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高山流水 >

第6节

高山流水-第6节

小说: 高山流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对我们做科学、做人有什么启示?谢谢。    
    刘光鼎: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1980年我当选学部委员的时候,在北京动物园一个招待所里开会。那天下午下大雨,老头儿们都回不了家,我想借这个机会看看这些老前辈。我看一个房子开着灯,就敲门,说什么他也不开。后来我还敲,他开了,说“是你啊”!我一看他在看金庸小说。这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几乎都是在开会剩下的时间看金庸小说。我觉得在金庸小说里头写了很多如何成才的故事。很多对中国地质构造的认识,对中国地质构造中间演化的规律,这些认识,不是说一下就认识了。我曾经问过张文佑院士一个问题。我是学物理出身的,有一次香山开会,我去问张先生,我说中国大地构造有多家,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张文佑先生的断块学说,张伯声先生的镶嵌构造,还有陈国达先生的地洼说,你们写了这么多,让我学哪个?张先生笑道:“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大地构造,大地构造,胡说八道。”因为他有很多东西不能验证,只好一步一步地深入认识。过去50年我们的油气勘探几乎会在新老第三纪地层里支撑,为什么不往下走?因为认识不到。今天还有78%的石油没有找着呢,你不往深里去找,去哪里找?美国会给你石油吗?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是仔细一点,把中国构造演化的历史搞清楚了,就会发现我们还有好多石油没有找着呢。最近刚刚把前新生代,也就是中生代、古生代,甚至元古代的历史一翻出来,那就马上出来了。最近石油几乎每月都有捷报。    
    我想说这么一件事情,我们过去认为没有油的地方,今天有油了。我过去在东海工作,在温州的外面打了一个井,灵峰一井,立2800米深处,碰到元古代黑灰色的片麻岩,都认为不可能有油。我们就终孔提钻,一提钻带出来一桶原油,地质学家都不敢说话了。后来胜利油田刘具材局长到我办公室来,我把东海灵峰一井的事跟他说了。他跟我说,胜利油田就有一口井,叫做庄西10—3井,打到5300米,也打出黑灰色片麻岩,结果原油自己喷出来了,一直喷到现在。因为都不明白这件事,结果没人管,到现在喷了60年,给国家做了六十几万吨原油的贡献。这些都超出我们的认识之外。我觉得我们要不断地创新,要在平凡里面创新。对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中国的矿产资源,我们还有很多不认识。还需要去探索。谢谢。(掌声)    
    1929年出生,山东蓬莱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成员。    
    “七五”期间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1995年开始担任科委攀登计划85—34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地球物理对隐伏金属矿床预测研究。1997年开始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2002年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在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与海洋地质、石油地质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其中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1993年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与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金矿找矿中几个关键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1992年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年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7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是世界知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


第一部分科学是把双刃剑

    赵长天    
    从1999年到2003年,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部传记,传主是个英国人,叫赫德。这位英国人,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1862—1911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写作的需要,我沉浸在一百多年前的文献资料中,搜索着那个年代的大小事件,感受着那个年代人的喜怒哀乐。我的生活不断地在相隔一百多年的时空间切换,便生出了不少的感慨。一百年,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短暂的一幕;在地球的历史上,更是电闪般一瞬。但这一百年,人类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地球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一百年前,再有想像力的人,也想像不出,仅仅一百年,世界就这样的面目全非了。    
    都是因为人!因为人掌握了科学,科学的力量威力无比!我们从来认为,科学是个好东西,科学就是力量,科学使我们摆脱了蒙昧,科学创造了文明,科学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你看看,我们住上了高楼大厦,因为空调而免除了炎夏隆冬的酷暑严寒;我们坐上了飞机汽车,爱上那儿上那儿,即便远隔大洋也可以朝发夕至;我们人人揣个手机,形影不离,想找谁就手到擒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天天看电视上电脑,声色犬马,五彩缤纷,稀奇古怪什么都有……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实在太多太多,我们的生活前所未有的幸福。凡是有条件享用现代科技便利的人,包括我本人,都不舍得舍弃这样的便利和官能享受,虽然,我们全都明白这一切的得来,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付出的代价都是根本性的:土地的荒漠化、淡水的短缺、空气的污染、大气层的破坏。这些代价也来源于科学。而这些根本性的破坏,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子孙欠债,也使得我们眼前的幸福脆弱得不堪一击。于是我们继续对科学抱有希望,希望通过科学来恢复被我们破坏的自然;但我们至今看到的,是继续破坏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的力量。科学实在是把双刃剑啊!于是我们想到了,除了科学的力量之外,还应该有别的力量,比如人文。    
    我们现在把人文也是称做科学的。什么是人文科学呢?《辞海》解释说:“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按照这个解释,人文科学需要回答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究竟需要什么,我们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我们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    
    现代化的那些东西好不好呢?当然好。比如有了飞机,哈佛大学的教授可以一周两次到北京来上课,跨国公司的老总可以在满世界穿梭,坐飞机就像坐地铁一样家常便饭。可再一想,这么急急忙忙赶来赶去干吗呢?人们说是在创造财富,或许是的,但创造财富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也在消耗地球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人们说是在传授学问,可在这样生活状态下的学者,怎么静下心来做学问。这么浮躁心态下做出来的学问,不传授也罢。    
    关于新的发展观,关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变成很时髦的说法了。但现实的情况是说归说,做归做。也难怪,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而现在的幸福观就是以科技为基础的现代化的生活。这样的幸福观不改变的话,人和自然永远不可能和谐相处。    
    所以我们现在来讨论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我希望改称人文科学为人文学说、人文研究,并且把人文研究置于科学之前。就是说,科学需要有人文目标的指导,科学是为人文目标服务的工具。理由不言自明,难道还有比人类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吗?而且我们已经明确,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类的利益和自然密不可分。所以科学的首要目标是认识世界,切勿轻率地把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目标。改造世界的结果很可能使科学离开它的初衷,走向反面,和人文的终极世界对立。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人文研究的目标也变得很急功近利了,并且随着人文学科分得越来越细而被切割成支离破碎的局部知识。我们缺乏整体把握的高屋建瓴的真理的力量。我想,我们恐怕需要从老祖宗那里,去寻找人类文化的源头,从而正本清源。两千五百年前后,人类出了一批大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公元前551—479)、庄子(公元前369—286),印度的释迦牟尼(公元前565—486),希腊的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54—322)……很难想像这些大师圣人集中问世是一种偶然现象。我没有研究,无法解释这个现象,或许那个年代人类简朴的生活,才使得人具有和自然沟通的能力,人的认识也就比较接近真理。那些先哲的著作是真正的经典,那里有人类早熟的智慧。但这个话题超出了我的学识和能力,我们这辈人的教育背景,使我们习惯于从别人转述的哲学史、思想史来接触人类文化的巨人,而那些转述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哲学史、思想史是按照近代科学的逻辑重新归纳整理的,就像用西医的方法来学习中医一样,很可能破坏了经典最本原的内容。我想在座的年轻人将不会重复我们的教训,你们会直接从经典中去获得真理,去研究人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文明持续发展时间最长的国家,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最为严峻的局面。我们常常讲跨越式发展,如果仅仅从自然科学的涵义上去追求跨越,跨越而入的或许不是天堂而是绝境。当然,假如正因为被逼入绝境,促使我们反省现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实现人文目标上的跨越,那么,或许我们倒是能够引领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简朴的、对其他生物不那么霸道的、敬畏自然的生活态度,应该是健康和先进的。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萌芽》杂志主编。198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曾任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    
    著有小说集《外延形象》、《天门》、《怀旧的旅行》,长篇小说《伽蓝梦》、《天命》、《不是忏悔》、《肇事者》;散文集《过渡年代》、《半秋》、《秋水长天》、《六眼看世界》;传记《孤独的外来者》;电影剧本《面对生命》、《寻找玛丽雅》等。长篇小说《不是忏悔》获上海市第三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电影文学剧本《面对生命》获第五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二等奖,影片获国家华表奖。


第一部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

    查建英    
    1。语境一:垃圾与丰胸    
    最近在家里处理一堆期刊,信手翻开一本去年从书摊上买回来的娱乐时尚杂志,其中两条标题跳入眼内,值得摘在这里供诸位欣赏。第一条是一位电影导演专访,标题为“思想是垃圾”,副标题是“我希望我的电影越来越没有思想”。第二条是一位女明星的语录,她说:“希望到90岁都可以做丰胸产品代言人,都一样坚挺。”    
    我觉得这两条标题不仅带着一股浓厚的当下中国社会特有的现实气息,而且与我们这个会议探讨的题目颇有关联。简单讲,这两条标题第一缺乏人文精神,第二缺乏科学精神。    
    首先,思想怎么竟然成了垃圾呢?原来,那位电影导演在拍武侠片,在解释自己的创作观时,他便痛斥那些重视思想的影片,因为他认为电影的价值在于视觉娱乐,老想在里面表达思想拍出来的肯定是垃圾片。本来,若是针对某些哲理过度形象不足的影片,尤其是那些貌似深刻却根本没有任何真正思想可言的影片,有感而发,强调一下视觉和娱乐的重要,那很好,无可厚非。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下就把问题推向极端,再经过记者推波助澜的炒作,最后这期杂志封面上便赫然打出了“思想是垃圾”这样的标题。并且,我猜想,那本杂志的编辑和读者或许还很佩服这种“艺术家气概”呢。可是,如果连电影导演这样的文化生产者都将思想等同于垃圾,那这个社会又谈得上多少人文精神呢?    
    再看第二条。用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研制出的丰胸产品传进中国,为那些想要“丰乳肥臀”的女性提供了选择。在一个性别意识性别文化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的社会,人们渴望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