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第2节

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第2节

小说: 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怎样安排那些人才是问题所在。如果你关闭工厂,而工厂实际上是个城镇,比如武汉,怎样处理那些老工业呢?是的,关闭它们吧!作为经济学家通常非常希望那样做。但那意味着那些工人将失去收入,他们能去哪儿呢?这相当困难。你只能宣布:“我们将要关闭这间工厂,我们将按下述办法安置工人……”然后把他们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新设立的企业里。在美国,这是很容易的,我们只需说:“这间企业必须关闭了。”但这是两码事,需要耐心。比如你们修长城用了很长时间,不可能一夜建成。但是你得说我们希望摆脱,让运行良好的企业继续经营下去,其余的每年关闭其中的某一个百分比,而不是一年之内全部关闭,不然将导致一场社会灾难。每年有规律地关闭5%的亏损企业,让人们知道有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做调整的准备,让他们最好尽早地计划未来。但要受到一个时间表的约束,不要简单地说:我们将在某一时间完成。可以说每年完成5%的企业股份化,二十年内完成。在那些企业还没有股票上市的情况下,你怎么估计企业的价值呢?可以进行拍卖,只要有许多人来竞价就行。这是另一种市场。
  在中国,有许多企业,他们甚至开办学校。在美国这个国家,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我们把它们叫做“公司城”,它们过去通常在边远山区,如开发煤矿等。没有文化设施,于是煤矿公司自己开办学校等。但非常少见。所以我认为中国应将政府的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包括学校、医院等。当然可以让学校、医院也股份化。于是,钢铁厂就只生产钢铁,不开学校、餐厅、旅馆。关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你们不应只看美国模式或是日本模式,还可以看看智利,它们建立的是私人社会保障体系,在这种体系里,人们的储蓄被用于国民经济中再投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你们想要的,那不是保险,只是在你离开的时候偿还给你。这一代人付钱供养晚年退休人员。从根本上来说,这里面没有储蓄的成分。事实上可能我们有负储蓄。你们不要模仿。我经常这么说,你们刚刚起步,要环顾世界,寻找合适的模式,不要总以为美国的模式是正确的,它可能不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在决定采用哪一种之前,多看一些。
  科斯:
  我不知道。我想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情。我不知道明晰产权用哪种方式更好。有许多方式已在许多国家试验过了。我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实际上,我不能认为最好的方式在各国都适用。因此,我根本难以提出什么建议,除非你们全在一个国家(笑)。
  许多中国人担心外国资本购买中国企业,我并不认为这类担心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我想,排斥外国人现象在所有国家均司空见惯。但是,现在西方国家发生的情况是,所有权普遍被掩盖住了。也就是说,在美国的企业就像美国人的企业,没有人知道它实际上是一家外国企业。例如,你们知道芝加哥的MarshallField商场刚刚被收购,是明尼阿波丽斯的一家大企业收购的,但MarshallField被收购之前是谁拥有的呢?是英国人的。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商场是英国的,也没有人在乎是谁的。这种现象在这里常见,在英国也常见,也有很多美国公司在英国经营。有时人们知道一些公司是外国人的,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但某些工程公司你就不知道是归谁所有的。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这无关紧要。不管这个企业是英国、法国或还是美国人经营的公司,他们感兴趣的都是一样,都想赚钱。最近一家法国公司(坐落在芝加哥广场附近)被收购,我想这是一家大型法国电器公司,过去与这家公司做买卖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它是家法国公司),为什么又要知道呢?所以允许外国人来经营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管理选择,增加竞争。如果你说企业经理人员只能是阿尔巴尼亚人,这就很受限制。我知道,中国有许多伟人,中国人很有才干,但如果有更多的人不是更好?不同国家的人甚至会把中国的企业经营得比中国人经营更好。问题是要弄清楚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为什么交易成本在中国会这样高?贸易障碍太大。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为什么海外华人生活水平会比他们过去在中国时高得多?他们在许多国家从事活动,但如同我们所见到的,他们不是到发达国家,而到欠发达国家。他们在那里生活水平比当地人还要高,也比在中国时高。比如在马来西亚,那里的中国群体非常成功。他们遇到了对外国人的敌视,他们有的转移到新加坡。但即使仍在马来西亚,他们也极其成功。




大师谈企业改革(2)



  马克维茨:
  就常识而言,发展私营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进步。我想重要的是允许它的存在,不给它出太多的难题。在印度,据说如果你想办私人企业,你要贿赂很多的人士才能办得到。这当然只是道听途说,我不曾去过那里。私营者要做的事恐怕就是:遵纪守法,不污染环境。在俄国,据报道政府还在补贴大型的国营企业,即便它们变得越来越低效率。我想他们应逐步撤销补贴,但又不可太快,以免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漂亮,它成功地吸引了外资,在南方优先发展经济,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全局的太大震动。我想中国目前当务之急是扩大私营领域,缩小政府的补贴。显然,国营企业是可以自食其力的,而私人企业则更具效率。
  对外国人拥有的企业如何限制,是个复杂问题。当然会有这样的情形,因政治原因而设立一些限制。有的时候,相对较小的公司也可以与大公司竞争,只要不受到某种限制。它们甚至可以做得非常成功。在美国,其中最大的一个受政府补贴的企业是邮局。在过去,政府曾极力保护这一垄断企业,不允许其他人参与投递信件。现在有了某些放松,如UPS可以在快递方面加入竞争,它一下子就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只要政府取消了垄断企业的某些不公平优势,允许小企业进入竞争,就可以搞活经济。当然我同意你刚才的观点,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做某种限制,如电信部门等等行业,以便自我保护。




大师谈通货膨胀(1)



  记者:
  上海复旦大学的陈观烈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的宋承先教授、上海华东师大的陈彪如教授、西南财大的曾康霖教授、国家计委的黄范章教授、建设银行总行的陈彩虹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文魁先生、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邱晓华等都有问题想与您交流,但时间太有限,只好合成一个简单问题:你对目前中国经济高通胀、高增长的状况有何评论?
  萨缪尔森:
  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强劲但却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赤字,而后者又来源于超量发行货币的行为的话,那么我认为追求这种增长是很危险的。因为,长期地看,奔腾式的通胀对于持续的实物增长是绝无好处的。并且通常这很危险,因为如果发生奔腾式的通胀,这将比过度信贷更糟。比如美国有3%的信用膨胀,那还可忍受,但以色列的情形是每月通胀率达到80%,于是,人们不得不花大部分的时间去银行,越来越多的工人转移到银行业做记账、计算等工作,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并使人们产生困惑。我这么说是很容易的。但问题是,如果你骑上了这只虎,当你试图从虎背上下来时,有可能导致一次经济危机和萧条。事实上也是如此,比如,日本现在正经历萧条,它的经济现在正完全停滞。但日本有改变现状的工具,如它有大量的国际储备,它可以使用低利率,可使用非紧缩的(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它是如何产生这种现状的呢?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下,日本掀起了房地产热,产生了大量“泡沫”,它还掀起了股票热,人们可以通过借钱或炒股票来赚钱。而当日本决定消除其经济中的那些“泡沫”时,它未能巧妙地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泡沫”持续得太久,而当华尔街的经济被收紧(加强控制)时,日本国内的经济便陷入困境。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情况是好的,但他们国内的销售很糟,而前苏联情况也比中国糟得多,因为,没有生产的发展来支持其货币的增长,生产停滞。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工人将挨饿,因为退休金已失去了意义。所以他们本应停止原来的经济运行采用某种配给制,从而使老年人不会挨饿。这需要大量的有效率的经济控制。前苏联在其经济控制上一向不大有效率,当然苏联的解体,也使其失掉了它原有的很多效率。这似乎是一条历史的经验教训。即在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经济。问题是,市场是无心的,没有头脑的,它从不会思考,不顾忌什么,所以,我相信,混合经济就是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来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不过,又出现了新问题,我得说那是有限的混合经济,因为这种混合经济开始由政府来支配80%的GDP,如在以色列等国的情况,这将削弱市场的有利影响,也将导致丧失混合经济的一些好处,因为这将不能反映人们的需求。这是政治学的策略而不是经济学的策略将占上风。
  记者:
  国务院研究室的李晓西博士、中国社科院的陈东琪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茅于轼教授等想就这个问题与您交换意见,您说过通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但在改革中国家似乎不是这样,也可能是一种财政现象,仅靠货币手段似乎无济于事?
  弗里德曼:
  (摇着头说)高通货膨胀是因为政府印刷货币太多。就是这么回事。那就是惟一的原因,哪里都如此。当然,我要指出的是,美国是如此(通货膨胀由政府造成),但香港却非如此。香港的通货膨胀是由美国造成的,因为,香港货币是与美元挂钩的。实际上是香港人自己把通货膨胀请回来的。从一般意义上看,香港的通货膨胀是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的,但如具体来看,如可交易货物的价格水平,其通货膨胀应与美国相等。香港的一般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的原因是香港的生产力提高了,用于住房,理发等服务业的费用升得很快,快于国际贸易货物的价格。这样的升价完全不是货币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而只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中国与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方面有一个短期的相互抵消作用,但决无长期的相互抵消作用。当我们谈到通货膨胀时,我的感觉是,举个例子,第一天早上,你有这么一笔钱,然后出现了通货膨胀,然后又出现紧缩,那么,到第二天早上,你还是只有原来的那么多钱。如果你们政府的开支是膨胀式的,则这一膨胀式财政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效果是要有一个时滞的,就是说,现在政府多花了钱,要过好一会儿价格才会上涨。在美国,这样的时滞大概是两年。在高通货膨胀的地区,时间或许会更短些。通常,用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失业率会下降,生产会提高。然而,当人们知道政府干了什么的时候,人们就会自动调整,物价就会上扬,失业率就会依旧上升。所以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只是短暂的现象。保持6%还是保持3%的通货膨胀率并无太大区别。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货膨胀具有破坏性。它浪费人们的资源和努力,使得物价上涨,生产率降低。它就像“酒瘾”一样,很容易使人们上瘾,特别是使政府上瘾。但摆脱它却非常困难。
  如何防止货币供应过多,从来就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你们不能天真地相信他人会就这个问题告诉你些什么。你要观其行。多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局一直在说要阻止通货膨胀,但他们的记录却是非常糟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使得价格上扬一倍。他们在1920~1921年又实行紧缩,从而使得私有企业十分狼狈。然后在1929年,他们使得紧缩变成了大萧条。他们应对这次大灾难负责,他们还应对1937年到1938年的衰退负责,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物价成倍增长负责。然后,我们从6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膨胀,70年代变得更糟,到80年代初时,通货膨胀已达到20%左右。然后他们才“大刹车”,减缓了通货膨胀。所以,如果看看联邦储备局的历史,过去的10~15年的成就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诚然,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站在公众的立场,我多次说,联邦储备局的地位很高,但其工作却干得很差。回到货币控制的问题,联邦储备局经常口是心非,嘴里说的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