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帝 >

第495节

明帝-第495节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科举是不能废除的,这一点朱影龙非常清楚,而且他也找不到一条更好的选才办法来代替科举,在他看来,科举跟后世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不同罢了。

    只要考试存在,那选拔人才的方法基本都大同小异,叫什么名字都一样,当然也是有些差异的,比如说国家选才与明间选才自然会有所不同,还有读书人的出路的唯一性也发上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着。

    废除科举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会被天下所有读书人群起而攻之,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处在那个新旧思想碰撞动荡的清末,根本就没有废除科举的气候条件,朱影龙可不想去触那个霉头。可大明也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以及解放思想

    性,要唤醒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不是建几所大学 论能够解决的,新旧儒学虽然还是在你争我夺的斗地不亦乐乎,但是带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新儒学的力量太浅了,要不是有朱影龙这颗大树在背后撑着,估计早就被那些夫子大师们掐死在摇篮之中了。

    所以必须要改革科举,只有改变国家选才的内容,才能改变读书人的读书的方向。国家需要什么,读书人就应该去学什么,以此来引导读书人从儒家经典中走出来,推行“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

    “朕打算改革科举!”朱影龙在朝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科举不科举的对武官们的影响不大,文官可不一样了,大殿之中地文官起码有九成是科举上来的,剩下的一成是靠祖荫,当然学问差一 点,但能力却不必那些科道官差。

    这下子文官集团如同炸了窝,科举虽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些许小小改动也是常有地事情,但高举儒家学说的大方向可是一点都不动摇 的。

    朱影龙的治国理念与法家靠得非常近,这已经让天下地儒林学子们很是不满,不过千余年儒学的演化。儒家的学说已经变成了皇帝统治天下地工具,首先第一条,就是愚民,然后将百姓都教化成奴才。这一点满清比历朝历代做地都好,而朱影龙这个连《三字经》都背不齐地皇帝虽然扭转了大明的乾坤,取得了令人瞩目地成就。其实在许多儒学大师眼里。根本还就是看不上眼的竖子。当年朱影龙刚刚登基之时,可是有不少人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当时大批官员难逃,搞得北京朝廷差点维持不下去正常的运转,朱影龙当时可是对这些不识抬举的老东西们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派兵杀了这些人。

    明代乡试、会试均分三场,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后三日考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又三日考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四书》、《五经》所用注疏起初各有规定,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廷试只有一场,试策问。科试命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其文略仿宋经义,但必须以古人的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八股一说始于明初,一说始于成化),通称制义。乡试、会试之所,亦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试卷之首,书三代姓名及本人籍贯、年龄,所习本经,所司印记。文字中回避御名、庙号,不许自序门第。试卷弥封编号。

    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 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 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 结,称复收大结。八股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朱影龙早就想废除了,只不过时机未到,而且一下子废除八股,天下的读书人必然不会罢休,有的人钻研了一辈子八股,到头来,朝廷居然不考八股 了,那对这些人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过程,比如给出一个年限,让这些人还有一两次机会,那么反对的声音也就小了很多,而且朝廷开科,不可能不取士,有个几年的缓冲,颁布新的考试内容,废除八股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了。

    实在不行,可以分新、旧两科,让天下的举子自己选择靠旧科还是新科,新旧科进士区别对待,发展前途也不一样,这样数年之后,必会有人看出新旧可进士前途不同之处,这样为了前途靠新科的自然就越 多,旧科的就越少,再在录取的名单上做些文章,也可逐渐废除八股,一下子废除八股有些难度,而且废除了之后,科举考些什么内容合适,这一下子也很难找准,需要一个调整变换期,这些都需要实践之后才能知道,所以朱影龙想先摸一摸底,再决定采取那一种办法更好,更为妥当,他不在乎改革的时间的长短,他有的是的耐心!

    当然以明末清初相对宽松的政治和学术氛围,呼吁废除八股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比如张、张采、顾绛(顾炎武)等复社中人,如今在朝中复社是仅次于东林的带有政党性质的团体,张、张采都入朝为 官,不过都不在中枢,顾绛则被朱影龙选入国子监,成为天子门生,这些人都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张、张采跟两兄弟跟朱影龙关系也很深,算起来也是潜邸出来的,复社跟东林一脉很难界定,他们当中许多人即是东林党人,又是复社中人,本来东林党人一项想以儒家正统思想来挽救国家,但是由于朱影龙介入后,东林党开始转变,空谈的少 了,干实事的多了,东林党变得更急务实和包容,复社的思想在朱影龙看来有些激进,年轻人嘛,谁都有些火气,因此复社与东林党正统思想一脉的还不时的有些摩擦。

    当朱影龙抛出了有限的,或者说一半的废除八股的主张之时,大殿之中的群臣顿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知道年轻的皇帝是一个敢行常人所不能行的改革派君主,虽然看起来皇帝的学问连一个童生都不 如,可人家肚子里有货色,而且大家也都见识过皇帝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朝廷中枢权力机构到土地到税收,再到现在的科举,可劲儿,皇帝是想把大明朝彻底的改革个遍呀!(未~,,,)

 第二十四卷:周边攻略之第一章:废除八股(三)

    阵吵吵嚷嚷之后,大殿之中逐渐沉寂了下来。// 

    “都说话呀,怎么了这是?”朱影龙望着台阶下站着的这一帮子文武大臣,有些惊讶道。

    “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而我大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 多字数,那么多句子,又能出多少题目呢?数百年里,每一章、每一 节、每一句都作过了题目,都被无数的士人做烂了,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两截,以至长或短、有情或无情截搭题,等等难以枚举的命题门法,斩头去尾,语句不通,张冠李戴,乱点鸳鸯,无奇不有。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于拟题。微臣认为,科举已经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微臣赞成皇上的废除八股的政策,但废除八股是一件大事,微臣建议皇上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让天下的读书人彷徨无期,失了天子士子之心。”

    “冒大人说得有理,科举是有诸多弊端,皇上锐意改革这也是为了造福天下读书人,让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能够被朝廷所用,所以臣也支持皇上废除八股,不过臣也赞同冒大人的说话,八股取士不可一下子全部废绝,不然会引起诸多连锁反应。”吏部的尚书大臣黄尊素也站出来赞同道。

    有了两个赞同的,必然就会有反对的,首先反对的最强烈的是翰林院,翰林院本来是朝廷储备高级人才地地方,历来头甲三名、二甲的头几名都是先进翰林院,然后外放镀几年金。就会被调入中央,担任实权要职,进翰林院可是无数多数人的梦想,但是现在朝廷明显减少了对翰林院的重视,翰林院也就成了收罗老弱病残的地方,朝廷看不顺眼,或者说没什么才能的,又没什么大错,不到退休年龄的,实在没有办法安排的。翰林院成了首选,要是朝廷再把八股废除了,那翰林院可真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要知道翰林院的人个个都是八股文的高手,反正他们都是闲官,平日里除了院里地事情,就是被邀请道各大书院讲学,传授科举经验了,这要是废除了八股,他们除了谢谢东西。可真就一无是处了。

    正经科班出身的官员,尤其是混到朝廷中枢的官员们大多对废除八股表示了反对,想一想,朝廷在这个时候废除八股。将会产生多么大影响,尤其是朝廷对士族开刀之后,又准备向天下的读书人开刀,难道皇帝真的想做孤家寡人不成?

    没有几个人知道朱影龙下的决心有多大。但是亲近的几个老臣一个都没有开口,早在开封的时候,朱影龙就对手下这帮子老臣子们提到过他对朝廷科举制度的不满。这些他们都知道。但是朱影龙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来要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到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影龙,他是要借助自己刚刚砍下来的屠刀。趁血迹还没有干之时再砍上一刀,不等天下缓过气来,将教育改革狠狠地向前跨一大步,这样一记连环勾拳,将大方向定下来,为日后更多、更猛烈的改革铺平道路。

    血淋淋的屠刀告诉天下人,没有人能阻拦皇帝亲自推行的改革,谁阻挡,谁地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一旦皇帝下决心要做某一件事,阻拦是不行的,只会激来更大的怒火,因此尽管在庙堂之上,许多人对废除八股都没有开口,他们选择沉默。

    废除八股可不是说一句话,下一道旨意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考虑地事,废除八股之后,朝廷科举该怎么考,考试如果没有一个规矩,那对阅卷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还有考试内容,这才是废除八股的核心内容,是不是还考《四书五经》?如果还是考这些儒家经典地 话,那废八股也没什么?八股文也不是科举考试地唯一格式,只是到了大明才兴起地,换个别的格式,只要是同样地内容,问题也不大,也就是俗称的“换汤不换药”,相信天下的读书人只会认为朝廷想搞点新 意,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再者说,要是换个什么考试方式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考的,科举也就没了意义,如果这一点天下的读书人都看不明白的话,那还考什么科举,干脆回家种地好了!

    取消《四书》、《五经》不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那简直就是自杀的行为,搞不准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儒家的实力不在武力上,而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认知上,这是一种无形的力

    也就是俗称人心的力量,朱影龙没有傻到直接去对抗 儒家的“愚民”做的实在是太好了,他只能去利用它,并且改变它,所以改革必须从根上做起,正如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道理。

    经过内阁数天的会议以及多方讨论征求意见,最后还是权衡考虑直接废除八股将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内阁原则上提交了一份同意今后科举不限定作文格式,也就是说,就算是不用八股文的格式,也可用于科举考试,当然也有些限制,比如字数等等,还有考试时间也有所缩 短,并增加了《大明律》的考试,以选择题的模式,并公布了考试办 法,还有教育部进入实质性的改革阶段,建立以乡学、县学以及府学到大学的四个等级的国家教育体系,而今后的童生试、乡试将会成为县学到府学以及府学到大学的升级考试,考试合格则入学下一个等级,大学毕业合格方可参加科举,为了不想后世那样限制年龄,学子可以任意跳级,但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就算你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只要通过大学的毕业考试,那么就可参加科举,中国历来就缺少天才,所以不能给天才捆上太多的框框,那么天才也会变成庸才了。

    再就是教材,朱影龙根据后世的教材编撰之法,划定了必修教材和选秀教材以及课外辅导教材三个大类,启蒙一类的教材不用太操心,就是增加了算术、绘画、体育等等,童生试后,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必须到府学攻读,当然也可以在家自己攻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