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 >

第21节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第21节

小说: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所得到早超过我所应得的。我是个什么人,怎么会谋反呢?”    
    李世民笑着说:“我知道爱卿不会这样,全是别人胡说八道。”不只没有怪罪他,反而立即赐给他六十匹布并亲自安慰勉励他。刘师立从此更加效忠于李世民,后来受命守边境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从对刘师立的责问看;太宗疑忌之态溢于言表。全赖刘师立善对;所言入情入理;才消除太宗疑虑。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太宗能及时把疑虑散去,而不是加深疑虑,胡乱猜忌、打击官员,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信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率师亲征辽东,以宰相房玄龄为留守坐镇京师长安,有权处理朝中的一切事务,不必向皇帝禀奏。李世民出发后,有人到朝堂告状,说有人有密谋造反之嫌。房玄龄问:“谁搞密谋?”告状人说:“就是你!”    
    有人状告自己,房玄龄可不好自作主张了,连忙派人用驿车将告密的人送往李世民所在的行宫。李世民一听房玄龄送来了一个告密的人,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让禁卫手持长刀在身边守候。然后召见告密人问:“你要告谁?”那人说:“房玄龄。”李世民说:“果然不出我所料。”连问也不再问,便命禁卫立刻将告密人斩首。同时,他还给房玄龄写了封信,批评他不能自信,并指示:“如果以后再有这种事,你可以全权处理。”    
    这些古代皇帝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用人不疑的典范,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并警示。


乌龙稠 指点江山觅封侯人间茶话:大红袍(4)

    执政者四如    
    现今社会很多的公务人员,可以说都是当政者、执政者。公务人员在行政行为里所包含的权力和道德观,都会直接影响到全民福祉乃至国家兴衰,其所负担的责任是社会大众所信托的,是社会人民的公仆;乃至民众也常会「以吏为师」。因此当政者、执政者在心灵上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工作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荣誉心。谨提供执政者四如贡献给大家参考:    
    第一、执法如秤:秤是平衡、计算物质轻重的利器,用于譬喻执政者执法的时候,应该公平允当,正直无私。如三国时代诸葛亮所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引申意谓「君主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绝不会因人事异地而有差别,倘若执政者徇私舞弊,必然会招致民怨。所以,公务人员应勤政为民、执法如秤。    
    第二、守身如玉:公务人员是执行国家法令,从事国家行政事务的能者,他为人民谋求福利,可说是人民的公仆;尤以每位民意代表的产生,皆是从数万人民手中神圣的一票而当选的,更可说是选民心目中的模范代表。为了不辜负选民的心意,执政应该守身如玉,操守清白,表里如一,才能堪为大众的模范。    
    第三、爱民如子: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民者昌」。所以,执政者要以谋取老百姓的幸福,来展现出自己伟大光辉的政绩。    
    第四、去贿如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即屡见不鲜,一些从政的官员有为己徇私、贪赃枉法、买官卖官等严重失职渎职的行为。政治发展至今,尤有甚者,例如选举接受政治献金、贿赂选民买票或是其它舞弊行为,让贿赂形同合法化,这些行为都是社会风气败坏的最大杀伤力,是导致社会纷乱的祸害。所以公务人员要去贿如仇,才能树立为民谋福的典范。    
    犯罪学家雷克利斯曾说过:「当具有良好的外部遏制和内部遏制能力时,就能约束人们不致产生犯罪行为;当外部遏制和内部遏制减弱甚至消失时,犯罪行为就会发生。」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有良好的自我观念,则生活在一个足以诱导其犯罪的环境中,亦能发挥绝缘作用。所以执政公务员,食民之禄,求利当求天下利,奉公守法,勤勉清廉,不为利诱,不为势劫,以建立个人清净的操守,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影响广大群众,为民谋福。    
    官场三要    
    上级对下级要收放自如    
    官场上一般都要求上级能“体恤”下级。体,是体察;恤,是悯恤。也就是说上级对下级应以爱护、关心为主。    
    大军事家吴起是战国时代卫国人,被魏文侯任用为将军.统师干军万马。他与士卒同衣食,共甘苦.最为感人的是,有一次他来自用嘴替一个士兵吸出毒疮里的脓血。那士兵的母亲知道后大哭起来。别人问她:“你的儿子是个普通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疮脓,这是天大的荣幸,您老还哭啥?”老人回答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将军为孩子他爹吸伤口的脓血,老头子感激不说,上了战场.脚跟不朝后转,一直到战死沙场:现在吴祸军又对我儿子这样.我儿子感激他.还会顾自己的命吗?这样一来,找就不知道我儿子哪天死在哪里了。所以我为儿子担心阿!”    
    明朝大臣张忠定有一次看见大厅里有个听差在熟睡,心想:我的后厅中怎么有人敢睡觉呢?这人一定出了事。心情郁闷,晚上未睡好.听以忍不住瞌睡起来了。便询问那听差:“你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听差回答说:“我母亲久病不愈,哥哥流浪到外乡没有回来。”    
    张忠定派人家访,果真如此。就派了一个人去帮听差照顾母亲,听差从此对他感激不尽。    
    当然,“体恤”并不是“娇纵”,一定要掌握分寸。郭子仪的儿子郭晞以检校尚书的身份兼行营节度使,屯兵在汾州。地方上有些坏青年在军队里挂个名,穿上军服,大白天在集市上横行霸道,随便打人.甚至打死孕妇,一下子害了两杀人命.地方长官汾宁节度使白孝德慑于郭子仪,对这些事提都不敢提。    
    地方官泾州刺使段秀实马上递交公文给上司白孝德,主动请求做军队的执洼官,决心整顿军纪。白孝德允许了,命他为代理都虞侯。    
    过了几天,郭晞军队中有17个士兵到集市上抢酒喝。打坏了酿酒的工具,杀死了酿酒的工人。段秀实派人抓了他们,砍掉他们的脑袋并挂在竹竿上,立在集市中示众。这一举动刺激了郭晞军队士兵,军营全体士兵骚动了,全都挎刀披甲,要找段秀实算账。    
    段秀实听说后.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刀.独自到郭晞的军营来.一听禀报.郭晞忙出来迎接。段秀实当面责备说;‘郭子仪老元帅的功劳天下无人不知.现在您竟然放纵自己的士兵干残暴之事,伤害百姓。如果由此使边境地方发生骚乱,罪过就会牵连到您父帅。现在.汾州一带的年轻坏蛋,在军队挂个名.胡乱杀害百姓.别人都说是郭尚书仗着郭元帅的权势.不管束自己的士兵,怂恿他们于的,若这样下去,那您郭家的功名还能存在多久呢?”    
    郭曦听了这一番话,顿时醒悟,拜谢段秀实说:“多亏您教导我。”于是命令士兵们解除武装。骚动解决了,可段秀实还不走.他要郭晞留他吃饭和住宿。故意再给士兵们行刺的机会;弄得郭晞提心吊胆,害怕土兵不听劝说,趁夜间重新捣乱,便增加岗哨来保护他。第二天.郭晞同段秀实一起去向地方长官白孝德请罪。    
    下级对上级要做到士为知己者死    
    旧中国官场等级制度要求下级对上级要“忠贞不渝”。什么是“忠”呢?孔子说:“对上司恭恭敬敬.叫你干啥就干啥;为君主办事,献出全部心血、精力以至生命就是忠!”    
    孔子的弟子子文三次被委任为地方长官.每次都没有什么特别高兴的表示,又先后三次被撤职。也没有什么很生气的样子。接替他的人来了,他能负责认真地把政务交待清楚,使新官不为难。孔子说他“忠矣”。    
    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伦理道德人格标准的支柱。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里就表达了自己对“忠”的理解和践行。遇上好皇帝,忠臣可以如鱼得水;遇到皇帝昏庸,忠臣便会遭殃。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纵有“收拾日山河”的豪情壮志,但遇着昏君赵构.奸臣秦栓,也只能发出“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感叹.屈从诏令,无法改变被奸臣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结局,他的忠只能说是“愚忠”!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这样的下级就是深得做官精髓的聪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