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172节

穿越之大民国-第172节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切断朝鲜日军进入中国的通道。

骑兵的任务是避过大城市,攻击一切可以攻击的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为春季攻击做准备,可是步兵显然不愿意就这么甘心所有的功劳都让给骑兵,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也要在冬季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三百五十九节 该团结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想,办法总是有的。

靠人的双腿在大雪中跋涉显然很困难,全部骑马又不现实,既没有那么多马给他们骑,也不是人人都会骑马,骑兵不是骑上马的步兵,他们的训练方式完全不同。

步兵想的办法是还是要靠可靠的坐骑,他们找到的不是战马,而是驯鹿。

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苏联境内的森林中,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的来源应该是汉代时候的东胡,当年凌驾于匈奴人之上的强大民族。他们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依靠打猎为生。蒙古人强大的时候,他们被称作森林中的百姓,满清掌控国器后,他们被变为八旗,被称作索伦人。其实他们并不是一个民族,其中包括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等,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于操控驯鹿。

驯鹿体型比马稍小,但是仍然能负重,速度稍慢,但是也能长途跋涉。最重要的是,他们比马更习惯严寒,习惯于在雪地中跋涉。他们厚厚的脚掌,让他们在雪地上行走一点不费力。而塞北步兵青睐他们的原因,确实因为这种动物非常习惯于拉雪橇,这是雪地里的马车。

经过动员,三万多索伦人走出了深山,带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几万多头健硕的驯鹿,和一万辆的雪橇,走进了塞北军的军营。接着经过编组,他们被分配到了脱欢的军队,李三江的部队,高凤举的部队中。

然后步兵也开始从三个方向向东北进发了。

脱欢军在梁静斋的带领下,自然是从黑龙江南下,虽然有了山中民族的帮助,但是可以用来运输的物资还是太少了,尤其是大型火炮根本无法运输,而风雪也阻断了空军的攻击视线,他们的第一期作战是攻打骑兵啃不动的建城,同时也不死心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攻击下长春这样的大城市。李三江的第二军从大凌河的冰封河面上度过,直面的就是锦州的东北军,他们的计划是跟东北军联手攻打辽阳鞍山方向。高凤举军则是在郑家屯跟装甲军在一起,本来他们是配合装甲军来作战的,可现在他们得自主行动了。

步兵出发了,规模不大,但是派出的都是精锐。

而此时一直密切关注东北战局的赵书礼此时却不得不思索另一件事,那就是民间对战争的无意识行为,当然这种意识只是塞北特有的,中国其他地方则已经很紧张了,南方自不必说了,南京被占领,大屠杀惨剧发生,苏州等地也是如此,苏州的狗正肥。华北现在河北已经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正在往山东苏北方向运动,老蒋已经在准备徐州会战了。

只有塞北地区的战争氛围还没有紧张起来,赵书礼发现百姓中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只要塞北军出动,战争不日就要结束了。这是塞北军历次跟英军、日军战斗并且获胜带来的信心,可是这种信心显然不正常。赵书礼明白,以前的战争跟这次的本质不同了,以前可以按照中日双方共同的说法那就是冲突,充其量是一场局部战争,而这次是国战了,是中日两个民族不死不休的存亡之战。不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动员起来,恐怕难以战胜。

最危险的还不是如此,塞北百姓中现在普遍存在了一种地域优越感,就想上海人北京人存在的那样,按照上海人的说法,世界上除了上海人都是乡下人,现在塞北的百姓也大有这样一种意识。在报纸上有意无意的对塞北和其他地区的对比性报道中,他们的优越感不知不觉的滋生了。在这种优越感中,他们对南方中**队的失败有些不以为然,有些不太关心。在赵书礼看来,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态,这将造成整个中国的割裂。塞北的百姓,不关心南京的百姓,这不是扯淡吗。但这就是事实,军阀割据几十年造成的悲剧,完全阻碍了统一的民族感情的形成。

当然也不是说塞北百姓心中完全没有一个中国的意识,他们有的,但是他们希望的是,由塞北主导一统全国,对南京的中央没有一点认同感。他们能听到的从来都是那个中央的**,愚蠢与对外妥协,从来都不曾关心过这个中央其实代表着整个中国,并且掌握着中国人口最多的南方。

为此赵书礼指示宣传部门,宣传现在一定要围绕着建立统一的民族感情,统一的国家意识方面。为了配合宣传,他天天做动员,在已经覆盖了塞北大部分地区的广播中每日都在演讲,不厌其烦的讨伐日军在南方犯下的人神共愤的罪行,鼓励中国人团结起来。

同时他主动给蒋价石发去了进行统和中**事力量的建议,派出代表奔赴武汉跟蒋价石会谈。因为他真真的觉得,中国人到了团结起来的时候了。

蒋价石响应了,而且他同时又以中央的名义,向各个军阀发去了邀请,要在武汉进行一次全国各个势力共同抗日的会议。

南方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等都愿意再次派出军队到苏北地区作战,积极参与正在组织的徐州会战。但是蒋价石这时候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提案,他要求全**队统一进行整编,由中央统一指挥,方便抗击外敌。

三百六十节 一个番号

“你们中央军想干什么,借抗日这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消灭异己吗?”

“没错,你们这是破坏抗日大计,太无耻了!”

在武汉的省府大会议室中,各派势力互相攻讦。

“各位,这完全是为抗日大业计,我们中央军完全没有私心,天地可鉴。”

“那为什么你们要我们把军队编入中央军呢。什么统一指挥,狗屎!给你们统一指挥,现在南京都没了,难道连西安也要让日本人占了吗。”

这是来自陕西杨虎城的代表,显然他十分不感冒中央军的战斗力。

“正是因为我们缺乏统一指挥,各省自行其是,这才导致了南京的失利。现在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悲剧再次发生,在下相信只要各省围绕在中央周围团结起来,一定能取得抗日的最终胜利。”

主持会议的何应钦脸色不太好看,但是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们的军队不可能交给中央军指挥,他们连自己都指挥不好,还能指挥我们。”

川军代表说道,他是刘文辉的代表,刘湘显然是支持蒋价石的,没有蒋价石他无法抵挡他侄子刘文辉的攻击。

川军代表的发言获得一致的支持,眼看会议有进行不下去的迹象,塞北代表李忘川发言了,他是塞北军的参谋长,地位够高,这表明了塞北对这次会议的重视。

“我建议休会,今天就到这里好了。”

,何应钦点点头,跟其他军阀交换了下意见,宣布休会。

真正的大会的重头戏其实是会下,不管是私底下的相交换利益,还是坦诚相待共同谋取权力,其实比之大会上要达成妥协的可能性更高。

中央军自然是最活跃的,他们谋求的利益最大。但是他们的困难更大,且不说他们现在遇到的军事失利,因为赵书礼的出现,中国的局势跟原本应该变成的局势大为不同。中央军远没有过去那么强势,尽管那时候还不能够做到一统中国,但是敢反对他们的军阀着实不多。

而现在因为有塞北这个可以抗衡他们的势力,其他军阀也大都对中央军不屑一顾,两广的军阀就不用说了,跟蒋价石水火不容。就连川军中对他也不怎么感冒,因为赵书礼的强势,川军在上次四川大会后,混战的局面再也没有出现,以重庆为中心还是刘湘的地盘,而刘文辉以成都为中心统治着四川的大部,但是还有其他的军阀,比如川北的邓锡侯、田颂尧等小军阀,这些军阀虽然在赵书礼的斡旋下达成了不互相攻击的协议,但是互相间的防范却不放松,不打仗却从未停止扩军,一个小小的四川,现在有军队达五十多万人。还有广西李宗仁,因为中日战争比历史上晚爆发了一年,他们的力量更加强大,武器装备也更好一些。广东的陈济棠,号称南天王,手下兵力也不弱,而且北伐中广东军队铁军的风范也没有改变,广东经济发达,粤军装备比其他小军阀要好,而且黄埔军校也在广东,尽管大多数教官都被蒋价石拉到南京组建陆军大学了,但是陈济棠费尽心力又组建了新的仅属于粤军的黄埔。云南贵州的军队虽然没有本质改变,但是也比历史上要强。更不用提积极按照塞北模式强军的陕西军,还有被塞北军手术刀一般整改过的阎锡山军了。

这些军队都比历史上强,同时野心也比历史上大,不鸟中央军就合情合理了。

但中央军最困难的是要面对另一个对手,那就是在北方如日中天的塞北军,他们只要搞定了塞北军,相信杨虎城和阎锡山不会也不敢有异议。

于是中央军的代表非常热情的办了一个舞会邀请了日理万机中抽空来到武汉的李忘川。

“李将军,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全国是一个打战场,不管是华北、华南还是东北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不统一起来指挥,恐怕会错失很多战机的。”

何应钦费尽心思的给李忘川讲解形势。

李忘川又岂会不明白这些,否则他也就不会来了,至少不会亲自来,要是只做个样子的话,不用他这个军事官员来,让沈瑞麟或者刘澍来岂不是更游刃有余。

只见李忘川点点头道:“没错,这也是我们塞北军的意思。中国必须统一起来抗日了,集全民族的力量。”

何应钦一喜道:“那么你们是统一中央的整编了?”

李忘川笑了,淡淡的说:“你认为这现实吗?塞北军即使同意你们整编,你们有这个能力吗。”

李忘川一针见血让何应钦颇为难堪,但是同时他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他是被军队迷住了眼睛,他突然发现确实中央军并没有整合其他势力的能力,那么蒋价石让他当这个会议组织者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涮他玩吗。不会的,以他对蒋价石的理解,他绝不会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蒋价石有什么深意呢,突然何应钦不自觉的想到了一个成语,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难道蒋价石一开始就看到了中央军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整合其他抗日力量,提出这个提议只是为了给其他势力砍价的空间。

而这个会议其实也不是蒋价石发起的,真正第一个提出建议的是塞北方。

于是何应钦觉得塞北军肯定有他们的意见,他发问道。

“那么你们塞北是什么意思?到底整合不整合。”

“整合是必须的,但是现在显然很困难。谁也无法完全的指挥别人的军队,那么何不共同指挥呢?”

“你的意思是?”

“组建一个联合指挥部好了,各方都参与,共同做决定。”

何应钦不以为意道:“哈哈,那岂不是乱套了,军事上搞民主吗,那仗还能不能打了。”

李忘川笑道:“确实如此,但是只要指挥官一心为公,久而久之,指挥部的威望就建立了。起码在这里我可以表个态,只要指挥部下达的命令部分派系,只考虑战局发展,那么塞北军是决对服从的。”

何应钦抱拳,他有些佩服了,难怪人家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没有大气的人,怎么做的大事。

有了塞北方的支持,第二日的会议,很快达成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大家同意了统一番号,全部有中央军部来下发番号,组成联合指挥部,由各个势力派出参谋人员来共同制定,大型作战计划,指挥各个军队联合作战。但是这个指挥部的司令由谁来担任,却成了一个争执的焦点。

何应钦自然要为中央军争这个位子,在他看来,如果中央军得到这个位子,那么他来坐的可能性很大,能跟他抢的人不多,也就汤恩伯一个而已。而云贵两广则希望李宗仁来当这个位子,他们表示李宗仁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堪当大任。杨虎城和刘文辉的代表则力推塞北来派出人选,杨虎城自不必说,川军其实也得到了塞北大力的支持,帮他们扩建了成都兵工厂还支持他们发展航空工业。其他的小军阀知道自己没什么希望,于是观望,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三个人选争执不下。

“我提议,让蒋委员长兼任这个位置!”

语不惊人死不休,李忘川的发言让大家都愣了,有人在为塞北谋这个位子呢,你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呢。

李忘川还在继续说:“我们塞北要的只是全国的团结,不是来这里争权夺利的,我相信在坐的各位也是如此,蒋委员长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是众望所归的,希望大家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在争议了。现在是到了统一力量来打击日寇的时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