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毒清 >

第49节

毒清-第49节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杨猛不说话,贺长龄更觉得有趣了,自己一个总督,拼着面皮不要,许下了一个实缺的通判,这杨三郎还不怎么乐意,看来这杨家也有为难之处。

    “好了!老头子不难为你了,回去把我的话,传给杨老倌,他知道怎么做。咱们还是说说这明湖书院吧!听姜元吉说,你还弄了一个医学馆,这是为什么啊?”

    杨三郎岁数太小,这个贺长龄也能理解,可他岁数小,做的事情却不小,宜良典史、周士清、还有这明湖书院,都是大好事,就凭这些,这小毛孩子,就可以让贺长龄高看一眼。

    “读书不一定都能当官,宜良典史一案,我就遇到了一个金针用的不错的秀才,我就想啊!这读书人,许多都是贫寒出身,读书不成学些医术,总能养家糊口吧!

    就是得了功名,学些医术也不是坏事,修养身心、延年益寿,这医术总能有些用处的。

    还有田庄的庄农佃户,他们全都是自己当牛做马耕种土地,要是弄些合用的工具,就会省下时间做些别的营生,这样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事情总要试试的,贺长龄来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成,探探口风也是不错。

    如果贺总督能发话,自己的事情做起来,就更加的光明正大了。

    杨猛的话,也说到了贺长龄的心里,操劳近四十年,他的身子骨却垮了,要是会些养生的门道,再进一步也不是不行。

    至于农具一说,贺长龄也听了个明白,儒家自有格物之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是好事,再者说了增加土地的出产,可是个大好事,值得提倡。

    “不错,这个立意不错,云南不是科举大省,让读书人学些东西也不错,总不能苦读寒窗,最后穷困潦倒吧!你这个提法,可以试一试。”

    见贺长龄允了,杨猛心里一阵狂喜,有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总督大人,这校训您是不是给提一个?”

    拴住官员的无非名利二字,贺长龄给了大好处,杨猛也回了一记高超的马屁。

    “校训?”

    这校训可是稀罕词儿,贺长龄还没听说过。

    “就是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的话。”

    杨猛摸了摸脑门,这话还真不能乱说,招灾惹祸啊!

    “好!这个更好!我来想一下。”

    贺长龄弄明白了校训的意思,也是老怀甚慰,一个痴痴傻傻的富家子,开窍之后能有这么好的点子,真是不错了。

    “最好能让学子们,将学以致用的念头牢牢的钉在心里。等书院建成了,就在正门立一块石碑,让进出的学子,每天都要看一看、想一想,有个拼搏的目标。”

    打蛇随棍上,见贺长龄连声叫好,杨猛也是不遗余力,有了这个东西,好多事情就有了遮掩,不怕别人背地里捅刀子了。

    “好小子,这点子真是不错!我都有些羡慕杨老倌了,这么好的儿子难能可贵啊!”

    说完了这些,贺长龄慢慢的踱起了步子,这所谓的校训,一定要谨慎一些,莫犯了什么忌讳。

    “格物穷理、知行合一!”

    贺长龄一句儒家格言,引来了姜元吉滚滚如潮的马屁,这个时候,杨猛却悄悄的退开了,自己虽说识字,可那些繁体字只能认个大概,就别在边上装孙子了,万一漏了怯,丢的是老爷子的脸。

    这次贺长龄轻装出行,可谓是收获良多,在宜良县衙留下了墨宝,这位贺老大人带着长随,颠颠的离开了宜良。

    “三爷,贺喜啊!云南府实缺通判,可是正六品的官职,有了总督大人的保举,这位子就是杨佛爷的。”

    姜元吉很羡慕杨家,一个书院就得了一个正六品的实缺官职,自己这个七品的县令,可是寒窗十年,加上数千两银子才换来的,比比杨家自己好像什么也不是了。

    而云南府的通判,可是个油水丰厚的位子,粮运、水利、河道,统统在通判的笔杆子下面,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弄个这样的位子来坐坐。

    “把总督大人的墨宝,去昆明找工匠做成铜匾,一定要厚实大气,做完之后让总督大人看看,你的位子,就有了保证。”

    杨猛点拨了姜元吉一下,也匆匆的回了昆明,贺长龄许下的通判之位,也不知好坏,别被那糟老头子算计了,这事儿还得赶快与老爷子商量一下。

    回到杨家武庄,把事情的经过给老爷子一说,杨士勤的脸上也露出了红光,这实缺通判,在云南府可是个大官,位置仅在知府之下,有了这个位子,只要杨家不造反,杨士勤不倒霉,那杨家的产业就是铁打的江山。

    有了这个官职,杨家不仅能稳稳的站在云南,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星斗,这事做的妙,五万银子没白花,实缺的通判,爹可是只敢想想啊!”

    杨士勤现在就是个优哉游哉的富家翁,做个朝廷的官员,也是个不错的消遣,再说了这一府通判,也不是个小官。

    云南府通判,没有铁打的后台,想花钱上位,基本没什么可能,老三这次算是立了大功了。

    “那这事儿您老就找贺长龄说道说道吧!还有那宜良的姜元吉,就要升迁了,他留下的位子,咱们能不能争一争,最好能让丁叔上去。”

    花钱能买官,杨猛之前没想到这个,几千、几万两银子,在杨家就不算事,自己第一趟试探着出货,就得了三十万鹰洋,买官控制云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保钧当县官?你可别胡闹了,就他那只独眼,能当上县官?”

    想当大清的官员,也得长得差不多,你长得歪瓜裂枣,或者缺胳膊少腿,都不能做官的,杨士勤对于自己的长相,那是颇有自信,可丁保钧就不成了。

    自己这位兄弟,先不说那一只独眼,单单长相就是个老大难。独眼猎鹰,丁保钧诨号的由来,与他的长相也有关系,一个人长得跟个鹰似得,他能好看到哪里?

    也就仗着一身的武艺,还有在杨家的地位,没有这些,丁保钧走在街上保不齐就能因为长相挨揍,让他去做县令,这玩笑开得有点离谱。

    “怎么不成?宜良典史现在空缺,花银子让丁叔顶上去,让后藉着追捕恶盗的名义受伤,再花些银子,等姜元吉走了之后,让丁叔顶上去就是了。咱们就是控制宜良,又不是让丁叔出头露面,安分点呆在宜良就是了。”

    云贵总督公开卖官,也让杨猛看到了机会,这是大好事,但杨家可信的人手不多,先让丁保钧顶上去,以后有了合适的人物,一个个拿银子顶上去就是了。

    这么控制云南,不动刀兵,没有伤亡是个多好的事情啊!

    自家的老爷子,长得面相清癯,看着就讨喜,一步步花银子把他顶到云南的高位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官商、官兵、官匪,纠结在一起,这云南也就是杨家的囊中之物了。

    自家老三的话,也给杨士勤开了天窗,这主意不错啊!找些合适的人手,慢慢从官面上控制云南,省力气不说,还不会让朝廷注意,这事儿可以办!

    “我先去总督府探一下,如果可行,就让保钧上去试试,多花些银子,我也认了。”

    事情能不能成总要试试,杨士勤咬了咬牙,决定带着丁保钧,去总督府趟趟路。

    从宜良召回了丁保钧,这位杨府的大管家,一听自己能当上县令,紧贴在头骨上的脸皮,也微微的发红了,当官谁不想啊!

    杨士勤带着丁保钧,走了一趟总督府,结果出奇的顺利,三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杨士勤得了实缺通判,丁保钧做了宜良典史。

    本来这银子还能少花一些,那云南府的通判,刚刚做了没一年整,他也算是与杨士勤有些交情,为了尽快上位,杨老爷子又花了大价钱,顶了这位云南府通判一把,有个两三个月,这通判的位子,就会空出来。

    而丁保钧那里,就简单了,收拾好铺盖,直接上任就是了,一个不入流的典史,谁管他长得难不难看。

 第六十二章 千人马帮

    老爷子那里进展顺利,杨猛也就在昆明多留了几天,老爷子做了官,需要有人跑腿什么的,而杨家没有这样的人选。

    刀手、打手杨家有的是,可通文墨手脚利索的伙计,就选不出来了,杨猛手里倒是有几个人选,岑毓英、秦子祺、魏五都是不错的人选。

    可岑毓英这小崽子油滑,秦子祺是个变态,魏五更是个精通法力诈术的老奸贼,这几个人给了老爷子,就怕他们让老爷子吃亏。

    岑毓英和魏五,杨猛可以交出来,但秦子祺杨猛还有大用,不想把他弄走。这三个人,最让杨猛相信的就是秦子祺,岑毓英和魏五,轻易也不能放手,他们的害处大过益处,万一老爷子那里遭了两人的暗算,杨猛悔青了肠子,也挽回不了局面。

    而老爷子要顶云南府衙通判的缺,时间就两三个月,现在给他弄幕僚什么的,时间上虽说没问题,就怕有人想借机上位。

    做了老爷子的幕僚,势必要接触一些杨家的东西,万一这人心怀叵测,还不如用魏五和岑毓英呢!杨猛思来想去决断不了,只能请老爷子杨士勤来决断了。

    而杨士勤听了杨猛的分析,只说了一句话,‘让他们来!’,看着老爷子自信的表情,杨猛的的心里可打起了鼓。

    自己好歹有了一世经验,这岑毓英和魏五,都不是省油的灯,照着大清的说法,这两人都有反骨,朝廷用他们,有无数的妖孽掣肘,这两人没什么大作为。

    可杨家现在只是个小庙,这一老一小两尊佛,却是有些容纳不下,万一这两位破庙而出,遭殃可是杨府的一家老小。

    “星斗!你们三兄弟的母亲早亡,这十几年老子把心全用在与人斗法之上,要不哪来杨家这偌大的家业?岑毓英小崽子一个,魏五也是个落魄老鬼,老子要对付不了他们,早就成了商路上的枯骨了!尽管让他们来,老子训狗一般把他们训的服服帖帖,不然哪能显示我万家佛的手段?”

    对于老三的不信任,杨士勤大是恼怒,你一个被点化开窍的傻子,都能收服这一老一小,身为老子被儿子轻视,那可是相当窝火的。

    再说了,自己二十多岁跟着天理教造反,近三十岁扑入云南,半辈子都在与人打交道,封疆大吏玩过,市井流氓宰过,夷人、洋商斗过,山民、蛮夷慑过,岂能被一老一小吓缩了?

    “行!这事儿随你,这几天大哥那里也该动身了,宜良的根基已经奠定,只等着洋鬼子的鹰洋和技术了。这次我琢磨着要将西山存的那九万斤云烟,全部出手,这批货散出去,咱们就等着洋鬼子上门求货吧!”

    杨猛有了宜良的根基,又得了买官的路子,觉得自己的步子可以迈的大一些了,把这批货屯在广州,只换洋鬼子的火枪、火炮与技术。

    轻便的货物,还由珠江商路回云南,大批量的货物,先囤积一下,等买通了铜道,直接运回云南。

    “九万斤?这事儿是不是谨慎一些?一次运走这么多货物,太过扎眼,还有就是鸦片终是害人的东西,这么多会不会造孽啊?”

    杨猛西山毒场的规模,杨士勤并不清楚,上次连着包装的竹筒,不过万余斤的货物,就换回来近千洋枪,三十万鹰洋,零敲碎打的东西还有一堆。

    九万斤将近三百万鹰洋的货物,这一网撒下去,不知会害了多少洋人,鸦片的危害杨士勤很清楚,自家老三可是上师点化的,造孽过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嗨!您老知不知道洋人的传教士?咱们信神仙佛祖,他们信上。帝,咱们大清的神佛哪管洋鬼子的苦难?再说了大清现在饿殍满地,神佛忙着呢!管,也得等咱们这边安定了,到时候咱们不卖了,不就是积德吗?”

    仁善这词儿杨猛只对自己人还有些,别人吗?现在自己都穿不上裤子,他们的死活,等以后再说吧!

    “也对!洋鬼子都往咱们这里卖鸦片,他们那个劳什子上。帝都不管,咱们的卖给他们,神佛也不管,这事儿就按你说的来!”

    想起大清的烟鬼们,杨士勤也是一肚子的怨气,不说别人,单单杨家有多少好手,毁在这鸦片上了。

    杨士勤也是崇佛之人,杨猛拿着神佛说事,他还真就信了,自家的老三是上师点化的,既然他说不会造孽,那就不会造孽,既然没有冤孽,就任他胡来吧!

    杨士勤这话一说,杨猛心里也泛起了嘀咕,神鬼之事他也有些信服了,双眼望天赌咒发誓,挣了钱财除了自己过好之外,也让云南的百姓过好,有了这个寄托,他忐忑的心也慢慢的平息了。

    “大哥这次去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