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陈健民上师-佛教禅定(一至七章) >

第18节

陈健民上师-佛教禅定(一至七章)-第18节

小说: 陈健民上师-佛教禅定(一至七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清净。我们可以用佛教的道理来改写上面的那句话成为:「播奢摩他的种子,得三摩钵底的果;播三摩钵底的种子,得三摩钵那的果;播三摩钵那的种子,得三摩地的果」。依此我们可以证得圆满觉悟。 
  在三慧(闻、思、修)中,三摩钵底和修慧有关。修习奢摩他(止)是进修三摩钵底的基础。若不修奢摩他(止),而尝试思惟真理,这只是思慧而已。在《阿毗达磨俱舍论》中提道:「在圆满证取奢摩他后,方能修习四念处的三摩钵底」。 
  依据六波罗蜜多及其次第,第五波罗蜜是禅定,第六是智能。奢摩他属于禅定,而三摩钵底是智能之因。因此要先修禅定才能得智能。没有前者,就成就不了后者。 
  依据《三学》而言,第一个「戒」是第二个「定」的前行;此处定指的是止的训练;而第三个「慧」,是由三摩钵底所造就的。 
  依据「体用」之哲理,必先证得静态的奢摩他之体。 
  在获得奢摩他的成就之前,行者的正见只属于认知;但有了奢摩他力的证验,行者可以获致第三阶段的内观,即是指觉受;由此而养成第四个阶段的内观,即内在的证德。 
  尽管「禅」不是一般的禅定,也不需要奢摩他或三摩钵底,但是所有的禅宗祖师都说在你能更进一步之前,先要能「大死一回」。这就相当于奢摩他。 
  《大般涅盘经》中有云:「大乘菩萨要历经比小乘证得阿罗汉更长的时间才能证得圆满觉悟,因为他的奢摩他力难以好好养成」。我们当然不是把证得阿罗汉做为目标,但我们在提及习定时一定要清楚奢摩他的十分重要性。 陈先生对这一点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菩萨有两种:一种较富于智能,另一种较富于慈悲。后者偏重于前四项波罗蜜,做很多利益众生的善行,因而缺乏智能。对于智能菩萨而言(特别着重于六波罗蜜的最后二项),在初地时就可能断了生死之流,而修慈悲的菩萨必须等到八地,才有足够的空慧之力来断除轮回生死。由此我们便可以清楚了解证得奢摩他与否的行者之间是有多大的差异。我们发觉在佛经和祖师的论述里有许多地方对于习定的步骤都说得不清楚,缺乏确立的次第。比方说,佛陀在《圆觉经》中开示了禅那,奢摩他与三摩钵底的二十五种轮换修法。佛陀为什么如此开示?为何这三个项目不是依通常的次第来说呢? 
  这是因为佛陀开示《圆觉经》时,说法对象是大菩萨众,他们能了解并从这些不同的轮替法中受益。可是本书的对象是初学者,他们尚欠了解而需要有订定的次第来修习。 
  从祖师的教授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来看:在天台宗里,有四本书,谈的是不同的习定次第。正因为该宗缺乏明确的习定次第,以致少有人依之而修得圆满觉悟。这个习定的先后次序没有被重视,因而即使天台一系的祖师们,被公认为精研佛理,其中却少有证悟的。在介绍此宗头九位祖师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多位在圆寂前是这么说的:「很惭愧我的成就很有限。我领众太早,寺务太过于繁忙,以致于要惭愧我的禅定功夫不够深厚」。即使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也是称念「阿弥陀佛」佛号而逝,足以证明他也是期望有较好的转生。 
  在现代,许多人似乎很聪明,可是心却非常散乱,因此对现代人而言,了解奢摩他的内涵变得更重要了! 

  D。 前面诸章中所述各种准备工作(前行)之摘要 
  我要提供读者们一张表,表中列出了本书在此之前已提及的修习奢摩他(止)之前必须具备的各种准备工夫(前行)。 
  陈先生站起身来,在他的笔记本中找了一下,然后把一份表格递给了笔录者。此表如下: 
  章 节 各章中的前行 
  传记 前行的个人例证。 
  第一章 西方人学习佛法的前行。 
  第二章 由于缺乏前行所产生的错谬以及禅修的真正目的,以产生正确的动机。 
  第三章 理想的禅定的前景以及如定义中所说的前行的目的。 
  第四章 一般的前行,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清楚这些项目。 
  第五章 前行的好处以及禅定的重要。 
  第六章 在一个完整系统中所有的禅修;前前如何成为后后的前行。 

  E。 某些心理方面需准备的条件 
  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以九种先前的条件及生起四种决心做为得到奢摩他(止)成就的前行。 

  九种预备瑜伽 
  相配性:所习定的类型配合修定者的性情。这表示行者应该颇有自知之明:贪心重的人应修习九不净观,而瞋心重的人应修习慈心与悲心。 
  习惯性:奢摩他的修习必须保持经常而有规律。 
  敏捷性:行者不应该心有旁鹜,即使有任何善行要做,也应尽速地完成,以便尽快地继续进行奢摩他的修习。 
  无颠倒:所行皆应如理如法,且应尊重上师。 
  适时性:无论任何障碍生起,知晓对治之法为何,而且能在最恰当的时候依状况所需而行对治。 
  认取:行者必须知道何时入奢摩他,停留多久,何时出定。这些都要在恰当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式来做到,从而对这些境界掌有完美的控制。 
  不易餍足:要精进,才能再进益。行者不该把小小的进境当成是圆满的成就。 
  不忘失正念:不让心驰向感官外境,致使忘失奢摩他。 
  奢摩他的主要修习。 
  四种决心的生起: 
  训练心的决心:这意指行者应放弃执着的世间心,训练心只希求奢摩他。 
  决心以法喜鼓舞内心。 
  决心使心自在舒适轻安,免于一切压迫。为了生起此心,一切邪分别皆应断舍。 
  决心证得圆满见。对此应深切长时忆持。记住唯有透过奢摩他的修习才能使智能生起。 
  对于奢摩他本身以及精神层次中与奢摩他相关的种种,我们就讲述到此。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奢摩他的生理条件。 

  F。 奢摩他的生理基础 
  可以参考在第二章中提过的七支坐。 
  双跏趺莲花坐姿的五种利益 
  宗喀巴大师说莲花坐姿有五种利益: 
  以此坐姿,行者易于获得修习奢摩他中必要的寂静。 
  莲花坐姿容易久坐而不产生肌肉的疼痛、扭伤。 
  至于第三项,我们就不能同意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了。因为他说莲花坐姿和外道(非佛教徒)采取的坐姿不同。这一点在昔日的西藏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对于西藏本地的苯教徒而言,他们对莲花坐姿可能是一无所知的),不过宗喀巴大师一定未曾到过印度,在印度有许多非佛教徒是采用这种坐姿的。 
  当人们看到你如此盘坐时,他们会受到鼓舞,对你产生信心,愿意听你说法,而成为你的弟子。 
  莲花坐姿是一切诸佛及菩萨所推荐的。 
  使莲花坐姿容易的辅助运动 
  陈瑜伽士站起身来,说:「我们现在应该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他向笔录者说:「你得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我的动作」。 
  首先,陈先生把一条西藏毛毯铺在水泥地上,然后陈先生赤脚站在毯子上示范一些放松腿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以金鸡独立的方式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的膝盖弯曲而腿举在前方,转动脚踝,(脚踝以外的其它部分保持不动),向左、向右转动后,换脚做。这个动作可以减轻脚踝部分的僵硬以及该处肌肉的疼痛。
  保持相同姿势,但从膝盖处绕圆圈。 
  笔录者注意到陈先生的膝关节非常的灵活,所以当他旋绕他的下肢时,他绕的圆圈幅度比一般人所可能做到的大得多。 
  再一次单脚站立,此时由大腿处开始绕动腿部。这样一来,脚的三处关节就一一地被运动到了。要有舒适的莲花坐姿,所有这些关节都具弹性是很主要的。 
  陈先生盘坐在毛毯上,接着示范放松膝盖后方肌肉的方法: 
  用右手由底下托住左脚的脚踝,把左手放在左膝上。以右手抬高左脚踝,同时左手向下压左膝,然后右手放掉脚踝,使它打在地面上。 陈先生换脚各做了一次,所以地板(无疑地包括楼下的天花板)振动了一下。如果不想让脚踝瘀青的话,做这个动作时最好要铺厚毯子。 
  站起身,膝盖打直、弯腰、手触脚趾。至少指关节要碰到地面,最好是整个手掌触地。 
  接下来,陈先生拿出一个木凳子和一大桶近乎全满的水。他把水桶放在凳子前面,他站到凳子上,弯腰向前,把一条宽带子套到脑后,带子的另一端绑在水桶的提把上。陈先生双手在腰间紧握,把水桶举了起来,毫无肌肉卖力的样子,水也一点没洒。陈先生连续做了许多次。很显然地他是格外的健康。这个运动可以使背部的所有肌肉都充分地运动到,尤其是脊椎末端的肌肉。 
  若能持之以恒地做这些运动,它们终究一定能使你很容易以莲花坐姿习定。 
  在能双盘之前,只要一有机会就应练习单盘(一脚盘在另一只脚的大腿上,另一只脚则塞置其下。) 
  双腿要经常保暖,用布裹住。在寒冷的气候里,因为血液不易流过盘住的肢体,所以腿脚会变冷,所以双腿保暖很要紧。如果腿部受寒,会导致极多的疼痛和麻烦,也不易治愈。将腿脚都保暖,便不会产生疼痛,就可以久坐了。 
  若行者能精勤,耐心地练习,则能达到以双盘莲花坐姿习定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当然年纪愈轻愈容易练成。 
  我本人是二十八岁开始学,经过几个月的练习,起初还历经了一些疼痛才慢慢成功地做到双盘。到现在我的行走还因为这个坐姿而有些不正常。 
  如果行者在经过付出了全力及耐心练习后,仍无法达到双盘,那么不论他(她)所采用的是任何一种盘坐的姿势,都要把脚缩起,脚趾并拢收缩,放在脚下,使脚掌肌肉有些绷紧。在走路时,对瑜伽士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可以保存内在能量。这种「鸽爪」行步方式当然需要注意力来维持,可以使上行气不散失;在脚部平展的一般行走方式里,就会有上行气的散失。如此双脚蜷曲的盘坐能确保体内的气向上流动(有如双盘莲花坐姿所自动达成的效果,因为双脚自然地形成一个向上又微弯的姿势,如两片小翅膀一般)。 
  最后,陈先生又对此补充说道: 
  当然,对于那些能轻而易举盘双盘的人(如我的内人,她很瘦,不用手帮忙就可以双盘),就没有必要做这些运动。 

  G。 趋入奢摩他的九个步骤和六项条件:我们已看过陈先生所制作的这个表格,这是取自陈先生尚未付梓的一本书中。我们相信南传佛教对于这一部份是一无所知的。这些有助益的步骤如下: 
  九个步骤 (九住) 
  初住:能把心由外在的恶念拉回,并安住于内观(下面的第一条件) 续住:使心能持续住于此内观上(第二项条件) 回住:若心念忘失了内观,要能把它拉回来(第三项条件) 近住:所有外在念头皆已转为内观(第三项条件) 伏住:外在的念头都已被内在的正观给降伏了(第四项条件) 寂住:内心宁静,没有妄念(第四项条件) 最寂住:散乱和昏沉都被最寂静的止力给降伏了(第五项条件) 专住:心念只专注于一点,即只专注于内观上,无一剎那移转或停止(第五项条件) 等住:心自然持续且平等地安注于任何一处,不假任何助力。(第六项条件) 
  六种条件 
  要修习九住的九个步骤,必须有以下六项条件来配合。 
  闻法:不闻法则无从起修 
  正思惟:所有的思惟都要回到专注的对象 
  忆持 
  正确的觉察 
  精进 
  修习成瘾 
  此外,行者应选择颜色与其相应的物体做为训练专注力的对象。对于一个容易散乱的人而言,最好是找一个圆形(小石头,涂上颜色的平面,…等)深色(蓝、黑…等)的物体。若是容易昏沉的人,则最好选择明亮如白色、黄色的物体做为练习的对象。上述为发展奢摩他所缘外不净物的教授。 
  至于内所缘系止的奢摩他,则是体内正中一线上的任何部位皆可利用,特别是系念于两眼之间(译按:眉间)、心的部位或是脐位。若昏沉时,应把专注点向上移;但若是散乱时,则应向下移置。修时不应一直改变专注的部位,而是要视情况而调整。若心念能安置一处,则愈久愈佳。 

  H。 奢摩他与三摩钵底之辨别 
  有些书把这二者混为一谈;而在不同的论述中对此二者所做的多种解释又常使读者困惑不已。因此我们先要有清楚的说明。这是我个人的心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