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3913-知道更要做到 >

第4节

3913-知道更要做到-第4节

小说: 3913-知道更要做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绪模式、各种性格倾向等就不能“习”而成“惯”呢?    
    第三,它使我们的思路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明了了:既然习惯囊括了我们人生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后天特质,那我们就一定要有意识地下功夫,将这些特质一一化为习惯。由此,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的自我修炼、自我成长、自我超越、自我突破之路也就变得十分清晰了。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

    实际上落笔到此,关于“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已经水到渠成了。    
    我们能用什么利器来破解这“知道文化”呢?    
    显然是用“习惯”——用“广义习惯”,用只有“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智者”才能领悟到的这种“广义习惯”。    
    因为很显然,当我们抓住了“广义习惯”所涵盖的各种决定我们命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质,当我们下功夫去将它们一一化为自己的习惯,这些特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渗入到我们的细胞内,化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而到了此时,“知道文化”也就不攻自破了。因为既然成了习惯,你就一定会做到、必然会做到、肯定会做到。试想——    
    倘若终生学习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时时学习呢?    
    倘若积极心态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情绪高昂呢?    
    倘若锻炼身体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时常锻炼呢?    
    倘若爱人如己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慷慨热情呢?    
    倘若做事认真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凡事负责呢?    
    倘若清正廉洁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为官清廉呢?    
    倘若专心致志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读书用功呢?    
    倘若观赛礼仪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文明看球呢?    
    倘若遵纪守法已成了你的习惯,那你怎么能做不到奉公守法呢?    
    倘若企业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所需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规范、每一种量化标准成了每个员工的习惯,那我们怎么能做不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老板满意、员工自己也满意呢?    
    ……总之,“知道,更要做到”。当我们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最重要的观念、原则、美德、态度、方法都化为习惯,我们就不仅“知道”,而且一定会“做到”,必然会“做到”,肯定会“做到”。这是习惯的各种基本特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本书所提出的最核心的理念。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如果你翻开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便会发现,原来这还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请允许我引经据典

    “知道,更要做到”: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    
    “知道,更要做到”——架起“习惯”之桥,使我们从“知道”的此岸,抵达“做到”的彼岸——这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对于这一点,你听了也许会瞪大眼睛惊呼起来——这可能吗?    
    是的,听到此,你很可能会难以置信。但请你相信我此时对你的一片挚诚。因为作为一个年已花甲的长者,我没有必要在你面前将一样东西无限地夸大、拔高。    
    为了让我们对这个事关重大的社会问题有一个最恳切的探讨,请允许我引经据典,从以下几下个侧面一一加以阐述。我相信,当你耐心看完我的阐述,一定会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并会从内心深处确信我所谈的一切对你人生的价值。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人类先知最富睿智的箴言

    为了与你一起来探讨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人类的一些先知们在这个问题上最富睿智的箴言。    
    还记得我们儒家经典最有代表性的《论语》开篇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看,这儒家经典开篇第一句就出现了一个“习”字,就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习”不就是“学习”的“习”吗?    
    那我们老在说“学习”——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城市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国家要成为学习型国家——那究竟何为“学习”呢?    
    以上这句出自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口的经典名言,不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了我们——所谓“学习”不是指别的,而是指“学”了还要不断“习”、时时“习”。因为只有不断“习”,才能温故知新;只有时时“习”,才能熟能生巧;而对许多其他东西,也只有不断“习”、时时“习”,才能“习”而成“惯”,才能变“知道”为“做到”。    
    可我们目前有多少人在“学而时习之”呢?依我之见,我们几乎大部分人都把“学习”两字的本义给忘记了。学而不习、知而不践、说而不行、言而不信,反倒成了时尚。    
    我们再来看看总结了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又是如何说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习”字,也在强调“习”的重要和意义。那这里的“习”是何含义呢?如果说《论语》中的“习”还有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含义,那这里的“习”显然就完完全全是指“习惯”了。它分明就在告诉我们:我们人性原本是善的,先天的个性虽有差异,但总体差异并不是很大;而到了后来,我们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也就差在这后天所养成的各种不同习惯上。    
    是的,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就差在这后天的习惯上。而正因为此,在《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由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和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联合主编)一书上,你竟还能看到世界行为心理学鼻祖华生如下的一段经典名言:    
    给我十来个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长大,我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巨贾,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分、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这段名言是否需要商榷,我们姑且不论。但如果他真要去实施,他将从何着手呢?毫无疑问,他一定会从习惯着手。而环顾我们四周,实际情形不正是如此吗?不同的环境,养成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从而带来不同的命运。关于这一点,哈佛历史上、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说出了下面脍炙人口的经典话语: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古希腊几乎最富盛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在2000多年前就说出了这样一句充满睿智的话:    
    人类的行为总是一再地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应了以上箴言,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则谆谆教诲我们: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才能一辈子也用不尽。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谁是美国历史上智慧和财富的代表

    为了进一步引经据典,为你阐述那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特别想介绍一位代表了美国智慧和财富的典型人物。    
    在美国短短几百年飞速发展的历史上,究竟是谁代表了他们的智慧和财富呢?    
    据说当年在为100美元面值的美钞选择头像时,人们便碰到了这个问题——100美元是美钞的代表,因此他们必须在美国历史上选出一位在智慧和财富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经过精心挑选,人们选中了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    
    那为何人们选中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美国智慧和财富的化身呢?    
    这就要谈到他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少时只读了两年书便辍学去当了学徒。那么,这个学徒出身、只读了两年书的年轻人,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我奋斗的社会里,最后究竟成就了什么呢?    
    他是个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参与人和《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他是个享誉世界的伟大的科学家,是他揭开了雷电之谜并发明了避雷针,被歌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被后人颂为“电学中的牛顿”。    
    他是个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慈善家,是他出资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还襄助创办了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此外,他还是个作家、画家、外交家、哲学家,还自修了法文、拉丁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    
    在1790年,84岁高龄的他,因患肌膜不幸去世后,当时美国最著名的诗人菲利普·弗瑞诺用这样的诗句悼念这位不朽的世界伟人:    
    帝王们辗转衰落于尘埃,    
    寻找一个继承者轻而易举;    
    举世无双的富兰克林啊,    
    却又有几人可与您匹敌!    
    你横扫了暴君的飒飒威风,    
    让九天的怒雷远远回避!读到这儿,你也许会惊叹:一个学徒出身、只读了两年书的年轻人,何以能使自己的人生如此辉煌?!    
    这个谜在富兰克林至今仍畅销不衰的自传中得到了揭示。    
    原来,年轻时的富兰克林尽管是个学徒,而且只读了两年书,但他却刻苦自学、嗜书如命,并强烈渴望着成功。    
    渴望成功,他便开始研究各种成功人物,试图从中找出成功的奥秘。    
    他发现各种成功人物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有完善的人格。    
    深入研究后他发现,完善的人格应包括13种美德:节制、寡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    
    进一步研究之后他又发现,光知道这13种美德,还远远不够,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仅仅是抽象地相信完善的人格的价值,还不足以防止过失的发生。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培养,然后我们才能有希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始终如一、坚定不移。”    
    于是他开始了一种由他自创的独特的自我修炼:    
    我自己制作了一个小本子,每一项美德占据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划成7行,一星期当中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礼拜几的一个字母。我用红线把这些直行划成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头上注明每一项美德的第一个字母。在这横格的适当直行中,我可以记上一个小小的墨点,代表在检查当天的该项美德时所发现的过失。    
    ……而为了督促自己和激励自己去做到这种严格的自我修炼,他在那本小册子上还引用了一句名言作为座右铭,以鞭策自己:    
    我要坚持到底!    
    若是上苍有灵,上帝必然喜欢美好的德行;    
    而上帝所喜欢的人必然幸运。他还写了一篇短短的祈祷文,置于小册子前面,每日必读:    
    啊,全能至善的上帝,慈悲的天父,仁慈的指路人!增添我的智慧,使我能够看清我真正的利益。加强我的意志力,使我能够执行智慧的命令。接受我对您其他子民的衷心的服役,作为我对上帝不断福佑我的惟一可能的报答。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刻苦修炼,那13种美德后来真地变成了他的习惯,由此便奠定了他一生成功的基础。在他79岁高龄时,他写了整整15页纸,记述了他的这一项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一切成功与幸福皆受益于此。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    
    “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能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这就是代表了美国智慧和财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经典故事。听了以上故事,你有何感想?对于“习惯”二字的认识,你是不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部分 挖掘你的无限潜能对宗教千古价值的追问

    领略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成功之道,我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想与你探讨。    
    你知道在我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哪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你稍加思考,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宗教!    
    的确,是宗教,一点都没有错。请问,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化现象能像宗教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