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6-教子有方-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孩子懂得了如何理智消费。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订消费计划。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这样的毛病:花钱很没节制,父母给多少花多少,花完了就跟父母要。一位学生在某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在2000元以上。面对各种不正常开支,不堪重负的母亲无奈地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特殊的“母子协议”:“从即日起,每月除500元生活费以外,其他任何额外开支都必须向母亲提出书面申请……在校期间,不能有任何赊账行为;因恋爱而需要的支出只能从500元生活费中支出;学期结束后如没有超支行为,父母将给予1000元的现金奖励。”
母亲说,儿子在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2000元以上还经常出现严重亏空,动不动就向朋友借钱,还在校园内外赊账消费。到了实在赊不到的时候,就回家以各种理由要钱还账,然后再继续自己的超前消费。母亲曾坚决拒绝为儿子的赊账“埋单”,债权人却说:“如果不尽快还钱,我就要向学校告状。”为了儿子的前程,她只能屈服。在无数次地为儿子“埋单”之后,她决定用协议来规范其消费行为,同时还要印刷倡议书,呼吁有同样遭遇的父母共同抵制孩子的超前消费,教会孩子理智消费。
第三章 学会俭朴——美好生活的开始步骤七: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步骤七: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当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洛克菲勒开始自己的创业。由于刚步入商界,经营步履维艰,很快就花完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钱。他苦思冥想怎样发财,却没有方法。一天晚上,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本书的广告,书中推销一种发财秘诀,洛克菲勒高兴极了。第二天他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了一本,迫不及待地把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有“勤俭”二字,就再没有任何内容了,他大为失望和生气。洛克菲勒反复考虑这个“秘诀”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他,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分明是在“偷工减料”。后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
的确,要想发财致富,除了勤俭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此后他每天都会提醒自己节俭,每天都会因节俭而存下一点钱。同时他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在经营中他精打细算,想方设法地将开支节省,把赢利中的大部分储存起来,到一定时间再把它投入到石油开发中。照此循环发展,他的资本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经过30多年的“勤俭”经营,洛克菲勒集团成为北美最大的三个大财团之一,其财团下属的石油公司年营业额可达1100多亿美元。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足,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荣,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到达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可见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这就是储蓄。
所以,从现在起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写给父母
让孩子从小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在当代社会里,教给孩子科学的理财方法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父母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孩子对钱的了解认识,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要教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可以说,从小没有“储蓄罐”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认识。父母要培养孩子把属于他的零钱存进“储蓄罐”,这能使他养成节省“自己的钱”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孩子们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然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孩子到了六七岁时,做父母的就应教他们懂得为一个短期目标存钱的思想。比如,孩子要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并不太贵的玩具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存钱。父母可以为孩子订一个明确的计划:每天应该存多少钱,存多少天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有目的地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用“自己攒的钱”得到这个玩具,会比轻而易举地从父母处得来更加珍惜,还可以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当然,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存钱的耐心至多只能有3个星期,不会更长,时间太长会使孩子感到灰心,失去存钱的兴趣。大约到了9岁,孩子才能懂得为远一些的目标而存钱的道理。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中,学会如何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第一,储蓄优先。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把储蓄这件事延后再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了,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在做其他事之前先把钱存起来。
第二,为特定的目标设定期限。
如果孩子要存钱买一组电视游戏器配件,建议他找张配件的照片,然后在上面写上希望购买的日期,用磁铁把照片钉在冰箱门上或卧室的门上,让他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目标。
第三,一起决定应该存多少钱。
可以根据孩子平常的花销,计算出每天可以节省多少钱,将这些钱存起来;也可以根据孩子要买东西的价格,制定出每天应存多少钱。
第三章 学会俭朴——美好生活的开始本章测试:你的孩子懂得节俭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是怎样在日常行为中体现节俭的思想的。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
1爱惜学习用品,不乱丢橡皮、铅笔,一纸多用。
2不浪费粮食,吃净自己碗里的饭菜,不随意倒掉剩菜剩饭。
3不乱买衣服,不因过时丢掉衣服,也不因攀比而买昂贵的衣服。
4节约用水、用电,做到用过关水、人走关灯。
5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不乱买东西。
6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买东西时会到各个商场看看,买价格最合理的。
7珍惜各种自然资源,爱护公共财物。
8知道什么东西都来之不易,感谢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
9愿意“忆苦思甜”,喜欢听父辈们艰苦创业的故事。
10懂得储蓄,在银行开有账户。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你的孩子非常懂得节俭,这应该归功于孩子的性格和你平常的教诲。
30~40之间:你的孩子懂得节俭,但有些细节上他不大注意。如果你在这方面再加把劲,会使你的孩子受益终身的。
20~30之间:你的孩子在节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许你的教育思想不大适合他,你应该考虑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10~20之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您的孩子——铺张浪费。在他的头脑中根本没有节俭的思想,认为这是个物质的世界,人们要做的只是消费,无需节俭。也许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或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第四章 独立自主——摆脱依靠的武器独立自主——摆脱依靠的武器
所谓独立,就是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的个体而存在,他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为人方式和处世准则。每个人都渴望独立,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独立、为了自由艰苦奋斗,因为独立意味着一个真实的个体的存在,这种存在完全是由自我决定的,是不附属于任何人的。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可悲的,是丧失自我的悲剧性人物,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取得成功了。培养独立自主的特性应该从孩子时期开始,这就对父母提出了要求。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父母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首先,父母应该舍得对孩子放手,给孩子走到外边、走出父母的“掌心”的机会;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学着自己去生活,让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找到自我;第三步,应该让孩子学会自主,在有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妥善解决;第四步,要培养孩子自控的能力,因为控制不了自我的人,总会因一些小事而失去很多;第五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途径,没有思考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独立;第六步,培养孩子自我安排时间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会为自己的日常活动提出独立的、不依附于父母或其他人的规则或标准,这样的孩子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了。
第四章 独立自主——摆脱依靠的武器步骤一:父母要舍得对孩子“放手”
步骤一:父母要舍得对孩子“放手”
留学英国的陆健先生在1997年《社会》杂志上,发表了“让孩子独自爬山”的杂谈,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在英格兰北部湖区的国家公园旅游时,我们与利物浦大学教授理查德一家三口爬上了千米高的斯科费尔峰。同行中,有理查德6岁的儿子小威廉。小威廉长着一头金黄的卷发,身体敦实,活泼可爱,一双碧蓝的眼睛充满了童真,一路上与我们相处得很好。
“起初,山势平坦,蓝天白云下偌大的山谷被厚厚的黄褐色秋草紧裹着,登山者总共只有十来个,显得空空荡荡。我们一行6人,队伍前后却足有1公里长,小威廉与他母亲一直落在最后,而理查德却走在最前列,常常远得看不到身影。我问理查德,是否要等等他们娘俩,理查德不假思索地回答:‘放心吧,他们没问题。’果然,午餐时分,当我们在一棵松树下休息时,他们追了上来。
“越往上山势越陡,几乎已无路可寻。接近山巅约两公里的山坡,坡度足有70度,而且风化了的乱石遍地散布,脚无法用力支撑。没办法,我只能手脚并用,如猫狗行走,那是真正的‘爬’山,危险程度远胜于黄山、华山。但我最担心的还是落在后面的小威廉。我在一块突兀的大石上稍事休息时,看到小威廉光着上身,一个人正奋力向上攀登,没有任何畏惧之色。我向他高声叫道:‘当心点,威廉。’他却用刚学到的中文回答道:‘不用担心,我能行。’我真纳闷,为什么理查德让6岁的小孩独自爬山?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很难理解。说真的,爬如此危险的山我也是平生第一遭,但看到一个6岁小孩能够毫无畏惧地向上攀登,我心中顿生一种力量,激励我奋力登上山顶。
“下山途中,我问同行的一位副教授:‘你敢带你的妻儿爬这样的山吗?’他说不敢,我说我也不敢。回国已经好长时间,这件小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让我思考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理查德的做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对付各种困难的能力,早日成人,以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此看来,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和最好的财富,莫过于教他早日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