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Vrikshaka; 树神,公元八世纪,出自一个印度教寺庙。从远古时代起,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膜拜树神,即使在今天,印度还有很多地方顶礼膜拜树神。
第30节:神灵诸相(6)
5.林伽崇拜与湿婆
根据考古发现,印度早期文化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离佛陀有二千五百年,正像我们今天距佛陀一样遥远。其中心是哈拉巴和莫亨朱·达罗两大城市。在宗教上,古印度人似乎崇拜一个伟大的上帝,其特征即现代湿婆天的原型。他一方面象征创造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个苦行僧的角色,或是修炼超自然神通力的瑜伽行者。在古印度宗教崇拜中,也有崇拜伟大女神的证据,但已很难考察湿婆崇拜与女神崇拜两方面的相同表现之间有何特殊联系。
在吠陀颂诗中,湿婆并没有出现,但学者们多认为,吠陀颂诗中的楼陀罗是湿婆的前身。吠陀诗所颂扬的神灵大多表现为与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神,而湿婆神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却不是自然神。他是随着印度教的出现而诞生的,并随着印度教的发展而逐步演化成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并在印度教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吠陀时代的自然神不同,印度教的神更多地与人结合在一起。印度教有三大主神,这便是大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大梵天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其地位本来是很高的,在早期佛教和史诗中,梵天还是一个重要的神,但到了笈多王朝之后 ,梵天便逐渐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神或是抽象神的代名词,其意义也主要停留于宗教哲学的思辨意义上,与印度的现实生活似乎失去了联系,因此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毗湿奴是世界的保护神,但这个神的重要意义逐步被他的多个化身如黑天和罗摩所取代,他作为神的本身意义反而不太显眼了。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他在印度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元前后,大多数的印度教徒要么信奉毗湿奴,要么信奉湿婆。但毗湿奴教派并不否认湿婆,湿婆教派也不否认毗湿奴。二派之间虽有磨擦,但却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是因为他们相信双方最终并不矛盾,而是殊途同归。印度教的容忍精神在于吸收对方而不是排斥,他们认为湿婆和毗湿奴是同一神灵的不同方面。
湿婆大神虽然没有像毗湿奴大神那样有很多化身,但他的形象也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作为毁灭之神,他是死亡和时间的化身,头戴骷髅做成的花环,由魔鬼和邪恶精灵陪伴左右。兽主(pasupati)是湿婆的正式副称,常被称为湿婆兽主,在一座著名的浮雕中,他身旁有群兽围绕,暗示他是百兽之主。他又是蛇王,脖子与手臂上都盘曲着蛇,蛇的形象与他联系在一起,使他又成为男性性力的象征,他也以林伽(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的形象被广泛崇拜着,这种崇拜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开始盛行,至今不衰。《林伽往世书》对湿婆林伽的描写简直是神乎得令人难以思议。说是在世界创造前,梵天与毗湿奴为争夺最高神信而发生战斗,湿婆巨大而雄伟的林伽突然耸立在他俩之间。他俩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大梵天化身为天鹅向上飞去以寻找林伽的顶端,毗湿奴化作野猪向下寻找林伽的底部,结果用了一千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到。《故事海》中也讲到类似的情节,说是从前某一天,梵天和那罗延为了寻找湿婆,来到雪山脚下,他俩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焰柱(即湿婆的林伽)耸现在他们的面前,柱子的周围不停地飘落下阵阵花雨。大梵天和那罗延出于好奇心理,便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试图寻找它的尽头,但他俩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尽头。死亡与生殖在湿婆身上都被推向了极端,并奇特地结合在一起了。
第31节:神灵诸相(7)
湿婆又是一个伟大的苦行者,象征着永远的宁静,在高高的喜玛拉雅山,坐在虎皮上,千百年来他一直在打坐入定,因此,湿婆几乎成了苦行的代名词;他的额头上长着象征无上智慧与洞察力的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标志着他所进行的苦行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湿婆又是舞王,他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姿,有的极其温柔曼妙,有的则极其可怕、猛烈,世界毁灭之日,他会跳起疯狂的舞蹈。一方面是〃静〃的化身,另一方面则又是〃动〃的精神。
〃恒河的降临〃是有关湿婆的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众天神被魔鬼多罗迦所困扰,预言说,只有湿婆与山神的女儿结合所生的孩子才能摧毁此魔鬼。但湿婆沉醉于打坐入定的苦行之中,让他与某个女神结合生子的希望真是太渺茫了。然而,众神还是请求雪山神女婆尔娃蒂去做这件事。这样,婆尔娃蒂来到了湿婆的苦行地,尽管她想方设法吸引湿婆大神的注意,但湿婆始终沉醉于自己的修行之中。爱神试图帮助婆尔娃蒂,结果他自己却被湿婆睁开的第三只眼睛射出的烈火烧成了灰烬。最后,婆尔娃蒂决定追随湿婆进行苦行,她去悼自己身上的装饰,成了一个女修行者,在雪山的另一座峰顶上苦修,湿婆注意到她,并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答应了婆尔娃蒂的请求。湿婆与她交媾,一次就达一百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或是休息,这使众神感到极为恐惧,担心湿婆的精液也就是恒河之水会冲毁大地。在众神的请求下,湿婆答应自己垂头顶着让水从他盘成了犄角状的头发上流过,然后才流向大地。这样,恒河之水才从天而降,在波光闪闪的恒河也就是湿婆的精液之中,战神诞生了,他长大之后摧毁了魔鬼多罗迦。黑格尔认为,印度这种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把一切贞洁和羞耻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但印度人艺术家却对〃恒河降临〃的故事却感到极为亲切,他们也由衷地敬畏湿婆的伟力和伟迹,他们常常在很多传说中插入这个故事,并反复不断地对它加以改写,使之成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艺术家也出于非凡的想象,将这个故事以宏大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恒河的降临〃,表现出万物的勃勃生机。
《恒河女神降凡图》(Gangatarana),帕拉瓦王朝,公元七世纪早期,花岗岩雕刻。它描绘的是《薄伽梵往世书》中所述的圣水恒河从天而降的情景。浮雕中各种动物、苦行师、精灵、神灵等,都环绕着一道有男女蛇神在内游戏的小瀑布,以此作为恒河的象征。
6.幻象与女神
在中国古代,常有狐狸化作美女的故事,《太平广记》卷四五四引《酉阳杂俎》说:〃旧说,野狐名阿紫……将为怪,必戴骷髅拜北斗,骷髅为坠,则化为人。〃在这样的说法和故事中,美女常常和妖精联系在一起,变得极为可怕;尤其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妖精(野狐)变成美女或美女变成妖精(野狐)的那一刹那。在印度古代,幻变和幻象也主要和女人结合在一起,但对于这种幻象,印度文化的看法则与我们截然不同。
在《梨俱吠陀》里,摩耶或幻变(即神力、神变、幻术或幻象)主要代表智慧与行为结合起来的超凡的能力,含有巫术的意义。麦克唐奈在《吠陀神话》中说:〃它(即摩耶)有一个在英语中几乎同等的词craft,它的古意义表示'神秘的力量,巫术';后来则表示'熟练技巧,工艺',另一方面又表示'欺骗的伎俩,诡计'。〃在起初的意义上,幻术和幻象主要表示一种本领,这种本领既属于天神,又属于魔鬼,但到了后来,摩耶则变成了女人的本质。
第32节:神灵诸相(8)
湿婆与婆尔娃蒂,拉吉普特细密画,约公元17世纪。
湿婆的配偶婆尔娃蒂就非常善变,常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当她与湿婆坐在一起时,她叫乌玛,一般情况下,她都位于湿婆的左面,与湿婆的身体合为一体,在雕塑中常常表现为一半是男一半是女的造型。婆尔娃蒂和乌玛都年轻美貌,身材窈窕,在一些神话故事中,她们有时也被说成是姊妹。在生活中,婆尔娃蒂又变成了湿婆的另一个配偶即充满风趣的高丽。在印度教社会中,宗教与生活可谓水乳交融,神也并不总是高高在下,而是充满了人的七情六欲,湿婆大神也不例外。在印度神话中,也有湿婆与高丽相互捉弄对方的故事,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调。
这个故事在17世纪孟加拉语神话演变本中,婆尔娃蒂变成了高丽。说是高丽化身为一个低种姓的摆渡女,正好遇上湿婆过来要她摆渡。湿婆不知这个摆渡女是高丽所变,他一下子就被摆渡女的出色姿容迷住了,神魂颠倒地要与摆渡女寻欢作乐。高丽坚决反对,说自己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摆渡女,而湿婆却是大神,身份地位与她均不相配。但湿婆却一意要与摆渡女成全好事,死活纠缠着不放,最后他以一个钻石戒指终于使摆渡女以身相许。正在湿婆得意忘形之时,摆渡女现出了湿婆的妻子高丽的真面目,嬉笑怒骂地谴责了湿婆的放纵行为,这使湿婆羞愧得无地自容。
湿婆受到这番戏弄之后,便设计对高丽进行报复。一天,他先变成一只老鼠,将高丽最喜欢的一件衣服咬坏了,然后又变成了一个裁缝。当这个裁缝来到高丽面前时,高丽一眼就看出了真相,但她假戏真做,便请裁缝给她修补衣服,这裁缝拒不答应,除非高丽答应他的非份要求。于是高丽就说,你这个裁缝也是一表人才,为了我自己心爱的衣服,我就答应你的请求吧。这一下,湿婆算是抓住了把柄,他去掉了自己的伪装,开始对高丽的不忠行为进行谴责,高丽装作羞不可当的样子,但内心里却是乐不可支。
婆尔娃蒂、乌玛和高丽都属于湿婆配偶中美丽漂亮的女神,这是一种类型。除此之外,与戴着骷髅的湿婆相适应,湿婆的配偶还有杜尔迦和迦利两种可怕的类型,她们的肤色由黑至灰至蓝都有,大多象征着生命的黑暗面。迦利(又称时母,象征着时间和死亡)全身呈黑色或蓝色,长着千只手臂,额间有第三只眼睛,常裸体出现,全身骨瘦如柴,鼻大、嘴宽、口伸红舌,两眼深陷。属于迦利系列的还有准提等女神,她们常持象征死亡和毁灭的念珠和骷髅头。
最为可怕和残酷的形象是杜尔迦(难近母:难以接近的)。她常常被描写成一个女妖魔:青面、獠牙、红舌、多臂,手持长矛或毒蛇,头戴骷髅头骨做成的花环,身着红衣,骑一头狮子或老虎;有时她也被描绘为一位冷酷、残忍的美貌女神,牛魔王勾引她时,被她无情地杀死了。
印度泰米尔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可怕的女战神名叫姑拉娃依,她吞吃战场上的尸体,吃饱后又在留下的尸体上疯狂地跳舞,她和杜尔迦属于同类形象。类似地,密教中的女神姬娜玛斯德和杜尔迦女神在精神上也是一致的,不过,这一形象又融合了婆尔娃蒂和高丽一类女神的特征,表现出女性的复杂性和幻变性。
7.性力与女神崇拜
印度一直有崇拜女神的传统,但从哈拉巴文化至笈多时代,女神崇拜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是到了中世纪,女神崇拜才占据了真正重要的地位,并在印度上层社会中盛行开来。女神体现的是性力,按印度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看法,神即男性神是超然不动的,只有他的女性因素是积极的、活动的。笈多王朝时期,神的女性配偶已经开始出现于印度神庙之中,之前,她们虽也存在,但多表现为影子般的形象。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女神崇拜日益显耀,直到公元11世纪穆斯林入侵之后,女神崇拜才从印度文化传统中的主流变成潜流。
第33节:神灵诸相(9)
性力教派主要崇拜性力。〃性力〃 音译萨克蒂,所以性力教派也叫萨克蒂教派,崇拜性力实际上指的就是崇拜女神或女性;性力也可理解为女性的本质和精神,具体体现为湿婆的配偶,其中以婆尔娃蒂、杜尔迦和迦梨最为有名。
为什么不崇拜神灵而崇拜性力或说是女神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印度人看来,性力代表着神灵所特有的能动性或活力,而世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的生命中出现的所有形态的秘密能量,都来源并最终归于这种神力。举例来说,佛陀代表着佛教中最高的神明,但使我们中国人感到更为亲切也更为实在的却是观音菩萨,如果说佛陀代表着静止主动、高高在上的精神的话,那么,观音体现的则是佛陀的活力,她与人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常常以对观音的崇拜代替对佛陀的崇拜。从印度湿婆教派的神学观念上说,湿婆体现的是静止不动的纯粹意识,而萨克蒂即性力则表现为世界的幻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