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433节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33节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一个半大小子给逗了,岂不遗笑天下。

    于是,为了挽回面子,斡离不决定和赵构比射箭,让他也出出洋相。但一轮箭射完,翰离不老脸通红,像是被人抽了几个大嘴巴,赵构依然面不改色,气定神闲,一副不惊不喜的样子。

    而张邦昌这时却忘了哭,他十分惊讶,其深知出使金营的危险,宦海浮沉这么多年的他对能否全身而退都没有把握,可这位从未显示出什么才能的康王竟如此冷静,甚至完全不把这危险当做一回事,赵构的这份气度和胸襟让张邦昌深深折服了!

    “康王好本事!”翰离不掷弓于地道,可心中却笃信这亲王绝对是个冒牌货,一定要退货。

    “将军过誉了,本王这两下子不及二哥万一!”赵构望望西北道,心中却想如果二哥在此绝不会让自己受辱蒙羞。

    “康王说得可是燕亲王?”翰离不急问道,他分明看到赵构眼中钦佩地眼神,这么多天来还是头一次,而燕亲王的大名他已从眼高于顶的叔叔口中听了不下百遍…

 第二百零七章 撤兵

    () 翰离不几次试探后,实在没办法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发现破绽,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又被宋人忽悠了,此人是个冒牌货,肯定不是什么亲王。坚决要求退货,换个‘真’亲王来做人质。于是用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在二月五rì换回了赵构。

    这事不能怪翰离不智商低,其实他在女真人中是有名的聪明人,错在他不了解中国国情和帝王文化,正是在帝国诡谲的制度下,赵构的这种表现恰恰可以肯定他就是皇子。因为只有这种生在深宫、长在深宫的公子王孙,他们在危险至极的深宫之中只能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地活着,见到了太多的yīn谋和杀戮,他懂得如何在危险来临之际,妥善地保存自己的生命。

    赵构逃过了一劫,平安的回家了,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皇兄赵桓立即为这个主动请缨出质金营的九弟封为太傅。可是劫后余生的赵构并没有丝毫的兴奋,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看似忠厚的皇帝哥哥只是把自己当做了棋盘上的一颗弃子。。 。

    在自己离开京城为质时,皇上当时信誓旦旦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尽快将他赎回,但是为了一次不成功的劫营,赵构险些丢了xìng命,而回来后皇上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李纲和姚平仲,将他自己洗的白白净净。

    可是赵构根本不信,自己虽然并不受重视,但好歹也是帝国的亲王,外臣们谁还敢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因此敢拿亲王做赌注的。只有也只能是帝国真正的掌控者,正是那个失言的皇兄。

    头疼yù裂的赵构似乎在一瞬间想明白了。自己就是个华丽的摆设,皇帝手中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有些羡慕起‘流放’在外的二哥,起码他还有zì yóu!

    “不甘心,我命不由天!”赵构的在内心中呐喊道…

    ………

    就在赵构回城这一天同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学诸生伏阙上书,军民不期而至者数万,要求罢黜李邦彦,复用李纲、种师道,反对割地乞和。此时又传来金军再次攻城。城内人人自危,而对钦宗罢免李纲等人,复用李邦彦等人群情激愤。众人一齐拼命敲击登闻鼓,直至将鼓敲得粉碎。而门外军民越聚越多,足有数十万众,一时间各条街巷驰道水泄不通,城内各处呼声动地,声传数十里。如此持续数个时辰,朝内既无人安抚。又无人应答,民众情绪越来越烈。

    军民的行为出于义愤的军民不可能那么温良谦恭,打了李邦彦,他主和大臣也遭到诟骂和殴打。杀死内侍数十人,赵恒自知理亏,众怒难犯。更担心强敌压境,内乱再起。只得宣布李纲、种师道复职,并让李纲出面安抚请愿的学生。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过几番折腾,宋朝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可以说都被金军害苦了。金军在城外已经将近一个月时间,宋朝上下都盼着金军块走好赶快解脱。金军现在急着赶快拿了银两走人,宋朝这边其实也急,急着赶快凑齐银两把瘟神送走。可是答应给金军的银两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要凑齐谈何容易。

    赵恒便先命把宫中及各个王府、寺庙中能找到的金银都凑起来,但这和答应给金军的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实在差的太远。又下旨命中书侍郎王孝迪专门负责在民间及各处官府收集金银。

    王孝迪命凡是民间和各级官员家中的金银,必须于两rì内全数上交国库。如那个人发现别人有藏匿金银,可到官府告发,告发者可得到查封金银三分之一作为奖赏,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甚至可因此做官。

    因为王孝迪说不交金银,则金军就会将男的杀尽,女的抢尽,宫室烧尽,金银取尽,因此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四尽中书”。朝廷一边拼命搜刮城内军民的金银,一边将这些金银源源不断地运给金军。

    二月八rì,终于传来好消息,金军东军统帅斡离不派使臣来并带来了辞别书。斡离不在辞别书里除了客气一番本来不想攻打宋朝外,还特意准许宋朝把劳军费用减少黄金一万铤,白银十万锭,布帛十万段,另外还附送来人参五十称,其余战争赔款在今年剩余月份分月交割齐整。

    二月九rì,刑部侍郎王寓以战争威胁已经解除,而且朝中粮食供应困难为理由,请求皇上解散民间组织起来的临时守城部队,只留正规军。赵桓照准。二月十rì,斡离不回书说金国大军准备在十一rì出发。

    同rì吴敏以多个宰相位置现在都已经空缺,国家急需用人为由,请求皇上恢复李邦彦的太宰职位。赵桓立即照准。于是李邦彦只被罢免了几rì之后,再次坐上丞相宝座。

    赵桓拿到回书后,考虑现在只是和东路金军讲和,在情在理也应该派使臣到西路军粘罕处通知一声,于是命路允迪出使粘罕处,同时再到太原、中山、河间三府通知当地官员及守军,朝廷已经将这三处交割给金国,让他们配合金国交割事宜,不可再生事端。

    二月十一rì,斡离不率军开拔北返,种师道接信后立即给皇上上书说这是最好的时机,只要我们在后面追击,在他们到河边时与他们接战,保证要他们全军覆没。而如果就这么放走他们,rì后他们定然还会南侵。

    李邦彦等主和派听后,在朝堂上强烈反对,最后赵桓接受李邦彦等的主张,罢种师道为太一宫使,于是追击金军的想法再也无人提起。李邦彦还不放心,过几rì又上奏折,请求让姚古、种师道、斟质等领兵护送金军过河,并在河东、河北树立大旗,明确各处有擅出兵者一律军法处置,以防止地方武装sāo扰金军。

    随着金军的离开,被围月余的开封解围,大宋也暂时逃过了一劫…(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趁火打劫

    () 金兵退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赵桓下旨大赦天下,亲自书写诏书颁布天下,对学cháo事件进行了自我批评,为了拨乱反正,重获民心,恢复旧制选拔各级官员,防止再出现宦官干政的危险局面。同时赵桓还批准了李纲的建议,派兵护送金军过黄河,而他忘了自己前天才因为此时罢了种师道的官。

    接着赵桓又下旨命严格cāo练京城禁卫军。又命将所有自燕京跑到宋朝境内的所有燕人全部发回到金国那边去。钦宗命各处州府衙门要给足这些燕人盘缠,并一定要跟随或押送他们回到金国境内,不准他们聚集在一起,不准他们路过京师,不准他们沿路做买卖,总之一定要顺顺利利把他们送回去,不要违背了宋金签订的合约。

    金军撤走了,朝廷便开始了各项扫尾及清算工作…

    李邦彦、李棁、王时雍等主和大臣指控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意在生变,不可不治”。王时雍还派出数百人到太学窥探学生动静,甚至打算趁其不备,把学生都逮捕处死。宰相吴敏认为陈东无非闹而优则仕,建议朝廷授以太学录,先行收买,再行罢免。国子司业黄哲则要动用学规开除那些离学的学生。 。。

    以学生为先导、以广大军民为后盾的靖康请愿运动确实把赵桓吓得不轻,不过在金军撤后也赶到割地求和有点委屈,又怕学生们再闹事,便承认学生请愿是忠义爱国行为,命人前去安抚学生。动员复学,可等到太学时却发现太学已经人去楼空。原来太学生们听说朝廷要秋后算账,不告而去者占了一大半。

    太学相当于朝廷的后备干部学校。学习如何治理地方,毕业后便直接入仕当官的,这一下跑了这么多人可是件大事。赵桓急忙命人追查这些太学生的去向,结果让他吃了一惊,出走的学生少部分逃回了老家,而大部分人却跟着为首闹事的陈东远走西北。

    再查陈东却是当年退学后被燕亲王征辟为宣抚司幕僚前往河东,燕亲王被免职后添为王府记事参军,此次回京是代表燕亲王恭贺新皇登基送贺表的,可因为金军围城被困京城。结果惹出了这么大事情。如今他带着这么多学生出走西北,那他们的目的地不言自明。

    赵桓急令沿途官员派兵拦截,劝导回京,表示可既往不咎,同时命燕亲王府交出陈东,但各地回报陈东一行乘船到了陕西后转入河东,可河东正被金军攻打,各地政权或是瘫痪,或是无暇顾及。暂时无力追查,而河中的回报是未发现他们踪迹。

    旬rì后收到燕亲王的罪表,燕亲王称自己管教无方致使府中的人做出如此不法之事,陈东确没有回到府中。现在正全力追查,待找到后定送京请皇上处置,同时陈请处罚。可那里天高皇帝远。又逢战乱,赵桓也无可奈何。只能不了了之,但是听闻燕亲王府直讲陈过廷还在京中。立刻招入朝中授予御史大夫、侍御史掌管台院。

    此时又有大臣秘书省校书郎陈公辅上书弹劾太宰李邦彦、中书侍郎王孝迪、尚书左丞蔡懋,并建议加封吴敏为少宰、李纲知枢密院事,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唐袼同知枢密院事,李悦为尚书右丞,简单说,就是请求皇上调整领导班子,把主和派全部清除出去。

    赵桓很快批复全部照准,命李邦彦到鄧州作知州,李邦彦说自己家中有丧事,请求回家守孝,暂不上任,赵桓批准,于是李邦彦在几次沉浮后,终于尘埃落定,彻底被踩在了地上。接着又下旨把王孝迪发到了醴泉,把蔡懋贬到了大名府。

    一系列的变动后,朝中换上了可靠的人,京师也逐渐恢复了平静,赵桓腾出了手,把目光瞄向了难逃的太上皇,以及如何处理还在太上皇身边的蔡京、童贯等亲信,这些人现在闹得太不像话了。

    赵佶出逃后,过了几天苦rì子,后来大批亲信追随而来,rì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车驾渡江,他们便在镇江营缮宫室,建造庭院,做久居之计,每月花销竟达二十万贯。而赵佶也并不想全部放弃君权,镇江行营俨然另一朝廷,而蔡京、朱勔在江南势力庞大,他们截留税赋,召集军队,导致‘自江以南,诏令不行’不行。

    赵桓这次是下了狠手,打算是多年恩怨一起了,他当太子时这些人就找别扭,导致东宫之位数次动摇。在他即位的第四天,太学生伏阙上书,要求朝廷严惩jiān贼。赵恒当时就打算派人秘密处决他们,但其时童贯、蔡攸已随徽宗南下,投鼠忌器,唯恐他们万一挟持太上皇另立朝廷,后果将不堪设想,只得暂时作罢。

    留在京中的梁师成和王黼就没那么好运气了。赵佶内禅让梁师成眼看立赵楷的图谋失败,他立即摇身一变,反戈一击,向赵桓献媚,说他一手促成了道君让位,让吴敏动员,确保太子即位。以致赵桓竟误认为梁师成有“旧恩”,一度还舍不得杀他。

    梁师成也生怕离了皇上会被人处置,所以寝食都不离钦宗一步,就连皇帝上厕所,他都恭侍厕外,以防不测。但赵恒也不傻,怎么会留他长久,下诏将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由开封府支‘保护’到任所,行次到八角镇时,府吏缢杀了梁师成,上表说其‘暴死’。

    而梁师成的干儿子王黼早就下台了,可他在废太子一事上太上心了,赵恒一朝登基,怎么会忘了当初‘必诛之’的誓言,先诏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其家。但碍于太祖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不能明着下手,就把他交给了与其有仇的开封府尹聂山,聂山暗遣杀手追至雍丘南辅固村,戕之,托言为盗所杀。

    另一个上了黑名单的高俅,当初也率领禁军跟随太上皇南去,可走到半路上和童贯发生了内讧,两人打了一仗被扔在了半道上。高俅心灰意冷,不久即“以疾为解,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