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13节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3节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上,数息的时间足以致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是鬼神附体,但宝鼎只要不失控,一切正常,这与鬼神附体的彻底疯癫不一样;如果说宝鼎吞食了特殊的药物,但激战中兵器的撞击声又能将其短暂唤醒,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不可思议的药物?难道他是一个半痴半疯的怪物?
    “如果你是个痴儿,这一切还可以勉强解释,但你不是。”荆轲望着满头大汗的宝鼎,语气颇为无奈,“在你被黑衣打死之前,你的表现的的确确是个痴子,然而奇怪的是,当我把你救活之后,你就变了,你的言行举止,尤其你的眼神,都变了。过去你的眼神空洞无物,那是一个痴子的眼神,但你复活之后,眼睛充满生气,眼神清澈明朗,没有半点痴呆的痕迹,而你的言行沉稳,举止有度,即使在大将军面前也能侃侃而谈,根本就不是一个稚嫩的少年人可以做到的。”
    痴子?复活之前我是个痴子?怪不得这副躯体前主人的记忆破碎不堪,原来如此。宝鼎霍然大悟。他绝对相信荆轲,这与前世他对荆轲的崇拜有关,这几天与荆轲接触多了,更是被荆轲风度和气质所倾倒,他不假思索地相信了荆轲的判断。
    的确,如果不是痴子,不是重度精神病患者,怎会有如此狂暴的一面?你把一个孬子惹火了,或者孬子突然发狂要对付你,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将陷入何种可怕的境地。现在宝鼎知道了,自己的脑子构造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穿越之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自己现在是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只要给自己一个诱因,精神病马上发作,行为能力完全失控。
    “操……”宝鼎沮丧之下,恶狠狠地爆了一句粗口。老子的运气也太差了,前世流血流汗都都娶不起老婆,无奈之下狠心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今世穿越到战国,竟然是个精神病患者,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宝鼎又是愤怒又是失望,蓦地仰头向天,双手握拳,纵声狂吼……又疯了。
    荆轲说时迟那时快,冲上去对准宝鼎的后脑就是一拳。宝鼎一旦疯狂,唯一阻止的办法就是将其打晕,否则他会一直咆哮冲杀,直到力竭。当日荆轲活擒宝鼎,就是耗尽了宝鼎的体力,然后不费吹灰之力,一拳解决问题。
    =
    宝鼎醒来时,发现自己赤身**泡在药水里。他现在每天要泡四个药水澡,浓郁的中药味让他难以忍受。想到前世今生的种种坎坷,不免悲从心生,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前世他的性格也算坚韧,但莫名其妙地醉死了,又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战国,成了一名精神病患者,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再也坚持不住,痛哭流涕。
    荆轲走了进来,默默地站在他的身边,一言不发。
    宝鼎酣畅淋漓的哭了一会儿,心中的悲痛得以宣泄,情绪随即慢慢平静下来。
    荆轲看他逐渐正常,低声劝道:“你还是一个少年,活在世上的时间还很长。这种病虽然罕见,但应该还有治愈的希望。”荆轲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想了一下,排除了鬼神附体和药物控制的可能,认定这是一种罕见的疯痴病,只要有诱因,它就间歇性发作,目前肯定找不到治愈的办法。
    我现在还是一个少年?宝鼎先前没有仔细听荆轲的话,这次他听清了,惊讶地抬头望向荆轲,“我是一个少年?”
    荆轲点点头,对宝鼎惊讶的表情视而不见。他已经认定宝鼎是一个疯子,而这次复活似乎让宝鼎的疯病有所改善,估计和当日黑衣连续重击宝鼎的脑袋有关,但这种改善目前看来十分有限,他依旧是一个半疯半癫的痴儿。
    宝鼎看看自己精瘦的身体,又摸摸自己光秃秃的下巴,呆了片刻,接着摇头苦笑,紧紧闭上了眼睛。先前他摸不到脸上的胡子,估计自己年纪不大,但也没想到这副躯体的前主人竟然还是个少年。年纪小在这个时代更没有优势,也就是一炮灰。
    “睡一觉,明天再练。”
    荆轲转身要走。宝鼎突然喊住了他,“我还能活几天?”
    荆轲欲言又止。这小子脑子清醒的时候非常聪明,为人处事也稳重有礼,一个少年人能具备这样的品性,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他是个痴儿。
    “不超过十天。”荆轲还是决定告诉他。既然宝鼎有清醒的时候,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那就应该给他活下去的希望,“以你的武技,杀出重围并不是没有可能。”
    “但我会在瞬间失去抵抗力。”宝鼎叹道,“我死定了。”
    荆轲想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你可以克服这个致命缺陷。”
    宝鼎心里一喜,从浴桶里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请荆卿教我。”
    “晚上我来。”荆轲说道,“只要你刻苦,十天时间足够了。”
    =
    <;ahref=。>;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四章 再杀一人
    荆轲回到将军府的时候,李牧正站在隐壁墙后面来回踱步,刚毅的面孔上罩着一层浓浓的焦虑。~~~~
    “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李牧看到荆轲走到身边,开口问道。
    荆轲知道李牧担心宝鼎的状态,如果从实禀报,李牧必定更加忧虑,所以他眉头轻蹙(cu),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会解决好,不会耽误大将军的事情。”
    李牧有心问得仔细一点,但看到荆轲胸有成竹的样子,又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此事也只有荆轲才能办好,将军府还真的找不到第二个可以放心托付的人。这次将军府花了很大代价才抓了一个黑冰武士,又颇费心思地将其游街示众,目的无非就是一个,把将军府抓住黑冰武士的事和这个黑冰武士的相貌公之于众,为一下步行动做好准备。此事关系重大,这个黑冰武士是否合作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个计谋的成功与否,万万不可出错。
    “张良先生几时可到?”荆轲问道。
    “黑衣去接了。”李牧冷笑,脸显嘲讽之色,“如今代城局势紧张,张良当然要谨慎一些,以防不测。”
    荆轲听到这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张良身边有韩国铁士,实力强悍,若想刺杀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从府外传来轺车的辚辚声,跟着府门卫士高声禀报。李牧转出隐壁墙,大步走向府门,迎接张良。宾主稍加寒暄,携手走进正堂,谈了一会儿代城局势,话题随即转到这次议和谈判上。几天来,李牧和公子隆数次磋商,但因为彼此条件悬殊太大,至今没有任何结果。河北战局危急,邯郸摇摇欲坠,形势对赵国非常不利,心急如焚的是李牧,公子隆根本不着急。
    “我接到消息,说燕国大军已经云集北疆上谷长城和河北易水长城,对我代北和中山虎视眈眈。”李牧神色冷峻,语气更是蕴含着愤怒,“我想问问先生,燕国到底有没有议和结盟的诚意?”
    张良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他从李牧的话里听出了浓烈的杀机。狗急了还要跳墙,更不说李牧这头凶狠的老虎了,假如燕国公子隆非要把李牧逼到绝路,那么代北局势势必失控,李牧绝不会低头,更不会拿自己的王国和子民向燕国妥协,但是,公子隆太过自负,对这个戍守代北几十年的李牧也过于轻视。今天的公子隆其实就是站在火堆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玩火**。
    “我认为燕国根本就没有议和结盟的诚意。”李牧这句话掷地有声,让张良的心顿时拎了起来。
    “燕王喜和公子隆贪鄙无度,到了此刻还梦想与西秦平分我河北之地。”李牧用力一挥手,大声说道,“简直是痴心妄想,自取灭亡。”
    张良头皮一麻,背心处顿时涌出丝丝寒意。李牧已经决断杀伐了。
    事实是不是如李牧所揣测?张良心里有算,他这次来本来就没有指望燕王喜和公子隆会改弦易张,相反,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但若想让另外一个人促成燕赵结盟,必须利用李牧,现在,李牧在公子隆的逼迫下已经走投无路,他动了杀机,形势正在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西秦的大军正在猛攻宜安,邯郸危在旦夕,我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陪着公子隆玩下去。”李牧两眼瞪着张良,脸颊上的肉轻轻地抽搐着,杀气腾腾,“一年多来,你在山东诸国奔走合纵,我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如今事实摆在这里,燕国没有诚意,燕王喜和公子隆决心趁火打劫。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是否还有力挽狂澜之策?”
    张良沉吟良久,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语调平静地问道:“大将军,你要考虑后果。一则蓟城的局势如何迅速稳定。你动手了,蓟城必乱,燕王喜措手不及,首先就要稳定蓟城朝局,但这个时间有限,一旦蓟城稳了,燕国的大军就会两路出击。一路从上谷攻打代地,你的大北军南下作战,代地空虚,代北必失。一路从易水攻打中山,赵国的大军都集中在邯郸南北两线,中山空虚,中山必失。这显然不是你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次,如果你抢在蓟城朝局稳定之前击败了西秦,解了邯郸之危,赵军必定元气大伤,疲惫不堪,那么你若想阻止燕国趁火打劫,阻止燕军南下攻击,首先必须议和燕国,但那时你拿什么来化解彼此的仇怨?”
    张良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李牧要杀公子隆的事,心照不宣嘛,但张良必须要知道李牧如何善后。李牧把燕王的弟弟、燕国的国相杀了,以便混乱蓟城局势,给代北军南下作战赢得时间,同时又要达到两国结盟的目的,这个难度太大了,如果李牧没有妥善的办法,他绝不会做出此等“自杀”的举措。
    李牧望着张良,一字一句说了三个字,“太子丹。”
    太子丹积极主战燕赵结盟共抗西秦,为此他被燕王喜弃置不用。值此河北危难之刻,燕国的危机也日益加重,太子丹若想拯救燕国,首先就要夺取权柄,而夺权权柄的唯一办法就是杀了相国公子隆。公子隆死了,太子丹乘机上位,主政监国,燕赵两国马上就能结盟。但问题是,李牧杀了公子隆,两国结怨,即使太子丹有意与赵结盟,也要邯郸给燕国一个说法,总不能说公子隆就这样白死了,那蓟城的脸面何在?
    张良听到这三个字,心中暗喜,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严肃,“太子丹肯定需要赵国给一个说法,难道大将军愿意把自己的头颅送给燕国?”
    “人是西秦黑冰杀的,与老夫何干?”
    李牧看到张良从容淡定,知道他留有后手,心里也是暗自喜悦,深沉的声音里露出一丝兴奋。
    张良冷笑,“这几天,大将军先是抓住一个黑冰武士游街示众,接着又在代城大肆搜捕黑冰秘兵,搞得人心惶惶,就是为了嫁祸西秦?以我看,大将军这个痕迹留得太深了,燕国人不是白痴,燕王喜更没有老糊涂,他们不会相信大将军的解释,相反,他们认为大将军故布迷阵,贼喊捉贼,杀人的其实就是你。”
    李牧浓眉紧锁,抚须不语。他何尝不知道这是一个致命漏洞,但如果要堵上这个漏洞,给燕国一个合理的解释,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西秦,那必须再杀一人,那个人就是公子恒。
    公子隆是燕国王族、国相;公子恒是赵国王族,其势力至今影响着邯郸朝局;这两个人都是各自王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这两个大人物同时被刺杀,那李牧将其嫁祸给西秦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
    公子恒是平原君赵胜的儿子,在邯郸朝堂势力庞大,现如今虽然远走代北,但他对邯郸的影响难以估量。今日赵国国相郭开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隐藏在暗处的公子恒。邯郸羁押赵嘉,真正的目的不是对付李牧,而是威胁公子恒。李牧有武力在手,而公子恒隐居幕后,一般人想当然地认为邯郸是以赵嘉来要挟李牧,其实大错特错。
    不管是废太子赵嘉还是大将军李牧,都属于公子恒一系,将来他们若想控制邯郸,必须得到公子恒的鼎力相助。公子恒如果死了,对其派系的打击可以说非常致命,要不了多久,郭开就能打倒所有的对手,在邯郸为所欲为。
    李牧心再狠,也没有狠到这种地步。公子恒对此却是清楚,所以那天深夜赶赴大将军府,明确告诉李牧,他愿意舍身救国,但他希望李牧不要借着一个黑冰秘兵的供词就诛杀郭开,要知道赵国一旦将相失和,爆发内讧,那不但赵国国祚危险,他也白死了。当初他之所以远离邯郸,也是为了朝局稳定,避免内耗。今日的赵国内忧外患,奄奄一息,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大将军,你必须再杀一人。”张良的语气非常坚决,“否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