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黄万里文集 >

第21节

黄万里文集-第21节

小说: 黄万里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胜利渠闸门,引黄河水沙分入卫运河,直到天津。中途设站置闸,分流淤灌
河北平原东部,以解决当前缺水之急。现在干的运河已高出地面 4 米以上,不必
掏挖,任其继续淤高后,将来可整理成为郑州到天津的高速公路的路基,不再输 水。
同时开始勘测设计新的淤灌渠道,恢复南北大运河,分水入渠道。路线大致
取老沙河,接清凉江,顺黑龙港现有洼道,将来把卫运河搬下来。
这个最上游的郑州分流闸很大,不但分流入人民胜利渠,另在口下再分三口,
分别淤灌天然渠、文岩渠及柳青河一带广大地区,其下游接金堤河等。现有位山
等闸须重新改造,口槛大大降低,设有堰口及底下的孔口。同时打开与大运河交
口的黄河南北两闸分流南北,将来济运河用水,并淤灌东平、梁山等洼地。河水
顺势南下,毋须抽取江水逆流北上。黄河在交口分流刷深槽底后,可能不设船闸
通行。其他闸口待上列各闸分流取得工程经验后陆续打开。河以南上游的分流支
派应以贾鲁河、涡河为主,陆续打开。凡遇沙荒地宜先用河底粗沙淤灌打底,再
在上面淤灌细泥。目前黄泛区一带最缺粗沙,排水不良。
九、凡淤灌渠道必须设计用复式断面,过水流率必须长期淹盖两边滩地断面,
否则闭闸停流。主槽两岸边必须护住使不坍塌。这样的螺旋流水(helicoidal flow)
会长期淤滩刷槽,毋须掏挖清河。这些黄委工程师已在南岸试筑过,佟工程师等
积有经验。在未来大运河及大渠道上应能设计出恰当的复式断面和经济坚固的护
岸设施,使长期内主槽不淤且自动掏深,而两岸滩地自然淤高,能维持较长时期 再易新线新渠。
人们必然能建成精致的分流闸和分流渠道,这是黄河分流策的依据。在一段
时期分流淤灌后黄河槽身自然浚深,再毋须加高堤防来防洪了,于是河治。人们
欢迎更多的泥沙下来,水土保持工作应改由农业部领导。下游会自然地淤灌增肥,
并造成更多的耕地。人们将额手称道:黄河乃是世界第一大利河!它以最少的流 水造成最多的土地,它作为干渠自流灌溉。
至于黄淮 海河流整 治与平原 经济开发 这一更大 范围的整 体运筹( System
Engineering;被误译为系统工程)请参阅《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利出
版,37 页黄万里:《论黄淮海河的治理与华北平原的整体开发》,不赘。
十、关于华北缺水问题,东线调用江水所需抽水功率太大,不合经济,而且
沿途被拦截用水,竟无法实施。目前调用丹江口水是合理的,但不可加高丹江口
大坝,以免增多淹没地,且安康水害已说明汉水卵石造害巨大,原已沉积满汉水 的卵石尚不知如何处理,不宜扩大其灾害。
作者认为,从嘉陵江略阳以下或可引来约 2  万 km2  面积上 200  亿 m3 中 100
亿 m3   的水,导入黄河或黄淮之间的耕地,或许可能,但笔者从未实测或详研,
只是一种建议。如若可行,则工程较简便。作者不赞成经过黄河沿太行山引水济
北京。不如借用滹沱河水经十公里入大沙河北行,再在滹沱河下游用黄河分流水
归还。华北大平原通过用浅层地下水的预蓄及灌溉节水,可以解决全区的用水。
西线北调江水是最合理的计划,如今黄河已建有八个水坝发电,多引 1  m3
水,可以节节增加电力,可能是合理的长远计划,虽工程费极大,但其效果亦大。
先从川北松潘湿地、金沙江,再从澜沧江怒江调水入黄河上游,水量极大。这样 可以解决整个华北的用水和电力问题,故事在必行。

第三篇 论黄河断流及其对策 


一、黄河断流的原因
据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通知文件称:“黄河自 1972 年出现自然断流现
象以来,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越来越长,断流天数也越来越多,……” 作者分析,其原因凡三:
(一) 修了水库,上游陕、晋、青、甘、宁蒸发、渗漏、较前逐年增多,因 此中、下游水流逐年减少,甚至断流。
(二) 为了防洪、灌溉、发电,干支流许多水坝总容量已增至 410 亿立方米,
有效容量,达 300 亿立方米。这使用水量大增。按黄河总流量中原本来自河口镇
以上的流域者约占一半,往年实测资料曾发觉河口镇比上游一站年流量损失十亿
立方米,现在修了 8  座拦河坝,160  余座干支流水库,水面蒸发和地下渗漏自将
大大增加。特别是宁夏河左岸渗入沙漠地下的,一面渗入、一面蒸发,在高水头 下,其率甚大。
(三) 水土保持工作,据称在上、中游已完成了 40%的须待保持的面积,对
于当地当然有增加农产的效益。但是对于黄河流量同时就减少了,而入河泥沙量
都未必有大量的减少。这是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细泥风积的过程,在逐层堆高
过程中络续的降水形成了垂直的细流排水洞。一遇暴雨,这些垂直漏水洞积满了
雨水,水土保持的地区更助其积水。在临近河岸地区积满雨水的水洞将黄土崩落
黄河干支流中。作者在三门峡市曾耳闻目击大雨时每 15 分钟一声轰隆,一片河岸
剥落了下来,剩余的仍是黄土直壁。这是河中沙土的主要来源,是地质部地下水
勘测第二大队发现的,有论文可查。所以水土保持只能减少河中水流,却无大补
于黄河泥沙的减少。况且水土保持中减少沟蚀最有成效的工程只设计 20 年一遇的
洪水防护,这种工作是没完没了的,其减少效果令人难以置信。


二、论治理黄河所应考虑的措施
上述三种使黄河减流的造坝措施同时也使陕、晋、甘、宁防洪、灌溉、发电
得以改善其效益。这是符合国家在开始东部经济开发一定阶段后,理应从事中西
部经济开发的准确政策的。但其出发点也是为了黄河中下游防洪的目的。水土保
持和拦河筑坝都是为了调节洪流和拦蓄泥沙。下面说明,这两种措施对于上中游
水利在当地都是有利的,但对于治理中下游黄河在策略上都是无效的,反而招来 了缺水断流的灾难。
122


中外一致认为治河策略只有四种,都可以一个字来分别表示:蓄(水土保持
和拦河筑坝属此)塞、(远近堤防、束水攻沙属之)疏、(左右岸溢流属之,作者
提出的分流淤灌近似此类)及浚(挖深河槽,增大泄洪能力)。
分 析治 河方法 的可 行性有 两类 :对于 工程 本部的 分析 方法( Infrastructure
analysis)的可行性:其中包括四种相互独立的可行性分析:(1)科学技术的合理
性(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impact);(2)经济合理性(Economic  inpact);(3)社
会影响(Social  impact)和(4)国防影响(Military  impact)。另一类是对于流域
整体运筹 的分析法 ( System   engineering ),俗误译为系统工程,实际意义是 
Integrated  strategy。这就是流域水利规划所必须用到的,是对全流域所施用的各
种工程综合起来的全面规划中必先考虑的生态环境影响(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某种工程本部可能通过了上述四种可行性分析,却未必也在全流域整体运筹
中一处或多处都应用这种工程的情形下其可行性分析仍能成立。
例如拦河筑坝作为个别工程,其工程本部(Infrastructure )为坝身和库区设
施,若在这范围内四种可行性都成立,既能防洪,又可灌溉发电,其效益宏大。
其成本已包括了坝身造价,及算入了库区淤塞、塌方等损失。但当在整体运筹的
分析中(System engineering)则须考虑坝身及库区以外流域整体的工程可行性是
否成立,包括库区以上的流域和坝以下的流域是否受到这拟建工程的影响。在库
区以上平时河中的沙流受到坝身抬高水位的影响,将在库区上游末端因流速减缓
而将沙石停落下来、淤塞河道、自然地形成第二个水下堆沙坝。这就抬高了那里
的洪水位,壅水将淹没上游田地, 1983  年安康水灾淹死千人,便是一例。坝以
下的流域清水可以冲深河槽有利于防洪;也可能冲刷两岸堤身,并减少下游的洪
积面积,而造成额外的损失。这是拦河坝在两类分析中不同结果的例子。
又如水土保持也是拦蓄水沙的一种措施,对于所保持水土的地区农业当然受
益。如前所述,水是可以被拦住而不下河槽了,而沙却仍可剥落下来。因为输沙
率 G 略和水流率 Q 的平方成正比:G?KQ2 ,许多地区这样保持了水土,本地的水,
被当地农业消耗了,于是输送到下游的水减少,甚至到没有,而沙的输送更少,
大部淤积在中游。这对比拦河坝调节水流,使水库末端的淤沙,虽坝内开放底孔 而仍冲刷不动,其水流减少的作用更为剧烈。
又如顺坝为堤、束水攻沙作为个别工程本身都是合理的。我国潘季驯于明末
即施行,比西方早创建两百多年,但对于黄河下游治理是无效的。这是因为河中
一处束水,其攻沙效果很明显。但在束水后一定过水流率下那里的水流坡降必增
123


陡;许多处束水,在长矩离间形成的水位落差可能超过河道原来的自然坡陡,反
而造成泛滥。所以这措施对于治河的整体运筹是行不通的。


三、论治理黄河的方略
如上所述,在四种治黄方略中“蓄”、“塞”皆不可行,只能求诸“疏、浚”
了。黄河原以洪害著称,庶不知缺水断流更甚于洪水之为害。对付洪流若处理得
当,犹能淤灌造地。今人食住所在之冲积平原本是洪水泛滥所造成。其地肥沃,
优于上游原来被冲刷之地。以长江对比黄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数 180  万/77  万
=2。3 倍,全流域年流量亿立方米 9;750/580=16。8 倍,在中下游冲积成的平原面积
数以万方公里计 12。6/25=0。50,却只有一半。长江冲积成的 12。6 万平方公里,供
水充足,是多么宝贵呀!而黄河却从较小的流域面积竟能冲成成倍的平原,25 万
平方公里,也能耕种两季,虽用水稍感不足,但这是由于所用治水方略的错误, 本来是足以淤灌这 25 万平方公里的大面积的。
作者提供的治河方略是勿修三门峡坝,勿修小浪底坝以拦沙,我们需要泥沙
淤灌造地。可以在半世纪以前早已修成的堤岸上,利用其已淤高于两边田地上四
五米的地势,在北岸开三或四个、南岸开一两个分水闸。闸门既有低于河槽底的
溢流门槛、又有略深于两岸田地的有压冲刷洞,使长期内包括枯水期内能放出水
沙,以刷深河槽,增进其排洪能力;并用恩格斯复式断面的渠道淤灌法,先解决
三千万亩沙荒地,次淤灌并扩大耕地。这样,在若干年河槽放淤刷深后,既解决
了防洪,又利用了水沙资源。这是分流淤灌并刷深河槽的策略。
长期来治黄方略之错误就在于人们普遍地认为黄河之害在于水少沙多,恐惧
决口,只知修堤防洪,不敢分流淤灌。河槽逐年淤高后,就想到在上中游保持水
土并拦河筑坝,以调节水流并拦蓄泥沙。庶不知因此水断流了、水库淤满了泥沙,
河下游防洪似是彻底完成了,但河干涸成为无水无沙可淤灌的荒地。同时在报纸
上央请一些水利专家宣扬河已得治之政绩。专家们可能没有看到《中国作家》1996
年第二期冷梦写的《黄河大移民》。里面叙述三门峡坝修成后黄河干流淤没了几十
万亩地,29 万农民被迁往宁夏缺水高地,来回迁移十几次,痛苦万分。水利发电
工程学会七位专家前往视察后叹息不已,国务院派去高级官员看了落泪,说“国
家真是对不起你们”。同时潼关淤高了 2 米,循淤积平衡比降向渭河上延,陕西咸
阳也淤高了 1。5  米。这使渭河洪水位抬高 2  米,地下水位和含碱区也都抬高,损
害了沿岸农民生计。所以,河并未治好,只是把灾难从河南搬到了陕西,正如作
者 1957 年在治黄大会上的预言(见《中国水利》1957 年 8 月份全刊)。
124


四、挽救黄河下游断流的方法
如今沿河已修成了八个大坝,上中游水土保持已完成 40%的面积,虽非得计,
但这些事实不容改变。唯一挽救的方法是引用长江水北流入黄河。
东线调用江水所需功率太大,且沿途水被拦截灌溉。当年作者曾力争其无效 不可行,现在才明白无法实施,且非合算。
中线调用一些丹江口的水是合理可行的,但不宜加高丹江口大坝以增蓄水。
汉水淹地已多,安康 1983 年 7 月水灾说明汉水卵石之沉积造害巨大,切不可再扩
大其害。作者认为,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