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490-祸水三千 >

第17节

4490-祸水三千-第17节

小说: 4490-祸水三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最为辛苦的就是揣度圣意,这次有个万无一失的机会,可以安全地与皇帝站在一条战线上,自然不能浪费,于是,在朝廷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揭批李陵的运动。


《祸水三千》 北方佳人北方佳人(8)

    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卖主求荣,只是为了等待时机,报效国家。同学们,请你们支棱起耳朵仔细听一下吧,司马迁当年惨遭腐刑的原因即将揭晓,他并不是因为进宫应征杂役时排错了队才被净身,只不过是没有适时地跟皇帝站在同一立场而已。如果若干年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这个脾气的话,那个以多嘴著称的魏徵恐怕早被割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了。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如果刘彻不喜欢听反对意见,最快捷直接的方式显然应该是割掉对方的舌头,怎么又会严重到实施风马牛不相及的腐刑呢?让我们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     
    刘彻: 这个可恶的司马迁,给我割掉……割掉……(咳咳咳,咳嗽的声音淹没了后面的舌头两字)    
    小太监甲: 喂,皇上说的到底是什么啊,我没有听清……    
    小太监乙: 我也不太清楚啊,大概是如此这般吧。    
    小太监甲: 哦,知道了。    
    小太监甲前往传旨: 皇上圣旨: 这个可恶的司马迁,给我割屌!    
    ……    
    当然,这种臆测绝不可能代表着历史的真相,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明,刘彻给他度身定做的是“诬上”的大罪,“诬上”具体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和上面的意见不一致。司马迁还说,如果能够缴纳足够赎金的话,本可以免除宫刑,但是家境贫穷,无法免罪。汉朝真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一切东西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就连生命和人体器官也不例外。真让人怀疑刘彻当初之所以对李陵的投降气急败坏,并不是因为他的跳槽毁约行为,实在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回国缴纳赎金,使得刘彻损失了这一票早就算计好的收入。    
    洋洋洒洒万余字,这一章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然而似乎我们还没有讲到文初那位让花花公子汉武帝念念不忘的李夫人,如果就这样结束,会使得本章大有挂美女头卖英雄肉之嫌,那么就让我们多快好省地简要介绍一下这位美女吧。说到李夫人,不能不提她的两位兄弟。第一位,李延年,是武帝座下的乐师,李夫人就是经由他包装后成功推向市场的。当初为了举荐妹妹,李延年创作了著名的《北方佳人》曲,所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到这首歌后感慨道: 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平阳公主忙借机接茬说李延年有一个妹妹,于是武帝就把李妹妹召进宫来,这就是后来的李夫人。平阳公主真是姐姐们的楷模,无怨无悔地为弟弟物色各类弟媳人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帮助消化过剩的皇亲资源,娶皇后的弟弟过门,使得皇家裙带更加坚忍不拔。    
    太监: 公主啊,您举荐李延年的妹妹,就不怕不趁皇帝的心意吗,那可有欺君之罪啊。    
    公主: 怕什么。当时皇帝问“这世上可还有这样倾国倾城的人”,我说“李延年有个妹妹”,这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我又没说李妹妹就是那样的倾国倾城,就算她是嫫母无盐,我又何罪之有。    
    李夫人一家因她而平步青云。首先,武帝本着兼容并包的方针,将李延年也吸纳为新宠之一,经常同起同卧,如同夫妇。本来像赵飞燕和赵合德那样姐妹共侍一帝的,已经算是为国家做出特殊巨大贡献,比起李家来却只能自叹弗如——人家竟然可以兄妹同侍一人,这是怎样的爱国精神啊!    
    李夫人稍有阳刚气的另一个兄弟,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率部出击匈奴,他也就是李陵陷落塞外一役的总指挥。李陵投降匈奴九年后,广利先生因为堕入一个复杂的巫蛊事件也被迫向匈奴投降,李家全族被诛,也包括早已失宠的李延年在内。    
    幸运的是,这时李夫人已经因病去世,既已被打入地府,就不用再遭打入冷宫之苦。李夫人是我很佩服的一个人。她拥有着决断的大智慧和超人的洞察力。当她病重之时,武帝数次想探病,都被她坚决拒绝。她的理论是: 如果不被皇帝看到憔悴的病容,皇帝自然会时常想念她当初新鲜俏丽的模样,人死以后,宠爱也不会衰绝,她的家人就能继续享受皇帝的恩惠。这女人的深谋远虑让人心折,不像三宫六院培养出的PH值超低、只会争风吃醋的宝贝。说起来,虽然她并不十分有名,但是有两首优美的汉诗因她而生,也可算得不平凡了。最为幸运的是,因为武帝的两位皇后都不得善终(陈皇后因为卫子夫被打入冷宫,而卫皇后又因为牵连在儿子刘据的案子中被迫自杀),而他又一直对李夫人念念不忘,武帝百年之后,竟然是由李夫人在宗庙中配食,与他共享后代香火,并因此得到了孝武皇后的尊号。偌大的一块馅饼,不偏不倚砸到死人头上,我只能学着刁德一的口气感叹一句: 这个女人~~~不寻呀常~~~~    
    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谁料其母栗姬不准,便恼怒将女儿嫁给刘彻。后来景帝废了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阿娇虽贵为皇后,但被“金屋藏娇”,打入冷宫。刘彻的第二个皇后是卫子夫。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也因此做了将军,后又娶了平阳公主,成为皇帝的心腹。卫子夫妹妹的私生子霍去病因讨伐匈奴有功颇受刘彻青睐,只是英年早逝。“飞将军”李广一族则是霉运连连。李广因无法施展抱负抑郁自刎,孙子李陵战败不得已投降匈奴,也便有了司马迁因觐见惨遭腐刑的厄运。李夫人受汉武帝宠幸后,其兄弟琴师李延年和将军李广利受到重用,但在李夫人死后因涉嫌投降匈奴之罪被族诛。


《祸水三千》 北方佳人惜福(1)

    在本篇的开始,请欣赏汉朝皇帝的合唱: 《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低于三品的没几人。    
    虽说是,虽说是亲戚又不相认,    
    可老婆说他们都是自己人。    
    ……    
    原来,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一    
    外戚和宦官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威胁皇权的两大害虫。外戚问题在汉朝尤为严重,西汉政权就毁于外戚的杰出代表王莽,他通过和平演变,不流一滴鲜血,就成功地把刘氏政权改为王家天下。后来到了东汉,外戚更是横行一时,大司马、大将军等大字辈官职几乎成了皇后娘家的囊中之物。不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外戚都那么邪恶,有一小撮在开始时抱定了“跟着皇帝走,做他的一条狗”的坚定信念,但是后来逐渐为形势所迫,才踏上大逆不道的不归路。霍光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霍光与皇室的关系用“外戚”两个字是不能准确形容的,他应该被称为外外外戚,因为严格说起来,他其实与皇帝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让我们把这根皇家裙带从头捋顺吧: 像《北方佳人》里提到的那样,汉武帝的皇后是卫子夫,卫少儿是子夫的妹妹,也就是皇帝的小姨子,卫少儿在嫁人前曾经与一个叫霍仲孺的杂役私通,生下霍去病,那么霍去病就是武帝的私生外甥。少儿在姐姐大贵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仲孺,嫁入豪门,而仲孺这个郁闷的男秦香莲也只好另娶妻室,他与这个老婆生的孩子之一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霍光。所以说,霍光实际是皇帝老婆的妹妹的儿子的同父异母弟弟,无论如何与皇亲这个称谓也是沾不得边的。可见子夫这个皇后当得有多么经济,一人得道,不只自家鸡犬升天,连隔壁圈里和自家母鸡勾搭过的公鸡另下的鸡蛋也得了仙气儿,变成金蛋。    
    既然一切始自子夫,让我们还是从子夫说起吧。由于当年被废的陈皇后没有子嗣,那么子夫的儿子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太子,这就是武帝的第一个太子,刘据。武帝在二十九岁那年才有了刘据,因此十分宠爱,可是刘据年纪渐长后,武帝发现他并没有继承自己心狠手辣、好大喜功、喜怒无常的性格,而这时,他的众多小老婆们又产下若干皇子,武帝对皇后和太子的宠爱不由得日渐衰退。    
    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彻性格狠辣,任用的也多为酷吏。比如说皇帝的宠臣张汤就以罗织罪名冤狱陷人而著称。他因与大农令颜异不和,便设计圈套,陷颜异于死地。汉朝时候的赃官比起后世还多了一分敬业精神,无论怎么费尽周折,总要编出些具体罪状来,才好名正言顺地杀人越货。不像秦桧,连这点心思也懒得费,只拿“莫须有”三字搪塞过去,就要了岳飞的命。从张汤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不只体现在指南针和火药上,在人文领域,凭着超凡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我们对于“如何成功陷害别人”等严肃命题也曾有过重大贡献。因为颜异正直清白,张汤这只苍蝇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裂缝下蛆,不久以后,有人就突然适时地检举了颜异的一项罪状。这位“有人”可真是个好同志,综观中国历史,他比宋江更当得“及时雨”的称号,因为他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说话,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本来根本不可能的使命。这一次,有人兄检举的是这样一件事: 颜异和客人聊天,客人议论说有些法令曾经带来不便,颜异没有回答,只是嘴唇微微翻了一下。根据这一举报,张汤认为颜异身为高官,听说法令有不当之处,不向皇帝禀报,却在肚子里诽谤,应当处死,这就是著名的“腹诽”的由来。    
    由于这项伟大的发明,中国官场的复杂程度一下子比欧洲进步了若干世纪,陷害别人的程序也被大大的简单化。如果看谁不顺眼,你既不用化装成盆景,经年累月地蹲在他家窗台下收集证据,也不用苦心创造人证物证,好使罪状看起来煞有介事,只要祭出“腹诽”的法宝,包管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那人砸得死无葬身之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当之无愧地获得当年的科技进步奖。你想想,如果某甲打定主意要陷害某乙的话,他一定是百折不回,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与其让他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罗织罪证,倒不如使用诬以“腹诽”法,简单便捷地搞定仇人,如果他心情愉快的话,也许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为朝廷办点实事,真是善莫大焉!    
    从张汤身上,我们能够隐约看到刘彻的影子,而太子刘据与这个影子的形状相去甚远。他天性宽厚仁慈,因此经常会出手撤查冤狱,减免罪刑,这样一来二去,执法的酷吏们对他颇多怨言。可惜刘据太过老实,不会熟练使用“腹诽”这项必杀技,否则的话,只要他稍加留心,那些官员们对他的微词恐怕不是“腹诽”可以形容,大概是心肝脾肺肾一起诽之了。而且,这些刻薄寡情的酷吏们还化“腹诽”为实际行动,经常在皇帝面前陷害刘据,对他百般中伤。    
    让刘据卫子夫母子的处境雪上加霜的是卫青之死,卫青是子夫的弟弟,平阳公主的继夫,太子的舅舅,皇帝的大将军,他死之后,小人们不用再惧怕大将军的势力,对太子更加肆无忌惮地无礼起来。在中国的皇权时代,外戚和皇帝的关系十分微妙,保持着一种精致的动态平衡。你看,在皇后皇妃年轻时,皇帝出于对她们美貌的欣赏和爱慕,将其娘家人一一加官晋爵,这也可以看成是皇帝对该容貌持有者缴纳的美貌消费税,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该皇后/妃的身价一再贬值,不能再吸引皇帝的消费兴趣,这时候,她就反倒要倚仗娘家多年来累积的势力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了。换句话说,皇妃们在年轻时为娘家人求得官职,就好像投保了一份养老保险,使得她将来老年有恃,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皇家后院安枕无忧。如今卫青毫不负责地撒手人寰,仿佛一份高额保单骤然失效,子夫母子在宫里一下子失了根基,地位岌岌可危。    
    二    
    此时的刘彻就像一只火药桶,膛中塞满对太子的猜忌和不满,一触即发。公元前九十一年,这只蓄势待发的火药桶终于一飞冲天,将亲生儿子炸得粉身碎骨,尸骸无存。这是一桩高质量的宫廷阴谋,有着深远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当时,在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巫术横行,巫师们经常进出后宫,教导美人们怎么禳灾祈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