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逻辑学 下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 >

第34节

逻辑学 下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第34节

小说: 逻辑学 下卷作者_德黑格尔着杨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理念的现实,所以个体自身现在就从现实出现,正如它以前仅仅从概念出
现那样;而且它的发生,曾经是一个事先建立,现在则成为它的生产。
但个体通过扬弃对立而达到的进一步规定,是耍成为类,作为它与它的
以前漠不相关的他有之同一。既然个体的这一理念是这种本质的同一,它就
在本质上是它本身的特殊化。理念是从总体发生的,按照总体来说,理念的
这种消散就是个体的二重化,——一是与个体同一的客观性的事先建立,一
是生物对自身亦如对另一生物的对待。

如果生命还封闭在它的范围以内,这一普遍的东西便是生命的第三阶
段,是生命的真理。这一阶段是个体的自身相关的过程,那里的外在性就是
它的内在环节;其次,这种外在性本身作为有生命的总体,就是一种客观性;
对于个体来说,个体本身就是这种客观性;个体在这种客观性中,不是作为
已扬弃的,而是作为持续存在的客观性中,具有其本身的确定性。

因为类的关系现在是在这样一个东西中的个体自身感觉的同一,即这个
东西同时又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是矛盾;有生命的东西于是重又是冲
动。——类现在诚然是生命理念的完成,但它最初还是在直接性范围之内;
因此,这种普遍性在个别的形态中。是现实的,——概念,其实在具有直接
客观性的形式。因此,个体诚然自在地就是类,但它不是自为的类;就它所
是的东西而言,那仅仅才是另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那与自身相区别的概念,
不是以自身作为概念,而是以一个作为生物同时具有为概念的外在客观性那
样的概念,来作概念与之同一的对象,这一形式因此相互都是直接的。

个体与他物的同一,个体的普遍性,这样便仅仅是内在的、或主观的;
它因此有要求,要建立普遍性,并把自身实在化为普遍的东西。但类的这种
冲动只能通过相互还是特殊的、个别的个体性之扬弃而实在化自身。首先,
如果那是这样的个体性,即它们自在地、普遍地满足它们所要求的扩张,并
在它们的类的普遍性中消解自身,那末,①它们的实在化了的同一就是从分裂
而自身又进入自身反思的类的否定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这统一就是生命的
个体性本身,它不再从生命概念产生,而是从现实的理念产生。它本身最初
只是那刚刚要客观化自身的概念,但却是现实的概念,——个有生命的个体
的种子。对于普通知觉说来,在种子中当前呈现的,是概念所是的东西和主
观概念所具有的外在现实。因为生物的种子就是个体性的完全具体化;在此
具体化中,一切它的不同的方面、特性和器官肢体组织的区别都包括在这一
具体化的整个的规定性之中,而且那最初的非物质的、主观的总体是不发达
的、单纯的和非感性的;所以种子就是在概念内在形式之中的整个生物。

① 参看第218 页。

按照这一方面说来,类的自身反思是这样的,即当否定的统一的环节和
个体性在类的自身反思中建立起来时— — 活着的两性的① 繁殖
Fortpflanzung,类的自身反思便由此而保持了现实。理念,作为生命,还处
在直接性形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它便落回到现实之内,它的这种反思只
是重复和无限的进展,它在这种进展中并未越出它的直接性的有限性。但是
这样回到它的最初概念,也有较高的方面,即理念在直接性之内不仅遍历了
其过程的中介,而且恰恰以此便扬弃了直接性,并由此而把自己提高到其实
有的一个较高的形式。

在类的过程中,个别的个体交互扬弃它们的漠不相关的、直接的存在,
并且在这种否定的统一中死去,类的过程以后便以实在化了的类为共产物的
另一方面,这个类建立自身与概念同一。——个体生命分散的个别性在类的
过程中没落了;类自身回归于其中的那个否定的统一,一方面是个别性的产
生,另一方面又是个别性的消灭,所以它是与自身消融的类,是理念自为之
变的普遍性。在延种②中,有生命的个体性的直接性死去了;这种生命的死亡
就是精神的出现。作为自在的类那样的理念,当它扬奔了它的构成生物性别
的特殊性,从而给予自己以一个本身即单纯普遍性那样的实在之时,它便是
自为的;这样,它便是这样的理念,即把自身当作理念来对待,是以普遍性
为其规定性和实有那样的普遍的东西,——即认识的理念。

① 参看第218 页。

② “延种”Begattung,通常指两性交合,按黑格尔的语法,应说“延类”,但中文只 好说“延种”。——译者



24…20
逻辑学(下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目录:第二部 主观逻辑 第三编 概念论
位置:第三部分 理 念  第二章 认识的理念



第二章 认识的理念


生命是直接的理念,或说是它的还未自在地实在化本身的概念那样的理
念。在它的判断中,它是一般的认识。

如果概念作为抽象普遍性或作为类而自由存在,概念便是作为自为的概
念。这样,概念就是它的纯粹的自身同一,这个同一在自身中与自身之相区
别,是这样的,即:有区别的东西不是客观性,而同样得了自由,到了主观
性,或说到了单纯的自身等同的形式,从而是概念的对象,亦即概念本身。①
它的一般实在是它的实有形式;问题在于这种形式的规定;自在的或作为主
观的概念是什么,概念沉没入客观性中,然后沉浸人生命理念中是什么,其
区别都依据这种形式的规定。在后者之中,概念诚然是与其外在的实在相区
别,并且自为地建立起来,不过它之具有它的这个自为之有,却是仅仅作为
同一,这个同一是作为它沉没入它的受它支配的客观性中那种自身关系,或
者作为内在的、实体的形式那种自身关系。概念超出生命之上的提高,就是:
它的实在即得了自由达到摆脱普遍性的那种概念形式。通过这种判断,理念
就二重化了——在主观概念中,概念本身就是其实在,在客观概念中,概念
就是作为生命。——如果理念以自己本身为对象,并且它的实有、即它的有
之规定性是它自己与自己的区别,那末,思维、槽神、自我意识便是理念的
规定。


① 参看第219 页。

精神的,或如人们以前谈得更多的,灵魂的形而上学,围着实体、单纯
性、非物质性等规定打转,——来自经验意识的精神表象①,作为主体,其基
础是在上述规定那里,并且还要问对于宾词说来,与知觉符合一致的是什么,
——这样一个办法,并不比把现象肚界纳于普遍规律和反恩规定那种物理学
办法能够走得更远些,精神既然也只在它的现象中有基础,那末,这样一个
办法甚至必定还更要落在物理的科学性之后。②精神既然不仅比自然更是无限
地丰富得多,而且概念中对立物的绝对统一构成精神的本质,所以精神在它
的现象和对外在性的关系中,显示了它的在最高的规定性中的矛盾,因而对
于每一对立的反思规定列举出一项经验或者经验也必定能够按照形式推论的
方式而达到对立的规定。因为在现象那里直接发生的宾词,最初还属于经验
的心理学,所以留剩下来为形而上学的考察的,本来就只是全然贪薄的反思
规定。——康德在他的理性灵魂学中就坚持这种形而上学,即,它如果应该
是一门理性的科学的话,那末,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普遍表象附加上最少一点
知觉的东西,也会把那门科学转变成一门经验的科学,败坏它的理性的纯洁
和对一切经验的独立性。——于是剩下来的无非是简单的、自身内容极其空
洞的表象:自我,人们关于这个表象甚,至不能说它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
伴随一切概念的空洞意识。依照康德以后的推演看来,通过这个③自我,或者
说通过在思想的它(物),不过是设想一个思想的先验主体=X 而已,这个
主体只有通过那些成为其宾词的思想来认识,而我们离开了这些思想,就永
远得不到最小的概念;①按照康德自己的说法,这个自我有其不便,即我们在
每一时为了对自我下某种判断,都不得不已经使用了自我;因为它不是一个
用以区别一个特殊客体的表象,而是一个一般表象的形式,如果表象可以称
为认识的话。——理性灵魂学所犯的逻辑谬误推论Paraloglsmus,就在于把
自我意识在思维中的样式,造成是一个客体的知性概念,把那个“我思”当
作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一个自在之物,用这种方式就得出:自我在意识中
出现,永远是作为主体,并且当然是作为单一的、在一切形形色色的表象里
都是同一的;又从表象作为外在的、与我们区别而不合理地推演出:自我是
一实体,以后又在质方面上是一个单纯的东西,是一个一,是一个独立于空
间、时间的事物而存在的东西。——

① 表象Vcrstellung,本是德语对“观念”(idee)的译名。但黑格尔这里主要是对康德的论难,所以采用习
惯的康德术语的译名。——译者

② 参看第218 页。

③ 参看第219 页。

我详细地摘引了这种论述,因为从这里可以确切认识②风前关于灵魂的形
而上学的、尤其是使形而上学崩溃的“批判”的本性。——那种形而上学从
事于规定灵魂的抽象本质,它本来是从知觉出发,并把知觉的经验普遍性和
在一般现实的个别性那里的外在反思规定转化为上述本质规定的形式。——
康德心目中总是只有他当时的形而上学的情景,那主要是停留于这样③抽象、
片面的规定,全然没有辩证法;对于古代哲学家关于精神概念真正思辩的思
想,他不重视,也不研究。④在他关于那些规定的批判中,他极其简单地跟着
休谟的怀疑论方式走,他坚持这样一点,即自我怎样在意识中显现,但是既
然耍认识自我的本质——自在之物——,就要从自我那里丢掉一切经验的东
西;于是除了伴随一切表象的我思这个现象外,什么也没有剩下,——关于
这个我思,人们是一星半点的概念也没有的。——①当然必须承认,如果不理
解概念,仅仅停留在简单、固定的表象上,停留在名称上,那末,不论关于
自我,不论关于任何东西,甚至关于概念本身,我们都会毫无概念。——奇
怪的是这种思想——假如这也可以称为思想的话,——即,为了对自我下判
断,我不得不已经使用自我;为了下判断而把自我意识当作手段来使用的这
个自我,却又是一个X,人们对于它以及对于这种使用的情况,连丝毫概念
都不能有。但可笑的当然是把这样的白我意识性质,——即:我思维自己,
如果没有那个是自我的东两在思维,我就不能被思维,——叫做不便,把兜
圈子当作某种有缺点的东西,——这种情况,通过它,自我意炽和概念的绝
对、水恒的性质便在直接经验的自我意识中启示自身,其所以启示自身,乃
是因为自我意识正是实有的、也就是经验上可知觉的、纯粹概念,是绝对的
自身关系,这种关系作为分离的判断,把自身造成是对象,并且唯有通过这
样的东西,才使自己在兜圈子。——一块石头没有那种不便,假如它应该被
思维,或者假如应该对它下判断,那末,它在那里并不障碍它自己的路;它
免除了耍对达一事业使用自己的艰难;那必定是在它以外的另一个东西去承
担这种劳苦。

① 参看第219 页。

② 参看第220 页。

③ 参看第220 页。

④ 参看第220 页。

① 参看第220 页。

缺点,这些该叫做野蛮的观念在那里安置的缺点,即是:在自我思维里,
不可能丢掉作为主体的自我;然后又倒过来,即,自我只是作为意识的主体
出现,或者说我只能把我自己用作一个判断的主词,并且缺少它由之而呈现
为一个客体的直观;但是一个只能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东西,其概念还不曾在
它自己那里引起任何客观的实在。——假如客观性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规定
的外在直观,并且直观就是那欠缺的东西,那末,不难看出空观性仅仅是指
威性的实在,而又超出自身之上被提高为思维和真理的条件。但是,假如按
照我们以日常意识谈自我那样的方式,无概念地把自我当作光秃秃的、单纯
的表象,那末,它就是抽象的规定,而不是以自身为对象的自身关系;——
这样,它就只是两端的一个,纵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