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北宋仕途 >

第238节

北宋仕途-第238节

小说: 北宋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容辞了。为此,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都给卖了,搭上了这条船。

    另外一个就是给欧阳发千请万请给拉过来的鼎鼎大名的欧阳修此君是在五月中从京城赶到海州的。在那之前。他收到了儿子从海州通过邮政驿站发到京城地几封信件。第一封当然是问候一番,之后就提到了沈欢的大学之志。末了就邀请自己的父亲过来支持,当然。美其名是为了教化,还有就是作为儿子的他事业都在海州了。把老父接来,是为了更好的侍奉,以尽孝道。

    如沈欢所料,欧阳修果然对这个新式的大学很有兴趣,怦然心动,不过他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不可能一下子给勾引了,于是回信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来一回,又是欧阳发的回信了,这次不邀请了,只说接老父过去奉养。至于邀请的事,随信而去地,就是沈欢地一封信。他大起为文之能事,把大学前景说得天花乱坠,愣是把欧阳修忽悠得一愣一愣

    于是,老来无事的欧阳修,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忍不住诱惑,打点家当,辞别来友,由京城出发,一路到海州了。五月中达到,那天沈欢通知全海州之人,率领上下,一同出城迎接,给足了这位大宋文坛领袖面子!

    欧阳修与沈欢密会一场,看了图纸,又一次震惊了,更是对这个将来地大学有了莫大的兴趣。选址地时候,也一同参与,不顾年纪大了,还走了不少路。好在他这些年,身体还不错,精神也好,据说天天打太极,活动身子,又不大忧郁,日子过得倍儿滋润,这才有了年纪越大,精神越好的事情。

    现在还是早上,虽有太阳,还不热烈,在野外之地,一阵晨风过来,还算凉快。工地上早有工人在活动了,有地砍树,笃笃有声;有的铲土,吆喝不已;有的挖壕子,做着落地基之事。工人的干劲很大,这一点,得感谢沈欢的主张,现在是暑天了,中午的日头像个火笼,生怕工人中暑,因此让他们一天只干早上与下午两程,其余时间,大家该干嘛就干嘛。有了休息,工人就欣喜,心情好了,为了感恩,这两程干得当然要尽心。

    沈欢看得甚是欣喜,这番干下去,这个月地基之类的事都准备妥当,直待七月资金到位,就可以开工建设楼房了。到时上千工人一起开工,建三层楼房而已,又没有其他水电设备要做,估计有两个月就可以建成了!

    “永叔先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周云飞的船队回来了,估计下月就能提供资金,到时估计只要两个月,这个大学就能建成。届时不过九月,也许还能招进一批学子再过年呢!”沈欢与欧阳父子站在一个小山头上,迎着晨风,看着底下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禁欢喜说道。

    欧阳修还是那个老样子,一脸长须,很是儒雅,一身紫袍,大是高贵。看着现在的场面,再看看手中图纸的规划,他也不禁欣喜了,捋着长须,笑道:“还是子贤大手笔,这番作为,一旦大学建成,有了成效,功绩可留千古!”

    沈欢反问道:“届时永叔先生作为第一个此类大学的第一校长,不亦是青史流芳之事?”为了突出这个大学与平常不同,也不叫山长什么的了,直接称呼“校长”。当然,这一提议。也沈欢主张的,欧阳父子争不过,同意了。

    欧阳修淡笑道:“青史留不留名。老夫已经不在意了。只愿能在有生之年,帮助更多的后进。这个大学,虽然所学与平常教地不同,可正如发儿所言。一旦学成,确实能给他们更多的日常帮助!”

    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腐儒,相反,说到变通,在大学识者里面,他算得上一号人物。因为才学高超。因此更能理解沈欢一些新学科的内涵。比如那些力学,见识多了地他,拿此理论,一一应证平生遇到之事,竟然豁然通透了!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报了来海州看看的心思吧。

    以他的学识与地位,就算不做这个校长,也足以青史流芳了,确实没有必要在意。想到这里。沈欢对他的情操。更佩服了。

    欧阳修指了指手头上地图纸,又道:“子贤。老夫虽然不清楚你为何一力主张造这类的建筑,不过以你的形容。好像也不错,呵呵。这等新造法,老夫都忍不住想看看它建成后的景象了!”

    “这有何难。”沈欢呵呵笑道,“只需三个月,它的全貌,就都要显现了。晚辈敢说,必不让永叔先生失望。也许用来住,失去了几分优雅,不过用来教学,必然合适。其余不说,单是这个采光上,就有利于阅读了!”

    欧阳修也笑道:“按你所说,可以同时容纳几千学子在众多房间里,确实壮观!”

    一旁的欧阳发突然插话道:“子贤,你说九月份就可建成,要招学生入校,可有详细计划了?”

    沈欢道:“说到这个,还真需伯和兄帮忙。伯和兄有报纸在手,正可以在其上刊登消息。详细说明这个学校地宗旨与办学目的,一定要说明,不以科考为目的,来者自愿,失望者莫怪!甚至可以把一些科目详细说明一下,有兴趣者可来报名,通过测试,就能入校。”

    这些三人都不陌生了。早在欧阳修来之前,沈欢就已经制定,这个大学,分为几个院部。首先就是经义院,虽说不以科考为目的,可毕竟是教学的地方,如果不教这些东西,朝廷或者士人都会有意见。因此参照科举明经科的布置,设置了这个经义的学习之地,请一些儒者来教儒家经义,不过,像道家的《老子》等物,也在教学之列,算是一个大杂烩。咋一看,还真像后世的国学研究院了。

    其他又分了几科,有物理,有数学,有生物化学,当然,还有天文。其他暂时就不分了,暂时就这般多。说到这里,沈欢最苦,后面这些科目,基本上都要他写教程,找来相关匠人,教与他们学习,再去教育学生。有些说不得甚至要沈欢亲自出马,去做他后世地老本行了。

    欧阳发点头说道:“宣传可以,现在《海州日报》在江南等地还是有些影响力,看者颇众,这个大学,虽然学地不是平常之科,不过胜在门槛低,费用少,应该是个不小的诱惑。何况,家父又在这里做校长,也一并在报上说了,应该更能吸引学子了!”

    后半句一出,欧阳修就苦了,这次来海州,他发现,自己地儿子,变了,都要陌生了,事事都不忘宣传,不忘如何达到目的;沈欢倒是欢快地笑了,这个欧阳发,越来越牛了,广告地主意,都打到自己父亲身上来,一代舆论牛人,就要诞生,可喜可贺呀!

    想了想,欧阳发突然问道:“子贤,这个大学,很多事项,你都详细写了出来,为兄与家父观之,有几点想不明白。”

    “哦,哪点?”沈欢问道。

    欧阳发看向欧阳修,发现父亲点头后才道:“比如说这个校规,你规定所有有关工匠技艺的书籍,在图书馆里,都要放在顶层,一般学生,没有具体证明,不需上去进入。这与你建地图书馆的目的不同呀,你说图书馆就是为了方便学子一展眼界,随便阅读,随兴阅读。”

    “还有呢?”沈欢微笑着问道,“是否与这个番院设定有关?”

    “你怎么知道?”欧阳发吃了一惊。

    番院就是给非大宋子民设定的学院,在京城亦有,西北或者西南少数民族的子弟,都入其中学习。期间或者也有高丽等国之人。虽然海州没有多少番人,不过沈欢深信随着大学的发发展,将会成为大宋境地学者都要向往地地方。也许。以后也会有外国之人来取经了。

    设置番院,就是为了安置这些人,毕竟没有理由拒绝人家入学。不过这个“学”嘛,就与众不同了。沈欢在校规上做了硬性的规定。如这些番院之人,单设一院,又设一班,与大宋的学子所学不同,多为诗词经赋。对于技术等学,不单不教。还禁止给他们学!

    图书馆也做了分配,顶层是技术之书,只有大宋子民,以证明才能进入。就是为了防止外国之人来偷学技术地!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沈欢更清楚了。外人要学也可以,只需等我等发展了好几个阶段,才给旧的你们!他们来学的,当然是儒家等经义。给他们文化洗脑。回去传承中国文化,甚至成为中国地附庸!

    沈欢的险恶用心。当然不能宣诸于众,他只能竭力解释道:“伯和兄。你也知道,有些技术。它的作用极其强大。比如说印刷机器,当然对教育很有好处;可是其他呢,比如说这个火药或者冶炼之树,还有海船,如果外国之人学了去,不论诗词了,单是发展这些,有了强大的海船,他们可以轻易到达大宋,有了刀铁或者火药,就能给我大宋百姓造成杀伤。你说,这等技术,是否该只掌握在我等手上,而不应该给他们学去了呢?他们要学,只需学儒家礼仪经义,就足够了,毕竟他们有些地方,还是野蛮落后没有文明,能从中学到点好处,也是我等教化之功了。不是吗?”

    欧阳发苦笑道:“你都这样说了,为兄还能说不是?”

    欧阳修也叹道:“子贤所思所想,总是与别人不一样。不论这些是否可能,不过这份谨慎,总算是对我大宋的一片忠心,无可厚非。发儿,这事就按子贤说的办吧。老夫做了这个校长,也会严格执行此法。当然,现在看嘛,呵呵,番院估计几年都发展不起来,还有那个图书馆,这等技术之书,也少得可怜,你就是想印,都没得印刷。民间有些技艺,大多子孙相传,秘不示人,难以收集,何况也无人去整理印刷了。”

    沈欢闻言,也只能苦笑,他当然清楚现状,写这些校规,一是为了成为先训,二是为了以后地大学做个榜样!对于外人,能防就防,纵使他们百般闹腾,也要阻止。为此他甚至明文学校的后来管理者,对此不能修改。这个恶人,就由他来做吧。对于后世高丽棒子屡次抢夺中国的文化占为己有之事,他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欧阳修又道:“子贤,还有一事,老夫也想不明白。像这个大学,你规定要十五岁以上才能入学,除非有天才,还规定分为四个学年,一级一级升上去,直到毕业。你说一年收一千人,那么四年也就四千人罢了,你何必弄这般大的地方。据说你还想继续把旁边的地也买下来,有这个必要么?老夫想你必定有深意吧?”

    沈欢呵呵傻笑了:“这个么,还不能说,暂时不能说……”

    确实是不能说,其实更多是不好说,不好意思说了。

    本来,他选择来海州,是存了一番雄心壮志的,打算在三五年之内,在海州最一番惊天动地的建设。海州能制海盐,有暴利,几年下来,几百万贯财政不在话下,而且他又与皇帝与约定,只需交一点,其他就可以以为经济之用了。

    他最大的打算就是建城………建设一个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城市。初步地打算是在海州老城外,再建一个海州新城。这个新城,与后世地城市差不多构建了。有发达的水泥大道,有无所不在地花草,有高大的楼房,有发达地交通工具。总之,像极了后世的城市。分商业区,住宅区,还有工业区,每个规划,都参考后世城市地建筑。

    他打算在古代建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与石头或者木头建设的不同,钢筋水泥地新城,将会是这个时代的奇迹。它的科学规划。甚至可以作为典范。他也打算把这个新城建为东方地第一城市,靠着海港的便利,成为外国人口中的东方之珠。或者成为天下第一城市!

    总之,愿望是美好的,也有能力建设,他都算好了。以盐地暴利,有三年时间,他就可以建成大半了。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他无奈地发现,有能力建。却不一定能建!因为材料的原因,钢筋水泥,除了水泥,还的用钢筋。他没有那么多铁!

    这个时代,铁是官营的,管制比盐要严格得多了,因为铁能制造兵器!再说了,以现在冶炼技术,造出来的铁。也就一般而已。质量上比后世差多了。如果大规模用于造房,不大现实。首先。如果要建一个能容纳数十万人地城市,那得需要多少铁。海州没有那般多。如果购买,得大肆去其他州县做生意。这样的话,肯定要引起轰动。就算结实用于建设,可朝廷会怎么样想呢,朝臣会这样攻击呢?他们会说,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着用来建设,其实是用去造兵器了。

    事实是不是,就不到你说了,总之是个说法,能让朝廷忌讳的说法,那么你也就毁了。沈欢很无奈啊,发现了这点,他大是沮丧,甚至一度没有了动力。他来海州,是抱了极大怨气过来,想要一展宏图,让一些人吃惊后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9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