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文集-第10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了,望好自为之吧。
55。来信收悉,修法偶有挫折,毋庸挂怀,只需奋力前进,遇难而不退,终必有成。仁者聪颖过人,资质不凡,但聪明人往往流于游走,不肯老实修行,以是常喜舞文弄墨,谈玄说妙而致入海算沙,徒劳自闲之失。仁者所作《禅宗纲要》我虽未过目,但就所列大纲看来,内容想必丰富精彩,对现代禅宗学者或拟探讨禅学玄奥者,当有很大帮助。故在不影响修持的情况下,大可勉力编纂成书,以飨后之学者。
复次,对于著作,讲经,非不可为,只要于讲时不作讲会,著作时不作著作会,无论讲经著作皆无动于衷。反是,讲时为经讲去,著作时为书著去,即不可讲经,著作矣。
心中心法是我等修持之验方。以仁者之资历,如确能坚持不间断地修持下去,彻悟本来定操胜券。但如一曝十寒,或上下座打成二段(即下座时失照不用功)则将辜负仁者之才智矣。
你夫人很好,宿根甚厚。祝贺你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愿她能坚持到底,从而督促你不断上进,共证菩提,则‘神仙夫妇’之美谈将永垂觉林矣!
承你盛情邀请我赴贵市一行,很可能乘返沪之便,来府拜望诸同仁,藉以畅叙无生。敬祝贤伉丽慈爱日增。
56。来信所说不住二边之意甚好。于动境中,略有走著,此是初明心地人难免的现象,只要绵密觉照,不断地在境中锻炼,即能如古德所云:‘夜半钟声随扣击而无著,寒潭月影触波澜而不散。’了。
于赵州上堂语,‘明白、护惜’处,豁然有悟,心境空寂,明了无滞,还落在‘明白’处??如有‘明白’在,却又非也。
修心中心法一小时后,你心总不安,心尚未平故。一开始不妨稍紧,随后即顺势放松而消亡,则无不安之弊矣。
又心安境空了,即不须时时修心中心法而改用保养功,间或修一座心中心法,看看心境是否有二样。如修不修均一致,无有异样,则证明功夫无二橛之弊。不然者,则要多修心中心,俾偷心死尽,方能成道也。
57。脚跟立不稳,听人左右,实未开悟。假如真开悟,活佛当前,亦不动摇。某先生写的《楞伽大意》,我看了一点,说得不错,他所说的和我们所讲并无差异。人有利钝,法无高下。究竟与否,全看修的人能否通身放下,丝毫无著。假如时时在计算得失,念念不忘名利,任你最高妙的无法之法,也不究竟。你要真究竟,是无修、无得、无证。假如某先生还有法在,也不究竟。
我们一不为名闻利养,二不为分宗立派。有缘度人,无缘自度,不和人家纷争较量。望仁者深体之!
58。学佛贵心悟,时时处处彻见自性,不为事、物、境所牵流。此是诞生王子,将来必定贵为天子﹙成佛﹚。其假法修者,皆落二落三,属周边功勋位。任你神通再大,也不过是王、侯之位,焉能升为天子!
因一切事、物、境皆我灵妙真心的妙用显现,故眼见一切事物时,只见本性,不为影像所扰。时时如是观照,此真用功者也。功夫纯熟时,脱落观照,则归家稳坐矣。
不明此理,在功勋位上著眼,任你修什么法,任你怎样勤苦用功,因有法在,将来也不免俯首称臣,真是冤枉也。悲矣!
59。功夫用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正是好消息到来的时节。这个知进而不能退的是谁?当下回首一鉴,则百媚生矣!
古德到此,比喻为‘狗子舔油铛’,盖欲舔不得,欲舍不能,是进退不能时节也。此时只需将此不知如何是好的急切烦躁之心,息下一观,则狗、铛皆空,进退乌有,当下偃旗息鼓,庆快清平矣!
望好自努力用功,时时保护本来,不让其粘染物境,即能打成一片。苟不如斯,打七亦成徒劳矣。
60。关于平常心是道,本来即此知冷知暖、知饥知渴之灵知之心即是我人的本来面目。既不用向外追取,更不可著半点神奇。寻常日用随缘起倒,无取无舍、无嗔无爱。古人所以说:‘穿衣吃饭即是!’但稍一著境,有所留住,便又成‘举心动念便非’矣!
来函说‘目前可否暂居此境,待力量充足再去之。’这岂不成了‘有所留住’。心有所住,便成妄想,养妄想而成道,犹如煮沙而望成饭,何可得哉!
目前力量不足,可勤于观照,不令有所住著,整日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切不可放逸,住于安适之境而沈于隐妄幽境,直至最终的失败!
能悟为悟道之端,果能随解悟而力矫粘著物境之妄情,时时处处著力观照,才有念起,即便觉察,不只在口头、文字上用功,久久便能达到来函所说‘分别心歇,大道现前’之境。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法法皆幻,故说法本无法。又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而今人妄生分别,说此好彼坏,喜此厌彼,皆心不平等故。你处当然也不例外。弘法须视时节因缘,不可勉强。
61。关于能力问题,最要紧的是知见正,修法有心得。不亲证本来,就不能为人点开金刚道眼,甚至将人引入死胡同,导入旁门左道而耽误别人。你现在能在修法与理论上指导人,这就够了,其他还要什么?初接引人,不免有些胆怯、生疏,但经历久了,这些现象就会消失。
62。其实这红教的大圆满法,前半部分的‘彻却’就是心中心法的见性。因‘彻却’有很多修法,根性差者,需用有相过度。反之,直下三空相应,无修无证无散乱,一切法不立,就是禅。修心中心法见性后,还要用什么‘彻却’法?至于‘妥嘎’,乃宗下的向上法。果能于见性后绵密保任,不多久方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但‘妥嘎’多个方便迅速圆成罢了。要修‘妥嘎’,必须于见性后方能进行。因心不动,方能用光导引。导出光后,方能不著相。否则会住在光上,成为光妄。
你年纪还轻,不必忙于闭关。现在需要你去教导初机学生,还是一面修法,一面教导学生再说。现将来信问题答复如下:
(1)你现在闭关的机缘不成熟。
(2)要闭关修妥嘎,需朝南,以便看太阳、月亮。旁边还要有大水,以便坐在水边看水光。还要有电灯、看灯光。更要环境清净,无吵杂声。
(3)道粮准备充足。更要紧的是身心清净,毫无挂碍,否则闭关要著魔的。
(4)关于居士指导出家人的事,世俗多有偏见。认为居士身份不及僧众尊贵,应该排在僧后,不能和比丘相齐并论,更何能教导僧众?殊不知僧宝乃依佛法修持有得,戒律精严,堪为人师者也,非关出家与不出家也。再说僧有二种:一者出家剃发,染衣,为小乘罗汉僧;二者依佛三学修持有得,不剃发,著俗人衣,为大乘菩萨僧。[参自《佛学大辞典》僧条二种僧]所以你不必胆怯,尽管理直气壮地教导。假如你要出家,要取得家人同意。你们夫妇同修佛法,不作世俗夫妇想,是最上的菩提眷属了。
(5)心中心法最好再多修些时间,这样脚跟稳健,不为境转;不然者,力量较差。虽有悟处,于顺逆境不得自在,终将沦为悟后迷也。
(6)光照一现不再现,看来静功尚差。应多多修法,修至身在光中,不觉有光,浑化相忘才可矣。
(7)有厌烦即有喜悦,都是相对的妄相。我们应该既无喜悦也无厌烦。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尚为诸禅德呵斥,何况厌烦文字耶?
(8)某某与爱人感情有裂痕,不是修双身法能补救的。双身法不是夫妻行淫,而是有功夫的人作了脱生死的考验。双方都要能有悬崖勒马的功夫,精不走漏才行。否则,便是行淫下地狱了。
63。来信已阅。知你对修法的过程有些模糊不清,兹就来问,逐条回答如下:
(1)未能透过‘清闲’这一关。关于此点,只要知道著清闲亦是病,不去著它。眼下虽不能一时除尽,但努力做去,久久自然能消尽,不必急在一时。如不知是病,以为清妙,则内守幽闲、坠入迷惘矣。昔药山坐石次,其师石头问:‘你做什么?’药山曰:‘什么也不?。’头曰:‘什么也不?,莫非闲坐么?’山曰:‘闲坐即为也。’头曰:‘如是,如是。’你看他师徒对语,可见落在清闲处,即非是矣。
(2)记忆力忽好忽差,此用功人未翻身之通病。等你死后复苏,即无此病矣。
(3)讲课紧张心跳:﹙1﹚未习惯;﹙2﹚爱面子。恐怕讲得不好;﹙3﹚背包袱上阵。有此数端,岂有不心跳之理?此皆著相,心未空尽之病。你但一切放下,如入无人之境,无讲与听讲者,则心平气和,妙义油然而生矣。
(4)打坐昏沉。如睡著即无用。如似睡非睡,内里仍了了分明,乃昏定。此时不用提持,如投石水中,任其一沉到底,则豁然开朗。一提反而坏事。日间事务多,打坐不得力,乃定功不够也。所以做事时不作做事想,方可心空无住也。
(5)‘外境来时,感觉灵敏,念起即觉,但想要去掉却难。’此语矛盾,果能念起即觉,还要去个什么?《圆觉经》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既然妄念起时已经觉了,妄念即化于无形,根本没有东西了,还要除个什么?如果说,妄念起时虽已知道,但还在头脑里盘旋不去,那你根本未觉,还是著在相上。那就要禅锤打死这著境的妄心。你如用‘忘’字得法,大可用之。
(6)授课应该备课。但不要执著,穿衣吃饭,无取无舍,一种本怀自尽,即是大道。遇不平常处,凛觉而化之。此等工夫,原不是一蹴而就的,须经千钟百炼才行。你还年轻,只要努力向这个目标奋斗,自有水到渠成之日,望你好自努力。
64。功夫做到空沈死寂;讲课、写文章时脑子也不好使了。这些是你将有一个飞跃进步的前奏。不要害怕,尽力同它磨拶过去,自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风光。
65。来信说,‘此次经历大有进步,超越了许多心理上的障碍,于诸事缘上自在多了。’本来一切障碍,俱为‘有心’;心如空净,即无挂碍。修法悟道,即为空却此‘心‘,不在于得神通玄妙也。
今之学道者,都在求神通玄妙,而不知空心,以致走入歧途,实可悲也。心不空净,即或发神通;非但不得自在,而且多一层障碍。于学佛有损无益,是又不可不知也。
初一你去河北,对诸禅者,随宜谈话,当说禅者说禅,当谈密者谈密,不必拘于一格。因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而不为境与人所障也。
心地法门是诞生王子的。先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然后立定脚跟,勤除旧习,不为任何邪说动摇,将来一定成佛。若用法修什么神通,那是周边功勋位,任你怎么功勋高大,也只不过是封王封候,不能为帝﹙成佛﹚。暂时神通未发,心里不要自屈,以为不如人家,而畏畏缩缩。要堂堂正正地称性而谈,因人而异,随宜施教。
66。为人师表确实不易,既要任劳任怨,又需受各方面的排挤、妒嫉。但这是好事,不这样怎么能把自己的习气磨炼光?所以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才能了尘沙惑,不是静坐不动能够办到的。经云:‘依于众生方能成佛’,良有以也。
你不要灰心,古人闻过则喜,可改进也。对各方来言,仔细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德日进,道日增矣。
67。梅雨季节,上海气温还算风凉,一周后出梅,即将热浪侵袭而气温高涨矣。惟做功夫人须于冷、热、寒、暑,顺逆境界中锻炼,不为所扰,方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其他)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其他)
禅偈撮略
为元音老人荼毗法语
一代大德元音老人坐脱立亡
后记
禅偈撮略
寂灭天真体从来无得人
须依二空理当证法王身
有心俱是妄无执乃名真
若悟非非法逍遥出六尖
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
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见色非干色闻声不是声
色声不到处亲到法王城
禅河随浪静定水逐波清
澄清生觉性亡虑灭迷情
心境顿消融分明色与空
欲识本来面青山白云中
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
謦劾掉臂处穿衣吃饭时
不费纤毫力何曾动所思
众生皆平等日用自多疑
海底金鸟天上日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人信得家中宝啼鸟山花一样春
身在海中休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