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黄万里文集 >

第46节

黄万里文集-第46节

小说: 黄万里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这是指一长段期内的平均情况,在较短的段落中则可能时冲时淤;(2)长江上
游干支流的造床质全是砾卵石夹粗沙,不论山区源头或支流的末段一律是砾卵石
造床质,虽然各段卵石粗细大小未必相同,它们都是火成岩石或变质岩的石块。
另外有从两岸页岩、沙岩,很少也有从灰岩风化成的泥沙,经大雨溅击,地面流
冲刷泻入河流为悬沙,它们不沉河底,直汇长江,雨过则河清。除非筑坝后沉积
在水库内,它们并不参与造床过程。从坡面滑下来的泥沙或沟里冲下的泥石流中
大部成为悬沙,少数夹有卵石则沉落河底参与造床。这些卵石先沉在冲沟之口,
堆成支流口的浅滩急流(rapid),跌落 0。2 至 0。5m 不等,待下次支流涨水时部分
被冲去,洪水下可大部冲去。遗留的卵石和下次冲沟发水则又再沉积为急流。长
江各一级支流中游以上沿程每隔约 10km  有一个这种浅滩急流,木船拉牵过滩最
为费力,只有岷江中下游河窄谷深,没有这种浅滩。
1938 年至 1942 年抗战期间所有一级支流均经实测,由全国各水利机关分任。
作者曾任岷江下游及涪江航道勘测队队长,绘有纵横断面及平面图,重要浅滩绘
有草图,沿程埋设有水准标点,未知是否仍存在。但各支流是冲刷性的,非淤积
性的,河床质全是卵石,夹有少量粗沙,则可以肯定。浅滩急流的存在,这一河
貌本身就说明了河段在这里长距离、长时期内是不淤积的。


三、对于沙石运移现象不同认识的诸方面 
在前面列 举 长委文中 四 点批评及 陈 济生先生 文 中的议论 和 作者原文 对 于长 
江沙石流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可以归纳为下列诸方面:
1.关于江中输石量的测验成果,长委在学报总 45  期文中 95  页列述了量测
所用的多种高级采样器和量测的方法;又通过中美科学技术合作曾对各种仪器进
行过比测试验。“通过详细测验,各测站的多年平均卵石推移量为,……,寸滩

251


28。2 万 t,……,宜昌(建库前)为 75。8 万 t。观测结果经专家鉴定认为:长江三
峡的推移质观测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性资料,……,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
各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以上情况表明,黄先生所说的……高水测不到 和资料完全不可靠等问题,全不属实”。
原文作者在学报总 42 期 108 页上则写道:“前者(指都江堰 200 万 t/年)汛
期水流只有 3 至 4m 深,尚可在目睹下测到卵石输移量,而长江汛期水深 40m 以
上无法测到,后.者.所.举.之.数.皆.不.可.靠.”。
两文这方 面 的基本不 同 认识在于 长 委水文局 及 长科院认 为 三峡多年 平 均卵 
石输移量实测结果重庆 27。7 万 t/年,宜昌 75。8 万 t/年完全可靠。而原文作者黄万
里则认为不可靠。
作者认为不可靠的理由是:卵石的大量输移主要发生在汛期,卵石在三峡岩
基上堆积成厚 35m 左右的覆盖层,它们是从上游下来的输石率和同时同断面向下
游滚出的输石率差异所长期累积成的,而决非当地土生土长的。输移时未必总是
一层一层分别掀起来推动的,而是多层同时以各层不同速度运移的,甚至不排除
发生过连底层全体运移,以括刷基岩,加深早年冰川先已括刷成的 U 形河谷使之
成为 V  形。在卵石单层输移时,可能做到用精致的网蓝式采样器施测,“放置于
床面,使仪器口门较好地伏贴河床,……,可靠地采集到卵石推移质样品”。但在
汛期几米厚的卵石多层同时输移时,尽管先在河床上挖出一坑,也难使采样器伏
贴河床,采集到各层卵石同时以不同速度运移的样品,盖其时采样器底下还有移 动着的卵石。
川江各大支流卵石河床质确是多层同时运移的,作者 1938  年曾亲历并复查
过,不仅在寸滩汛期,而且在平武涪江枯水期。关于河沙底层运移的理论分析详 见本文后面的讨论。
作者认为,河床质卵石的输移量测,只可能在岩基过江(船工称“石龙过江”)
的横断面上施测,例如涪江三台柳林滩、遂宁、太和镇都有岩基露面,在这上面
置采样器施测,则比较可靠。又如岷江都江堰,电视里放映有人工用铁丝网兜取
卵石的镜头,这样测得的结果大致是有意义的,虽其误差可能仍很大。在大江里 深层取样,则很难令人信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就是因为大江卵石输移率难以测好,所以不得不改用从小块流域测得的年输 移量间接推算。





252


2.关于卵石在长江上游的分布问题
长 委水文 局认 为 :“ 长江 三峡 卵石来 源区 大都分 布在 宜昌以 上 1000km   之
外,……,输移后对于直径为 100mm 的最难磨损的石英岩,其直径将减小为 9mm,
重量仅为原重的 1‰,……,成为可以浮游前进的悬沙,不再属于卵石推移质”。
(97 页)这点很容易实地辩明是非:在合川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交汇处低水时的
河滩上可以看到铺着几十厘米的大卵石,1981 年洪水时有人描述这些大卵石怎样
飞起来打到岸上,并冲向下游,这里距重庆只有 100km,似难经此就会变成悬沙。
而且实地观察,便知卵石上游的反而较小。
水文局文(97  页)又说:“卵石推移质主要来源于溪、河沿岸的局部重力侵 蚀(如崩塌、滑坡、滑溜等)。后者所产生的巨大颗粒必须受到强度相当大的水流
搬运,才能成为推移质。由于卵石不是来自广阔的流域地表,因此,采用计算悬
移质产沙量的方法来计算其推移量是错误的”。这些说明水文局负责人员完全误解
了长江上游流域上的砾卵石的来源和形成,以为它们是滑坡、泥石流等的产物。
而且这样说又自己否定了来源区在宜昌以上一千公里。实际上这是人类史前的流
域内地质断裂、岩层破碎处喷出的溶浆冷却后所凝成的火成岩经长期滚成的。其
间还经过地层隆起和沉陷,亿万年间地形多次改变,岩石多次产生并来回滚动,
因此流域上峰峦和丘陵高地都铺有卵石,例如长江下游南京雨花台铺满着各式各
样著名的美丽卵石。它们被雨水径流冲到小溪沟,再转入大溪沟,而滚到各级支
流内,在河口堆成三角洲,正如水文局文 99 页图 8 金沙江平面图那样。这些卵石
在支流里小水冲不走,留下成为浅滩急流。在支流纵断面上形成三类水力控制断
面的一类,这些跌流的表现便是江河上游受着冲刷侵蚀的象征。当洪水经过时,
这些三角洲卵石大都被冲入大江,洪水退落时又将带不动的卵石沉落下来,仍恢
复为浅滩急流,人们可以从水面观察到其形成、冲动下移,和沉积的过程。在浅
滩水面上可以观察到卵石的大小组成和夹杂的粗沙。所有这些是由本断面以上集
水面积上的卵石集合起来的,并不限于“宜昌以上 1000km  以外”起源的,也不
限于干支流本身的河床里才有卵石。这些很容易从流域丘陵和溪沟里观察到。
3.关于长江上游流域内卵石粒径大小的分布问题
为了解释卵石运移在重庆只有 28。2 万 t/年,宜昌只有 75。8 万 t/年(集水面积
1;000;000km2 )的量测是通过“从严从难的精细”工作得出的可靠结果,当作者
列举岷江上游都江堰所提供的实测资料,卵石运移竟达 200  万 t/年(那里集水面
积只有 23;037km2 ,占宜昌集水面积只有 1/43。5,而陈济生先生的文里 109 页表 1
映秀湾,卵石运移也达 116 万 t/年,数量也不小),为了解释这个对比的矛盾数据,

253


长委水文局就拟出上节所述理由,认为卵石来源于宜昌 1000km  以外,都江堰恰
合此距离,所以才可能产生 200  万 t/年之多,而距宜昌 1000km  以内人们目睹的
所有卵石则设定为全是不动的。但是水文局自己测验的、建有两个水库的宜昌黄
柏河只有 1;911km2 集水面积,却输出卵石也达每年 10。5 万 t 之多,竟达重庆以上
集水面积近百万方公里的一半之钜。这难免令人怀疑实测 28。2 万 t/年究竟是否可
靠。
于是除 了申 言宜昌 1000km   以 内 少有卵 石运 移外, 水文 局还设 法解 释这 
1000km 外包括都江堰的 200 万 t/年在内以及金少江等从山头下来的卵石其总数应
不下于 2000 万 t 是怎样会大多转变为悬沙的。这才可能讲得通卵石到重庆只剩下
28。2 万 t/年:“卵石在长距离输移中不断磨损,使其粒径剧减,推移量大幅度减少”
(97 页)。但是经实际观察沿江的卵石粒径,(作者曾从平武到合川沿涪江步行有
些河段来回达四次)竟是上游的小,反而下游的大,这怎样用水文局磨损原则解
释呢?原来在人类史前按地质年代亿万年以前长江是倒流由东向西入地中海的,
这样流向颠倒以前,干支流下游的卵石在史前早经磨损为 20  至 30mm  的小圆卵
石。又由于亿万年来流域内地层裂缝并非均匀分布,喷出的岩浆沿程多少不同,
可以有小有大,卵石粒径原非均匀分布,更非沿程递减。我们无法据以说明山头
的卵石由小变大,到重庆会变成悬移的泥沙。这些参考后面概述的长江地质历史 就自然明白。
4.关于卵石输移过程中沿途临时沉积的不同认识
为了解释实测卵石年输移量重庆的反而少于上游山区河流的,水文局认为:
“山区河流上游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粗颗粒卵石能被夹运前进。但当河流
进入到山前缓坡宽谷段后,水流减弱,粗大的颗粒便会沉积下来,使推移量沿程
减少,粒径细化。”又说:“长江上游干流及嘉陵、岷、沱等大支流,由于流经坡
度较缓的四川盆地,造成卵石推移质大量累积性沉积。……岷江的推移质流出高
山峡谷进入四川盆地后,由于大量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成都平原。以上情况表明,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卵石推移质,普遍存在的沿程分选沉积,只有一部分能连续输 移,进入三峡区”。(98 页)
这种说法, 混淆了个体 分析( infrastracture   analysis )和整体运营( system
engineering,俗误译为系统工程)、(有的译成微观分析和宏观调控)的区别。照
此推论,则长江上游流域和河床应成为淤积性的,而不是前面大家所公认其为侵
蚀性的和冲刷性的。按照力学分析,山区坡陡流急,石子会被冲下来;及到下游
坡缓谷宽河段,石子就沉积了。这是对于一批石子、在一次降雨流水下,在一定

254


不长的河段、一定不长的时间内按力学分析的结果。这叫做个体分析,大家认识
得很清楚,运用的是力学分析方法。假使对于一大批石子,在整个流域很长的河
段里、很长的时间,譬如一年里,经过多次的降雨集流,人们都普获得这样的经
验公式:输沙率 G 是随着流率 Q 的平方 Q2 一起增减的。而且还随着 Q 的时变率
?Q
  一起增加或一起减少。虽然理论上应该可先援用力学按微分 dx、dt 分析,再
?t
综合积分起来,但因不定流理论复杂,也没有完全的观测资料可以采用,这和汛
期降雨集流一样,力学分析是做不出来的。这里只能用统计法对实测资料分析;
实测资料不足或不可靠,就进一步用相关法(即二元统计法)对有关资料全面分
析。这就是整体运营的方法。我们先已知道长江上游大面积内在长期间(多年平
均卵石输移率)是不淤积的,是属于侵蚀性的或长期在冲刷的过程中。我们设计
要求的正是综合到重庆或宜昌的大面积里所综合起来的多年平均卵石年输沙量,
只须各其大概的数据,究竟是每年平均几万 t、几十万 t、或几千万 t?只要这均
值如果达到五百万 t,而且这沉积量是发生在一个汛期、甚至一个月或一次洪水
沉积下来的,把它急忙间掏挖掉很难做到。况且还须考虑到它的年限差异程度:
离差系数 Cv 和更高级的系数,则年输沙量还将成倍地加大均值。总之,这个问题
只能用统计法和相关法为根据的整体运营原理来解释并运算,而不可能用力学分 析法为根据的个体分析来计算。
至于说到岷江卵石输出峡谷进入四川盆地后大量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成都平
原,这确是事实。但这事是发生在人类史前亿万年,那时那里地形是湖相,远处
有山,仍属峡谷,称为“湖峡”。经岷江山区的湔水冲破玉垒,挟带卵石淤积为成
都平原。作者《都江堰颂》诗曰:“君不见西蜀岷山发湔水,飞沙走石摧玉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