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172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172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森、谢持、李大钊五人组成主席团。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章程》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重点为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以求中华民族的解放;民权主义是要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则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样解释的新三民主义,其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是相同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大会选出新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一届一中全会组建了中央党部,设立秘书处及组织、宣传、青年、工人、农民、妇女、海外、军事等八部,共产党员也参加了中央党部的工作。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此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组织和领导下,国民革命运动在中国南部广泛展开,并迅速扩展到北方。

  在苏联代表鲍罗廷等人的帮助下,孙中山总结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决心建立一支革命军队。1924年6月,新创立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正式开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至1926年北伐战争前,军校招收学生五期,共约七千四百人,成为广东革命政权的重要支柱。1924年10月,孙中山依靠军校学生组成的革命武装,在工农群众组织的支持下,平定了以陈廉伯为首的商团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政府。与此同时,孙中山率军北伐,拟出韶关攻赣南,支援江浙卢永祥的反直战争。

  这时北方政局发生变化,卢永祥和奉天的张作霖及广东的孙中山结成了反直三角同盟。1924年9月卢永祥与齐燮元发生战争,张作霖趁势率奉军攻入关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中旬冯玉祥乘机发动北京政变,结束了直系军阀的统治。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北方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日趋高涨。受到国民革命影响的冯玉祥将所部改称国民军,组成以黄郛为代理国务总理的临时混合内阁,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同时为了联络皖系军阀,缓和与张作霖的矛盾,又请段祺瑞出山。段祺瑞于11月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应段、冯、张等人的邀请,孙中山决定北上。孙中山在北上途中,一再声明北上的目的在于求和平统一,召开由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并废除不平等条约。全国各地的人民团体纷纷通电拥护孙中山的主张,并分别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等群众组织,帝国主义列强和段祺瑞政府对孙中山的北上十分恐惧。段上台后立即宣布,尊重不平等条约,以此换取列强承认,并于1925年初召集由军阀官僚参加的善后会议,下令查禁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等团体。孙中山由于旅途辛劳和对段政府的痛恨,肝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临终遗嘱唤醒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

  同年4、5月间,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连续制造了几起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继福州惨案和青岛惨案之后,又在上海枪杀工人及学生六十多人,造成五卅惨案。惨案引起了全国性的五卅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迅速波及全国。香港工人大罢工坚持一年多(见省港大罢工)。在政治上、经济上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五卅运动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形成。

  孙中山北上后,广东政府为肃清两广境内的军阀势力,先后举行两次东征,肃清了盘踞潮州及东江一带的陈炯明残部,又平定了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7月1日,改组大元帅府,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采取委员会议制,以汪精卫为主席,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分别担任财政、外交、军事部长。所属军队一律改组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3月,广西李宗仁、黄绍竑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其部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自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右翼集团妄图改变孙中山三大政策,猖狂进行反共活动。坚持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弹劾共产党书”。接着在上海另立所谓中央党部,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宣布北京西山会议为非法(见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重申接受孙中山遗嘱,完成国民革命的决心,对右派分子给予党纪处分。新成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由汪精卫、蒋介石、谭延辏А⒑好瘛⒘肿婧⒊鹿⒏誓斯狻⒀钷税驳染湃俗槌伞5H蔚谝痪さ慕槭脖谎∥醒胛薄T诜椿鞴竦秤遗傻墓讨兴辉径晌竦车闹匾宋铩5槭孀诺匚坏纳仙抵屑咏袅朔垂捕崛ɑ疃Mü猩浇⑹录驼淼澄癜福魅趿斯膊橙嗽诰诘牧α浚⒔膊橙伺懦獬龉竦持醒肓斓蓟埂M艟辣黄瘸龉螅鋈尉挛被嶂飨莆樟司笕ā�1926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9日誓师北伐。

  当时,北方军阀混战加剧,北京政变后奉系军力膨胀,总兵力达三十五万人。奉军入关,并南下控制了江苏、上海一带。孙传芳联络长江下游直系军阀驱逐奉军,拥兵二十万,割据于苏、浙、皖、赣、闽五省。吴佩孚乘东南战争之机于两湖东山再起,并攻入河南,拥有总兵力约二十万。在京津地区,奉军与国民军矛盾激化。郭松龄发动反奉战争失败被杀。国民军乘机控制了直隶全境。由于国民军的革命倾向日趋明显,1926年初,奉、直两系在讨赤的名义下勾结在一起,从南北夹击国民军。吴佩孚沿京汉路北上,奉军占领天津。冯玉祥被迫通电引退。北京发生段祺瑞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三·一八”惨案。至4月中旬,段政府垮台。国民军由北京向南口撤退,直、奉军占领北京后,攻击南口,双方激战达四个月之久。

  正当南口激战时,广州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约十万人,分三路北进。北伐军主力四、七、八军担任湖南、湖北正面主攻。由于工农群众运动的有力支援,北伐军节节取胜。10月攻占武昌,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部队。前此,盘踞江西一带的孙传芳决定袭击北伐军。北伐军乃于9月初命二、三、六军进攻江西,11月初,四、七两军东下增援,北伐军于南昌一带歼灭孙军主力十余万。12月北伐军第一军由福建经浙江北上,次年3月中旬抵上海附近。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1日占领上海。与此同时,沿江东下的北伐军于24日占领南京。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全为北伐军占有。同时在北方,退到绥远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从五原绕道宁夏、甘肃攻入陕西、河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进军。

  北伐军之所以能取得迅速胜利,与国共合作领导这次战争是密不可分的。共产党人发动和领导工农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党的组织也随之发展,1927年初全国共产党员已达五万七千多人。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潮,使帝国主义列强十分恐慌。他们一面推行炮舰政策,在各地制造惨案,屠杀中国民众;另一方面则加紧在革命队伍内部寻找代理人。1926年12月,广州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中央迁武汉。武汉政府初期在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领导下,继续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提高了党权。这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他由南昌到达上海后,便与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势力勾结在一起,在国民党右派的支持下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宁、汉两个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和谈判,至7月中旬武汉政府主席汪精卫公开宣布“分共”,解散工农团体,镇压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左派宋庆龄发表声明,揭露蒋、汪背叛革命,宣布退出武汉政府,国共合作至此破裂,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安国军政府各霸一方,互相对峙。冯玉祥则控制着陕西、甘肃、河南三省。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与刘文辉、广东的李济深等都各占一方,处于实际独立状态。经过清党后的国民党,已不再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并分裂为许多派系,各派系在反共态度方面虽然一致,但在争夺党权、政权、军权方面却互不相让。

  1927年9月,南京政府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联合汪精卫集团,逼迫蒋介石下野。武汉政府宣布并入南京政府。南京、上海和武汉的国民党各派系合组中央特别委员会,改组南京政府,以谭延辏А⑼艟馈⒑好瘛⒉淘唷⒗盍揖裾N裎薄5槭揽科湔莆盏木率盗Γ�1928年1月东山再起。通过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谭延辏裾飨=槭淙徽莆樟酥醒胝ǎ姑挥辛α靠刂频胤剑坏貌挥诠阒荨⑽浜骸⒖狻⑻枇⑺母稣畏只幔直鹩衫罴蒙睢⒗钭谌省⒎胗裣椤⒀治降H沃飨硎境腥系胤绞盗ε傻牡匚弧�

  当南方政局陷入混乱之际,盘踞北方的张作霖及孙传芳乘机反攻,对国民党实力派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分别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担任。1928年4月,北伐军沿津浦、京汉两铁路向北推进。张作霖的安国军节节败退。5月3日,北伐军攻入济南,日本军队悍然进行武装干涉,制造惨案(见济南惨案)。北伐军绕道北进,6月初逼近京津,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便退回关外,北伐军进入北京。张作霖于撤退途中被日军炸死(见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经过半年的谈判,张学良于12月29日通电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见东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政、外交各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其统治。蒋介石以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为名,颁布“训政纲领”,推行“以党治国”:由国民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政府总揽治权”。政府由司法、立法、行政、考试、监察五院组成。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1929年3月,蒋介石通过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使汪精卫的改组派等一切反蒋派别都受到打击和削弱,蒋进一步控制了党权。为了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镇压和对其内部的控制,蒋介石授意陈立夫、陈果夫、贺衷寒、戴笠等人建立特务组织,于20年代末组成CC集团,于30年代初组成“力行社”(其外围组织称“中华民族复兴社”)。这两个组织后来分别改组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同时还在各省市推行保甲制度,加强对城乡人民的控制和压迫。

  为了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国民政府声明对北洋政府遗留下来的外债,一般均予承认。在关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事件和济南“五·三”惨案的交涉中,采取了“忍让”的方针。同时,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了“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否认列强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经过谈判,列强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但仍附有一些不平等条件。

  得到江浙一带大资产阶级支持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财政措施,以促使经济发展和增加政府收入。由于连年用兵,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军费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为了增加收入,稳定财政,在先后担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和孔祥熙主持下,提高了关税,对盐税大加整顿,又裁撤厘金,对工业产品统一征收统税。关税、盐税和统税逐年增加,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约占中央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整理金融外债,成立了中央银行,享有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办理内外债的特权。此外,进行币制改革,统一全国货币,逐步确立了政府对金融的垄断地位。随着国民政府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实行,到3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蒋、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