁的老太婆说:‘终于来年轻人了。’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教我各种东西,竟然说我还能再生娃娃。” 弥生那晒得黝黑的脸一下变红了。 “不过,住习惯了倒觉得一切都不错,现在觉得蔬菜新鲜,空气清新。” “是啊,水非常甘甜。” 妻子又摆出了要哭的表情。 “那,这面条真是夫人您擀的?” “是我。”阿门说。 “因为每天都要揉捏土,擀面条也成了我的拿手活。在这里,主食不是大米,而是小麦和杂粮,面条就算是款待客人的上等佳肴了。” “唔。”我哼了一声。 他平时到底如何生活?从这个沙锅扁面条中就能找到一个答案。把随意切切的蔬菜用清水煮煮,扔进手擀的宽扁面条,把自家制的麦酱用水稀释,仅此而已,可以说还根本没有烹饪技巧,却非常好吃。所谓的“烹饪”,不就是为了想方设法让难吃的东西可以下咽的手段吗?这次经历竟然让我有了这个惊人的想法。
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绳文料理的精髓
“好吃吧。” 阿门说。这次吃的是蘑菇火锅,再次让我们瞠目结舌。 还加上了橡子果实做的江米团,仿佛凝缩了山上的灵气。 我们四个人一起上山采摘天然的口蘑、香菇、蕈朴、木耳等,这些野生植物散发着扑鼻浓郁的香味,感觉由此自己的寿命会延长。真不知道在超市里卖的我们自以为是口蘑或蕈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绳文料理的精髓。” 好吃。比昨天的面条要好吃十倍。 香味汇成一股力量,“霹雳啪啦”,就像拳击手一样敲打着脊髓。美味的快感在脑髓中炸裂。太好吃了,脑子都要被融化了。这种味道竟然具有攻击性,也可以说有向我挑战的意志。 “这,这是什么?是美味化成的妖怪?” “是……毒蝇蕈。” “那,那不是毒蘑菇吗?” “在这附近,自古以来人们就采集毒蝇蕈,去除它的毒素后食用。” 阿门拿出了蘑菇图鉴,翻到印有毒蝇蕈的那一页。 “你看,在这写着呢:……毒蝇蕈的有毒成分是蕈毒碱和Ibotenic酸。其中蕈毒碱会使人出现上吐下泻、异常兴奋、幻觉等中毒症状。但另一方面,Ibotenic酸是味道极佳的氨基酸的一种,对人体没有危害。毒蝇蕈在日本一部分地区经过特殊烹调处理后可用来食用。不过,即便把毒素去掉,有时也会使人在两三天内感觉兴奋,特别是喝了酒之后。” 阿门把一个样子滑稽的带嘴的陶器“咚”地一声放在地上,那是样子像个精神十足的淘气男孩的酒壶,从中间部位突然翘出了一个“小鸡鸡”,把酒壶略微倾斜一点,从那里就咕嘟咕嘟地喷出了紫色的液体,把杯子斟满了。 “快喝,快喝,这是新式绳文。” 他说的是自家制的山葡萄酒。 “这酒的酒精度数还不到百分之一,和果汁一样,所以不受酒税法的制约。” “嗯,可我觉得酒劲要更强一些。” 在出土绳文土器的底部,有时会发现残留着大量的山葡萄、接骨木、木莓、山桑的种子。这个土器也是模仿那些实物制成的,绳文人当时肯定会制作果酒,因为只要把山葡萄等放到壶里,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酒。 “要去除毒蝇蕈的毒素,需要晾晒吗?”我问。 从理论上,我也知道毒蝇蕈可以食用。我曾读过一本书,书上说要通过晾晒去毒。 “光靠晾晒不行,要在放了灰的热水中煮,去掉涩味后再晾晒。这是绳文人发明的技巧,这种方法同样也可用于做橡子年糕。从遗迹中也发现了毒蝇蕈的脂肪酸,绳文人是去毒去涩的好手。毒蝇蕈中含有比香菇浓十倍的氨基酸,所以能用来做出很美味的汤汁,这就是绳文料理的基本。” 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的详细调查分析,对绳文人的饮食生活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了解。 绳文人的主食是栎树、橡树、栗子树、核桃等野生树木的果实。 后来,对于栎树果、橡子等有涩味的果实,绳文人事先把它们放在容量十升以上的大沙锅中,通过加热处理或用大量的水煮等方法去掉涩味。 这些果实好像大多被捣成糊状,然后被放入三升左右煮着菜的锅里。就像用小麦粉勾芡的炖菜一样,有时还会放入有香味的草增加黏性,有时会加入江米团。 绳文人还会制作饼干状的可以保存的食物,在用树木果实捣成的碎末中,掺上野兽的肉和骨髓,用血或鸡蛋加强黏性,再加入盐和野生酵母进行搅拌,最后埋在炉灰中烧制。 绳文人食用的菜品种繁多,植物包括野生或半栽培的山药、红薯、百合根、野蕨菜、紫萁等野菜,他们还充分利用了各种香菇。 在动物蛋白中,兽肉里野猪和鹿占绝大比例。鱼类有地域差别,不过主要有松鱼、金枪鱼、竹荚鱼、青花鱼、大马哈鱼。这些鱼一般放在锅里煮,或者串在一起放在炉边上烤,除此之外,有的还被晒干或薰制后用来保存。 在临海地区,螃蟹、鲍鱼、海螺、文蛤、蛤仔等贝类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有种说法,说关东地区形成的大规模贝塚,就是用来制作保存或交易用的干贝的。 作为调味品,在海边制成的烧盐,通过交易进入内陆山区。做汤汁时,除了使用毒蝇蕈外,海带也是很早就被使用的,另外还用花椒做香料。 这种和自然关系紧密的狩猎采集,就是绳文饮食的基本。不对—— 白苏、稗子、荞麦、豆类等早就开始被栽培了。 在五千年前青森的三内丸山中,人们曾经有计划地栽培栗子树。 在绳文晚期,水稻耕种也开始了—— 我们还能听到上述反驳意见,但是我想,就算这些能被称为农耕,也只是以狩猎采集为基础的饮食生活的辅助性手段。 假设绳文时期人们的生活重心放在农耕上,随着对农耕依存程度的增强,以火焰土器和女性像为代表的绳文艺术,必将会失去原有的魅力。 只有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和自然沟通,才能过上追求造型美的充满诗意的日子。
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绳文饮食文化的持续
按照阿门的解释 ——绳文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在持续着。 我也这样认为。 绳文人之所以能靠狩猎采集来生活,是因为当时日本列岛是食物的宝库。但是,在四千多年前,日本遭到了周期性寒冷天气的袭击,山上的食物变得贫乏,以此为生的动物也骤减,人类只能依靠农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想生存下去。 其后,甚至在水稻耕种占据了主要地位之后,在无法耕种水稻的山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依然是狩猎采集。人们吃杂粮和野菜,要想摄取珍贵的动物蛋白质,除了吃野猪、鹿、熊、兔子,有时还会吃狐狸肉和狸子肉。一直到五十多年前,在这些土地上,这类生活方式依然随处可见。 地炉和火锅料理等都是绳文以来的饮食模式。 在绳文时代的竖坑式房子中央,有用来取暖和煮饭的炉子。围坐在火旁的人都成了厨师,大家从一个沙锅里夹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