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相约名人坊 >

第27节

相约名人坊-第27节

小说: 相约名人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在后来的公开报道中,茅的离职被描述为“功成身退、主动请辞”。但事实上,已经掌管新浪两年之久的CEO在走进会场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迎接自己的将是一次决定自己在新浪去留的会议。    
    会议开始后,董事会主席姜丰年就突然站起来发言,称管理层对茅道林不满。在新浪董事会上,两年前逼宫王志东的一幕重演。不过,这一回的主角是茅道林。听到指责,茅当时就跳起来,表示“不可能”。就在几星期前,他还与新浪的主要管理层交换过意见。在那次恳谈中,并没有听到对自己不满的声音。    
    事态的变化令茅道林猝不及防。姜丰年当场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向管理层征询意见。除了技术总监严援朝没有表态,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做出了倒茅的表示。这样,茅道林已别无选择。最后,董事会以4票对3票通过了让茅道林辞职的决定。新浪CEO再次易人。接替他的是原新浪网执行总裁、年仅30岁的汪延。    
    


第五部分后记:在这里我守望着

    梦雪    
    我热爱北方,不仅仅是因为故乡的缘故。在北方,有大片大片的青纱帐,季节来临时,短暂而坚强地挂在我家乡灰黄的土地上。北方是烈性的酒,哪怕是醉了的鼾声也是干裂和凌厉的。而南方是我梦中的甘蔗林,是用鲜花织就的锦缎,是想像中柔美而香甜的新嫁娘。    
    20岁那年,我离开了故乡沈阳,独自一人背着简易的行囊来到福州。当北国还是一片冰封时,福州的春天已经这般的缠绵和潮湿。那时我刚刚被招聘在华艺广播公司做播音主持,公司是在城北郊外一座兵营里,前面是一些农舍连着一大块的菜地,当军营的号声吹过,夜就显得格外寂静。没班的时候我会一人走出门外,眺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呼吸着旷野清新的空气,一丝淡淡的乡愁会在这时沁凉地爬上心头。    
    命运的安排无法违逆,就从那时起,我和南方结了半生的缘,开始了我对新的岁月无尽的遐思。    
    1993年我转到了电视领域,在一家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做一档音乐节目,向观众介绍最新的流行音乐和最红的歌星。不久我又转做“电视商场”栏目的主持人——当时福州市有五家大型商场和台里签了广告合同,我的工作,就是在这五家商场的柜台前,向观众介绍各种商品信息。那时候的我沦落在喧嚣和嘈杂的城市物态世界里,尘土飞扬,莫辨方向。    
    终于有一天在摄像机的镜头前,我失语了。那天我站在商场的柜台前,面对亮着灯的摄像机,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我仿佛一下子驶入长长的隧道,意识幽暗,找不到些许的光亮。三年来我说了太多的话,而这些话语,在我看来其实是在替那些不会说话、没有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使命就是被消耗的商品们说的。我从产品说明书里了解它们,再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我的观众。但就在那一刻,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起来,那些色彩斑斓、用途各异的商品和装饰精美的货架在我眼前突然变成了一片杂乱而喧嚣的丛林,而我,就迷失在这片丛林里了。    
    作为一个主持人,在镜头前失语是最大的失职。跟我搭档的摄像不知所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被一种叫做“空虚”的巨大的力量击倒的。现在想来,或许那种感觉早就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这颗种子被重复单调的、被动的工作一天天堆积起的厚厚的尘土掩盖着。土壤下的种子迟早要发芽,而那天,或许就是它狰狞着面孔破土而出的日子。    
    我在凭借惯性滑行着的生活轨道上来了一个急刹车。    
    1996年下半年,我开始筹划人物访谈栏目——《梦雪时间》(《相约名人坊》的前身)。我从事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多年,深知做这样一个栏目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人物访谈节目完全以对话支撑,机位单一,摄像机镜头所表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节目的成败就完全取决于前期策划和主持人对访谈对象情绪节奏的控制和心理状态的深度挖掘。当时,国内只有央视的《东方之子》这一个人物访谈节目,而《梦雪时间》无论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无法和它抗衡的。    
    但我必须走下去。我坚信一句话:书生志去,机会方来。    
    1997年5月7日,是《梦雪时间》在福建有线电视台首播的日子。这是福建省所有电视节目中第一个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栏目;当时,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中,《梦雪时间》也是最早出现的人物访谈节目。    
    之所以在沉寂半年多之后我重新以这样的节目方式面对观众,是因为我曾经向自己发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两种东西能够震撼人心,一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二是人的灵魂。社会总是崇尚名人、崇尚精英,而我更崇尚他们身上那颗普通的心灵,那是真实的思考和时代发言者。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其实就是我们生活最好的教科书。我带领电视观众进入的这个世界或许过于安静了,与以往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喧闹有些格格不入。最早做节目策划的时候,许多关心我的朋友对我的前途充满了担忧。但我认定这个世界将是丰饶的,因为我要开启的是人的心灵之门。为此我必须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从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变成为一个聆听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最终使我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在我自己的内心深处,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安静的角落。在飞扬的外表之下,我还保有一个孩子般的好奇心。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是艰难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惊喜的。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尽管要为此付出代价。    
    托夫勒说:社会中有很多守望者——像艺术家、作家、媒体工作者。我庆幸有了这块“名人坊”,在这里我守望的是时代精英的人生经验、人性光彩和不灭的人类精神!我不敢自诩自己在这里传递了多少精神价值,但当我和他们一起面对时,我选择了坚持!    
    2002年,《梦雪时间》更名为《相约名人坊》,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至今这个栏目已经播出了300多期,在全国包括香港凤凰卫视在内的同类电视节目中,《相约名人坊》以她的内在品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在7年的时间里,我和观众一起,品味着300多个悲喜交加、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相约名人坊》的采访对象有当红的明星,有畅销书的作家,有诗人,有不善言谈的科学家,有曾经沧海的商人,有守望爱情的老人,有叛逆青春的孩子……尽管这些名人从事的职业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朴素的信念,同样支撑着《相约名人坊》走过了7年的风雨历程。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名人们的生活离我们是遥远的,他们耸立在凡人面前,像高昂的山峰,当你仰视他时,是多么的敬畏和骄傲,并由此让我们产生许多的想象,而想象是不真实的。并不真实的想象会使人们放弃对生活本质的追问和探寻,只专注于“名”所构筑的一个又一个虚幻的外壳,从而忽略名人首先作为一个人,一个特殊的个体所真正应该具有的人格力量。7年来,《相约名人坊》始终秉承着一个单纯而善意的初衷,那就是挖掘名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让这些看似与我们相距遥远的人向我们展示他们作为一个个普通人,一个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在不平凡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平凡的喜怒哀乐。感谢所有接受过我们采访的人,在我们的镜头前,他们无一例外地以率真拂去了浮华,在展示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时,也毫不避讳他们生活中的艰辛与缺憾。从他们的叙述里,我和观众一同学习着,学习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名利,什么是沉浮,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欢乐,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死亡……我感激所有这些曾经向我敞开心扉的人们,他们给了我一个宝盒,那里面盛着应对生活的各种法器——坚强,乐观,忍耐,感恩,幽默,宽容……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在每个周末,抽出一点点的时间,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和我一起坚守,听着他们的故事,想着自己的生活……    
    也许是为了更好地怀旧和去回味,于是就有了将《相约名人坊》结集出书的初衷。我希望把这套书作为礼物,送给那些喜欢她的人们。尽管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却仍然偏爱文字这样一种古老的方式,将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当中的值得记取的人们的话语保存下来。我当然知道,除去时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即使是生命,也有逝去的那一天。但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我相信这套书中记录的这一切,经过时光的磨砺,将历久弥新。倘若有人能够和我一样,通过聆听、阅读这些人们的话语,汲取一种力量,让心胸更加开阔,让心灵更加纯净,并因此获得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分和心灵的抚慰与激励,那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内容”,那么,空间就能展示有品质的生命。梳理7年来的一切不是一件简单的将图像转化为文字的事情。文字很轻,也易碎,但在这重复单调的记录中融入了这7年来我的虔诚与使命,将她眉目清晰地呈现给关爱她的每一寸目光。重读他们,仍然让我感到一种共鸣、一种震撼、一种眼睛和心灵同时被灼烫的感觉。7年的时间并不漫长,但在这7年当中,我曾经近距离地面对过的那些人们中,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人从巅峰走向了谷底;还有一些人,昙花一现之后就这样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这一切,再一次地提醒着我,让我透过生活的表象认真地思索:生命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即使是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透支体力、四处奔波的最困难的时刻,我依然感谢生活对我的眷顾,感谢所有在这7年当中扶助着我一路行走的人们。    
    我所就职的福建东南卫视,是一个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台。在普遍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效益的大趋势下,在周末晚间的黄金时间里,《相约名人坊》能够几年如一日与观众不见不散,仰赖的是东南台领导对这个栏目深深的理解。为此,他们顶住了包括市场收益在内的各种压力,为节目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各种保障。有了这种强大的依托和支持,个人的付出和艰辛是微不足道的。    
    在这7年里,有一个始终与我朝夕相伴的人,她就是《相约名人坊》栏目的惟一编导——林圆圆女士。作为一个编导,她独自承担了这个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编辑的沉重繁杂的工作,她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将我所需要的一切及时地交到我的手中。有时为了搜集查阅资料,即使我深夜将她从睡梦中叫醒,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我所需要的资料详尽地交给我。7年里她和我一同分担着各种压力,我们之间坦诚的合作,为《相约名人坊》构筑起了一个稳定而坚实的平台。    
    我要深深地感谢两位长者:一位是张锦才老师。作为一个老一辈的电视工作者,在《相约名人坊》的初创阶段,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指正意见,并且一直关注和支持着这个节目成长的每一步;一位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他为《相约名人坊》的策划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对节目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思路。或许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在节目运作的最初阶段,在人们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还缺乏了解的时候,他们给予《相约名人坊》的许多善意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个节目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有志于探索和创造的年轻的电视工作者,他们的帮助对我是弥足珍贵的。    
    还有我的许多朋友,7年来他们不计名利地为我联系采访的各种繁杂的事宜。这些朋友有的远在国外,有的近在眼前。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对我而言,这7年里他们一直都在我的周围。因为有了他们,这7年多的时间里,我再也没有感到过孤单和无助。    
    我还要感激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一个健康的体魄,让我能够应对常年快节奏的工作压力。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常年奔波在外,一个月只有几天的时间才能见到他们,对此,他们从无一句怨言。他们是我最忠实的观众,能够每个星期从电视屏幕上见到我,对年迈的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