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精神现象学上卷〔德〕黑格尔 >

第5节

精神现象学上卷〔德〕黑格尔-第5节

小说: 精神现象学上卷〔德〕黑格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这意思是说,宗教是通过表象(表象包括想象、神话、象征、形象思维等)去把握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只是通过表象体现在宗教里,而绝对知识、哲学则是通过纯概念去把握绝对精神,或者说,绝对精神是通过概念体现在绝对知识或哲学里。所以黑格尔写

    ①请参看M。。

    奥符襄尼科夫著《黑格尔哲学》,1959,莫斯科版,第52页,及1959C年俄文本《精神现象学》。

    H。达维多夫序第ⅩⅩⅩ页。

    D必须指出黑格尔的目录表,有许多麻烦和费解的地方。

    他用(A。)

    、(B。)

    、(C。)标B明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阶段。同时又用(AA。)来标明理性本身,用(BB。)

    、(CC。)

    、(DD。)分别标明作为精神的理性,作为宗教的理性,作为绝对知识的理性。这样也有一定道理,即把理性当作精神现象学的中心,把后三者,都当作从属于理性的环节,但却不能表达在这里潜伏着的、在“精神哲学”中明白提出的客观精神与绝对精神的阶段性和差别性。

    拉松及荷夫麦斯特多少看出了这种困难,他们在所校订的版本中,除沿用黑格尔所用的拉丁字母标章节外,又用拉丁数目字Ⅰ、Ⅱ、Ⅲ…Ⅷ等标成八章。

    (本册译本的目录表也还是照样译过来。)把两种不同的标章节的方式兼采并用,在我们看来,也还是有困难。因此,我们这里划分阶段不纯以目录表为准。

    ②荷夫麦斯特本:《精神现象学》,第473页。

    ③同上,第549页。

 24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2

    道:“精神[这里应了解为绝对精神]的最末一个形态……就是绝对知识。

    绝对知识是在精神形态中自己认识自己的精神“

    ①。因此我们有充分材料足以表明黑格尔认为,精神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绝对精神,而宗教和绝对知识是体现绝对精神的两个环节或形态。在这里,逻辑或哲学所研究的中心内容或对象绝对知识也仍然是精神现象学所描述的意识形态之一。

    明确了精神现象学主要分为五个大阶段后,至于每个阶段中又分作若干环节和意识形态,黑格尔自己也有分辨得不够清楚的地方,而且有的详细、有的简略、有的重、有的轻,也很不平衡。而且他于描写这一意识形态到另一意识形态的过渡也多矫揉造作的地方。解释黑格尔的人也从来没有一致的看法。布洛赫(EmestBloch)在他的《主体—客体》②一书中,勉强机械地把精神现象学分成十四个发展阶段,依次一一加以列举,也无可取之处。我们现在也暂不去细究。现在只谈三点:(1)黑格尔在《小逻辑》里,明白指出:“哲学知识须以意识的许多具体的形态如道德、伦理、[属于客观精神的形态]艺术、宗教[属于绝对精神的形态]等为前提”

    ③。足见道德、伦理、艺术、宗教等都被黑格尔认作意识形态,都被认作可以导至哲学或绝对知识的前提。至于“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何以没有把艺术提出来作为“绝对精神”的三个环节之一,这有两个解释:第一从“精神”的最末阶段道德过渡到宗教,逻辑上和文化发展上比较顺便。第二则因黑格尔在耶拿时期还未发挥出他的美学思想。

    直至1817年在海得堡时,他才第一次讲授“艺术哲学”。

    (2)第一阶段“意识”的发展有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固然可以被认作三种意识形态,但它们却与后面各种意识形态如道德、伦理、宗教等很不相同,因此黑

    ①荷夫麦斯特本:《精神现象学》,第473页。

    ②布洛赫:《主体—客体》,1952,柏林,第72—100页。

    ③《小逻辑》,中文本,第104页。

 25

    42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格尔很少称它们为“意识形态”

    ,而称为“意识的诸方式:意谓、知觉和知性”。

    (3)

    《精神现象学》书中描写某些意识形态特别突出鲜明,对于矛盾的分析也较成功,如对相等于奴隶社会的“主人与奴隶”关系的转化的分析,对中世纪宗教出世思想“苦恼意识”的分析,对代表近代思想的如浮士德式的追求快乐的意识形态(“快乐与必然性”)对唐吉诃德式的改革家的意识形态(“德行与世界行程”)的分析。此外如对自身异化的精神的分析,象狄德罗在《拉摩的侄儿》小说中所描写的分裂意识以及对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的分析,都是比较著名的篇章,值得特别注意。

    (六)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

    马克思特别注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

    ②。马克思这些意味深长的断语应该怎样理解呢?

    我们认为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源和秘密”与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圣经”意思基本上相同。所谓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

    ,意思是说,精神现象学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打开黑格尔哲学的秘奥的钥匙。什么是这种关键和秘密呢?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

    ,这也就是“作为推

    ①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人民出版社版,第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版,第163页。

 26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52

    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①。

    B所谓“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在贯穿着“精神现象学”的“异化”或“自我意识的异化”这一概念上。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就。。。。

    是“按照实际人的存在、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去加以研究”

    ,因而。。

    “掌握这种知识的科学”

    ②。

    换句话说,精神现象学就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的科学。马克思也洞见到精神现象学作为研究意识形态的科学,也就是以研究人或自我意识异化的各种不同形态为对象。他写道:“人的异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也就只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的形态”

    ③。

    由于马克思抓住了精神现象学中所表述的“异化”——“否定性的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关键和合理内核,他还进一步肯定“精种现象学里面包含有‘批判的成分’”。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潜伏着黑格尔后来的著作中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无批判的唯心主义”的“萌芽”

    ,尽管马克思指出,“精神现象学是潜蕴着的、自身还不明白的和神秘化的批判”

    ,但是他却独具只眼地发现了里面的批判成分说道:“但是,只要精神现象学坚持人的异化,纵使人只表现为精神的形态——则在它里面便潜伏着批判一切的成分,并

    ①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人民出版社版,第14页。

    B 值得注意的是,以写一册厚书叫做《黑格尔的秘密》(1865年初版)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创始人斯忒林所发现的秘密和马克思所发现的秘密——“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根本相反。斯忒林写道:“发现黑格尔的全部秘密”在于“十分清楚明晰地看见他的整个体系从康德的起源和生长”

    (第80页)

    ,他又断言:“康德的秘密也就是黑格尔的秘密”

    (第98页)。新黑格尔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都要去发现黑格尔的秘密,马克思批判地找到了黑格尔的秘密和合理内核在于他的辩证法,而斯忒林却无批判地把黑格尔从康德那里发展出来的唯心主义体系作为黑格尔的“秘密”!顺便提一下马克思在给恩格斯信中曾两次提到斯忒林:第一次,马克思意在说斯忒林胆大,说“斯忒林君不仅在书本中而且在报刊上敢对公众提及‘黑格尔的秘密’——连黑格尔自己一定也不懂的——那你会理会到詹。哈。斯忒林君可算作大思想家”。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四卷,第67页。)

    其次,在另一封信里马克思评论道:“斯忒林……吸收了黑格尔的宗教神秘和意识神秘。

    ……不过他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他能够指正赫胥黎的弱点“。

    (同上,第352页。)这就是说,斯忒林多少认识一点黑格尔的神秘的、唯心的辩证法,运用它从右边去同进化论者、害羞的唯物主义者赫胥黎争论。

    ②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第16页。

    ③同上书,第14页。

 27

    62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且常常就会准备着并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①。。。。这就是说,“异化”的概念,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包含有批判成分的,加以吸收、改造、颠倒、剥掉其神秘化的外壳,就可以“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这就预示着发挥出他自己的批判的、革命的唯物辩证法的道路了。

    精神现象学中的批判成分,在于黑格尔分析各种意识形态时,即指出其矛盾,往往把后一意识形态看成前一意识形态的批判,把前一意识形态看成由于自身矛盾而向后一意识形态过渡。马克思曾具体指出:“‘苦闷意识’、‘正直的意识’、‘高尚和卑劣意识’的斗争等等,这些篇章包含着整个范围的批判成分”

    ②。

    我们应重视精神现象学中的批判成分,同时还须批判其神秘化和无批判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于抓住“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

    ,亦即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

    时,立即肯定“精神现象学和它的最后成果……的伟大的地方……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创造认作一种过程,把人的对象化认作对立化,认作外在化和对这种外在化的扬弃,在于他认识到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的所以是真实的人——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③。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这种“伟大的地方”只有“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辩证唯物主义奠基人才能揭示出来,同时才能立即揭露和批判“黑格尔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④在于“黑格尔所认识的并承认的劳动乃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⑤。换言之,黑格尔虽说“把劳动认作本质,认作人的自行证实的本质”

    ,但他所了解的“劳动”

    乃只是思维的过程,乃只是自我意识自身异化又克服异化的精神活动,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了解的革命的实践,自然斗争和社会

    ①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第16页。

    ②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第13页。

    ③同上书,第14页。

    ④同上书,第14页。

    ⑤同上书,第15页。

 28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72

    斗争的实践。

    马克思于批判黑格尔片面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的唯心主义原理时,还积极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揭穿黑格尔所讲的自我意识的自身异化又克服异化的过程,乃是一种“思辨的创世说。”

    马克思认为,对象、自然、事物不是片面的自我意识的创造或主体的异化。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了,主体与对象、精神与自然是对等的或者相互的异化。这就是说,对象是主体的异化,主体也是对象的异化;自然是精神的异化,精神也是自然的异化。归根到底,一切都是自然、客观存在的相互异化、相互建立。

    这世界是客观世界、对象的世界,也就是存在与存在、对象与对象相互异化,相互建立、相互联系的世界。譬如,以太阳和植物的关系来说,可以说“太阳是植物的对象,……同样植物也是太阳的对象”

    ①。再譬如,就我的自我意识与对象的关系来说,马克思指出:“只要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