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老俩口闯关记 第一部 春蚕篇 >

第22节

老俩口闯关记 第一部 春蚕篇-第22节

小说: 老俩口闯关记 第一部 春蚕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是,她和张学良感情越来越好,又陪伴他经过了那些风风雨雨,于凤至相信张学良不会对自己始乱终弃。
  再说现在赵一荻已经被关在后院,被张学良冷落了很久,她做不出来落井下石的事情。
  对于凤至这样的想法,孙莉都觉得要哭了,不是感动于她的良善,而是被她的单蠢给气的,姑娘你咋就不知道中国有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呢?
  孙莉觉得自己很悲催,在民国收的第一个学生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一点都没有学到自己精明强悍。
  孙莉绞尽脑汁的想将于凤至这棵单蠢的歪脖树捋正了,钱伟却对孙莉最近注意力老是集中在别人身上大感恼火。自己才应该是孙莉最重要的人,于凤至算个什么鬼,敢来和老子抢老婆。
  醋意大发的钱伟于是干了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扣留了于凤至给孙莉的信件,让傀儡半个月给孙莉统一发放一次。
  抢收了几天的稻米,家中的田地收割完毕,钱伟就回了镇上,顺手带回了撒欢得有点忘形的多多。
  没过两天村里就流传开来一股谣言,□□伙同商人们打算低价购粮,糙米一担低至三个大洋。
  村里一片恐慌,老通宝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往返于镇上,四处打听粮价。
  钱伟和孙莉果断出手,第二天就挂出了十二块大洋收购的价格,引起了江浙粮商的愤怒。
  钱伟让现在声望如日中天的张学良通电江浙,委托钱伟在江浙高价收购军粮,以备抗战所需,一时间赢得好评如潮,江浙农家纷纷供起生祠为之祈福。
  小镇和村里又恢复了收茧时的盛况,装满粮食的小船铺天盖地的涌来,将河道挤的满满腾腾。
  不是钱伟不给江浙粮商活路,一担十二大洋收购他们还是能有三五个大洋的利润。钱伟现在也就是破罐子破摔,一副要么跟着老子的价钱收粮,要么你就一颗也别想收了的架势,至于想要让老子改价格,呵呵,没门。
  江浙粮商的背后都有一到几个不小的后台,但都没有钱伟抱的大腿粗壮,张学良和蒋~介~石是结义兄弟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还是很能唬住一些人的。
  钱伟这里没什么大事,江浙老百姓感念张学良的恩情,哪怕赶些远路也愿意来小镇将粮食卖于钱伟。
  粮商看情势不利,只能提高了粮价收购,一时间江浙粮农喜笑颜开,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钱伟的商业名气也随着张学良的名声彻底响彻全国。钱伟觉得时机已到,粮食收购告一段落后,就命高利贷东家去了上海,陈大少爷去了杭州做准备。
  收粮形式一片大好,张学良和汪精卫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口水大战。
  汪精卫首先挑起了战争,电报里大骂张学良收买人心,扰乱国家粮食市场,使得这次国民党政府花了大价钱,也没有收到足够的军粮。
  张学良回电声称,自己没有想要操控粮价的企图,你的部队要吃粮,我的部队难道喝风就能抵抗小鬼子的侵略!你们这些政府的贪官,就想着中饱私囊,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
  汪精卫大势抨击张学良在江浙大举收买民心,妄图颠覆国民党的统治,想要谋权篡位取代蒋~介~石。
  张学良表示自己委屈万分,批判汪精卫心怀叵测,江浙乃是全国财政重地,你不给江浙百姓留活路,损伤江浙根本,将人逼着投靠共~产~党,违背了蒋委员长抵制共~产~党发展的原则。
  汪精卫指责张学良借抗日的大义,干着复辟帝制的勾当。
  张学良却讽刺汪精卫鼠目寸光,尽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一时间电报如飞,两个军政界的要员,唾沫横飞,口水泉涌,叉腰骂架的如同泼妇一般。

☆、052

  蒋~介~石心里也很不痛快,觉得张学良捞过了界,这江浙是自己的地盘,你张学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江浙搞事,到底有何居心。
  接到蒋~介~石语气不太好的问询电报,张学良很是掏心掏肺的作了解释。
  自己并没有打算在江浙发展武装力量,收粮也是出于无奈,现在东北处于战火之中,自己无粮可调,光靠着政府给的粮食还不够部队喝稀饭的。
  再说自己的情报人员接到线报,共~产~党打算趁这次收粮闹事。他们不仅仅打算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一批粮食,还打算在各地挑起粮农的愤慨,从而吸收成员壮大苏区的共~产~党部队。
  又向□□阐述了江浙的重要性,如果江浙一不安定,共~产~党将会得到多少好处,我国民党政府不仅仅要面临日渐艰辛的财政,还要面对日渐壮大的共~产~党军队。
  这一次收购粮食自己拿出了以往的老本,一是为了不麻烦政府给自己贴补军费,使得财政更加紧张,而自己也不用落下光拿钱不干活的名声。第二,就是为了长远,稳固住江浙地区的平稳,让其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钱袋。
  不管怎么说,张学良的解释蒋~介~石还是接受了,只不过有没有消除蒋~介~石心中那点怀疑,就不在张学良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不是张学良猖狂,自古以来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这个道理永恒不变,以张学良现在的实力,加上钱伟种在他心里的尖刺,让他对待蒋~介~石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
  对于钱伟在江浙高价收粮这件事,张学良表示大力支持,又不用自己掏一个大洋,还给自己攒了一大堆好名声。
  钱伟对张学良和马占山的支持可谓毫不惜余力,粮食一直是孙莉无条件支援,卖给这两个人,不管是何品种,统一六大洋一担。
  张学良对钱伟这个有着鬼神莫测能力的主人很是信赖,钱伟能够在江浙扎根,狠狠咬下江浙一块肥肉让他很是欣慰。
  国民党政府为了江浙粮食在大吵大闹,让国人看足了笑话。
  这时候国民党里都认为,钱伟在江浙一天,钱伟吃肉,他们只能喝汤。
  原本分配好的蛋糕,让一个外来势力一下切走了大半,这让他们很不甘心。
  虽然经过春蚕时的套麻袋事件,让他们对钱伟的武力值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是觉得未免夸大其实,其中一定有着他们不知道的牵扯,才让蒋~介~石放出了部分利益吊住张学良,从而保住了钱伟的一条小命。
  这个代表着张学良势力的商人已经不适合留下小命了,于是国民党内部做出了决定。
  之后随之而来的命令被下达,一波波的暗潮汹涌向钱伟,孙莉涌来。
  钱伟还不知道将要面临的危险,这时的他拿着马占山的信件正和孙莉唠叨。
  这老小子和东北义勇军结成联盟后势头很足,先是抵住了九月十三号的日本武装移民,将这些部队编制,有着武器的所谓日本民众挤压在了一小块地方。
  又在得到可靠线报后,分出人手于十六号赶到辽宁平顶山,救下了几千将要被杀害的中国同胞,并在强力的火力开路下,顺利的撤离,将人带到了他的根据地安置。
  有了张学良这个镇山太岁在东北,加上钱伟和张学良的大力支援,马占山的小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在东北广阔的天地里四处撒着欢的找小鬼子麻烦。
  钱伟对马占山的来信并不显得多高兴,那么多的武器支援下,他要是还不能搞出点动静钱伟才会失望。
  钱伟已经一个来月没有搭理马占山了,这家伙自从和东北义勇军结盟后,跟钱伟要东西更是厉害,大部分都被他贴补给了义勇军。
  钱伟想到平台仓库里厚厚的一摞欠条,心里就疼得直抽抽,自己的钱财严重缩水,啥时候能买得起军舰,航母呀,一想到这就恨马占山恨得牙痒痒。
  鉴于马占山商业信誉度在钱伟这里成了负数,钱伟对他当然没有好脸色。问题是不管钱伟怎么生气,马占山却一点不受影响,隔几天一封来信诉说着他对钱伟的兄弟情深。
  虽然国民党内部打算弄死钱伟夫妇,可是据情报部门得来的消息,钱伟是个很强悍的对手,暗杀把握估计不大。
  经过分析研究后,他们决定先用阳谋,然后实在不行再说暗杀的事。
  这日中午钱伟刚刚忙完回到后宅,就看见孙莉拿着测量布匹纱锭的法器乐呵。
  “媳妇,干嘛呢,乐呵成这样。”钱伟问。
  “你不是忙着收粮吗?怎么有时间这会回来了?”孙莉有点诧异。
  “现在都理顺当了,就交给下面的人忙活去,这不是好几天没回来陪你吃午饭了。”钱伟边换衣服边回答。
  “那我让她们多炒几个菜,你都好几天没正经吃饭了。”孙莉说完就扬声叫了丫鬟进来吩咐。
  “吃啥都行,只要一看见我胖媳妇,大碴子粥我都能喝出燕窝味来。媳妇,你还没告诉我,你高兴啥呢。”钱伟等丫鬟一走,就过来腻歪。
  孙莉一脸兴奋的说道:“这不是你忙着收粮让我管着布店嘛,今天来了个生面孔卖布的,拿了上海杜月笙的介绍信,让咱们务必无条件的收购这人的布匹。
  我当时就想着这布估计有猫腻,查看的时候用神识瞄了好几回,可愣是没看出质量问题。我就纳了闷,这没事你弄个介绍信来跟我开涮也不像呀。
  我后来才想起你说过,怕他们把日本货偷偷卖给咱们,到时候再倒打一耙,说咱们和小日本有联系。我就用你给我的法器测了下,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全都是日本布,然后我就不收了。嘿嘿,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上杆子的找挫折,要砸咱们的店。
  你说现在找个合理的锻炼理由有多难,免费让我练身手,多好的人呀。我就没和他们客气,一个人就把他们撩翻了,连人带货都给扔出去了。”孙莉的小眼神散发着暴力兴奋的精光。
  “敢情你这几天收布都没测呀?”钱伟大叫一声。
  “那个,头两天不是没什么人来卖嘛,后来两天我给忘了。”孙莉越说越心虚,看得意忘形了吧。
  “你说你就不能叫人放心一回,叫你办点事你就出纰漏。”钱伟狠狠瞪了眼孙莉,捞着出门衣服就往外奔。
  孙莉急忙拦他:“你别急呀,你听我说呀,前几天都是乡民来卖布,收的都是一匹半匹的,我也就没上心。今天这大生意我不就用了嘛,你以为我真的傻的不透气啊。”

☆、053

  孙莉这时候打死都不能承认,要不是那封信,自己压根没想起来用法器检测这件事。
  有个聪明老公真的不好糊弄呀,孙莉本来是想显摆一下武力值,没想到倒让钱伟听出自己办事马虎的漏洞,真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钱伟一听倒也不上火了,不过还是心里不托底,没理孙莉;去了库房查看了一番,见真的象孙莉说的那样并没有差错,这才施施然的回了家吃午饭。
  做错了事的孙莉殷勤倍至,夹菜端汤赔小心忙了个不亦说乎。
  饭后孙莉这才拿出了杜月笙的来信给钱伟看。
  杜月笙的来信很客气,不过句句暗含机锋,看了一整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两人正在对杜月笙的来信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和推敲,门上来报;高利贷东家的下人从上海回来,带了一封杜月笙给钱伟的信函。
  钱伟让人进来,问了一些高利贷东家的境况,给了赏钱将人打发了,这才拿出了信件开始阅读。
  杜月笙总体意思就一个,他暗中告诉钱伟,日本人已经盯上钱伟了,而且政府也有人在推波助澜。他们打算坐实钱伟背着张学良勾结日商,买卖日货,不顾国家民族之大义,辜负张学良之重托,中饱私囊牟取暴利的罪行。
  这次来的这个人只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做为先锋部队来探查钱伟的虚实。如果钱伟没有察觉收下布匹,那么等到上海,杭州新店开业就会有大批日本布被卖进钱伟的商铺。
  然后做为开业庆贺前来的宾客,记者,就会转向矛头,成为揭发钱伟汉奸商人的最好证人。
  到时候新闻媒体一曝光,钱伟就会臭名远扬,被国人唾弃,而张学良也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再对钱伟有所包庇。
  那时候钱伟将面临众叛亲离,万人憎恨的境地,这时候再出手收拾钱伟也就手到擒来,钱伟是万死也不足以平民愤,碾死钱伟就跟碾死个蝼蚁一般轻而易举。
  至于为什么自己会通风报信呢,杜月笙也做了解释,一是他说自己是中国人,还有着没有泯灭的爱国心。
  二是,他在江南几个纺织厂都有股份,钱伟要是一倒台,严重影响他的经济收入。
  三是,据他的可靠消息,说钱伟能从张学良那里弄到私货,是最先进的苏联造武器,他想通过钱伟能不能弄上一批,壮大自己的班底。
  钱伟和孙莉分析了一下,觉得杜月笙的第一条不可信,第二条对他这种人也不很重要,关键还是第三条,才使得这黑心黑肺的家伙向自己示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