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世家再醮记 作者:华飞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6正文完结) >

第123节

世家再醮记 作者:华飞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6正文完结)-第1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Ь扑粒锿反棺裴U剩蠢赐扔泻艘灿泻喝恕4筇盟闹馨谧攀嘲福┛腿嗣且疲醒朐蛴胁恢醋院未Φ奈枘镎诙抖派硖迦任琛:谴蠖忌聿姆犭椋崛橄秆释巍U獍闩ぱ诳柰π氐奈璧福绕淠芡怀鏊锹畹纳碜耍萌思负跻撇豢廴ァ
    崔渊淡定地拉着王玫登上二楼时,她仍颇有些不舍地回首看那些胡姬的舞蹈。按历史来说,这应该是波斯舞娘罢。瞧起来有些像印度舞,却又更加奔放一些。与以柔美如水为主的汉家舞蹈相比,热烈得仿佛腾起的火焰。不过,这样的胡舞也更符合唐人的性子。所以胡旋舞、胡腾舞、拓枝舞等才这般流行。
    “今日是来看武氏的,不是来看胡姬的。”崔渊似笑非笑地将她推到窗边坐下,吩咐店家上三勒浆、乌梅浆与葡萄酒,再来几个热腾腾的古楼子与樱桃毕罗。王玫望向窗外,却仍注意着一楼的胡乐声:“我几乎不曾见过胡人舞姬,觉得她们跳舞确实挺有意思。”
    “若你想看,便唤别院里的家伎舞给你瞧便是。家伎中也有几个胡姬。”
    “是么?平日不见她们出来献舞,我以为家伎们就只会奏乐呢。也罢,回去再看就是。”
    “对面便是应国公府了。”崔渊又道。
    “那……就是应国公府?”
    王玫定了定神,注意力终于尽数回笼。国公是从一品爵,位同嗣王、郡王,只比正一品的亲王低一级而已。大唐的国公很是不少,眼下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有数十位。既有一等一的功臣,也有稍次一等的。虽说应国公并非那等文治武功出众的,但毕竟是因功封的国公,按理说也算是风光一时了。只是,眼前的应国公府第,却并没有她想象中那般气派。
    确实是一座三路七进的大宅子不错,但却似乎并未好好保护修缮。远远看过去,乌头门、大门仍然威严无比,里头的院子却很有些萧瑟荒凉的意味。尤其是西路的几处院落,屋顶上青青一片,长满了草,更似是无人居住打理一般。
    “武士彟去之后,由长子继承了应国公之位,职官位卑,却很做了些不法事。前一阵遭弹劾降成了开国郡公,家业日渐衰败。且二子均苛待继母杨氏与妹妹,彼此关系十分不谐。”
    “西路那几处院子,便是杨氏与武二娘所居之地?”
    “不错。因武二娘夫死归宗,其兄嫂颇为不忿。据仆婢所言,他们日日谩骂不休。武二娘气怒之下曾立志,日后富贵必报复之。不过,杨氏已经忍耐惯了,倒是常劝武二娘收敛些性情。”
    王玫暗暗回想着她所知的历史:似乎女皇陛下发迹之后,只提拔了自家侄儿,兄长什么的从未听闻过。或许,她确实已经报复回去了罢。这般极品的兄嫂,不论换了谁都无法忍受。偏偏她又是夫死归宗女,只要母亲与兄嫂不允,连女户都立不成。
    “武大娘、武三娘呢?可曾想过将母亲、姊妹接过去?”住在应国公府受兄嫂折磨,搬出去大概能好些?便是客居姊妹家,恐怕也比这般不得不忍气吞声更舒适罢。
    崔渊挑了挑眉,并未接话。
    王玫细细一想,恍然大悟:“武大娘柔顺、武三娘守矩,怕惹得婆家不喜……”想到这里,她不由得叹息。遇上李治,想必已经是武二娘眼下最好的机遇,她必定不会放弃。否则,待夫家孝期一过,说不得她那极品兄嫂会将她聘给什么奇怪的人家呢。亲王孺子,亦是有品阶的诰命,已经算是不错了。便是妾又如何?皇室之妾,恐怕比寻常人之妻风光多了。
    想到此,她又看向应国公府的侧门。便见一位穿丈夫衣的娘子手执马鞭,挎着弓箭,牵着一匹驽马出来了。她大约双十年华,生得异常明艳照人,目如星辰,鼻若悬胆,唇似烈焰。一双黛眉配上微微上挑的凤眼,带着几分冷峻,目光流转间又平生出些许妩媚之意。
    平心而论,她并非王玫所见过的皮相最精致的极品美人。但是,却是她所见过的最动人心魄的美人。她身上带着一种矛盾感:妩媚与刚烈、冷静与肆意、隐忍与张扬、柔情与淡漠。不错,她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即使她不知此女便是武二娘,也必定会为她而惊叹,为她所吸引。
    虽然只是牵着一匹驽马,穿得也十分寻常,但王玫毫不怀疑,李治确实一眼便相中了她。眼见着武二娘利落地翻身上马,催马而去。她忍不住探出半个身子,目光追随着她的背影,直到她拨马转弯,彻底瞧不见了为止。
    然而,当她刚想缩回去时,眼角余光瞅见隔壁食肆中的某个人影,神色禁不住变了变。
    崔渊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十分淡定:“自从得知她是应国公府的娘子,晋王时不时就会在此处坐上半天。”
    “……”如此说来,为了天天得见佳人,尚是一位守礼少年的李治也蛮拼的。
    “你觉得武氏如何?”崔渊又问道。
    王玫喝了一口三勒浆,想了想,低声道:“武二娘绝非寻常之人。这样的女子,想得到荣华富贵与至高无上的权利,便会拼尽全力,任谁都不能阻碍她。只是,此武二娘毕竟非彼武二娘。”同样是武氏,曾侍奉太宗又进入感业寺的武氏,与夫死归宗的武氏,必然在性情上有所不同。背负着*之名,又遭萧淑妃欺辱、王皇后打压的武氏,必然与相对安然的武氏有所不同。若说女皇陛下狠毒的一面,来源于她曾受过的困苦与威胁。去除了困苦与威胁的经历后,她的脾性必然会有微妙的差异。
    “性烈有决断,而非流于狭隘狠毒,便不是坏事。”崔渊接道,“你想与她结交么?”
    王玫摇了摇首:“没有与晋王孺子结交的道理。”以崔渊与晋王李治如今的关系,她若要与晋王府来往,也只能与晋王妃保持良好关系。孺子毕竟只是妾,也不可能出面交际。不过,若是成为太子良娣或是宫妃,便是另一回事了。“且,我面对她的时候,仍有些发憷。”便是此世确实与她所知的历史有差别,她也丝毫不想涉入后宫之事中。交好或得罪女皇陛下,都不可行,倒不如离得远远的。
    “也罢,明年……大约事情也定下了。我谋外任,带着你和阿实离开长安便是。”崔渊道,“这大半年,便尽力而为罢。”且不说改换晋王的内宅,让晋王对他始终保持好感,不着痕迹地影响他的决定,对他而言也并不是难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友亲事

女皇陛下的出现如同惊鸿一瞥,片刻间便失去了芳踪。或心满意足或眷恋不已的围观者们便是继续盯着应国公府看,也看不出一朵花来。于是只得各自散去,或追寻佳人,或游玩赏乐。
    崔渊与王玫坐在胡姬酒肆里,品尝了他们家的葡萄酒、古楼子与碳烤羊肉,滋味确实颇为不错。直到部曲来报,原本坐在隔壁食肆里的晋王已经带着侍卫去了禁苑,他们才结账下楼,出了延康坊,径直往西市去了。
    因娘家所在的宣平坊与婆家所在的胜业坊都临近东市的缘故,王玫对东市的商行店铺食肆酒肆都已经十分熟悉了。至于西市,她只随着李氏、崔氏来过一回。当时坐着牛车,也不曾细细看道路两边的店铺,便直奔首饰行、金银铺、玉器行去了。以至于如今入了西市,她仍是好奇得很,见到新奇之物便忍不住入内看一看。
    如此闲逛了一下午,收获也颇为丰富。不但给家中嗷嗷待哺的两个小家伙带了好些糕点坚果蜜饯之类的吃食,还将不少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域特产、波斯特产——如挂毯、地衣、水晶器物、黄铜器物等都统统打包带了回去。王玫的喜好与寻常贵妇实在差得太远,崔渊又悄悄地买了几斛上等的玉石、宝石、珍珠,打算时不时给她或者家中女眷们一些惊喜。
    二人满载而归,家人们各得了礼物,也都皆大欢喜。隔两日便又到了休沐的时候,王玫自是遵守承诺,与崔渊一同带着崔简、王旼回了一趟王家。因小三郎刚过了百日,需要仔细照料的缘故,李氏、崔氏已经很有些日子不曾出门了。王玫便劝着她们时常出去散一散心,又让晗娘、昐娘多去别院探望崔芝娘。
    “闺中密友到底难得,可别因羞涩的缘故与芝娘生疏了。”她揽着侄女们细细叮嘱,“虽说如今别院中皆是长辈,但你们也并非不曾拜见过贵主与阿家。蕙娘、芝娘如今忙于课业,也很该偶尔歇息歇息,只管给她们去帖子便是了。去别院或者邀她们来家里都使得。”她也曾想过,是否要带着侄女们出门饮宴,多参与些交际活动。但郑夫人、真定长公主出席的饮宴可谓是整个大唐最为顶尖的交际圈,来往女眷的地位与王家实在差得太远。过犹不及,对年纪尚小的侄女们而言,反倒没有什么益处。
    晗娘、昐娘均点了点头。晗娘回道:“我们一直与芝娘姊姊通信呢。也是见她提到课业繁忙,才不好去打扰她。而且,芝娘姊姊列了好些书,让我们仔细看一看。我们如今也和二郎一样,天天读书习字。”
    李氏笑道:“我一直觉得她们年纪尚小,只教她们记一记谱系、练一练琴棋书画女红便罢,也不须拘着她们读书。哪能料到,她们竟对史书如此感兴趣,天天都缠着你阿爷问。有些问题,连你阿爷也答不上来,她们便写信去问七郎。几乎隔日便写一封,七郎也回了厚厚一叠。”
    崔氏也掩唇浅笑:“七郎说,他让大郎去答妹妹们的问题,也很有些进益。不过,七郎到底事务繁忙,阿家便想着给她们请一位女先生,能教书,也能教礼仪,只是暂时在族内寻不着好人选。”
    王玫想了想,便答道:“好先生确实难得,宁缺毋滥。不过,晗娘、昐娘也很不必舍近求远。不妨每天给我带信便是。我若不能回答,还有子竟呢。”她也喜读史书,因是后世之人,对某些事见解很是奇特。与崔渊讨论起来,看法却惊人地一致,也颇为相得。
    李氏颔首道:“也是。若说礼仪与琴棋书画,我与十五娘便能教她们。寻先生不是件易事,慢慢来便是了。”
    王玫又问:“阿娘,前些日子听十七娘提起,大房的族世母快要入京了。晋阳离京城也不算太远,怎么走了将近三个月?”三月中旬给晋阳去的信,如今都六月中旬了,还未到长安。别说崔八郎崔泓心急如焚了,便是王十七娘心里也担忧不已,生怕自家阿娘路上出了什么事。
    李氏禁不住笑了起来,打趣道:“怕是八郎和十七娘都等急了罢。我也给晋阳去了信问询,听说阿崔想了几日,便将给十七娘准备的嫁妆都带上了。光是整理清点嫁妆便很费了些时日,又押送着二三十车一同上路,可不是慢腾腾的么?”
    王玫对那位族世母不甚了解,叹道:“原来十七娘的性子却是像足了族世母,颇为决断。”
    “十七娘的嫡亲姊姊三娘的婚事是你们族世父定的,婚后却十分不谐。好好的小娘子,闷得满腹郁气,没几年就病逝了。赵郡李氏还想再续姻亲,但十七娘与三娘年纪差得太多,便另娶了大房旁支嫡女。你族世母信不过族世父的眼光,这才将十七娘交给了娘家兄嫂照看。”李氏道,“这一回咱们家说了崔八郎,虽是旁支子弟,却样样都比那赵郡李氏子强多了。不论成与不成,你族世母都想让十七娘嫁在长安,索性便带上了她的嫁妆。她还在信中说,待十七娘出嫁后,她才回晋阳。”
    王玫想到鸿胪寺卿崔家的乱象,便忍不住又问:“族世母打算在崔家住下?”
    李氏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毕竟是嫡亲的娘家兄嫂。咱们虽然同是太原王氏嫡脉,但早就分房了,血缘也离得很远。尤其咱们这一房,几乎整支都入京了,晋阳老家只留了几户人而已,往来也并不密切。”
    王玫蹙起眉,叹道:“从舅家出嫁毕竟不太合适。儿觉得,阿娘还是劝一劝族世母,让她带着十七娘住到咱们家来,从咱们家出嫁比较好。王家女,自该出王家门。”而且,王十七娘早就盼着能搬出舅父家了。再让她忍到出嫁之时,怕是连婚礼都会蒙上一层阴影。
    崔氏也接道:“阿家,九娘说得是。鸿胪寺卿家毕竟是清河崔氏,嫁的又是博陵崔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这两家联姻呢。同姓不婚,传出去也不像样。”
    闻言,李氏再也绷不住了,指着崔氏与王玫,嗔道:“什么同姓不婚,你们姑嫂两个倒是齐齐地帮我揽事呢!”她想了想,又叹道:“十七娘是个好孩子,好端端的婚事也很该顺心些。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大事,万一她舅家又生了什么念头,便耽误她了。”
    王玫想起晋王选妃一事来,忙不迭接道:“可不是么。鸿胪寺卿家养了一群亲戚家的小娘子,说得好听些是为自家姻亲分忧解难,说得不好听便是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