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大中华1985-第3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以让攻击一方难受。但平坦而缺乏遮蔽的地区在雷霆怒击行动一开始后,就遭到了灭顶之灾,甚至不得不接连放弃建立的防线,以免遭到更剧烈的打击。
北线主攻的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军,两方大约有十万人汇聚在一起,清一色苏制装备,说起来这些部队也不算两国最精锐的力量,但是两国独立后,部队的整建和训练都没有停下,比起现在落魄凄惨的苏俄军那是强一头。
两国陆军虽然也是沿着公路,但其实并不必要,因为公路两旁至少有宽幅达数十公里的平原地带,方便他们的重装部队的行进。苏俄军在此也就是两万出头的防御部队,头两日被空军教训得狠了,现在是人困马乏,猝然遭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军的攻击,并未坚持太久就被击退。
倒是这支苏俄军的平均素质略高一些,虽然吃了败仗,但是并没有被完全击溃,而是较为有序地在部队主官的指挥下撤退。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军也穷追不舍,接连袭击苏俄军的后卫部队,一口一口地将这路苏俄军吃掉。
苏俄军的指挥官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打算把这路联军诱敌深入,然后拉扯到足够纵深的地方,然后再集中兵力将其干掉。可是这里面有几个技术性的难题让他们的计划最终能够展开,但展开后效果完全不同。
第一,满打满算北路苏俄军防御部队也就是五六万人,而仅联军前锋部队西伯利亚和远东军就是十万人的一个大联合集团军,诱敌深入之后就算是苏俄军使用了兵力,也绝对算不上优势,有可能还会是一场苦战。
第二,西伯利亚和远东军的联合第5集团军就是一个先头部队,后面还跟着联合第11集团军,联合第12集团军和联合第19集团军多达三十万军队,第五集团军进去了,后面三个集团军得了命令肯定也跟进,到时候是谁合围谁还不一定。
齐一鸣为了联合指挥方便,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作战指挥部后,重新划分了十二国联军的编制,建立了二十个联合集团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哈萨克斯坦,基本上因为苏制武器组成了6个联合集团军,他们中同样使用中国武器的则另列出来,跟红警军团、剩余小国友军编成其他的14个联合集团军。
齐一鸣也没把来蹭装备的小国们编在同一个集团军,因为那样战斗力没法保证,都是单一国家的部队塞在红警部队为主的集团军里凑个数。
北线其实说实话装备水平两边几乎没有差距,都是苏制武器,但架不住联合第五集团军的规模更大数量更多,也许一个师对一个师的情况下,苏俄军还能打一打,但是数量差太多的话根本没法打。
第五集团军也是先呼叫空军加上自己的炮兵猛轰一阵,然后坦克部队和机械化步兵上去冲,这样的战术没什么花巧,就是凭一股猛劲儿,苏俄军吃不住也就只能退了。北线第五集团军一路追着苏俄军到州首府彼尔姆,这个时候苏俄军也缓过劲来了,其余几个部队也靠拢过来了,边在彼尔姆郊外与第五集团军展开了一场比较激烈的战斗。
初时六万多苏俄军和第五集团军打得还是难解难分,第五集团军也没法占太多便宜,但直到后面有三个整编红警师的联合第12集团军赶来的时候,苏俄军就抵抗不住了。单一红警师的火力就堪比一整个苏制装备的第五集团军,大片99式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穿插破坏,像是收割麦子的镰刀一样一茬茬地将苏俄军割掉。
抵挡不住的苏俄军想要撤入彼尔姆市,仍被动作快的红警师给直接封住了去路,只得大片大片地丢下武器,向联军投降。北线被联军贯通,使得联军获得了第一突破点,从彼尔姆向西南是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等重要的俄罗斯城市,也都是苏俄军的主要盘踞地,一路向西攻打就能攻入苏俄军现在的老巢莫斯科。
北线取得了胜利,中路从车里雅宾斯克出发的联合第一集团军也是毫不含糊。虽然大军在林荫道中穿行危险性很大,而且也远不如北线在平原穿梭得便利,但仍旧按照预期翻过了乌拉尔山,抵达了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
齐一鸣当初还有所顾忌,担心苏俄军化整为零在乌拉尔山区以小规模部队袭击骚扰他的部队,但现在看来苏俄军不是没有这个智商,估计是没这个执行能力,他们担心士兵放出去了如果开小差或者投敌了怎么办,所以最终还是只能在战场上拉开了较量。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从首府乌法以东,苏俄军为了防御联军的攻击,布置了数道防线,可是从雷霆怒击开始之后,这些防线根本维持不住,待红警第一师一马当先冲上来的时候,防线根本没有达到预想中能够起到的防御作用,挖出来的壕沟也被工程坦克直接推土填平,甚至中国人的那些坦克能够直接在壕沟上面碾过去。
期间爆发了一些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突,苏俄军出动坦克想要拦阻红警第一师的推进,但是却根本无法拖住红警第一师的脚步。十几辆t…72坦克颠颠地冲上来,这些t…72可不是后世坦克竞赛上那些装了1130马力发动机专门用来作弊的t…72b3,不过就算是后世的那些堪称“坦克赛车”的t…72b3也是更适合跑圈而不适合越野。
本来就不怎么样的火控在驾驶稳定性奇差的环境中,根本无法确保射击的瞄准度,更何况这些t…72的对手不是为了适应水网密布南方地区的96a坦克,而是红警第一师装备不到一年的99a5主战坦克。
堪称第三代主战坦克中神魔级别的99式坦克已经被基地和北方工业改到了第五版,战斗总重反而从99a3的58吨又落回了52。5吨。原因是新坦克采用了大量的新式材料,防御力大增,正面防御力已经达到了可怕的相当于1250毫米均质装甲,就算是侧面、后面等薄弱位置的防御力也有超过700毫米的防御力。a5型号还再一次增加了发动机的动力,提高到了1800马力,功重比已经近35匹/吨。另外就是增加了击中炮射导弹的设计能力,使其任务性更加丰富。
五千米甚至六千米的距离,99a5就能够射击炮射导弹,这时候的t…72甚至连个99坦的影子都见不到。穿膛而出的炮射导弹是中国的新一代产品,在末端攻击坦克时,会有一个突然的跳跃,然后从上部攻击坦克最脆弱的车顶部分。
这十几辆t…72连个照面都没跟99a5打到,就被数辆99a5用炮射导弹全部打爆,场景着实让人震撼。99a5主战坦克像是战场上身披重甲胯下名马的英勇骑士,随意地挥动马槊将杂兵们纷纷挑落马下。
直到战斗后期,苏俄的坦克兵一看到中国的99a5,甚至立即会从车里跳出来,嘴里骂骂咧咧地叫着:“跟这样的怪物怎么打?”
第487章 全线突破
20世纪英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的著作《战争:间接战略》提出了一个军事的战略方针,那就是战争不是寻求正面决战,而是要尽量削弱敌人的抵抗能力,破坏其稳定性,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从而以最小的军事消耗和最低限度的损失使敌人屈服。
为了实现这种战略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走“间接路线”,即在作战中尽可能避免与敌人作直接硬碰硬,而是采取各种巧妙的方法,力求出其不意地打击和震撼敌人,使之惊慌、动摇,并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丧失平衡。目的是敌人自动崩溃,或可以被轻易击溃。
手段上主要是避免向坚固阵地作正面突击,尽量从翼侧迂回以猛击敌要害地点;作战计划具有灵活性,根据情况随时变更部署;实施兵力、兵器的广泛机动;采取欺骗和迷惑敌人的方法,诱使敌人在兵力部署和作战行动上犯错误;威胁敌补给系统和交通线等。
可以说哈特的这种简洁路线战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乃至之后西方战争的军事指挥。
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完全有资格冷嘲热讽,因为这种思维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了,先不谈不战屈人之兵这样高端的战略,上兵伐谋四个字其实已经很能够概括哈特这些啰里八嗦的文字了。
从pla全军到齐一鸣的红警军团,其实都秉持传统的上兵伐谋的策略,说的洋气点就是间接战略。即使齐一鸣手握重兵二百万,他也不是瞎打仗的人。局部战场上虽然不是由他指挥,但基层的红警军官们用兵也算是细腻。
乌法战役的主要负责指挥官为一名红警中将费歆,说起这名红警中将也是有来头的。他其实不是正统的红警出身,而是从《命令与征服:将军》里“穿越”过来的。齐一鸣不久之前解锁了这个科技,获得了四名带星的将军。这些将军果真在带兵的时候都有战力的加成,所部军队的战力会直接提升一个星级。
不过四个将军的等级各有不同,只有费歆是中将级,其他三人都是少将。这军衔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为不同规模的部队战力的加成上,费歆可以给一整个方面军加成一星的战力,而其他三人只能加成到一个集团军上。
齐一鸣还任命了一名叫康达汉的少将为红警第一集团军的军团长,原本以为两厢加成可以把红警第一师加成到五星级的部队,但是最终红警第一师只加成到了四星半。不过这也是强大到让人眼瞎的水平了。
还别说,这专业的带兵将领拉出来个个都是名将级,往常齐一鸣手下的那些红警军团长、师长之类的,齐一鸣觉得他们带兵中规中矩,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你怎么要求他们怎么上,但来自《将军》的四位,红警将官明显打起仗来跟这些将领不在一个档次。
在费歆这位“步兵专精”的将领指挥下,中路方面军的攻势如水银泻地一般流畅,他极为重视空地配合和攻势转换节奏,往往发现敌军后,立即就是一波空中打击,待空中打击结束,苏俄军尚未站住脚缓过劲来的时候,他往往又从不同方向把这一股敌军给包围起来,发动围攻。
即便是地面部队的围攻,他打得也十分有层次感,让齐一鸣颇为受益。例如,一个团级规模的苏俄军机械化步兵暴露在了红警军团的攻击范围中,挨过一轮空袭后,先是右翼的机步营发动攻势。这种攻势往往是由营属的机动炮兵部队以直射火力进行袭扰,打过一轮后立即脱离;然后从左翼又是一个红警机步营穿插上来,几乎用同样的方法再蹂躏苏俄军一遍。
这样轮番几次之后,不知道又从哪里再钻出来一个红警坦克营,直接凿穿这个已经濒临崩溃的苏俄军步兵团,基本上再坚韧的部队也要被打个全歼。
整个乌法战役的战场上鲜有见到上师级规模、超过万人的战斗,基本上都是以营团为单位的交锋,十分零散但打得又十分犀利。等到苏俄一边的指挥官意识到不能这样打的时候,他们已经发现无兵可用,而费歆又将本方的部队收拢起来,分成两路,从中路再把之前没有发动攻势的第9集团军给推上去,苏俄军根本抵挡不住,立即就被击溃。
乌法战役跟北线的彼尔姆战役一样,持续不到12个小时,联军歼敌35315人,俘虏敌军5882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倒是有很大一部分是之前扬科夫转交给马卡舍夫的武器。
北线和中线的两场战役是前后相隔不到半天进行的,打得是一个干净利索,用不到两天的时间,灭掉了马卡舍夫超过十四万人的部队,相当于毁了苏俄军超过四分之一的战力。更关键的是,乌拉尔山防线洞开,联军获得了通往欧洲的大路与立足点,苏俄军不得不转入全面撤退的状态。
北线和中线战役结束后,南线由哈萨克斯坦军为主的联合第六集团军和红警部队为主的联合第10集团军,从西哈萨克斯坦出发,花了几个小时地功夫就开进到了俄南部重镇伏尔加格勒。
这座城市在半个多世纪前爆发了一场改变了二战欧洲战场命运的保卫战,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苏联红军用鲜血和生命拖垮了纳粹德军,使得整个卫国战争出现了转折。因为政治的影响,这座最初名为察里津的城市为纪念斯大林在此领导的战争,改名为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死后又被改名为了伏尔加格勒,另一位面2013年又出了一个奇葩的规定,这座城市每年六天中会更名斯大林格勒,其他时间改回来。
不过曾经神奇地挽救整个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城市,在这一次无法起到什么太大作用了。伏尔加格勒和俄南部诸多城市一样,处于防守极度空虚的状态。列奥波德的一颗核弹炸平的格罗兹尼,也把辐射带到了整个伏尔加平原地区。大量的俄罗斯人不得不北逃以躲避杀人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