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314节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314节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现在开始,每年都有新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像仁川的同文学院啦,专科学校啦……”

    王裕有些懊恼的说道,似乎他上学上的“晚”了一些。

    “大学生那当然是越来越多了,国家的发展需要嘛,你看就连内地也开始办大学了,没准,等到几十年后,到时候可就遍地都是大学生了!”

    好友的话让的伍朝勋合起手中的书本,笑着说道。

    “但也只有像现在这样大学生十分珍稀的时代中,才有可能工学生一毕业就被派去主持工厂,医科学生毕业后马上能做院长,总之,咱们很幸运能身临这样的时代,以后这种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的确如此,对于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个好机会啊!”

    王裕认真的点点头。正如好友所说。在展开一门学科的时候,处于草创期的人们是十分有利的,只要把这门学问从国外引进到中国就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中国权威。

    “不过似乎我们还是来的太晚了一些。”

    像是想到什么似的王裕这样说道。

    “你看,同文学院毕业了那么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毕业就担负起了重任……”

    提及同文学院的“学长”们,王裕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在他看来,那些学长无疑才是真正最幸运的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以至于在刚刚毕业就担负起了外人难以想象的重任,就像鸭绿江的铁路大桥,甚至并不是由西洋工程师主持修建的,而是同文学院的土木科毕业生设计并主持修建的。

    “哎,甚至还有人在学校当助教,可真不知道是怎么了,他们上课居然也用英语!”

    王裕的抱怨让伍朝勋不禁一笑,可不是嘛,虽说他们是中国人,可上课的时候依然用英语或者德语,而不是的官话,为私不少外语不好的同学,总会私下里抱怨一二。

    “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因为他们不用官话上课,恐怕还是因为没有国文教材,看来我还是要学好外语。将来好编写国文教材啊!”

    好友的这一番话语。让伍朝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在他的心里却浮现出一丝疑问——我应该做什么?难道就像叔伯一样,学习法律,将来做个律师或者法官吗?

    即便是作为所谓的“时代之子”,伍朝勋如同许多青年一般其内心同样充斥着对未来的迷茫,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曾经的梦想是金榜题名,也许是屡试不第的遭遇让他们放弃了科考,而在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时。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又升涌出种种疑问,不知应该如何选择将来的道路,毕竟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太多的选择。

    选择,早在去年的时候,张明威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虽说他于同文学院毕业,但却又算是大帅的学生——曾在统监府的工作室中做了半年的助手,也正是那半年的助手经历改变了他了,让他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所未教授的知识。

    作为机械工程系的助教。虽说给学生上课是张明威的主业,但做为助教他却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而这正是他的选择,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和学生们一同进行研究,就像当年大帅做的那样。

    试验车间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怪味,而了解这个味道的人都知道,这是柴油味,是柴油机运行时发出的怪味与机油味,实际上在大学中,张明威所从事的研究是继续着于统监府中的研究——柴油机。

    在统监府时,张明威曾与大帅一同进行过内燃机研究,在研究内燃机的过程中,大帅曾指导着他和几名同学一同制造了V6液冷汽油机以及五缸星型发动机的模型,不过那时的研究大都是以汽油机为主,虽说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成果却颇为出色,早在去年动力公司依靠他们当初的研究,成功制造了领先其它国家的V6发动机。

    不过作为助教的张明威并没有继续汽油机的研究,德国科学家鲁道夫。狄塞尔的今年发表一篇论文吸引了他,其在论文中提出的定压加热循环原理,与大帅当年提出的柴油机原理完全一致,对方的“抢注专利”使得张明威颇为恼火,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投身于柴油机的研制中,以抢在鲁道夫。狄塞尔之前制造出“定压加热循环”的发动机。

    不过相比于鲁道夫。狄塞尔仅只有“定压加热循环”的理论不同,在统监府的机械试验室中,大帅曾绘制过一个简单的柴油机草图,虽说那草图不甚成熟,但通过对汽油机的研究,张明威却依然迅速掌握了其原理,在完成了图纸设计后,便立即借助系试验工厂时的设备,制造柴油发动机。

    “嗵、嗵……”

    单缸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呛人的黑烟于车间中弥漫着,而张明威的脸上却没有什么笑容,甚至那眉头还不时紧皱着。

    “单缸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太小了……”

    在心底轻叹之余,张明威又一次拿起了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绘制的图纸,那是一台四缸柴油发动机的图纸,如果说研究汽油机的经历给了他什么启示,恐怕就是多缸发动机的启示了。

    “……觉得柴油机真的能够取代蒸汽机吗?”。

    学生们的轻语,让张明威微微一笑,在鲁道夫。狄塞尔的论文中,他坚信“定压加热循环”的发动机能够取代蒸汽机,而他那不过只是理论,过去半个月的试验已经证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但他真的能够取代蒸汽机吗?

    “能不能取代蒸汽机,我不知道,但是……”

    话声微微一顿,张明威看着身边的那几个学生说道。

    “可一般来说,柴油机的气缸数越多、缸径越大、活塞行程越长、汽缸压力越大,输出功率也就越大。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几千马力的柴油,没准,真的能够取代一些蒸汽机,毕竟,现在蒸汽机的发展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尽管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但因为从事动力设备研究的关系,张明威非常清楚三胀式蒸汽机的发展似乎正卡在某一个瓶颈上,以至于数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把一台蒸汽机的功率做到一万马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其尺寸太大,不便于船上的使用,所以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但是柴油机不同,通过对气缸、缸径、活塞行程、汽缸压力进行调整,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变得很大,我相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柴油机可以轻易实现单台一万马力的目标,而且因为其使用柴油,油料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装上船,而不像运煤那般吃力,因而可以说它的潜力很大……”

    柴油机的发展潜力很大,这是张明威的所坚信的,在他看来,即便是现在似乎已经成熟的汽油机,也很难影响对柴油机构成威胁,因为相比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功率可以做的更大,而唯一能够给柴油机构成威胁的,恐怕也就只的蒸汽轮机了。

    想到北洋船业动力工厂研制的蒸汽轮机,张明威的眉头微微一扬,似乎其现在更多的是被应用于电厂,毕竟相比于三胀式蒸汽机其因为转速高的原因,更适用于发电而不是用于船舶。

    “老师,我听说兵工厂那边似乎有人制造使用汽油机的车辆,您觉得咱们能不能把柴油机也装到车上?就像德国的本茨一样……”

    对于本茨等人发明的汽车,学生们并不陌生,轻便的汽油机被安装于车辆上,成为取代牵引马的存在,尽管那些车辆都是安装有发动机的马车,但是这些学生又岂没有看到汽车给予交通带来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希望能够将他们亲手参与制造的发动机安装于马车上。现在兵工厂正在进行着类似的试验,不过并不是将发动机装于马车上,而是专门设计一种车身,那种车辆甚至有可能取代马车。当然唯一的前提是,在其足够便宜的情况下。

    “柴油机?车辆……”

    沉吟片刻,学生们的建议让张明威的眼前猛的一亮,为什么自己一直盯着船呢?单缸柴油发动机的功率虽说不大,用在船上自然不行,可如果装在马车上的话……

 第78章 轰鸣(求月票!)

    第78章

    “嘟……”

    刺耳的汽笛声于沈阳兵工厂这座东亚规模最大的综合兵工厂的上空回荡着,兵工厂的数个出入口处,尽是下夜班的工人,在这个清晨时分,当数千名工人再次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在兵工厂制枪分厂旁的一栋红砖洋楼中,亮了一夜的灯光这会也熄灭了。

    在窗边,武玉田又一次把图纸摊开在桌子上,不时翻看着那一张张图纸,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的结果——上千张图纸就这么一张张的绘制了出来。

    这是制枪分厂的工楼,无论是来自美国的武器设计师,亦或是从德国来工程师,或者说公司自身培养的工程师、设计师的办公室都位地这栋洋楼之中,他们在这栋洋楼中指导生产,绘制图纸,设计并改良各种轻型武器。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这栋红楼内似乎显得很是热闹,十几名武器设计师纷纷设计着种种新型武器,从手枪到机枪,各种轻武器的设计不断于试验车间被制造出来,而之所以会这么热闹的原因非常简单——陆军对轻武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什么步枪的改进啦,什么手枪的改进啦,什么机枪的研制啦,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迫击炮的改进和研制工作,总之,陆军在总结战役期间武器表现,对武器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整个兵工厂上下,无不是处于一片繁忙之中。

    而这间办公室显得有筒陋,实际上这里的办公室大都如此。毕竟这只是办公室。趴在绘图板前。武玉田皱着眉头一点点的检查着图纸,不过二十五岁的他,脸型尖削,黑眼眶提醒着人们,他经常熬夜,而作为一名武器工程师,熬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除去设计之外。他还需要于工厂中指导工人生产。

    “看来没有什么问题!”

    检查完最后一张图纸后,武玉田轻声自言自语道,同时走到另一张工作台边。

    透过桌前的百叶窗,能够看得见厂区的厂房,那里一天到晚日夜不停的工作着,现在的枪厂依然生产着“汉式步枪”,甚至虽然生产从汉城机器局转至沈阳,其依然被称为“汉式”,尽管其枪身机匣铭记是一个东三省兵工厂“东”字,但这并不妨碍其被称为“汉式”。

    在工作台的左侧。立着一支最新式的毛瑟93型步枪和一支俄国莫辛纳干式步枪,这是用于研究的。尤其是前者,不过对于“汉式步枪”的表现,陆军一直非常满意,尤其是它的射速,甚至在兵工厂从德国引进步枪生产设备的过程中,获得了毛瑟93式的工作图及检验样板图,并制造出样枪后,陆军依然坚持使用射速更快的“汉式”,在其看来这正是“汉式”更适合战斗的原因。不过兵工厂并没有吃亏——毛瑟93式步枪的工作图及检验样板图被卖给了关内的北洋机器局以及汉阳兵工厂。

    不过对于这一切,武玉田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是其绘制的图纸以及面前这张工作台上的那些零件,工作台上放置的零零碎碎的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零部件,是在夜班技师下班前刚刚加工完成的,与普通的枪械完全不同,而在一旁还放置有一个长长的弧型弹匣。

    看着面前的零件,武玉田弯下腰坐在工作台跟前忙碌了起来,在工作台上堆放着钢质的方型枪机还有其它零件,涂抹在零件上的润滑油已经干燥,在日光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枪栓前推时,引导面推动枪机尾部上抬,实现枪机闭锁,枪栓在气杆作用下后退时,枪栓引导面引导的枪机下落,解锁……”

    完成枪机的组装后,武玉田将枪机与枪栓结合在一起,然后轻轻的滑动枪机,以确实其原理,实际上这种枪机偏移式闭锁原理,并不是武玉田发明的,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统监府的机械试验室,当年于同文学院就读的武玉田曾于试验室中作为大帅的助手,协助大帅设计制造各种机械产品,而枪机偏移式闭锁原理以及导气原理,也是大帅当年的发明,不过那时大帅只是提出了一个原理,至多也就只是绘制了一个草图,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进入兵工厂后武玉田并没有闲下来,他开始一点点的将机械试验室中的学习应用于武器研究中,而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他一直从事着机枪的设计,在当年的那张草图的基础上,以枪机偏移式闭锁以及导气原理为基础设计一种机枪。

    机枪,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在美国人希拉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利用每发枪弹发射时的后坐力来实现机枪的自动装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