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买来的媳妇-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了再走,可是雨越下越大,有些等不及的男生冲进了雨里。润生等了好一会儿,肚子实在太饿,而雨又没有变小的趋势,想着自家离学校也不远,他也冲进了雨里。他湿哒哒的回到家,感觉有些不舒服,换了衣服扒了两口吃的就上炕躺着了,半夜发起了高烧。张有堂两口子见孩子高烧烧得人都糊涂了,很是着急,赶紧背着孩子去了公社卫生所。卫生所的值班大夫是新来的,但他也知道张有堂是跃进公社响当当的人物,见他大半夜的带着孩子来看病,就想好好表现。本来两片退烧药就能治的病,因为他的重视愣是给润生打了青霉素,后来感冒是好了,可润生因为青霉素过量耳朵聋了。
耳朵聋了的润生变得孤僻,渐渐地连话也不愿说了。他很聪明,简单的日常对话他能从别人蠕动的嘴唇中明白意思,复杂点的边说边比划他也能明白。只是他不喜欢像别的聋哑人那样“阿巴阿巴”的说话,他的上衣口袋里永远装着纸笔,简单的意思他会用手势表达,复杂些的他喜欢用笔写在纸上。此刻他的纸上正写着:桌子给娘夏天乘凉、吃饭。
张桂香看了,拍了拍他的胳膊,说了声谢谢润生哥。两人把小桌子放到板车上,拖着板车去了丈母娘家,张寡妇正在那间堆了杂物的小土窑里看醋酿的怎么样,听见他们来了就走了出来,“这么快就做好了,润生的手真是不仅巧还快啊。”张寡妇看着新崭崭的板车和小桌子说。
田兰端了水、拿了毛巾给张桂香夫妇,“快晌午了,姐和姐夫就别走了,在这吃吧。”她开口留人。
“不了,爹娘和两个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呢,我得回去做饭了。”张桂香喝过水把碗递给田兰“我想着过两天逢集,娘不是说想把家里的醋拿到集上去卖嘛,我们就先把板车给送来了。”
“你要回去做饭,那娘就不留你们吃饭了,兰子,把你做的酱给你姐拿上一瓶。”女儿已经嫁人了,上有公婆,下有儿女的,也不容易。张寡妇没有强留。
“醋缸那么重,家里就你们两个女人怎么弄得动,那天早上让润生来给你们搭把手吧。”张桂香对她娘说,张润生也点头对他老婆的提议表示附和。
“那就再好不过,润生,到时候就麻烦你来给娘搭把手。”后一句话是对张润生说的,张润生笑着摆摆手,意思是不麻烦,应该的。
田兰把装着酱的玻璃罐头瓶子给了张桂香,“姐,这是我自己熬的酱,你拿回去尝尝,家里人吃的,我做得不咸,吃的时候就这么用馍馍蘸着就行。”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张桂香拎着弟媳妇给的酱,和丈夫一起回了家。
田兰和婆婆站在门口目送着他们离去,田兰问婆婆:“娘,咱赶集那天就光卖醋吗?”
“是啊,咱家地里也没啥东西,家里的鸡蛋也不多。”张寡妇解释道。
“那我想做些吃食带去卖,您看行不。”田兰小心翼翼地问。
“你想带啥,是那些酱不,那酱吃着还行,可就怕没人买,而且你没做多少啊。”张寡妇也觉得用板车拖这么一趟,光卖醋是不划算,可她也想不出还能带些什么去一起卖。
“不是的,我想做些冰糖葫芦去卖。”
“你会做冰糖葫芦?也是跟村里的人学的?”张寡妇狐疑地问,心里想着提亲前咋没听说她会这么多东西。
“嗯。”田兰含糊的回答,她知道她一个从小没娘的孩子,会的东西越多越会让人觉得奇怪。
上辈子这个年纪的田兰确实是什么都不会,只是后来她男人被抓进大牢枪毙了,婆家嫌弃她是丧门星,不把她当人待,她受不了了。听从外面回来的人说,南方在搞经济建设,需要人去干活,她就偷偷的跟老乡上了火车去了南方,在一家服装厂当了女工。她长得漂亮,被在那工作的老板家亲戚看中,可那人已经有了妻儿,她不愿被人玩弄,在那人对她欲行不轨时打破了他的脑袋,就这样她离开了工厂。她洗过盘子、卖过盗版光盘,后来进了酒店,从客房服务到大厅领班到餐饮部经理,最后她成了那座五星级酒店的负责人。她的技能都是被生活磨砺出来的,她会那么多东西其实并不奇怪。
“村里有些人家有山楂树,刚过收山楂的季节,各家应该存了不少,回头我去给你买些回来。”张寡妇不管她那些做吃食的本事是从哪学来的,能给家里挣钱就行,为了娶这个儿媳妇家底都已经掏空了。“回屋娘给你拿点钱,有些要用到的调料啥的你自己去老街买。”
田兰拿着婆婆给的钱到供销社买了两斤白砂糖和生孩子染红鸡蛋用的食用色素,有用木头削了些签子。赶集的前一天,她用大盆把买来的山楂都洗了洗,仔细挑捡好,用削好的木头签子6个一串的穿好,晾干。其实过年时很多走村窜巷卖糖葫芦的,为了让糖葫芦耐存放山楂都是不洗的,以至于买了一串糖葫芦,咬开外面的那层糖,里面的葫芦都是脏兮兮的带着灰尘,甚至有些上面还带着蜘蛛网。这是田兰第一次开始卖东西,来买的又都是乡里乡亲,她宁可自己费点事,也要把东西做的好点。
张寡妇冷眼看着觉得,儿媳妇一步一步做得有模有样,原本有些质疑的心放了下来,准备上去搭把手:“兰子,瞧你这忙得,有啥娘能帮上忙的。”
田兰正准备熬糖稀,给葫芦挂糖色,“我正准备熬糖稀,挂糖色,娘待会帮我递一下糖葫芦吧。”
田兰拿着串好的山楂进了屋,先倒了些水在锅里烧,趁锅里烧着水,她和婆婆把家里擀面、做馍馍用的大案板擦干净,搬到了灶台边。等水烧开了,把白砂糖倒进锅里,用勺子搅两下,让糖完全熔化,灶台上不断冒着白烟,等白烟渐渐小了,糖稀里的水分也就散的差不多了,这是就可以把色素放下去搅拌,让糖稀变成诱人的胭脂色。她拿了根筷子在锅里蘸了一下,已经能拉出线了,将葫芦串一串串的在锅里过一遍,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她裹好一串糖葫芦递给婆婆,婆婆就在上面撒上炒好的芝麻,再小心翼翼地放在案板上晾着,两个人配合默契,没一会儿就做好了。
“糖葫芦这就算做好了?”看田兰已经开始收拾灶台,婆婆忍不住问。
“这还没好呢,待会儿咱把案板搬到外面放一夜,等明天一早糖冻结实了,咱就可以把它们插在草杆子上带去卖了。”田兰解释道。
第二天一早,把放了一夜的糖葫芦从案板上一个一个取下来插在草杆子上,又用小缸盛了一缸醋,带上舀子、漏斗、板凳什么的,婆媳俩在张润生的帮助下,赶集去了。
她们来得早,占了个不错的位置。张润生帮她们安置好之后就准备走,田兰拦住他,拿了两串大个的糖葫芦说:“姐夫,这是我特意挑了大个的山楂专门做的,一点不酸,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张润生知道这是她们准备卖的,死活不肯拿,拉了半天,还是丈母娘发话了:“润生你拿着,这是兰子的一番心意,是舅娘给自家外甥的,别拖了,拿回去给猫蛋狗蛋吃。”
张润生不好再推辞,拿着两串糖葫芦回家了。
润生走后,田兰和婆婆坐在带来的板凳上,等待着顾客上门。
作者有话要说: 小时候乖乖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做冰糖葫芦卖,我是啃着冰糖葫芦外面的那层糖霜长大的,但素,没有蛀牙哦。~(≧▽≦)/~
为了写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特地去舅舅家请教了一番,更新的比较晚,敬请谅解。有对冰糖葫芦感兴趣的可以按我写的自己做着试试,不懂可以问我。
☆、孩子
今天来赶集的人不少,可是田兰她们等了一上午却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们的醋,婆婆见没什么生意,就让田兰守着摊子,自己去逛逛找找醋卖不出去的原因。
田兰一个人守着摊子,虽然醋卖不出去,可是冰糖葫芦卖的倒是不错。有些赶集的人会带着孩子一起来,孩子天生就对甜食没有抵抗力,来赶集的时候大人们多会给他们买些麦芽糖来解解馋。鲜红欲滴的、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冰糖葫芦对孩子的诱惑可比老街上随时都能买到的麦芽糖高多了,不少孩子在田兰的摊子跟前站着,就是不肯挪动脚步,大人没有办法,只能花上2毛钱买上一串。
有个胖小子,看到了冰糖葫芦,松开大人的手就站在了摊子前,老街上人挤人的家里人也没注意,等发现孩子不见,人已经走出老远了,回头大呼小叫的找着孩子。这是一个敦敦实实的妇女,看穿戴家境应该不错,找到孩子的时候脸上都挂了泪痕,拍着胖小子说:“宝啊,你要是丢了,娘可怎么活啊!不是跟你说,要紧紧抓着娘的吗,万一被拍花子给带跑了可咋办。”
胖小子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糖葫芦上面,他娘又拍又打也没能转移注意力,还是站在那不动。正在忙着给别人找钱的田兰,听到声音转过脸一看,一个跟猫蛋差不多大的胖乎乎的男娃娃站在那,仰着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插了糖葫芦的草杆子,一根胖胖的小手指塞在嘴里,嘴角有些透明的液体。
胖小子的娘也觉出了不对,顺着儿子的眼神往上瞅,“你这个吃货,看见吃的就走不动路。”又气又好笑的拍拍儿子,然后笑着问田兰“大妹子,你这糖葫芦怎么卖啊。”
“2毛钱一串,都是今年刚摘下来的山楂做的。”有生意上门,田兰笑脸相迎。
6个山楂挂了层糖就卖2毛钱,胖小子娘觉得有些贵,可看自家儿子那走不动路的样,又有些无奈,只能从口袋里摸出手帕,打开来,数了2毛钱给田兰,付了钱,还不免数落儿子:“1块钱都能割一斤肉回家开开荤了,2毛钱才买六个糖葫芦,你小子吃了糖葫芦,回到家可不许给我要肉吃。”
田兰笑笑,说:“孩子喜欢嘛,难得买一次尝尝。来,阿姨抱抱,咱挑一个大个的。”
田兰伸手抱起胖小子,想让他近距离的挑选一个最合心意的糖葫芦,哪知道胖小子一下就指着那个芝麻最多的说:“我要这个。”感情人家站在那半天早就已经挑好了,田兰觉得这孩子真好玩。
旁边围着的人看胖小子那样,都哈哈笑了起来。
张寡妇老远就看见自家摊子前围了圈人,等她回来的时候胖小子和他娘已经走了,围观的人也散去了。她问田兰:“刚才咋了,咋围了那么多人。”
田兰把刚才发生的事当笑话讲了一遍。
“嘿,这小子······”张寡妇笑着说“兰子,你啥时候也给俺生个那么好玩的大胖孙子。”
“娘,您说啥呢!”田兰的脸不由自主的红了,她知道婆婆盼着抱孙子,可又不敢说自己和张家栋没有圆房,只能转移话题“您刚才在老街转了一圈,看出啥名堂了没。”
张寡妇坐在板凳上,说:“咱光想着老街上赶集的人多,可忘了公社供销社也是有醋卖的,卖醋的人都直接拎着醋瓶去供销社了。”
听婆婆这么一说田兰也想了起来,供销社里确实有两口大缸,一口缸装的是酱油,另一口装的是醋,都是县食品厂产的。看来他们到老街卖醋的想法是错了。
农村的集市一般都是一大早开始,午饭前结束。田兰她们又等了会,依然没有人来买醋,倒是有些卖完了自家农产品的人,会买上根冰糖葫芦,带回家给孩子。醋一点没卖掉,糖葫芦却卖得一根不剩,这是她们始料未及的。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今天醋已经没有希望卖出去了,张寡妇说:“罢了,今天醋是卖不出去了,咱收拾收拾回家吧。”
两人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张桂香和张润生来了,张桂香看着空空如也的草杆子说:“呀,都卖完啦,今天生意不错啊。”
“哪啊,就糖葫芦卖完了,醋是一点都没卖出去。”张寡妇解释道。
“咋会这样呢?”张桂香有些疑惑,她娘酿的醋吃过的都说好,公公也说她娘家的醋比县食品厂的好,每回去县里的二叔家都要给带上一瓶。
“咱村的人平时都是到家里去卖醋,赶集也不会带着醋瓶子。其他村来赶集的都习惯了拿着瓶子去供销社打醋,咱这压根就没人来。”
“哦,原来是这样。”张桂香了然,招呼着搬东西,回家“既然卖不出去,咱就回吧,我饭都做好了,我婆婆喊你们家去吃。”
大家把东西搬上车放好,依旧是张润生拉着,去了村支书家。
饭桌已经摆好,张有堂和润叶娘带着两个娃娃在中窑里等着他们,大家在外头打水洗了洗手就进中窑吃饭。
田兰一进门,猫蛋和狗蛋就扑过来叫舅妈,把田兰吓愣住了,傻傻的盯着姐姐看。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润叶娘解释道:“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