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赌棍天子 >

第153节

赌棍天子-第153节

小说: 赌棍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寄脸上没有表情,心里早就波澜大起,惊、怒、恨、惧、矛盾、踌躇……种种情绪杂陈在一起,脑子裹了一团乱麻似的。皇甫衮还真是破釜沉舟啊!但是他若真的在太极殿这么布置,自己就这么空手进去了,还真是危乎殆哉!
  可是,这个消息若是假的呢?
  他若是被这个消息吓住了,明日依然不上朝见君,皇甫道知首先就有把柄,可以放出极为难听的话来;而且,他本来倒不想造反的,这样又变成了反意昭然若揭,说都说不清楚!
  杨寄在心里紧张地分辨着鲍叔莲此来的目的,也分析着庾献嘉会不会真的为了所谓的“回报将军洗清父亲耻辱”的恩,做出这样自绝后路的事——她到底还是皇甫衮的皇后,若是杨寄造反逼宫,皇帝不能活,皇后又岂能独活?
  他想了很久,鲍叔莲倒不耐烦了:“将军慢慢思忖吧。反正要么信,要么不信。我先回去了。明日这朝堂上,不知怎样一个喋血的局面呢!”
  妈的,又是一场泼天大赌,而且是一场盲赌,他看不清上苍给摇杯里的樗蒲骰子什么花样,却必须凭自己的猜测来押一个宝。
  送走鲍叔莲,杨寄真睡不着了。四更的梆子声在营盘里敲起来,沉闷的“笃——邦邦邦——”巡逻士兵轻轻的脚步,各座营帐里轻轻的鼾声、梦呓,还有秦淮河水流过时轻微的波涛声,混成一片令人心安而销魂的宁静。
  杨寄起身,穿上今日上朝的袍服,踱出自己的营帐,他抬头看看将落的银河倒垂在天宇,东方的深蓝色透出一点点浅色的微光。他绕过“哔剥”作响的营火,到帅帐前的大鼓前,“咚咚咚”敲响了战鼓。酣睡的士兵们习惯性地纷纷起身着衣,营帐里不闻吵闹,但闻铠甲兵器相碰时的金属声和穿衣套鞋时的窸窸窣窣。
  队伍一瞬间就整好了,士兵们已经个个目光炯炯看着他们的主帅,仿佛在问:“怎么了?”
  杨寄弛然一笑:“今日要练个新阵法。”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太初宫的正门——大司马门和东西掖门都打开了。巍峨的砖青色墙壁上方,露出大殿勾心斗角的斗拱梁椽。油青色的屋瓦上雕着纹饰,在朝阳薄薄的金光下显得格外立体有致。侍卫们早早地站好了班,穿着朱色衣袍,胸前背后披着薄甲,头上鹖冠上的羽毛仿佛用金色勾勒着边。
  杨寄带着身边有名位的将官——也有六七十人——大步流星地进东西掖门。那里的虎贲营侍卫原是杨寄的手下,如今见了主子,虽则知道杨寄现在最为皇帝忌惮,不敢过分亲热,但还是无一不露出雀跃之色来。
  杨寄慢下步伐,向他们颔首示意,目光却在每个人脸上巡睃,这些跟过他一些日子的年轻侍卫们,笑得灿烂而不带丝毫的刻意——看来,皇帝的触角并未伸及宫门。杨寄心里有数,点点头又向里走。太初宫、太极殿殿前玉墀下,已经站满了朝臣,见到杨寄,神态各异,有热情拱手的,有不咸不淡的,有加意逢迎的,有目光惕厉的。
  他看到何道省的身影,便慢慢踱步过去,问好后笑嘻嘻道:“这次回来,还没来得及和大家叙旧。”
  何道省咳嗽了一声,才摆出一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脸孔,严肃地说:“将军是国家功臣,也当用心护卫国家才是。”杨寄知道他必须说这些门面话给旁人听,便也不以为忤,点点头扬眉道:“是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何道省颊边露了个首肯的笑意:“极是!孔夫子还有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将军立定身份就是了。”
  杨寄琢磨着他的话意,还没完全想透,太极殿前殿的朱红雕花的朝鼓已经声闻朝堂。朝会开始了。
  

  ☆、第206章 朝会

群臣鱼贯而入。杨寄冲背后的自己人使了一个眼色,他们排成两列,长长的队伍拖进了太极殿正殿。殿门口的金吾侍卫恭恭敬敬地向他们躬身,却又伸出一条胳膊,示意他们停一停。杨寄道:“停。让他们查一查。我们也去去疑。”那查他的侍卫抬眼敬佩地望了望他,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惋惜之色来。
  大臣上朝,配紫荷与木剑,是大楚的习俗,杨寄身形英挺,宽肩长腿,鳞片轻甲,里面衬的朱色襜褕露出洁白的领子,肩上别着一只紫色锦缎的荷包,白玉扣的牛皮腰带扎着劲窄的腰肢,上面挂着一柄鉄鞘的装饰木剑。
  大殿门口的金吾侍卫在他身上摸了一圈,又抬抬下巴,示意要检查木剑。
  杨寄手握着铁鞘的开口处,拔出里面的木剑。木剑的剑柄也是铁制的,唯一的装饰不过是一块深红的玛瑙,一条赤红的如意络子,一点不奢华。而里头的木头剑刃——根本称不上是“刃”,简直就是孩童的玩具,打磨精良的一片木头而已。
  那侍卫非常细心,又把杨寄从头到脚摸了一遍,连靴子都没有放过,这才让他进入了太初宫正殿的明堂中。杨寄身后的唐二和严阿句,露出了莽撞无礼的草民本色,一个嘟囔道:“妈的,进个门还这么麻烦!老子是男人,不喜欢给别的男人这么摸。”另一个偷笑道:“哦!换个漂亮宫娥来,你就肯给摸了?”
  宫门口的侍卫“吭吭”地憋着笑,看这些粗汉子们脱下脚上的军靴,顿时一股臭汗臭脚丫子味弥散开来,门口的人都不禁皱眉,因而那一双双脚尖显出铁黑的臭袜子,也就不愿意认真去检查靴子和袜子了。
  大概是为了掩盖这些味道,皇帝御座前的香炉里格外多放了两把龙涎。杨寄情不自禁打了两个喷嚏,忙跪叩说:“陛下见恕。臣的鼻子时常作痒。”
  皇甫衮穿着最华贵的十二章朝袍,深青的底色上平金绣珠,熠熠生辉,眼睛前面垂挂的玉石旒珠挡着细微的表情,只是温语款款,毫无异色:“杨将军长年在苦寒之地行兵布阵,辛苦了!既然回到建邺,当好好将养身子。”他环顾左右,笑意盎然:“封杨将军为异姓王的旨意,念给朝中人听一听吧。”
  杨寄认真听黄门宦官字正腔圆地念了一遍恩旨,果然客气得很,封为秦王——秦地在关陇,素来是军镇要塞,可以坐拔天下的,居然舍得给他。但杨寄很快就地叩首,谦辞道:“陛下!臣要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自汉代以来,就有‘异姓不王’的说法;我大楚立国几十年,历经了五位先帝,也从来没有听说封了外姓人为王的。臣岂敢破这个规矩?!”
  他进城时的跋扈,乃至进宫前的傲慢,与此刻伏地辞谢的模样恰成最好的比照,那些原本有些担忧、有些看不惯他的朝臣,此时板着的脸也松弛了下来。
  倒是皇甫衮有些诧异,看了看面无表情垂手侍立在一边的建德王皇甫道知:“皇叔,将军这么谦虚,你替朕劝一劝嘛。”
  皇甫道知能怎么劝?心里骂着小皇帝瞎闹,嘴里只好说:“杨将军,陛下真心实意感激将军为国为民的英勇无私,将军不要推辞了。”
  杨寄坚决地摇头:“谢陛下厚恩,谢建德王厚恩!这样破格的厚赏,臣不能要。现在边关暂时无事,臣愿意卸甲归田,以免——”他故意抬起头,用锐利的眼神看着皇甫衮:“以免有人猜忌臣,离间陛下与臣!”
  现在这形势,可是彻头彻尾的主弱臣强,皇甫衮又是心中有鬼的人,愈发觉得杨寄这句话若有所指,甚至就是在讽刺自己,顿时背上一阵阵发热,汗湿了里头的中衣。他强撑着场面道:“将军是国家柱石,怎么能卸甲归田?谁要敢离间我们君臣,朕定取他的脑袋为将军纾解委屈!”
  杨寄乘势抬头,目视皇甫衮说:“陛下如此厚爱,臣也不能不识抬举,那么,臣愿意为大楚再洒汗水,再挥余热。臣愿意镇守扬州郡,为陛下守住建邺的门户!”
  皇甫衮这才明白杨寄的所求,这下子是彻底落入了他的圈套了。又有不知哪个傻子在为杨寄呐喊助威:“陛下,臣以为杨将军所言甚是!将军驻守扬州,我们大楚还怕什么北燕?而且扬州郡牧素来由尚书令兼任,杨将军也是任得其所。”
  杨寄回眸一瞟,说话那个不是何道省么?到底暗暗是自己人。
  原以为皇甫衮会犹豫纠结,但没想到他只呆了片刻,又恢复了笑容,不仅如此,还又加了恩典:“何郎中说得有理。朕觉得,杨将军镇守扬州,兼理国政,还管着太初宫六门的禁卫……”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尖酸和刻毒,但好好地被掩盖在垂旒之下,杨寄也无缘得见,只能听见他和气的声音:“那便再加封太师,赐正一品,领国公俸饷,享秦州、凉州、雍州地界的汤沐邑!”
  杨寄在赌场上曾经输掉过一次命。要耍千的李鬼头,那时候一下子比以往都大方,诱使他把所有的房契家当都押到了明明稳赢的一宝上。杨寄突然想明白了:这么大方,一定有鬼!他倒要看看,这个弱冠的少年皇帝,是不是真如鲍叔莲所说,要用伏兵取他杨寄的命了!杨寄微微地眯了眯眼,也不想再跟他做那些文字游戏,于是叩头下去,大声道:“臣杨寄领旨,谢主隆恩!”
  于是,在这君臣一派雍雍穆穆的景象下,杨寄“赚”得钵满瓢盈,这些官职,远比一个王爵来得可靠。
  朝会结束,已经近午。皇甫衮道:“杨将军大早入朝,现在应该饿了。御膳房备了大宴,就在太极殿的后殿里,请杨将军和众位将官一起入内宴饮。”
  杨寄叩谢道:“谢陛下赐宴!”
  皇帝和建德王,从太极殿正殿侧面的门到后殿去了。但作为臣子的杨寄他们,不能走宫殿内室,要从外面绕。这群人穿上臭烘烘的军靴,彼此一对眼色,都是一起打仗的同袍兄弟,互相之间的神色都了若指掌,然后跟在杨寄的身后,自觉地又成两列,雁翅似的亦步亦趋跟着。
  绕过前殿,循着一条阔平的水磨石道路,巍峨的太极殿后殿出现在眼前。两边还有两翼的偏殿,一名含章殿,一名徽音殿,形成欲连不连的四合模样。后殿八扇金丝楠木镂雕的门堪堪的大开着,里头密密地摆着食案和坐席,离御座都是老远,饭菜已经上了一部分,热乎乎的香气飘散出来。
  杨寄带着他的人到了后殿门口,能看到空阔的殿宇间雕梁画栋,四面是金碧山水的刺绣屏风,最前面远远的端坐着皇帝皇甫衮,一旁陪侍的是皇甫道知。皇甫衮远远的就笑融融招手:“将军不必多礼数了,进来入座吧。今日御厨准备了八珍上肴,已经在烧制了,一会儿须得趁热吃。”
  杨寄到了门槛前,低头看那铺着精美羊毛氍毹的地,踌躇了。
  “将军请进!”皇甫衮还在那里催着。
  杨寄退了半步,笑着指了指两边的屏风:“陛下,我这个人有个毛病,有人盯着吃饭就吃不香。这屏风后头影影幢幢的那么多人看我吃饭,今日怕是要没胃口了。”
  皇甫衮和皇甫道知均是色变。“将军说笑了……”皇甫衮还待抵赖,杨寄却又笑着说:“陛下大约不知道吧——毕竟是陛下登基之前的事了——那时前头小皇帝还在朝的时候,赵太后想埋伏兵击杀桓太保,也是这样子摆布的。我呢,那时候正好是虎贲侍卫,就是这样子站在太极殿的屏风后头,只等赵太后一摔杯子,便是号令了,踏破屏风冲出来,用手里的长矛或长槊击杀殿里的桓太保。”
  屏风后发出轻微的金属碰击声,大概是埋伏的侍卫面对着头头是道的大将军杨寄,还是有点紧张害怕的。
  杨寄昂然站在殿门外,他带来的人则脚步轻细,如大雁张开两翅似的疾步分开,环围住了整座大殿,两人守一扇窗,围得水泄不通。
  而杨寄继续在那里指点江山,喋喋不休:“不过呢,后来我自己打了仗,就知道这样的偷袭摆布是有问题的。首先,我们穿的是轻甲,要一击致命,就必须用带破甲棱的长矛或长槊。兵器一长吧,问题就来了:拿起来费劲,用起来麻烦,可是前头矛尖儿和槊尖儿太重又会不稳便。被刺的是一个人,还敌不过那么多锋刃,可要是我们这里这七十二个人,倒是风险大了。”
  他又回头对自己人谆谆教导:“你们看,打仗的时候要遇到这样的阵势,根本不用慌的。避开第一刺,然后拿住留情结的位置一扭,握槊柄的人除非神力,否则不是握不住槊柄,就是肩膀窝儿脱臼。何况我们还有家伙什儿,借力一拉,他长兵器根本吃不住力,整个人拉出来,匕首就势在颈侧的血管上一削,他就没治了。”
  他说得兴致勃勃,而跟着他的那些粗鲁武官们,纷纷从靴页子里掏出藏着的小匕首——金吾侍卫们不是嫌臭么,哪里能发现这薄薄细细的小家伙!有几个摩拳擦掌,对杨寄道:“将军,我真想亲自试一试!”
  屏风后重重的人影已经晃动起来,兵刃相碰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