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40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道的宽窄比例,山川的高度比例略有差别……可大致地形出来了,这点差别或可忽略不计。”
赵兴一摆手:“那么先讨论一下规则吧。”
听到“规则”这个词,曹煜与张敦礼彼此对视了一眼。此前,他们两人隐隐约约听到部分广东新学的内容,其中就强调了规则的确立,以及对规则维护。据说,赵兴说过: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要立下一个大纲,确立一个规则,然后按照规则与计划逐步推行,这才能够保证目的的实现。
这几年,随着赵兴在南方神话般地胜利,东京汴梁地人虽然对广东新学多有自己的看法,但赵兴推崇“智学”地名声却不胫而走,大家都隐隐约约听说,赵兴掌握了一门称之为智慧巅峰之学的“帝王之术与治政之术”——这份传说随着章卷走赵兴的《经世济民书》,而逐渐变的更加清晰。
文人都有喜好八卦的习惯,章越是对那几部书视若珍宝,并对赵兴著作这套书卷的消息严密封锁,大家越耐不住好奇心。大多数宋人并没有保密意识的,故此章所说的“严密封锁”,只是不在公开场合谈论而已,但他对自己的幕僚却从不隐瞒,几个亲近的幕僚有幸翻过那本书,据说都对那套书佩服有加,认为书中所说的开启了自己的思路。宋人还有抄书的习惯,几位幕僚翻阅完赵兴那本书。立刻回家默写下来,并视若珍宝传至子孙,用来教导族中子弟,并特别说明黄州程氏因此书而崛起。他们如此一说,其亲朋好友继续将书地内容转录下来……于是,大宋政坛便悄悄流传着一个隐秘话题——赵离人那厮算无遗策。百战不殆,是因为那本书的原因。传说中这厮学会了帝王之术,擅于经营势力,擅于利用天地之威,擅于利用人心……
以往的这类传说,将门子弟经常听闻。张敦礼曾经向族兄张用私下询问过,但张用与赵兴共事的时候,赵兴这套书并没有出现。
广西转运使张田得胜回京后,也受到同样的盘诘,从张田嘴中他们获悉,确实存在这本书。不过书中的内容都是一些理财手段,这些理财手段很能够启发人地智力,然而,张田在广西的时候,地方地民政并不由他经手,所以他对这本书没有上
张田的回答并不能让将门子弟安心,在他们看来,张田这厮可能跟章一样,自己获得了这本书的真迹。但因为书中的知识过于恐怖,所以张田隐秘不说,特地留着教导自己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赵兴偶然提到地几个新鲜的词,立刻让曹、张二位竖起了耳朵——接下来,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帅范眼花缭乱地向他们展示一整套、完整的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论,也就是传说中的“纸上谈兵”方法……
曹、张二位并不知道,他们当时看到的是“大宋第一(场)参谋会议”,此后,在曹张二人地竭力推行下。参谋制逐渐在禁军中推行。并由此推广至全军。后人因此也把当时参与会议的四人称之为“参谋四祖”。
“让我们先约定,骑兵的速度十倍于步兵。对此,大人有没有异议?”帅范询问。
“不好吧——骑兵虽然短途冲刺的速度十倍于步兵,但牵扯到补给问题,牵扯到长途奔袭后的马力问题……我认为把你这个数据打个对折最好:设定骑兵速度五倍于步兵,这个标准方才合理。”赵兴回答。
“如此,那么步兵每移动一格,骑兵移动五格,这个约定应该没问题了吧?”帅范挥手命令身边的一名一赐乐业书记官记下这个规则。
听到“移动格数”,两位将门子弟这才发现,他们脚下的那份硕大沙盘上打满了格子,并用天干地支标出沙盘的经纬线。
“我们约定,火枪兵的命中率为三成,这个数据符合实战效果,至于火枪地损毁率,这个且不提了。”
“可以!”赵兴答应。身边的书记官听到这回答,立刻奋笔记录下来。
“根据现场检验,中了火枪的人,有三成失去了冲锋的能力,而中三枪者,基本上完全丧失了冲锋能力。另一组对比数据认为,中弓箭者,身中一箭,不足令士兵失去冲锋能力,身中二十箭者,依然有一成的伤者有冲锋**,这个数据也应该没问题”,帅范继续进行着设定。
赵兴一摆手:“大炮的效果暂时就不说了吧——我们也马上要淘汰这种火炮了,不如这次先不要讨论炮兵效果。”
经过这次实战检验,赵兴发现火炮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一炮打出糜烂数十里”,行军小炮在百米距离上甚至不能击穿木板。至于火枪,穿透效果更差。这倒使他想起曾看过的一部探秘片,片中说:炮弹小于膛口才能正常装弹,但因为这点,火炮发射时炮弹在炮膛内要发生碰撞,这是影响射击准确率的主要因素。而且,也因为这点,火药气体会从炮弹与炮膛缝隙泄露,影响炮弹推力。
似乎,西班牙人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炮弹背后加上木楔子。这才使炮弹的穿透力得到极大提高,而子弹则因“铜披甲铅弹”发明,解决了火药气体泄露问题。目前,广南火枪的技术力还没达到这一水平,故此,炮弹地威力还没有上来,兴已经打算回去更新自己地火炮,所以,建议此次研讨把火炮问题放置一边。
“可以!那么,这次讨论我们就局限在火枪兵与骑兵之间吧”。帅范答应着,身边地一赐乐业书记官奋笔疾书。
“至于或然率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控制意外,不如就用掷骰子来决定!运气在天,这个大致地运气应该能反应实际效果。”
帅范想了想,回答:“骰子不可能出现零,而军队常常因为突发情况。取消了计划中的一个,这种情况下。步兵的移动速度应该是零……算了,大多数情况下,步兵都能够按计划完成我们的任务。
且让我们这次在骰子上只设定两个数据,零和一,一意味着能按预期完成计划。零则意味着出现意外。“
赵兴点头:“那就用三枚骰子,或者五枚骰子,当骰子数大于均值时,我们认为计划可以按期完成,反之,则是出现意外。”
帅范点头答应着。又跟赵兴讨论了一些设定,赵兴从幕僚手里接过长竹竿,指着沙盘图,继续说:“现在设定都搞完了,我是不是可以外加一个设定,我有选择战场的权利,可以自己选定预设战场?”
帅范考虑片刻,回答:“让辽兵进入预设战场,那应该又是另一场策划。其中成功率多少,还要进行推演……罢了,依大人与辽人之间地智力差距,我且假定,大人能够在预设战场与辽人会战,但不知道大人选择何地作为预设战场?”
赵兴手中的竹竿从沙盘图上划过,指点着几个地形,一一说:“我们今日就进行三场推演,两场是我们曾经战斗过地地方,黄河北岸渡口、武清城外的遭遇战。而另一场。请允许我选择一个预设战场。”
帅范接着补充:“那么,请大人扮演辽兵一方。我来扮演宋兵——这些兵都是我训练出来的,想必我来代替大人的指挥,应该能够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效率?”
曹煜与张敦礼刚进来地时候还有点不解,现在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赵兴与帅范是在反思那场战斗,并以此推测辽国方面的实力,而在展示过程中,两人会不由自主的用上曾经的战例,如此一来,笼罩在一团迷雾当中的北岸大战就完整的展现在他们面前了。
不仅如此,两名将领还有可能知道两人在战场上地失误与成功之处……
“新鲜,昔日赵括纸上谈兵,受到千古讥讽,今日二位竟能在纸上重演那场大战,想一想就让人兴奋不已”,曹煜拍着二楼楼梯的栏杆,情不自禁的喝彩。
张敦礼猛然间想到一件事,脱口而出:“李公麟和米芾曾经谈起过离人兄轶见轶闻,听说离人兄曾经宣称:天下任何事物都可以度量;所有的美丽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原来,你们刚才讨论的那番设定,也是打算用术语的方法度量那场战争——新鲜,确实新鲜,战争竟然可以演化成干巴巴的数字,你竟然能够在纸上计算出战争的胜负,这简直太令人惊奇了。“
话一出口,张敦礼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他啊地一声跳了起来,张嘴结舌的复述自己刚才的话:“竟然能在纸上计算出战争的胜负?”
曹煜也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情不自禁的、梦呓一般的重复着哪句话:“竟然能在纸上计算出战争的胜负——兵法云:庙算胜者,多算胜少算败,庙算不胜者,多算败少算胜……
这孙子兵法中所谓的庙算竟然是这样,以前我读兵法,老是以为这庙算就是书生的谋略,原来真正的庙算竟然是这样,它竟然是这样!“
醒悟过来,曹煜也跳了起来,叮嘱自己地亲兵:“快快,唤我地书记官来……不,命令侍从在门外再加一层岗哨。^^^^”
张敦礼本来还在迷糊,曹煜那句庙算的话让他直拍大腿:“庙算,原来是庙算,孙子兵法残缺不全,今人得到地都是残章断篇,原来这世上真有武侯遗书一说,历代兵法书缺失的庙算就在这里……来人,给我再加派一层岗哨,把我的书记官也叫来。”
说完这番话,张敦礼直冲赵兴拍胸脯:“赵兄。你放心,这事你地家学,感谢你看得起兄弟,让兄弟也能听到你的家传学问……你放心,今天这事兄弟我绝不说出去。只是兄弟厚颜了,也要叫来书记记录一份。传之子孙。”
赵兴有点绝望了,他叫来曹、张二位。原本想通过展示具体战况影响军中重臣,进而潜移默化的推行他的军事变革,没想到两位古人首先想的是对这份知识进行保密,近而把它转换成自己的“祖传之密”,私底下传授自己地子弟。
古人的思维确实不可理喻。赵兴无奈地摇摇头,帅范似乎对这种结局早有预料,他用不带感**彩的腔调说:“我们开始吧,我用六枚棋子,每枚棋子相当于一个满编的指挥,五百人。刚好符合宋军军制。请大人用相同数量的骑兵开始对战。”
赵兴依言拿起了六枚棋子,走到了走廊另一头,在棋盘上布下六枚棋子,而后拱手说:“开始吧,既然你抢去了宋兵的角色,请你预设战场。”
曹煜连忙举起手来,嚷嚷:“且等等,等等我地人。”
帅范毫不理会,拿过六枚棋子。布放在黄河北岸,走到走廊另一头,与赵兴遥遥相对,高声喊道:“开始吧——第一仗,南岸登陆点保卫战。”
曹煜与张敦礼急的直跺脚,幸好两人的亲兵离的都不远,没耽误多少工夫,这个小楼便被三层包围圈紧紧包围起来,连一只苍蝇在辨别公母前都无法飞入楼中。这三层包围圈中,最里层的是赵兴的亲卫。中间围着张敦礼地家将。最外层则是曹煜调来的捧日军士兵。
对于赵兴与帅范来说,大厅显得太小。不能完全展示骑兵与步兵之间的攻防;但对于曹煜与张敦礼来说,大厅显得过大了,赵兴在走廊一头沉思发令,帅范则在另一头思考。曹煜张敦礼两人既想知道赵兴的策略,又想知道帅范做出的应对,结果两人一会跑到东头,一会跑到西头,累的直喘气,连带着,两位所携带的书记官也受不了这番奔波。
最终,说不上哪位书记官出了个主意,曹煜与张敦礼分成两拨,一拨蹲在帅范那里,听到的是帅范完整的防御战思路,一拨蹲在赵兴那里,听到完整地进攻策略,事后,两人再把这些应对策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兵器推演图——这就是后来大宋将门视为不传之秘的《赵公八略》。此书成书后,文中只提到赵兴的名字,作为防守战中应对精彩的帅范,反而成了配角。
赵兴在骑兵攻击战中,并没有完全重现韩资让的攻击手法,他结合了一些现代记忆,大胆的使用了骑兵穿插、迂回、包抄、突袭、诱敌……等种种手段,帅范的防守虽然也精彩迭出,但最终不得不宣告失败。事后,他丢下了手中的竹竿,感慨的说:“这仗没法打下去,骑兵每移动一次,比我们多四格,两次移动就多八格。时间拖地越长,骑兵越不受拘束,幸好韩资让没有赵大人十分之一地智力,否则,我们这次登上北岸的士兵,一个也别想回来。
我总算明白了大人为什么匆匆收手,原来此战我们占了如此大地便宜。“
第二战,选择在武清城下遭遇战,这场战争虽然事实上是宋兵取胜了,然而,骑兵到了赵兴手里,不再选择鲁莽的正面冲击,而是采用蒙古骑兵那种边打边退,层层抵抗的方法拖延时间,等包抄部队完成战略目标后,才忽然从宋军的后方阵地插进……结果,不出意料的宋兵溃败了。
帅范第二次升下手中的竹竿,叹息的说:“骑兵!怎么冷兵器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