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汉风1276 >

第355节

汉风1276-第355节

小说: 汉风12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里海牙点点头,郁闷得不行,当年随伯颜丞相灭宋,战胜攻取好不得意,自从出了个楚风就处处碰壁,就说这次吧,方曦虽然没什么本事,说不定还赶不上当年的方腊,但也是心黑手狠一人物,不指望他真能打下临安,可至少能把汉国江南搅得一塌糊涂吧?
    哪晓得楚风搞什么日月交辉,把笃信明教、尊奉日月光明的魔教教徒唬成了白痴,不费一枪一弹就全部投降,方曦也写了自供状后被斩首示众,各地魔教余党别说起来闹事了,他们甚至成了大汉皇帝楚风的死忠,毫无疑问,婺源城外的一幕使他们认为楚风就是降世的明尊。
    “火枪、火炮、手榴弹、炼钢、毛纺、日食,现在又是热气球,将来他还会玩出什么鬼花样?”阿里海牙悻悻的道。
    楚风搞了枪炮,元军就得针对性训练自己的马匹不畏惧枪炮声,并跟着铸造火炮;楚风利用日食灭了塔出,就得给迷信长生天的士兵们宣传日食知识,向不通算学的蒙古武士宣讲日食,足足让博学的回鹘人阿里海牙头晕了半个月;现在楚风又搞出个热气球,又要费好一番唇舌了。
    “郭守敬、王恂本我大元臣子,叛逃归汉后一再替南蛮子出力,先是测算日食,这次又设计气球,屡次坑害我大元,真个叫人恨入骨髓!”阿里海牙忿忿的,恨不能把郭守敬、王恂辗成肉泥,在他心目中,也就只有这两位神秘莫测的大贤者能造出如此神奇的器具。
    但这次他恨错了人,热气球是匠户子弟沈炼的自主发明,跟两位大科学家并无什么关系。
    郭守敬、王恂,哼哼,迟早叫你们付出代价!张珪暗暗发狠,忽然他想起了什么,问一直不声不响的心腹密探蒙昭:“那个热气球,究竟是拿什么做成的?”
    “禀大帅,看上去外层是用绸布做的。”
    绸布啊,呵呵,张珪笑了,他想到了克制气球的方法。
    “号外号外,吕师夔、张亮臣虚言花石纲荼毒百姓,方腊余党方曦妖言惑众煽动叛乱,大汉皇帝亲入虎穴一举成擒,罪魁已斩首悬于城门!快来看快来买啊,报纸五毛一份!”
    临安城大街小巷中,报童穿着踢死牛,舞着报纸跑得飞快,只要谁叫一声,他们就把报纸递到你的手上。
    茶馆中、市井街坊,不管穷苦老百姓还是读书做官经商的达官爷,无不一挑大拇哥:“圣君雄材大略,真龙天子也!”
    可楚风自己却决没有飘飘然,朝堂上,他提出了问题:“以往,大汉帝国只占据琉球一岛,或者闽广之地,而现在咱们占据了江南半壁河山,将来更有可能北伐中原一统天下,那么我们将统治葱岭以东、辽海以西、大漠以南、琼州以北的广大区域,帝国的政令能否通畅,会不会有人在地方欺上瞒下胡作非为?”
    这个时代,通讯技术相当落后,飞鸽传书是极其高科技的了,更多的时候要靠驿马传递,而许多偏远山区根本没有驿马可以通行的大道。
    以前楚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次婺源之行他才想到,婺源地处浙西,距离大汉帝国的首都临安都不算远,却能让吕师夔、张亮臣等人在那儿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甚至引发了魔教叛乱,那么更远的地方,比如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川西、川北、川南,贵州,荒凉的漠北,黄沙漫漫的西域,莽莽苍苍的十万大山……这些更难以通行的地区,若是地方官互相勾结上下其手,不是没有办法遏制了吗?
    事实上别说飞鸽传书、驿马传递的时代,就算楚风能跨越时代弄出无线电报,又能如何呢?他曾经身处的因特网覆盖全世界的那个时代,不也有许多偏远地区官员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吗?
    法华、萧平有些忐忑不安,现在大汉帝国治理官员腐败,主要靠保安司下属的廉政局,按照过去的思路,就是加强廉政局的效能啊!
    “臣无能,使皇上受惊,百姓受苦,臣等有罪!”法华和萧平同时出列请罪。
    楚风摇了摇手:“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我再问一个问题,就算有包龙图那样的清官出任保安司司长,请问能否保证底下的官员就一定不出岔子,如果保安司廉政局官员和地方官勾结一气上下串通,老百姓又能找谁呢?”
    皇帝提出的问题十分尖锐,法华、萧平和满朝大臣都皱着眉头思考起来,是啊,为了减少冤假错案,让法部和警部互相监督,为了治理官员腐败,又设立保安司廉政局负责此事,但地方上这几个官员勾结起来通同作弊,谁能揭发他们的坏事呢?
    难道在廉政局之外又设立新的部门?那么皇帝就要问,如果新的部门也跟着腐败了,难道循环往复的设置新部门来抗衡?那不是没个头了吗?
    文天祥挠着脑袋想了半天,最后觉得实在没什么好办法了,就出班奏道:“臣认为,加强礼乐教化,让新儒学深入人心,待全国官吏都通晓忠孝仁义,自然不做坏事,自然政通人和。”
    “礼乐教化搞了两千年,请问有靠礼乐教化而天下大治的吗?”
    楚风一问,文天祥就没词了,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礼乐教化能管住君子不能管住小人,像留梦炎、范文虎、吕师夔这样的人,自己通读了无数四书五经的篇章,却干出种种下流无耻的事情,再怎么教化,对他们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究竟什么办法,能让天下老百姓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会被官吏任意欺负呢?”就连以外藩访问者身份列席朝堂的波斯圣女塞里木淖尔,也好奇的问道,这个问题在波斯,同样无解。
    楚风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唯一的办法就是,谏议在民!”
  第461章 竞选议员
     谏议在民?文天祥明白“谏议”两个字,但如何“在民”,就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
    秦设御史大夫执掌监察职权,唐宋皆有台谏官纠劾百官,下理民情上达天听。诸如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朝堂内外文武百官,通称为台官;诸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负责规谏帝王,通称谏官,两者合称台谏。台谏官的纠劾弹奏,便称为谏议,历代帝王皆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以便规谏帝王、纠劾百官的错误。
    谏议在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许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触龙说赵太后”一事了,到宋代更是出个了大大有名的人物,便是民间传说中日断阳夜审阴的包拯包龙图。
    其实真实的包拯断案并不多,身为御史期间直言谏议才是他誉满朝野的真正原因。宋仁宗时张贵妃得宠,便请皇帝封其兄张尧佐为宣徽使,仁宗皇帝下旨之后,却在朝堂上被包拯直言进谏,最终不得不收回成命,待回宫后,张贵妃上前询问兄长的任职问题,仁宗无奈的说:“宣徽使宣徽使,你只知道要张尧佐做宣徽使,却不知道包拯还在当御史!”
    一名台谏官能令帝王不能随心所欲任人唯亲,御史包拯犯颜强谏连皇帝都不得不收回成命,对朝堂文武、各地官员的监督、威慑作用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汉什么都好,惟一的问题。就是到现在还没有设立台谏,文天祥闻听楚风主动提起,就高兴的道:“大汉朝廷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却始终没有台谏官规正帝王、监察百官,皇帝若有此意,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恕臣愚昧,历代台谏官皆选自博学笃行、忠孝仁义的士林中人,或以科举,或以贵戚推荐,或以儒学隐逸上达天听而下旨征辟,如何令谏议在民,还请皇帝示下。”
    “不,这谏议在民嘛,就不能从科举。或者官员体系中任命了,我大汉虽不设台谏,台官掌监察,咱们保安司廉政局的职权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必再叠床架屋?”楚风指了指法华、萧平,“监察官员的工作,还是由你们负责。”
    文天祥不仅有些失望,想了想。之后亢声道:“台官是监察百官,谏官却是劝讽陛下的,如今有台无谏,请陛下从士子清流中选拔俊才,设谏议官。”
    楚风笑笑,反问道:“请问谏官职责是什么?”
    文天祥挺了挺腰杆,正色道:“讽谏陛下过失,匡正朝。廷错误。”
    “这不结了!”楚风一拍手掌,“我大汉许文武百官、军民。人等从邮局上书朝廷,民政部专设一司清理信函,又许百姓宫门击鼓求见,则人人都是谏官,何必专设?”
    说的是啊,大汉不专设谏官,但布衣百姓也能履。行谏官职权,直接向皇帝上书——当然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情况特别重大的,由楚风本人处理。
    “那么,到底谏议。如何在民?”人们都等着楚风揭破谜底,只有赵筠微微笑着,因为她早已知道了楚风的计划。
    众人都在思索,赵筠则仔细观察着列席会议的波斯圣女塞里木淖尔,姿容绝世、丰姿绰约,柔弱中不失刚强,却叫人更加怜惜。
    好个我见犹怜的女子!她在临安待得久了,只怕楚呆子也不会全无心动吧?只不过她不久就会离开这里……
    想到这个娇柔的女子,就要回到漫漫黄沙的西域,与波斯的宿命搏斗,赵筠感佩中又带着点怜意。
    楚风终于揭开了谜底,所谓谏议在民,就是不但赋予百姓议论国政得失的权力,还要把这种权力制度化、现实化,从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升格到公堂之上,设专门机构来监督官府。
    人民代表大会?众议院?国家杜马?银河黑暗理事会?啊呃~结合时代特色,楚风最终确定的名称是:谏议院。
    临安新城朱雀大道南侧的茶馆中,众位茶客又聚集到一起议论纷纷,只不过中心话题不再是江北虎视眈眈的三十万元兵,也不是皇帝刚刚在浙西平定的方腊余党叛乱,而是竞选谏议员的新鲜事。
    “历朝历代,都是皇帝家挑官儿,所谓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今叫咱们老百姓自己选官儿,真正叫做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码头上的庞师爷摇头晃脑的说着,有点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唉唉,大家伙儿说的什么呐?”老伴生了场病,崔世安好些日子没过来了,摸出五个青铜钱甩到柜台上,急吼吼的挤到人丛中,四下看看无心问了句:“咦,刘大胡子没来么?”
    “好些天没来过了,大约到松江贩布了吧?”老庞有些不满他打断自己的话头,随便猜了个原因,反正这茶馆是人一走茶就凉,聚到一块就是吹牛聊天的朋友,出了茶馆门,管他干什么呢,就是江洋大盗也不干我事!
    自然,茶客们没人知道,那个和自己聊天喝茶的刘大胡子,竟然是浙西方腊余党的暗探,而他现在早已死在情报司天牢中,尸骨无存。
    其实崔世安也不关心刘大胡子的去向,也就随口一问,听出老庞有些不高兴,就嘿嘿笑了两声,凑趣的道:“方才在楼底下就看庞兄弟高谈阔论,不晓得说的是什么事情?”
    “哈,你不知道啊,如今皇帝发下圣旨各省、州、县设立谏议院,许各地大汉公民投票选县谏议员。”回到刚才的话题,老庞顿时眉飞色舞,说得口水四溅:“老崔你说,这不是破天荒头一遭么?官儿不科举,不推荐,由咱们老百姓自己选!”
    忽然听得旁边插着花鸟屏风的雅座里传来一声冷哼,“什么百姓选官,也不尽然!”
    “什么人胡说八道!”刚才被崔世安打断,这次干脆有人来抬杠,老庞有些生气了。
    两位身穿大汉官服的人,摇着扇子从雅座中走出,正是兵部兵役局局长王峻和工商部度量衡局副局长骆醒忠。
    骆醒忠没好气的摇着扇子,摆出副高高在上的模样:“第一,谏议员不领工资,只有补贴,也没有品级,所以算不得官,第二嘛,谏议员本身没有职权,只有组成谏议院才有些须职权,也管不到谁头上,第三嘛,州、省两级谏议员由县级谏议员选举产生,和你们也没什么关系!”
    王峻心头好笑。
    骆醒忠骆兄、于孟华于兄、庞泰庞兄加上自己,都是正宗儒门士子,如今都在大汉帝国为官,当年齐聚琉球时常常议论朝政得失,加上诗文会友,也算小有名气。
    到了江南之后,毕竟是三吴都会、故宋行在,文风极盛之地,闽广一带数一数二的诗文,在这里也就普普通通,出不得什么风头了;偏生于孟华调往高丽办事,庞泰放了琼州知州,只自己和骆醒忠留在临安朝中,顿觉凄凉几分。
    哪晓得朝廷下旨让老百姓选举谏议员,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台谏官自唐宋以降皆为清贵之品,非儒门博学笃行之人不得担任,哪儿能让老百姓自己选拔?何况新设谏议院,若是照老规矩开科取士,天下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