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锢”是唐衡、曹节等人的底线,谁触动,谁倒霉。
桥玄顶风而上,亲自审阅案宗,一宗宗冤案字字血泪,令桥玄深感“党人”被冤之苦。
谁知廷尉陈球面上刚直,实际上是曹节的党羽。他道道设槛,层层提防,处处跟桥玄过不去。还参奏桥玄办案不按规矩、私自从狱中提人、放人。
桥玄所提所放之人,大多是受“党锢”牵连的无辜者,却被陈球抓住把柄,甚至上书要求弹劾桥玄,是否跟“党人”有瓜葛。
陈球是曹节早就布置下的一颗棋子,跟太监们沆瀣一气,桥玄这才明白上了曹节的当。桥玄愤恨交加,找个借口,将自己和最近频频出现的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请求辞职。
在当时,只要有自然灾害或天象变异,三公之一的官员就要轮流请辞,作为上苍对于人间的惩罚。朝廷让宗俱为司空,前司空许栩为司徒。
桥玄的官位像一支被操纵的股票那样暴涨,涨到高位以后迅速自由落体,一跌到底。虽然对受“党锢”牵连的无辜者念念不忘。但两手空拳的他,除了迎接每天的阳光,等待一定会到来的死亡之外,还能做什么。
公元172年春节,曹嵩有了小儿子曹德,沉浸在老来得子的喜悦中。曹操升入大学三年级,夏侯渊也进入二年级读书。正月初十的早晨,曹操第三次拎着礼物来到桥玄家拜年。
桥家大门依然紧闭,门上没有贴春联,只留下往年破旧的残片,显得凄清萧瑟。曹操上前敲耳房的门,桥家门房打开小门,见曹操便说:少官人还是请回吧,我家老爷谁也不见。
曹操跟门房说:我已经来了好几次,麻烦通报一声,如果桥大人实在不愿见我,我就离开。
门房还是不同意,他接待过拜年的人多了,诸位都要见见桥玄,也有因为同情来看看的,桥玄嘱咐,拒不接待。
曹操没办法,打算回家。刚转身,看到蔡邕徒步前来。曹操慌忙低头垂手而立,问候蔡邕:学生恭祝先生新年好。
蔡邕也来探望桥玄,蔡邕打从正月初一到今天,每天都来看看,但他从不要门房开门或者通报桥玄,只跟门房问几句话,比如桥玄身体怎么样,今天吃什么,有没有喝太多酒等日常琐事。
蔡邕看到曹操很是意外:你怎么在这?
曹操依旧低头回答:回先生话,学生想来拜见桥大人。
蔡邕叹息:哎……
曹操拿不准蔡邕是感叹桥玄这般凄苦,还是感叹人情冷暖?
蔡邕问了门房几句关于桥玄的日常生活,便要离开。见曹操还站着,便提出请曹操喝茶。
洛阳有很多“清艺馆”,以喝茶、清艺为主要娱乐项目的场所,是文人雅士们喜欢去的地方。
在清艺馆,蔡邕看着曹操:司徒大人临离开太学时,要我严格把关你的学习。
曹操愣住,桥玄离开快两年了,蔡邕为什么从未说起过?
蔡邕喝了一口:今天请你喝酒,是因为你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
蔡邕几乎说得曹操无地自容。两年寒窗苦读,至少有一半时间是曹嵩陪他一起度过的。终于得到肯定,令曹操泪眼迷蒙。他永远难以忘记,全院学生疯狂祝贺,桥玄转身满面忧愁的瞬间。曹操双手捂住脸,哽咽着说:可是,桥先生,他却……
蔡邕叹息,把玩着茶杯,抿着嘴唇,凄然微笑:他本来想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将来为民做主,铲除贪弊,可惜……他累了,该休息了,世人都喜欢谈论他的是非,很少有人能明白他的心,更没人能比得上他的远见。
桥玄当官不求闻达,不论豪强,对民众公平公正;他戍边外敌不敢入侵;他抓教育,不遗余力,有章有节。当然,他所处的时代,认为他有这样那样社会难以容忍的缺点,这就注定他的失败跟成功的次数不相上下。
蔡邕对曹操说:可惜司空大人在太学的时间太短。
蔡邕告诉曹操,自然将人造出来,给人一双耳朵,可以听见声音。如果不学习有知识的声音,等于是聋子;给人眼睛,是要让人看见世界。如果不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相当于瞎子;给人类嘴巴,是让人用来说话,如果嘴巴里不能说出富有见解的语言,那么就辜负了造物主的本意。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变得狂妄、无谓、愚钝、狭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除去无知与愚钝,变得通达、智慧。学习可以完善人的天性,它是上天给予人类的礼物。如果人生而不学、能学而不好学,那就枉费自然一番苦心。
蔡邕说完,自顾喝酒吃菜,尽量不打扰曹操。他需要一段时间来体会以上这番话的真意。曹操沉默良久,直到今天才真正明白,曹嵩、桥玄、蔡邕等人苦心让他学习的真正用意。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也不是为了当个高官,写几首好的辞赋,而是……不枉费造物主的一番苦心。
曹操心海翻腾,这才知道蔡邕跟他长谈是要给他更深刻的教导。当蔡邕举杯,曹操喝得一滴没剩。
蔡邕感慨:人,不能生而知之,但可以学而知之。学就要学得精到,从书中获得知识。顺畅耳目视听,完善对知识的思考,在潜意识里搭建自成知识的体系。先贤们流传下来的知识,是为了让人们活得更快乐。如果越多的知识,让人越痛苦,那就违背知识的本意。
曹操看着蔡邕,沉稳、优雅、淡定与智慧,都含在那双明皓双眸里。是什么样的学习和历练使这个中年男人成长得如此完美?
每到情浓时,蔡邕喜欢奏上一首,可手边没琴。
蔡邕的手指不经意地拨动,曹操静静地坐着,好像听到了那首“我思考,我,才存在”的《幽思》。???
本以为世事平稳,曹嵩以为曹操能跟他当年一样顺利毕业,找工作,走仕途。可世事如浮云,万千变化。还会有怎样的磨难,等待着这位资质并非上乘,刚刚浪子回头的青涩学子?
城门失火殃及无辜
六月,黄河泛滥,洪水倒灌进洛阳城内,一片泽国。窦太后,也就是被曹节和王甫夺去印绶、幽禁在云台的窦武的女儿,终因忧愤交加而崩逝。曹节等人只想以贵妃礼下葬她,士大夫们极力要求跟桓帝刘志合葬。双方互不相让,一场丧仪之争戏剧性地演化成血腥事件。
太尉李咸正在生病,坐在车上,拄着拐杖,对家人说:如果他们不答应把皇太后跟先帝刘志葬在一起,我今天就死在朝中。
朝会上,所有士大夫都签字,同意窦太后跟桓帝合葬。
奏章本来应该给皇帝看,但曹节、王甫看到士大夫们的奏章以后,在奏章上批复:过去梁皇后娘家犯罪,梁皇后都没能和皇帝合葬,而另外葬在懿陵;汉武帝黜废卫皇后,而和李夫人合葬。如今窦氏罪孽深重,怎么能跟先帝合葬?
可士大夫们依旧不依不饶,李咸又上疏驳斥曹节他们的言论,说明窦太后跟梁皇后和卫皇后没有可比性,更主要的是窦太后当初册立刘宏,当朝皇帝陛下是她的儿子,皇帝怎么不拿太后当母亲?儿子不能舍弃母亲,臣子也不能贬黜君王。太后应该和桓帝合葬在宣陵,所有礼仪都按照太后丧礼办。
到底是士大夫,一言中的。在以仁孝治天下的东汉王朝,刘宏不是不知道不让窦太后和桓帝合葬会给天下人留下什么样的口舌,甚至可能会危及到他的皇帝身份。
想想当初还是窦武用青盖车将自己接进皇宫,皇帝不能翻脸不认旧情。
曹节本还想不放手,但他想起曹腾留给他的两个字“等”和“忍”,告诫自己凡事不要做得太过,以免引火自焚。
就这样,在城南废弃的老屋中停放多日的窦太后遗骸,终于享受隆重奢华的太后礼下葬。由当今皇帝亲自为窦太后举哀、斋戒,就连太学的学生们也参加了葬礼。
窦太后葬礼过后,士大夫们似乎从刘宏身上看到希望。在窦太后和桓帝合葬的问题上,至少刘宏没有听从太监们的建议。
他们认为刘宏已经亲政多时,而且少年才俊、聪明睿智、仁孝慈悲、明辨是非。是不是为陈蕃、窦武等人翻案的机会到了?应该进一步向太监们发起挑战?
不知道是谁,认为窦太后并非病死,而是被曹节和王甫所杀。在洛阳北城墙写标语: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就是这句抒发胸中忧愤的话,几乎将整个太学连根拔起。
刘宏震怒,曹节和王甫也被激怒。
士大夫们感觉解气,可到底是谁干的?满朝议论纷纷,谁会将所有人无一遗漏地统统怨责?而且还说“天下大乱”?
刘宏下诏着司隶校尉刘猛追查此案,缉拿真凶。
刘猛属皇室宗亲,受照顾当上司隶校尉,没正经办过什么案子。查案不力,一个多月过去,还没查出个一二。
刘宏震怒,将刘猛降为虚职、闲差谏议大夫,让外战、内战皆老手的御史中丞段颎取代刘猛。
段颎有着强硬的军人气质,上次功封万户侯以后,一直留在皇城统领驻军,跟曹节文武搭档,很是合得来。段颎到任后,查出刘猛种种办案不力的证据,曹节要段颎将刘猛的不作为上报皇帝刘宏。刘宏一气之下,将刘猛降为左校。
段颎接任,派御林军四处追捕所谓的案犯,折腾几天,没有抓到真凶。最后目光落在四面环水的雍丘之地,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曹操及十数个太学生,被举报以往种种好事之举,北门事件应该干得出来。
御林军抓捕太学生和私学生上百人,曹操也在其中。
段颎敢这么做,完全是曹节等授意。就是想要借此惩治太学那帮师生,告诉他们这世道还是太监说了算。
段颎直接归曹节派遣,抓住谁能放掉,当然曹节说了算。曹操被抓,曹嵩焦急万分,慌忙跑去曹节家,说了十三个理由不是曹操干的。其中最重要的,曹操已经有两年晚上不外出,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曹节却表现得很含糊,说这是段颎主抓的事情,他不能随意插手。下面要进行筛选,如果不是曹操干的,自然就会放了他。现在着急呼呼地去求人家放了曹操,岂不引起不满和怀疑?
曹嵩刚悻悻地回到家,又有消息传来,大学二年级的夏侯渊也被抓走。
曹嵩更是焦头烂额,两个全被抓走。曹嵩坐在席子上,如坐针毡,焦虑和不安深深抓住他的每根神经。他对着墙壁上挂着的老子骑牛图发呆。自从生了曹操,就没过几天安心日子。小时候闯的祸都是小打小闹,赔钱可以了事。随着年龄增长,他惹下的祸事越来越大,从小打小闹到杀人偿命!如今又摊上这事,万一审出真是他干的,他将丢官弃爵,举家流放。曹嵩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他当过左司隶校尉,也经历过那场震惊全国的“党锢之祸”,知道官方怎么审问和折磨那些无辜的太学生和游学生、私学教授们。
曹操和夏侯渊跟随学子士子们被关押在黄寺狱,由段颎主持的筛查开始。首先量身高,身高在七尺以上,有可能作案,根据北门标语的书写高度进行测算。这一项刷掉三十多人,还剩曹操和其他八十多人,夏侯渊也在其中。
第二项测试字体,让留下的八十多人,每人都要在木板上把那条标语的内容抄写一遍。很多人跪在地上不敢写,也不愿意写。
曹操很为难,因为他没见过北门城墙上的字体,要是胡乱变体,万一和城墙上字体重合怎么办?
只能按照日常书写习惯来写。
可曹操想到万一那人也使用规范字体怎么办?
东汉时期官方用字为隶书,是一种书写简单、外形圆润、风格趋向统一的字体。如一横一撇一捺都有比较严格的规范,这样一来,难免就会笔迹“相似”。曹操便在最后一笔收笔时,将笔画尾巴上翘,形成变体。
至少有一半人和曹操有同样的担忧,他们害怕使用同样的字体会出问题,在字形上稍作各式各样的变化。
狱卒狠狠地甩浸水牛皮鞭子猛抽不敢下笔的人,认定不敢写的反而会有可能作案。
段颎毕竟是明吏,他奉命行事,却不想滥杀无辜。每个人再在墙上写一遍,使得写字的姿势和角度一致。
这一轮测试下来,夏侯渊的字显然不符合要求。
只剩下十六人,很不幸,其中就有曹操。
因为城墙上的字体,就是在最后一笔故意上翘。
被释放出来的士子们,有家人等待,就跟着家人迅速离开,没有家人等的外地学子们,三五成群结伴离开。有抱着家人失声痛哭,也有官家用马车来接自家子弟,黄寺狱门口可谓熙熙攘攘,车马喧腾。
在狱外焦急等候的曹嵩看到只有夏侯渊出来,着急得连连顿足:完了,完了,这下完了!
糊涂反被聪明误
最后十六个人被戴上枷锁,相互间拴着铁链,步行来到洛阳城北门。
这是汉代经典阙式门,两边高大的门楼上有阙楼,士兵们可以站在里面瞭望城北周围情况,随时向其他各门发出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