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材料 >

第1570节

材料-第1570节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这一段,毕竟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仅仅是内容上超现实。而人与非人角色的对话,描写起来更为困难。下面这段“对话”引自黄易创作的《凌渡宇》系列之一《浮沉之主》。主人公凌渡宇和生活在大洋深处的超级智慧生命进行对话。双方无法使用任何语言,只能进行心的感应:在绝对的黑暗里,不断往下沉去。
  凌渡宇内外所有世界全在抖颤摇摆着。
  像所有的东西都掉转了。
  他忍不住狂叫:“你要干什么?”“轰!”天地裂开。
  他看到,一道闪电破空劈下。
  奇异的景象,一幅接一幅在脑内升起,声色俱备。
  它在和他接触着。
  可是凌渡宇并不明白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象,蕴含着什么深意?他一点也不明白它在“说”什么。凌渡宇心中狂叫:“我不明白!”黄易《浮沉之主》华艺出版社出版,107页在黄易的《凌渡宇系列》中,涉及人与非人的对话,经常使用这种类似意识流的手法。这反而更加真实。因为人与非人打交道,而却用人类的语言,毕竟不令人信服。
  在《生命的出现》(奥尔迪斯著,科幻之路五卷612页)中,一对名叫“戈帕尔”和“梅勒”的夫妻在争吵,构成了这个短篇的重要情节。争吵的内容看上去,完全象是日常生活中两口子在绊嘴。但争吵的对象却不是活人,而是这两个人死后,分别被贮存到芯片中的意识。那些对话也根本不是真正的对话,只是按程序回放的死者生前的意识。于是便形成了“鸡同鸭讲”的有趣场面。令旁观者“我”莫名其妙。这也是超现实对话的有趣例子。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心理描写
更新时间2008…9…9 21:31:09  字数:2527

 超现实心理描写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非人角色。是指人在面对超现实现象时的心理反应。它又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普通人在面对超现实场面时的感受。所谓超现实场面,是指点并不存在的场面,或者虽然存在,但人类到目前为止,无法亲历的场面。
  比如,人类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登上过火星,所以,在科幻小说中描写人类面对火星表面景色,便属于超现实心理描写:“凡是登上火星的人,都有种特别的感觉:自己似乎并不是在一颗外星球上,而只是在撒哈拉沙漠的什么地方,橙红的天空和地表会马上消失在自己脚下,白云绿洲顷刻间就会出现在视野之中。
  ……
  站在温室之中,我忽然觉得周围空旷极了,仿佛置身于地球的原野中:天穹辽远,夜色幽暗,灯火在目光所极处飘动,西面青草与泥*香,蟋蟀和火虫共舞。我到达火星已经七天。但仅仅是第七天我就开始思念起地球来了。
  凌晨:《燃烧的星星》,《科幻大王》99、12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心理描写不仅要写得真,更要写得美。下面这段描写摘自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主人公思念一个乘坐地航机失事,被永远困于地心的女科学工作者。这段描写的最后一句,堪称科学与艺术、真与美相结合的典范。它把地球物理学知识和主人公的深深思恋融化到了最后一个句子里: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
  每到那个时刻,地球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六千多公里深处,在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汨在那里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我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我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多美啊,这又是另一种音乐了……”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99、10期还有一种超现实心理描写,是对变异人类,或者改造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在科幻经典《献给阿杰尔农的花》中,主人公通过手术,由弱智而超常,再复归于弱智。整篇小说就以自述报告的形式,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王晋康在《失去它的日子》里,则用类似的手法,描写了正常人衰退到弱智,再恢复正常的过程。整个过程里到处都有超现实心理描写。
  在斯蒂芬。金的《死亡区域》里,主人公约翰尼经过几次重创,激活了大脑中沉睡的死亡区域,产生了预言能力。下面是一段关于他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
  约翰尼从没感觉到这么强烈过,从没有。一切都同时向他涌来,就像可怕的火车全速穿过一条窄窄的隧道,车头上是一盏刺眼的前灯,这前灯知道一切,它的光刺穿了约翰尼。史密斯,就像一根针刺穿一个臭虫一样。他无处可逃,火车从他身上辗过,把他压得像一张纸一样平。
  他想尖叫,但叫不出来。
  有一个形象他无法摆脱,当蓝色滤光镜出现时。
  那就是格莱克。斯蒂尔森在宣誓就职。就职仪式由一个老人主持,老人的眼睛谦卑,胆怯,是一双田鼠的眼睛,这田鼠被一个伤痕累累的——老虎一一一肮脏的公猫抓住了。斯蒂尔森的一只手按在《圣经》上,一只手举起来。这是未来年代的事,因为斯蒂尔森的头发大部分都掉了。老人在说话,斯蒂尔森跟着他说。斯蒂尔森在说。
  蓝色滤光镜更深了,一点一点地盖住了东西,仁慈的蓝色滤光镜,斯蒂尔森的脸在蓝色后面……还有黄色……像老虎斑纹一样的黄色。
  他会做的,“所以上帝请帮助他。”他的脸庄严。平静,但他的胸中充满欢乐。因为有着一双胆怯的田鼠眼睛的人是美国最高法院院长。斯蒂芬。金《死亡区域》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支离破碎的方式描写特异体验,而没有象描写普通心理活动那样,使用逻辑性的语言。其原因正在于这些心理是“普通人”难以把握和描述的。
  改造人中最常见的是人机合体,即一个人的肢体被机械物代替,仅留人的大脑进行支配。而这个大脑,是改造人与人类之间最后的纽带。张系国的《超人列传》是这个题材的代表作。下面这段描写,是小说中主人公斐人杰刚刚接受了移植手术后的心理感受:起初,一切都是黑暗。有罡风自四面八方吹来,呼啸着绕他旋转。他赤条条地和罡风搏斗,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精疲力竭,被风尾扫进无边的虚空里。风止了,呼啸声也远去他不再挣扎,便静静地憩息在虚空之中。然而无色无空无形无状的所在,也有无限的寂寞。他因此而惧怕了,却又失去争斗的对象,唯有畏缩地蜷伏着。
  然后开始有了光。他狂喜非常,奋力向光亮处前进。光照到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反逐渐退缩到一角。有光明,有黑暗,世界便有了形状,他又听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
  张系国《超人列传》在波佩斯库的《接近亚当》中,智慧接近于人的野人是故事里的重要角色。下面这段心理描写是关于野人的,也属于超现实心理描写。其中,野人眼里的“块茎”,其实是一架飞机。
  “200码之外,这位猎手的视力就会发生变化:景物仍然是清晰的,却没有了远近差别,似乎在那个无形界限之外的景物就无须他去了解了。
  不过今天,猎手不得不聚目凝神,向迷蒙的远方眺望,因为那边躺着一个与这些不速之客有关的怪东西。前一天他曾经看见过其中的两个,距离很近,一个皮肤白得出奇,另一个黑得像火烤过的树干。
  又有一个不速之客走近了那个大大的、像好吃的块茎一样的东西。块茎像包着一层露水一样闪闪发亮。这么毒的太阳竟也没把露水晒干。“波佩斯库《接近亚当》江苏译文出版社出版。
  象非人角色一样,科幻作家们进行超现实心理描写,有的目的在于探索科技问题,如特异功能,等等。但更多的则是在进行一种类似社会学的笔下实验:实验人类面对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时的心理活动。而就科幻小说的艺术价值而言,比单纯地描写新发明、新发现更重要的方面,正在于人类对它们的反应。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语言交融
更新时间2008…9…9 21:31:31  字数:3852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学作品比作一个人:主题是他的灵魂。人物和情节是它的躯体、血肉语言就是它的外表。对于科幻小说而言,它确实有着一副独特的外貌。
  《宇宙塌缩——奥伯斯佯谬》、《基因导弹》、《赫尔墨斯定律》、《虚拟人》、《全息传真机》、《表情控制器》、《安德洛默达品系》……这是一些学术论文,或者产品说明书的标题吗?不,这是一些科幻小说的篇名!篇名是一篇文学作品的脸面。对于一位从不阅读科幻小说的人来说,这样一些“面孔”肯定是难以辩认的。这就涉及到科幻文学中很重要的问题——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结合。
  要分析科幻小说中的语言特色,首先要了解一下语体的知识。“语体,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特定的交际任务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不同的语言风格类型,它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随社会交际领域的不断发展面逐渐发展变化的。”(《实用汉语修辞》449页)。
  语体首先分为口语口体和书面语体。在书面语体中,又分为政论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四种。与科幻小说创作最为相关的,是科技语体与文艺语体这两种。它们在四种语体里恰恰分处两极:科技语体是与口语距离最远,最精确的语体;文艺语体则是与口语距离最近,最生动的语体。
  科技语体最能体现思维的抽象性,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点。科技文章中不仅有本民族文字,而且夹带着大量符号、数字、图表,等等。文艺语体则最能体现思维的形象性,优秀的文艺语体实例,往往是那些选择了大量感性材料,充分调动读者感觉记忆的篇章。
  为精确起见,使用科技语体必须严格符合书面语言的规范,以求同原则,撰写标准的、规范的文字。从生动着眼,使用文艺语体则经常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打破现有的语言规范,用求异方式,构造个性色彩的表达效果。编制计算机语言程序的朋友都有体会:用这些程序校对论文最容易,校对新闻报导次之,校对文学作品几乎不可能。因为文学作品恰恰最大程度地突破了语言规范。
  许多文学理论家都探讨了两种语言的区别:新批评派的始祖之一瑞恰兹认为,科学语言与诗的语言的区分就在于,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而诗的语言是“情感性”的,前者的目的是指引读者认识客观事物,后者的目的却在于引起读者的一种情感式态度。……燕卜荪认为,科学语言语义单纯,而文学语言语义复杂。布鲁克斯认为,科学语言证明境单一,而文学语言综合综合冲突经验等等。《文学理论要略》童庆炳主编,‘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问题在于,传统文学理论家看到的作品,恰恰是不包含,或者极少包含科学语言的“纯文学”作品。而这样一对完全相异的语体,却经常要在科幻小说中碰面,并且必须融合在一起。科幻小说里要出现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中许多涉及小说的核心内容,推动着情节主线的演进。而且,它们中有许多更是在大众的常识之外,属于各专业领域。如果不解释清楚,不要说绝大多数不熟悉这些知识的读者无法理解作品,就是其他科幻作家也会不知所云。
  如果一部科幻作品是以科学家为主要人物,以科研机构为主要背景的话,这种任务就更为复杂。这样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科技知识方面的术语,也要包含大量科研机构、科研程序、科研工具的名词。
  当然,除了科幻小说外,在科普文章写作中,作者也必须将这两种语体融合使用,以便解决了一个生动性与准确性的结合问题,好的科普文章可以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生动地把枯燥的专业知识传达给读者。可以说,学习优秀科普文章在这方面的经验,是科幻小说作者的重要借鉴。但科普文章不包括情节和人物两个小说的基本因素。如何在特定的情节与人物的限定下,在叙事的前提下融合两种语体,这是科幻小说作者的特殊课题。
  首先是情节因素。如果使用旁白来介绍科技知识,那么无论长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