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毒清 >

第133节

毒清-第133节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被打回原形,魏五的心里不是滋味,翻身的办法也被杨老三给揭破了,自己的心气散了,怕是斗不动了,不若在云南做个富家翁,好像也是不错的抉择。

    “今夜不成,今夜咱们得把矿冶书院的架子搭起来,趁工匠们放假的这几天,这矿冶书院要拿出一些对策来。再有一两个月林则徐就快到了,我的时间很紧迫。”

    西山矿冶书院才是正事儿,魏芷晴那里,虽说下了药,但杨猛对她的脾性不了解,这个还得靠魏五出力,刚刚那些威胁,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一个苦守了十几年的女夫子,岂是那么容易到手的?

    “西山矿冶书院!好小子,你这是要利用林则徐啊!洋务!洋务!没想到林则徐最着紧的事情,竟然成了他最大的软肋。

    滇铜复起!你莫不是要用滇铜复起之事,撺掇林则徐引进洋务,然后再推出这西山矿冶书院,等到那个时候,这些人跟着葛仕扬学了西洋的法子,就是云贵川三省的干才啊!

    大手笔!不简单!你背后有个高人呐!哪天引来让我见见?”

    魏五这么一推算,好嘛!杨老三厉害啊!顺着杨老三做事的脉络一想,前后明显不同,显然自己不是败于杨老三一人之手,可杨老三背后这高人究竟是谁呢?

    “高人?一个贪财好色的混蛋而已,做不得什么高人。西山矿冶书院,现在主要的事务就是西山铁厂,改进西山铁厂之后,就是铸造铜炮,这段时间他们应该能拿出一些办法来得。

    等林则徐来了云南,书院的重心,就要放在铜课与盐课上,铜铁盐是西南的支柱。以西山铁厂出产的廉价生铁,挤垮云贵川三省的官办铁厂,我要在老爷子的头上,再加一顶帽子,云贵川三省铜铁盐大使。

    云南八成铜厂,现在都在老爷子的管辖之中,趁林则徐没来,我要占遍云南的铜厂,然后就是西山矿冶书院出头的时机了。

    盐课无论在哪个省都是重要的课税项目,西洋的盐场,不似咱们这边,都是以火煮盐,之前我让葛师傅弄了一些设备,就是不知效果如何,如果盐课也成了事,那事情就好办了。

    葛师傅一人不是个事儿,他再说也与咱们有区别,西山矿冶书院的筹划,一是要为葛师傅分忧,二是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杨三不会受任何人的要挟。”

    西山矿冶书院就是因为这个而建,葛仕扬一个人顶不住,是最大的原因,其他的东西,一是提高效率,二是要制衡一下葛仕扬。(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言片语辨人才

    “嗯!你的主意不错,抛开争权夺利之事西山矿冶书院该建!以铜铁盐三事称霸,这事儿往昔还没人做过呢!但朝廷的课税你怎么办?

    我对洋务不熟识,明湖那边难免轻忽洋务,你单辟出个洋务书院,是个不错的好法子,但葛仕扬这人可用吗?

    西洋的奇淫技巧,学些枪炮舰船就是了,你把铜铁盐三项也洋化,恐伤国本呐!学了西妖的东西,这些读书人还是读书人吗?这洋务有多大的利处?”

    从根本上来说,魏五是不支持洋务的,但身在云南不由己,以前掺和一些洋务之事,魏五那也是被逼无奈,学习洋务的出发点,也多半是为了制衡杨老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鸡鸭犬羊自给自足,才是魏五理想中百姓的生活,这洋务有什么好?当年的广州,林则徐学了半拉,就被洋人毁了,弄得个广州人人逐利,浮躁不堪,这在魏五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他这三问,也是做过考虑的,云贵川三课的税赋可是不少,杨家能轻易的让出去?葛仕扬传教士出身,诋毁儒教之人,可用吗?再就是洋务能带来多大利?

    “课税该交还得交,只是这云南的财政不能自给,哪有税赋上缴一说?四川、贵州的铜盐事务,把滇铜的摊子铺的大一点,不问朝廷要钱就不错了,他还想着要税?

    至于葛仕扬,他远比你合用,他的家人兄弟子嗣。全在云南。他不可用。云南无人能用!

    至于洋务之利,这西山铁厂你看到了吧!单单这几十座高炉,一年就能产大几百万斤生铁,足抵云南一省的出产,你说洋务之利何在?

    前次广州之行,听说西洋已经有了铁壳轮船和内河铁壳炮舰,你想想吧!一条内河轮船,一天十二个时辰行驶。风雨无阻,载货数万斤,一日行千里,还有那火车,这些都是你听过的。

    我这西山铁厂,如果用火车轮船运输物料,产量会更大、更多,这就是洋务之利,你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学学也是不错,你的眼光阅历可用。但治世观点就是些废物,对我来说是绝对不能用的。”

    这些事儿。杨猛那里也早就算计到了,滇铜解些进京倒是没什么,至于金银就算了。魏五现在算是半废了,只要少了这个大患,宜良那边算是彻底的平稳了,现在就该谋划西山的事情了。

    而魏五也被杨猛所说的镇住了,这个西山铁厂,没想到产量如此巨大,这杨老三之前瞒的自己好苦啊!本来以为尽在掌中的事务,到了跟前自己都分不出真假,这仗败得不冤。

    “明湖书院那边的人手,没打什么折扣吧?”

    今夜虽说打掉了魏五的野心,但难保他没有别的弯弯绕,最近这段时间对魏五的监视绝对不能放松,别被这老奸贼给蒙了。

    “没有,来的这批人多半都是无心学问的杂家,这些人不是沉迷考证、就是奇淫技巧,根本难以入眼,若不是三爷先前有吩咐,这样的人我一个也不会要的。

    这次您要杂家,我就索性将他们扫到了这边,这百十人,有几个人是有秀才功名的,其他全部都是一无是处的杂家,学生只有二十几个。”

    在魏五的眼中,那些不读经史子集的就是杂家,读书再多也无用,科举正途这些杂学一样也用不上,学来何用呢?

    几十年根深蒂固的想法,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虽说被杨老三败了,但魏五观点却没多大的改变。

    “哼……学生才最重要,这批人的岁数怕是不小了吧?”

    没打折扣才怪,听魏五的话,杨猛就能猜到,他送来的这批人多半都是些不得意的读书人,没钱没地位,只能读些杂书消愁解闷,让他们引路倒是可以,做西山矿冶书院的学生,这些人还不够格。

    “多数是三十岁往上的,最大的六十九了。”

    老底被揭穿,魏五也没多大反应,今夜一败涂地,什么脸都丢尽了,被杨猛揭着面皮问话,他也有些无所谓了。

    “回去之后,选一批机灵的学生,博闻强识、善于变通就是要求,人数不要低于一百人,以后明湖书院每次招人,都要分出一部分给西山矿冶书院,数量就暂定一半吧!

    好的苗子都送到西山矿冶书院,中平之人留在明湖书院,那些不成器的送到商学院,这就是以后分派人手的标准。”

    两人一路慢行,已经可以看到葛仕扬和明湖书院的那批人了。

    “一半?全要好苗子?那明湖书院怎么办?那里可是杨家的基础啊!”

    好苗子全被挖走,这可是关系读书人的大事,杨老三这么做事,儒学就会慢慢的凋零,其心可诛啊!

    “是基础不假,明湖书院以后培养的都是各地的官员,中平之才已经够了。回去之后,弄一套施政的教材,我再给你改改,现在就开始培养他们吧!

    至于商学院培养的账房,现在只是让他们照章办事,识字就成。”

    前期为了稳住杨家的步子,杨猛忽略了许多东西,接下来自己的重点就是西山,其他的事项都要往后排。

    “可是这样会伤了读书人的元气啊!三爷您把好苗子都挑走了,这书谁来读?那些中平之才吗?”

    “书谁来读?这个问得好,我的回答就是:不读!”

    “不读书怎么识礼仪?不读书怎么知进退?没有读书人哪有新的朝代?”

    “书读了是干什么的?不是用来科举的,咱们以后不读书,要用书!把书里面东西都用起来。

    我不是让你弄些夫子吗?把儒教那些束缚人心的东西选出来,咱们自己不用,等有机会。用在洋人身上。

    而那些对咱们有用的东西。同样也选出来。用在咱们自己身上,这就是我筹建西山矿冶书院的初衷。

    孔夫子的《论语》写了两千年了,由这本书衍生出了多少书,你知道吗?

    将没用的东西,送给给敌人使用,将有用的东西留下自己享用,衍生出更多有用的东西。对于西洋的东西也是一样,有用的咱们留下。在华夏发扬光大,没用的打包加料,给他们返回去。

    今天咱们的话就到这里,如果还有问题,明日去你昆明城的宅子里,咱们再议。”

    留给魏五一个框架就成,杨猛可没心思跟他辩论,如今这西山矿冶书院才是第一要务。

    “好吧……”

    这算是引狼入室吗?望着杨猛的背影,魏五的心里满是苦涩。

    “见过三爷!”

    “嗯!精气神还不错,看来在明湖的这段时间你们享福了。知道我连夜请你们过来,是要做什么吗?”

    魏五在明湖书院做的不错。先不管真假,起码这些读书人见了自己是要行礼的,这玩意时间长了就是习惯,至于他们愿不愿意,杨猛才不管呢!

    对于杨三爷的问题,绝大部分人都在摇头,没有动静的那些,看来也是在装样子,能猜到自己要做什么,这样的人起码心机够了,试一下也不错。

    “怎么没人猜的到?这样吧!咱们弄个彩头,谁猜着了赏金百两。

    潘桂,预备纸笔花红,让他们猜一猜三爷的意图。

    纸笔发下去,十个字之内说明白,不知道的就别乱写,写的对的人除了百两黄金,还有别的好处。别忘了在各自的纸上署名!”

    潘桂带着人手,将纸笔发了下去,一百多人开始了琢磨杨猛的心思。

    十个字还有自己的名字,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潘桂带人发完了后面的,就开始收前面的纸张了,没字的甩到一边,有字的留下,没想到他一个甩纸动作,引来了妹夫的责备。

    “把纸捡起来,都是好纸为何要随意丢弃?该花的银子,一分也不能少花,不该花的一厘都不能浪费!捡起来!”

    潘桂也是平日里大方惯了,没想到在妹夫杨猛一露怯,就挨了一顿板子,妹夫的话不能不听,潘桂溜溜的回身把丢在地上的白纸捡了起来。

    捡完了纸张,他这才把二十几份写着字的纸,呈了上来。

    “念!”

    “筹划改建铁厂,曹之嫌。”

    “滇铜复起,李明福。”

    “三爷自有安排,孙成涵。”

    “英明神武不过三爷,刘毅沉。”

    “办洋务学西术繁荣云南,谭玉彬。”

    ……

    “不错!还有人猜到了,谭玉彬,赏金五百两;李明福,赏金三百两;曹之嫌,赏金百两。

    其他交白卷的赏金十两,你们不知道就没写,说明你们诚实,当赏!

    至于拍马屁的,看看光景就成了,溜须拍马你们也学的不到家。”

    杨猛的话说完之后,多数人都舒了一口气,而几个胡写八写的只能低声叹息了。

    进明湖书院的这些人,多数都是穷苦的读书人,十两黄金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我要筹建西山矿冶书院,葛师傅做院长,谭玉彬、李明福、曹之嫌,你们三人可愿意辅助葛师傅?”

    得到了三人肯定的答复之后,杨猛这才扫了三人一眼,谭玉彬年纪最轻,三十多岁,脸色黝黑而健壮,双目炯炯有神而不斜视,应该是个任事的。

    曹之嫌,四十多岁,与谭玉彬正好相反,倒是与徐子渭有的一拼,身材瘦弱,五官有些猥琐,留着两撇鼠须,双眼贼溜溜的直转,一看就是个投机之人。

    李明福,在三人之中岁数最大、也最沉稳,年纪应该有五十多岁吧!身形中等、手脚略粗、一脸的沧桑,双目略显浑浊,但目光坚定,当是个实干家。

    “谭玉彬做葛师傅的副手,也就是西山书院的副院长,替葛师傅分忧。

    曹之嫌,做外务管事,专门负责书院的人事。李明福,做内务管事,专门负责书院派发下去的各项事务。

    这些职位只是暂时的,做得好继续坐,做不好让出位子,给做得好的人坐。”

    杨猛边说边看,说谭玉彬的时候,多数人是羡慕,说曹之嫌的时候,多数人不服气,说李明福的时候,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是钦佩。看来自己玩的花活儿算是成了,金子没白发。

    “都忙活了大半天了,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