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机,你在记什么?”
第一次搭乘电车的东条英教,总会不时的打量着这电车,看着车外纷飞的雪花时,他那张显得过于严肃的脸上总带着些许忧郁,当他把目光收回时,便看到儿子正在手账上记着东西。
“父亲,我在记刚才于码头上看到两列电车,左右方向之间相隔是4分钟……哼”
在说话的时候,东条英机用力吸了一下即将流出的鼻涕。这是父亲教他的,要把一切看到的。想到的都记在手帐上。
“哟西!”
东条英教难得的称赞一声,然后又一次把视线投向车外,此时公共电车已经驶进了奉天城内,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打量着这座城市之余,他的心底却有无数的疑问,或者说对未来充满了疑惑。
直到现在,他甚至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能像武士一样在战败时选择剖腹呢?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剖腹!甚至在整个参谋本部都没有人剖腹,几乎每一个人都顺从的选择了接受。
一个星期前,当伊藤博文于圣彼得堡签署《投降书》的消息传至参谋本部的时候,包括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也只是长叹一声。
“一切都结束了!”
闭上眼睛,东条英教想到了川上操六次长对他说的话。
“好了,英教,现在我们的责任都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向露国人投降的事情了,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眼圈发乌的参谋次长在道出那句的时候,东条英教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着转。
“离开这里吧,不要干什么傻事,战败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
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吗?
电车缓缓的于奉天城行驶着的时候,东条英教望着车窗外这座陌生的城市,不禁有些发呆,他现在和许多流亡于中国的日本人一样,都是没有国家的难民,日本,日本已经不复存在了,日本的存亡和他们怎么会没有关系呢?
“英机,你记住,你是日本人!知道吗!”
又一次东条英教向儿子郑重其事的叮嘱道,似乎像是怕他忘记一般,那是因为他深知安逸的生活总会让人们忘记许多事情,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是的,父亲我记住了!”
在东条英机郑重其事的点头记下父亲的叮嘱时,另一句显得有些自相矛盾的话却又从东条英教的口中道出,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中国了,英机,你一定要学好汉语,知道吗?现在你是要中国,必须要学会汉语,甚至要像中国人一样……”
将视线从车外收回投在儿子的身上,东条英教话声一沉,似乎是在为这自相矛盾的话语而叹息,但在另一方面却又道出了一种无奈,作为流亡者无从选择的无奈。
流亡者,对于每一个流亡者来说,都需要经历种种复杂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愤怒、悲伤,直到平静,而到最后则是坦然面对,但这并不是流亡者的最终历程对于有一些流亡者而言,从最初的悲愤到坦然这是一个过程,而是坦然之后,他们却又会“跃升”至一个新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却才是真正的流亡者的境界。
与总督府教育部错面面对的“东亚同文会”于沈阳城中并不怎么显眼,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月间,主导东北各地推行剪辫易服等活动的“黄魂会”便是同文会的下属机构,对于其会中成员来说,如何恢复民族意识、骄傲一直都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尽管名义上东亚同文会是“民间机构”,但实际上其却接受来自总督府的经费支持。
若非是总督府提供数以百万的经费,“黄魂会”又岂能于坊间以新换旧。将那于中国大地上消失两百余年的汉服。重现百姓生活之中。纵是那些旗人妇女亦因贪图便宜,以旧衣换取新衣,穿上了汉服。
不过相比于“黄魂会”激进,作为其领导者的东亚同文会却显得极为平静,相比于黄魂会中云集着大量的激进青年,东亚同文会中云集的却是一群东亚学者精英,其中即有朝鲜的硕儒亦有日裔的教授学者。
与激进青年所习惯的街头活动不同,同文会中的学者却大都习惯于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几乎每天东亚同文会内总会举办学者们参加的聚会沙龙,参与者中既有铁杆会员也有一些外围的教授学者。
虽说屋外寒风凌厉大雪纷飞,可在同文会的聚会室内却依是温暖如春,穿着西装的客人们坐在沙发上,品着来自江南的名茶在那里畅所欲言着,其中一个身穿灰色事务官式样服装看起來非常有学问的家伙,这时正在用他那有些生硬的南京官话侃侃而谈着。
“……各位都是朋友,已往的事不必谈了,既往譬如昨日死。今日当如今日生,从所周知。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灭亡了,日本的灭亡完全亡于自己的狂妄自大……”
提及日本的灭亡时,现在的尾崎次郎反倒不再有任何悲痛之情,更不会如学校中的一些日裔教授一般,升涌出阵阵悲痛欲绝的神情,反倒是显露出一种解脱的神情。虽说他的神情中没有悲痛之状,可他的观点却得到周围的人们一致赞同,国家的灭亡、民族的被奴役,总会让人反思许多事情,而有时候反思总会让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日本的命运实际上从我们抛弃了中华文明的那一起就已经注定了,现在日本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是忍受俄罗斯的奴役,还是争取自由?这显然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战,是肯定洠е竿模砺匏骨看笫队谌毡荆∮制袷侨毡舅芑靼埽俊
绝望,正是这种绝望的情绪,才使得的许多日本人在政府宣布投降后选择了顺从,当然这也和日本人骨子里的奴性有关,甚至正是这种绝望才使得尾崎次郎成为东亚同文会的骨干成员,其同样也是“母国图强论”的支持者与倡导者。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流亡中国的日本人都赞同尾崎次郎等人在“东亚同文同种”的基础上提出的“母国图强论”,但尾崎次郎的言语却总能煽动一些人,就像现在一般,完全没有任何人会反驳他的言论,毕竟他所讲述的是事实。
“……这场战争实际上并非仅仅只是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而是东洋对西洋决战的开始,实际上已经吹响西洋欲灭亡东洋,准确的来说是泰西文明欲灭亡奴役中华文明的号角,各位先生,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在过去的千百年间,东洋如日本、朝鲜者,南洋如安南者,其文明袭自中华之教授,中华可谓是日本、朝鲜以及安南等东亚国家之母,列国享受中华母国荫佑千百年,由此方才有各国千年之盛世,而中华作为我等之母国,更以一力而抗如蒙古、如满鞑之戎狄,今日东亚各国沦于西洋戎狄之手,不正因母国不强,不能为我等之佑所至……”
自东亚同文会成立以来,在唐浩然的有意引导下,其除去进行“东亚各国同文同种”的“血统性”宣传之外,更注重宣传对“中华”的宣传,并将中国置于“东亚守护者”的位置,同时将今日亚洲为西洋奴役与“中国陆沉”相互结合。
而历史同样给予了这一观点证据——明末时,即便是台湾郑氏政权亦曾多次击败西洋人,从而悍卫着东亚各国于不失,而如朝鲜、日本者完全是凭中国之力得享数百年和平,直至满清为西洋人击败,东亚壁屏尽毁之下,西洋人于亚洲之野心自然空前膨胀。
如安南、日本者为西洋列强所侵吞,如朝鲜者若无大帅苦心经营,恐亦将为西洋人所侵占。而由此又引伸出了“中华文明守护者”的地位,作为“中华文明复兴者”的唐浩然以及东北当局自然而然的继承了这一地位。
“如日本人者,其明治之时,鼓吹“脱亚入欧”,实际上是抛文明而入野蛮,其更野心勃勃与西洋禽兽为伍,意欲以中国为敌,以图自肥,焉不知西洋之野心正在于此,待日本尽弃东亚之友邦,于西洋鬼畜为伍,心生瓜分中国狂念之时,便为日本灭亡之日,如今日本之灭亡,非但不是东亚之痛事,和族之悲事,反倒是东亚之幸、和族之幸!”
轰的一声,尾崎次郎的话声未落时,便引起一片混乱,尤其是那些日裔学者,他们更是瞠目结舌的看着尾崎全不知他如何能说出这样的的言语。
“尾崎教授,你这也太过份了,日本灭亡怎么是东亚之幸,又如何是和族之幸!”
一名学者的反对立即引起一片附和声,而尾崎次郎则立即反驳道。
“怎么会不是东亚之幸呢?现在日本灭亡了,不正印度了“脱亚入欧”的荒诞不经吗?日本被俄国占领了,不正是和族举族上下反思之时吗?今日日本之灭亡,于日本,于和族,可谓是天下第一幸事,如若一味任由“脱亚入欧”等思想传播,待到数十年后,日本毕将临亡国灭种之境,到那时又当如何?”
这一声驳斥之后,不顾他人是否能够接受,尾崎次郎接着说道。
“我认为他日能解救日本者,世间唯中华可为,亦只有中国甘愿为和族之解放牺牲本国国民之鲜血……”
在尾崎的言语中,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看来那些驳斥他的日本人实在是太过“迂腐”,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对日本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而中国之大数十倍于日本,中华母国一但复兴,其必将再为东亚之悍卫者,必将起王师而救东瀛万民于水火,日本未来唯一的出路,就是重回东亚之根源,与中华母国结为一体,虚心学习中华之文明,归属中华,以中华之一员共担悍卫中华文明免遭西洋之摧毁,从而于西洋列强之手夺回我等有色民族于地球之生存权力!”
(感谢blackman1977、teng584584、毗沙门天99、五陵先生、诸夏鬼、天下纵横有我、k88yrd、陈子秦、ㄚ…辰呆、书友140430222518774、自若如是、陌丄D、wpohun、野象弹波、k88yrd、烦躁de燕子、书友151007224340501、MieRi、惰奲、mk2012、夏之油菜花、邾氏、k88yrd、notist、长时人各位大大打赏,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无语一路坚持至今,拜谢!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48章 三省兵工厂(明天加更,求月票)
“这是一场战争,战争的号角已经在东瀛吹响,东瀛之战揭露了西洋欲奴役东洋之野心……如此危局,何以应对?”
《东亚日报》1892年11月19日《东亚危局》
何以应对,11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此时,对于“我大清”地界上的百姓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无外乎这税有无增减,这时局是否安稳,似乎对于百姓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难怪虽说“我大清”的龙旗依还飘扬着,可“天下九督”掌控天下之局却又是众所周知之事,而这九督看似齐心为国,可实际上却又是心思各异,如合肥者把持直隶,假手其兄掌握两广,又以姻亲之名影响闽浙,天下之半尽入其手,如南皮者坐镇武昌,执掌湖广,以两江、陕甘、四川为援,只使这天下隐隐有两强相争之势。
另一方面日本亡国之鉴于前,内外压力之下空前激荡的局势只使得各方为谋自强纷纷“痛下决心”要“参酌西法,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可是以练新军、修铁厂、兴厂矿为基础的新政需要巨大的花费,这加税便成必然,税捐日月激增之余,百姓自然一日痛过一日,对税收之重亦是深有感触。
不过唯一让他们庆幸恐怕就是虽说这税捐日增,可这天下的局势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呈大乱之势,反倒让人长松了一口气来。只在这天下不乱就成。至于这税捐……哎。先忍着吧,谁让老百姓都是属羊的。
不过在这纷纷乱局之中,当初那第一个跳出头来的反倒是销声匿迹了,更准确的来说是不见其消息了,在这天下目光尽为天津、武昌所吸引时,地处关外的关东之地恰如过去一般,被人有意无意的忽视着,不过虽是忽视但谁都清楚现如今的大清国就像《三国演义》里的三国一般。三强隐呈鼎立之势,关东的唐大帅纵是再消停那也是青梅煮酒里的英雄,至于何人为操,何人为玄德,那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无论如何这关东正从风头上退去却是众所周知之事,纵是其偶尔登上了那新闻纸,那不过也只是诸如“东北军遣散十营精锐”之类在外人看来自剪羽翼的新闻,至于那什么修铁路、办工厂,大家都在这么办。自然的也就没有什么好稀罕的了,甚至就连同东三省总督府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