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86-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

第30节

5186-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第30节

小说: 5186-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电部检讨说:1960年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全国上马300多个,结果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而且还挤占了农村大量的劳力,影响了农业生产,也造成近年来防汛工作很紧张。    
    具体地说,“大跃进”运动在水利问题上,一方面取得重大成绩,修了很多很好的水库;一方面也上了很多得不偿失的项目,造成重大损失。河南、湖北等不少省市都有乱修水库造成大面积土地沙化,甚至死人的情况发生。这一方面留下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在中共中央各部门的检讨中,《人民日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检讨非常值得在此一提。毛泽东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很多时候都让吴冷西列席中央常委会议。吴冷西的政治待遇,可以说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之上。自然,吴冷西对中央的各项决策过程是十分清楚的。    
    吴冷西于1957年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他的前任邓拓因为不及时宣传中央的精神,曾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吴冷西大概是吸取邓拓的经验教训,变得非常注意抓苗头,赶潮流,致使其主管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大跃进”期间起了非常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次会上,吴冷西在检讨时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可以说,在一个时候,没有《人民日报》比有《人民日报》还要好一些。”    
    这是一句比较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也是他深刻反省的结果。所以还在毛泽东提出开“出气会”之前的前十天,吴冷西就在中直系统的文教组做了全面系统地检讨,将《人民日报》的错误概括为九个问题。    
    他在谈到建立人民公社问题时说:1958年夏的北戴河会议说:先试点,再推广。9月4日《人民日报》社论却说“也可边试点,边推广”。北戴河决议说: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要三四年、五六年,或者更长的时间;9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却把“或者更长的时间”这几个字擅自删掉了。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日报》是火上加油,以致错上加错。    
    关于高速度与按比例,吴冷西说:宣传了总路线的灵魂是高速度,高速度本身就是按比例。片面强调多快,忽视好省。    
    是啊,翻开当年的《人民日报》,“高速度万岁”,黑体大字赫然醒目。《人民日报》的浮夸言论,满纸都是!    
    吴冷西还说:宣传地方工业遍地开花,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对此,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及时说,实际是“一马当先,万马落后”。毛泽东插话说,是“一马当先,万马皆死”。毛、周的话,反映了他们对这一口号的深刻反思,教训是痛彻心骨的。    
    关于破除迷信,吴冷西说:主席讲了敢说、敢想、敢干,要以马列主义为基础,《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社论。④此后,它成为一句家喻户晓的著名口号,也为后来所有了解中国“大跃进”这段历史的人所熟知。当年的福建省委书记梁灵光几十年后回忆说:“《人民日报》登出一张小孩子坐在麦穗上的照片,发表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说什么‘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一天以后,“柯庆施不断地给我们打电话,说全国连发几颗‘卫星’都是在北方,南方的空气太沉闷了,你们要表态呀!叶飞很紧张,连忙把新闻记者找来,要他们‘赶快动手’。这样,福建也开始放‘卫星’”。很显然,《人民日报》在其中起了很负面的导向作用。    
    关于浮夸,吴冷西说: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强调压缩空气,说河南一年水利化即使能够实现,也不登报,硬是卡死。但是《人民日报》却在1958年6月7日,报道河南半年就实现了水利化,而且发表社论《河南人民做出了好榜样》,将全国的军。报纸还大量登载高指标、放卫星,批评不相信高指标的人是“右倾保守”,是“白旗”。    
    1959年6月5日,罗荣桓在解放军政治学院的一个会议上说:现在看粮食越紧张,越是去年放卫星的地方,不紧张的倒是去年被插“白旗”的地方。真是一语中的。    
    关于瞎指挥,吴冷西说:不问具体条件,运用一种激将法:“这儿能办到,那儿为什么办不到?”这样推广了一些很错误的东西,如大面积丰产方,方田化,企业无人管理等等。还在报上搞了许多进度表,如扫盲进度表,除四害进度表,造林进度表,钢铁放卫星等等。批评数目字低的是劲头不足。对此,一些省委反映强烈,并告到毛主席那里,说《人民日报》在“大跃进”中搞各省进度表,对他们的压力很大,其结果只能是你赶我追,大搞虚夸。毛泽东为此批评《人民日报》,“要引以为戒”。    
    吴冷西还谈了一些《人民日报》的其他错误,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毛泽东提出开“出气会”的当天,1月29日,吴冷西还以新华社社长名义在中直系统文教组做了检讨。    
    新华社同《人民日报》一样,是中央的喉舌,它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央的声音,在全国全党有着极高的舆论导向作用。那么,它在“大跃进”期间又做了些什么呢?吴冷西说:对所有制的报道中,曾经提倡“一切社有”、“全民所有”、“消灭私有制残余”、“交出全部自留地,并且将私有的房屋、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全社所有”等等。在农业方面,所报道的各种卫星,最高的冬小麦亩产7320斤(河南),春小麦亩产8585斤(青海),早稻48925斤(河南),中稻60400斤(广东),北方水稻12万4329斤(天津),红苕25万斤等。宣传过“放开肚皮”“无限量”地吃饭。    
    在工业、财经方面,把过去的规章制度,一概说成是把职工群众的手捆起来。还公开提倡过无人负责制,赞扬了建华机械厂实行的“八无制度”③。    
    此外,还有什么16个无盲(文盲)省,54个四无县(无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无痛病院(外科不疼,皮肤科不痒,妇产科不叫,小儿科不哭)等等。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第三部分从省委书记到部长的检讨(5)

    报道安徽提出文化大普及的标志是:人人能读书,会写会算账;人人学科学,技术个个强;人人看电影,每月两三场;人人能唱歌,歌声满城乡;人人能画画,处处是画廊;人人能舞蹈,男女喜洋洋;人人能表演,百花齐开放;人人能创作,诗文似海洋。这诗一般的描绘确实很美,遗憾的是太浪漫了,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这些充满理想、超越现实的报道,表面看来美好动人,但实质是愚弄了人民。报纸的生命是真实,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宣传的价值。《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种失信于民的情况,毛泽东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59年5月他批评说:《人民日报》老气没有了,但去年吹得太凶、太多、太大。现在的问题是改正缺点错误。如果不改,《人民日报》就有变成《中央日报》的危险,新华社也有变成中央社的危险。    
    做宣传工作难,很多事情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不能够左右的,但火上加油、错上加错的东西则是应该认真反思的。当时的毛泽东对《人民日报》表示了不满,但也没有过分追究,而是以一种循循善诱的口吻教导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头脑都要冷静,多开动自己的脑筋,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调查,追根问底。要比较,同周围比较,同前后左右比较,同古今中外比较。……记者,特别是记者头子,……像你(吴冷西)这样的人,头脑要清醒,要实事求是。”     
    看了各省委的检讨,再看中央各部委的检讨,大致可以看出,七千人大会的特点之一是中央担担子,而“出气会”是省委担担子,给地、县委书记减担子。实质上是层层放担子。王任重说:“中央没有处分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处分你们”。王任重的话,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出气和作自我批评试图达到的效果是,在错误和挫折面前,大家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吸取教训,跌倒了爬起来,团结一致做好以后的工作。从大会的效果来看,这一目的实现了。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第三部分邓小平:厚道人的一篇务实报告(1)

    2月6日,正月初二,七千人大会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全体与会人员乘坐着统一安排的汽车,从北京城的四面八方奔向人民大会堂。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阖家团圆的节日,尽管处在困难时期日子艰难,北京和天安门的许多建筑物上还是悬灯结彩,红旗飘扬,爆竹声在噼啪作响,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天公也很作美。正月初二这一天,天气温暖,气温高达摄氏9度,也为人们的心里增添了几分暖意。    
    七千中共高级干部云集北京过春节,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2月4日除夕那天晚上,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彭真以东道主的身份,主持春节联欢晚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云、林彪、邓小平均来助兴。当他们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腾,发出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向中央领导同志祝贺春节”。    
    正月初一晚上,解放军总政治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拥政爱民联欢晚会,有4万多人参加,规模之大令人乍舌。这次晚会,据周恩来讲,他本不想惊动毛主席,在晚会开始前的一小时,想来想去,还是要和毛主席说一声,结果毛主席表示他要参加。周由此得出结论,毛主席是愿意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因为毛泽东的出席,中央领导几乎全部出动。1962年2月6日的《人民日报》对此报道:“8时整,毛主席、刘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主席台,向大家祝贺春节。这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欢呼‘毛主席万岁!’”事隔42年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情,感受他们的情绪,在困难和贫苦之中,他们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对党、对毛泽东充满着热爱和信赖。    
    七千人大会的全体与会者都出席了除夕和初一晚上这两次联欢活动,但当时的报纸却只字未提他们参加联欢的事情。七千人大会是悄悄进行的。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北京市民,不知道这个春节还是全中国政治精英的一次大团聚。    
    联欢活动一过,正月初二,大会就继续开全体会议。会议仍然由毛泽东主持,由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讲话,他要专门讲党的问题。    
    按常理这是春节之后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大家都要互道一声过年好之类的客气话,以表示友好喜庆之意,但毛泽东一如既往,没有开场白,上来就说:今天开大会,请邓小平同志讲话。    
    邓小平呢,也没有客套,开口就切入了正题,仿佛春节并不存在一样!只听那抑扬顿挫的四川话在大会堂里回荡:“同志们:这次会议,是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会议。现在,我讲一讲党的问题……”    
    邓小平的特点是,善抓大事,举重若轻,在别人看来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他那里会变得简单起来。他的讲话也比较简洁、直接。所以,今天的大会安排邓小平和朱德两个人讲话。邓小平先讲,朱德垫后。    
    当年的邓小平,57岁,小毛泽东11岁,小刘少奇、周恩来6岁,是中共领袖中的少壮派。毛泽东对邓小平比较欣赏。早在抗战初期,便对邓小平委以重任,使邓就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当时的中共仅有三个师);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就任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尤其是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指定邓小平担任由两个野战军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赫赫有名的刘伯承、陈毅两个司令员都在他之下。建国之初,邓小平就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成为雄踞西南的一方大员。1956年,毛泽东亲自举荐邓小平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他对邓小平的评价是:公道,有才干,能办事,顾全大局,是个厚道人,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大凡毛泽东表扬人,说你学习好或者人才难得,其实未必能合得来,一起干得久。但是表扬你是老实人,你就可以在他身边工作得长久了。罗荣桓曾多次被毛泽东誉为老实人。罗荣桓去世以后,毛泽东无限惋惜,赋诗追念,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更道出了罗荣桓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罗荣桓在众多将帅中是惟一一位享受毛泽东以诗纪念殊荣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老实人?厚道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