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12节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2节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以成礼兄之见,榷盐之策,在于避免盐利落入私人之手,汉代行以榷盐其起是为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国家收以盐利以行仁义?”

    在王廷珍表演个差不多之后,唐浩然才断章取义的随口反问了一句。

    “自是如此,若不行榷盐之策,盐利则尽归商贩……”

    这一次却唐浩然却没有给王廷珍继续表演的机会,而是随手掀开衣摆,冲着张之洞跪拜于地,在众人的不解中大声说道。

    “香帅,在下请——”

    (多谢淮水之滨大打赏,新书上传中,你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都是无语努力更新的最大动力,求推荐、求收藏)

 第15章 毒策(求收藏、求推荐)

    “香帅,在下请——”

    话声嗓间道出时,俯首叩头的唐浩然闭上了眼睛,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还是错,但除此之外,他已经再没有了其它的选择。

    “香帅下令,湖广禁烟!”

    响亮的话声在大签押堂内响起时,众人皆是一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的唐浩然,大签押堂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而张之洞直视着跪在地上的唐浩然,胸膛却是起伏不定,周围的人更是惊看着他。

    “大胆!”

    突然,这沉寂被王廷珍一声喝吼打破了,只见他手指着唐浩然厉声斥道。

    “且不说洋土药税为朝之重税,此时香帅欲办洋务,正值财力窘迫之时,你唐子然竟然建言禁烟,令湖广失此要税不说,单就凭你意以禁烟为名,陷香帅于难处之地,既是可恨至极!”

    王廷珍也跟着跪了下去,大声说道。

    “香帅,在下请杀此子!不杀此子,实为我朝之祸!”

    别说是旁人,就是唐浩然也跟着倒吸了口凉气,我不过是提了个禁烟,就像是犯了多大罪似的,竟然要杀我。

    丢你老母!

    见张之洞长久沉吟不语,赵凤昌反倒是坐不住了,连起身深鞠道:

    “香帅,还请念在子然过于年青,且刚从外洋归国,于国朝而不知,饶子然一命,以为大用!”

    从提议禁烟,到杀头,不过只是转眼的功夫,可就是这片刻的骤变,却让唐浩然心底涌起一阵悲凉之意,提不过只是禁烟,就成了祸害,难不成,闭着眼睛的唐浩然突然想到那位名垂垂青史一向以禁烟著称的林则徐,到后来也赞同允许内地种植、生产洋土药。他所反对的只是吸食洋烟而不喜欢土烟。其甚至在同治年间上奉表示“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对于他们来说,禁烟意味着政治上的风险,意味着财源的减少,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王廷珍的“请杀”之举。

    想到这,原本还曾因道德感约束,而倍觉犹豫的唐浩然在心间倍觉凄凉时,心中的那份负担反倒放了下来。

    面对王廷珍的请杀,张之洞却是抚案不语,早在抚晋时,他既于山西展开过禁烟,但次年调任两广后,山西禁烟自然无果而终,此时唐浩然提议禁烟,却让他一时心思浮现,情感上,他支持禁烟,但理智上,他却又反对禁烟,毕竟洋土药的种植、销售所带来的丰厚“洋土药税”,是湖北离不开的。

    盯着跪在地上的唐浩然,正欲说话时,张之洞却看到一旁的桑治平却是含笑不语的看着唐浩然,这是为何?疑惑间,他突然想到先前唐浩然的问题,难道……于是便故意厉声道。

    “子然,你且起来说话,若是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别以为本督的刀子不能杀人!”

    他的这一声冷喝,若是换成旁人,或许会吓的浑身颤抖,但唐浩然却知道,这位作为清流领袖曾主导过山西全省禁烟的张大人,最终会选择什么。在晚清所有的总督除张之洞外都反对吸洋土药,张在理论上反对,但实际上并不反对,因为张自己正在吸食洋土药。而他在《劝学篇》中痛陈洋土药之害;却又在给朝廷的奏折里极力描述洋土药税收对兴办洋务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实际上张之洞不过仅仅是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洋务自强,而不惜放任甚至推广本土洋土药的种植和销售流通,进而获取丰厚的“洋土药税收”,其实已经成为晚清朝野的共识。几乎无人意识到:这种将国家利益绝对置于民生利益之上的思维定势,会对此后的中国产生怎样的恶劣影响,酿成怎样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

    至少,自己的这个建议或许可以改变一点!也许还能挽回一些,心下这么想着,唐浩然心中的负担一轻,然后站起身说道。

    “香帅,你曾与山西主持禁烟,于烟毒之害,香帅及诸位同僚自是再清楚不过,浩然自无需加以重复。”

    清楚,怎么能不清楚,张之洞清楚,在坐的这些人里,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烟毒于国于民的损害,但是却从没有一人真正考虑过禁烟,不仅如此,还鼓励种烟。

    在晚清知识分子眼里,现在国产洋土药战胜进口洋土药,是民族主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但在朝廷内部大多数官员眼里,扶植国产洋土药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可靠而且可观的财政收入。在知识分子们中间,禁烟是一种政治正确,民族主义也是一种政治正确,但后者高于前者,所以,可以为了后者而牺牲前者;在官僚系统内部,禁烟同样是一种政治正确,国家自强也同样是一种政治正确,后者高于前者,所以,同样可以为了后者而牺牲前者。这成了晚清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府县泛滥成灾的洋土药财政的“理论根源”,而到了清末时,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甚至到了离开洋土药财政便不得过日子的地步。

    从洋土药驰禁开始作为表面文章,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始终宣称对洋土药征税只是手段,禁烟才是终极目的,乃是“以征为禁”、“寓禁于征”。但事实是:禁烟只是幌子,征税才是目的,所谓的“寓禁于征”反倒成了笑话。

    “中国之积弱,具由烟毒而起!历代如香帅般忧国忧民者正因睹其之祸方才行以禁烟!”

    辜鸿铭在一旁附和一声,既拍了张之洞的马屁,同样也算给唐浩然以支持。

    “确实,众人皆烟禁烟之言,可禁之难,恐怕亦天下第一难事!因吸烟者一经成瘾,非施以强迫之压力,不易戒除,”

    想到山西禁烟旧事,张之洞不禁感叹一声。

    “且戒烟又有生命之危,实不人道……”

    “可若不禁烟,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在众说纷云中,唐浩然自然深知他们说的也有他们的道理,在这个洋土药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时代,想禁烟,根本就是找死,就像先前一样,甚至还冒着生命之危,于是便继续说道。

    “所以,浩然才提议禁烟!”

    “若是强行禁烟,所费颇大。”

    唐浩然加大自己的声,然后看着张之洞说道。

    “正因其取缔不易,若强欲严禁,必将采行清缴镇压等行动,恐需调遣十数营营兵,所以浩然才建议,仿效欧洲烟酒,湖广一带大烟须由政府制造专卖,将其收入一用于洋务,二用以改善两省各种设施、三用于抚恤孤寡!”

    理由也好,借口也罢,在道出这句话的时候,尽管心中没有多少负担,但心中的那丝悲凉却更浓了,这难道就是代价吗?

    政府专卖!

    或许先前于众人看来,这禁烟不过只是笑话,是断不可能行,最终也就是“暂缓置议”将其搁置起来,但当唐浩然提及专卖时,即便是先前尚还忧心忡忡的众人,双眼无不是一亮,唯独只桑治平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唐浩然,现在他真的看不懂这个年青人了,虽是看不懂,但他却看出,这个建议实际上有违他的本意,或许,他的本意,意在禁烟,而不在专卖。

    “专卖,如何专卖?”

    被唐浩然的建议所吸引张之洞,连忙问道,之前亦曾有幕僚提及整顿土药税以充实财力,且已经被他所采纳,但现在唐浩然的这个建议,无疑走的更远,而且相比整顿土药税,获利更多。

    “可仿榷盐之策,同时借鉴欧美实现行专卖制度,唯将其归为政府专卖,取寓禁止税之意,湖广两地洋药、土药经营,一率收归政府专卖,可设立专卖局,洋土药的买卖,可设置洋土药特许药铺,除药用洋土药之外,不准买卖。对洋土药中瘾者,由政府特许,向药铺购买。若实施此策,藩库将增加二百万两以上之收入……”

    唐浩然让众人无不是倒吸口凉气,按照过往惯例,土药税皆留于地方,更何况,这并非土药税,而是通过专卖洋土药所得。

    “在特许药铺,凭政府之通折,售与吸食者,则其需用者必因之逐渐减少,实施此渐禁之策,禁烟之策应可在30至50年期间见效!”

    为何会那么久?因为吸食**的人会死去,等到他们死完了,自然也就没有了烟祸,这不需要唐浩然解释,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一点,但从始至终一直未发一言的桑治平,却在思索片刻后追问道。

    “那若是每年皆有新增之人吸烟,又当如何?”

    对烟毒可谓是深恶厌绝的桑治平,自然深知“渐禁之策”的之用,同样也明白,或许相比“以征为禁”、“寓禁于征”导致的土药泛滥成灾,未尝也不知个办法,尽管其本意是为了敛财,可若想得政府支持禁烟,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待烟民登计完成后,凡向未得许可证之民贩卖、提供洋土药烟及吸食器具者,皆属重犯,严加惩处,杀无赦!”

    (新书上传中,还望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求推荐、求收藏!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

 第16章 泰西策(求收藏、求推荐)

    光绪十五年润冬月,寒冬将至,在北京、上海、武昌甚至广州等地开始流传出一本书。

    书名起的古怪叫《泰西策》,是汉口同文书局印发,不单有汉口版的,还有京城、广州版。纸张都用的上好美国白令纸,虽说书厚达百余页,可这书价倒也不贵,不过四角银元,这年月,能看得懂书的自然也没有个在意这书价的。

    看得懂书的一瞧这书名《泰西策》,好嘛,这可不是和《战国策》差不多吗?再瞧那作者,更是一愣,而这本书作者名就是封面上的“唐子然”三个字,就像生怕人不知道这书是他写的一般,不单如此,在书背页甚至还有印简介。

    “唐子然,名浩然,大清国武昌人氏,父少时时逢发乱,为发匪劫入营中充以苦役,后逃入洋船,避匪乱于西洋,得子子然,子然自幼聪颖,更是曾读于宾州大学、德国皇家学院,随海船周游泰西诸国。所到之处,必有所见,必有所思,游学数载,今岁返国。著书于市井,告以泰西诸国之虚实强弱,西洋何以强,东洋因何弱,以警当世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助我国朝天下挽狂澜于既倒。”

    简介的口气很大,书也写得着实不错。

    列强由来历史连同国内根本动静,一一娓娓道来,虽是用词平白,却引人入胜。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美利坚共和国的联邦体制,法国的共和体制。如此种种,历史传承,民族风俗,贤臣名将、军队建制,战事谋略以至外交谋略,全部都在那本《泰西策》展现出来。

    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未有的著作!

    果然是一部堪比《战国策》之著。这个中央天国,先是不屑于通晓那些外藩蛮夷,后来却是不知道该从何处了解,见外洋人船坚炮利,便从鬼子六那会兴办洋务,试图让自己变得的的船坚炮利起来,可弄了几十年,结果在前几年和法国人打仗,还是一败再败。

    而这部堪比《战国策》的奇书一出,顿时卖的洛阳纸贵。

    尤其是在天子脚下的四九城,汉人也好,旗人也罢,这四九城里闲人多,尤其是识字的闲人颇多,平素大家聚在一起,聊个时局,西洋什么的,若是未看些书,那聊起来自然也是一知半解,看了此书,仿佛个个都成了泰西通,不但如此,这聚于京师的数万举子、补官,更是为此书所吸引。

    不单书坊间挤着等书的举子,还有各府上的下人,只等着新书一到,就赶紧买给自己主子。不知道多少稍稍留心一点时务的官吏,都在挑灯夜读这本书。每本书上面都密密圈点,写满了各个读书之人不同的心得见解体会。

    至于各人从这书中看到,那就是全凭所悟,有的人看到普鲁士如何锐意进取,成就泰西强国,有的人也看到曾撼动欧陆的土耳其如何沦为“泰西病夫”,亦看到彼得大帝改革创俄罗斯百年之强,同样也有人看到其衰落,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人人有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