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 >

第19节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第19节

小说: 人生六味茶:茶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学问不是用来照搬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虽然说出来很俗,但在实际中当真含糊不得啊!特别是现在所谓的MBA教育风行一时,学院里训练出来的经理能否禁得住商场搏杀的考验呢?那并不是由他们的成绩单决定的。    
    读书四道    
    古人说: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阅《资治通鉴》能够知古今;《二十四史》道尽天下的兴亡;三藏十二部佛教典籍,叙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可见得“书”的重要。    
    人应该要读书,不读书则不知仁义。古来的读书人自我反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无非是勉励自己,也能挤身圣贤之流。所以,人不仅要会读书,还要会用书,用书之道,有四点:    
    第一、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现在有很多人,收藏了很多书,尤其那些发了财的人家,在酒柜之外,还要加设书柜,收藏一些名家的著作,以附风雅,方能堪称书香世家。所以藏书不难,却以能看为难。    
    第二、看书不难,能读为难。有些人看书,走马看花,随意浏览;或是漫不经心,貌似阅览,却妄想纷飞,心猿意马。若能将书中真义读出来,真正深入了解却很不容易,所以看书不难,能读为难。    
    第三、读书不难,能记为难。纵使会读书,也能了解,但是记不得,随看随忘,随读随遣,亦不能达到读书的效果。所以读书不难,以能记为难。    
    第四、能记不难,能用为难。有很多学者,以速读的方式阅读,在博闻强记之下,赢得博学多闻,聪明巧慧的美名。虽然口若悬河,叨叨不绝的倒背如流,但是不会运用,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善加运用,即使读了许多书,对于自他也是没有什么利益的。    
    古德云:“一册经卷满馨香,法味供养最富足”,“人抬人万丈之高,书抬人无价之宝” 。韩愈也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在在说明以著书立说来利益人间,是书的最妙之用。    
    所以我们读书要紧的是不但要藏书,而且是要能看书,能看书还要能读书,能读书之外还要能记书,记书以后还要能运用书。将书本融入生活,把知识化为智能,以处理人世间的诸多问题,那么这个书才有用。其实,我们自己身心的当体就是一本书,所谓“不读自身,不晓得失;不读自心,不知妙处” 。    
    虽然,用书之道有四难,但是若能做到“以满腹经纶代替胸无点墨;藏书千册代替腰缠万贯;以文会友代替酒肉朋友;书香社会代替功利社会。”仍不失“用书之道”。


乌龙稠 指点江山觅封侯人间茶话:铁观音(4)

    学无止境    
    秋天到了,雨水连绵。河水不断上涨,百川汇入黄河,黄河水量大增。暴涨的黄河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河远望,河对面吃草的到底是牛还是马都分辨不清了。    
    黄河之神名叫河伯,他看见自己的河流变得如此宽广,就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了,不由洋洋自得。于是决定借机炫耀一番。他顺流东下,悠然来到北海,站在海边,只见大海浩渺无垠,水天相连,看不到尽头,这是他才为自己刚才的自满感到羞愧。    
    河伯低下了头,对北海海神感叹道:“俗话说“‘听的道理多了,以为谁都不如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我曾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和伯夷的义举,当时我还不信呢,现在,我看到你博大无边,才知道自己真是眼光狭隘,见识太少。如果不是来到你这里见识一下,是很危险的,会被人耻笑的!”    
    北海海神说:“对井里的青蛙是不能谈大海的事情的,因为他们受到地域的限制;对夏天的虫子是不能谈论有关冰的事情,因为它们受到时间的约束;对孤陋寡闻的人是不能谈论大道理的,因为他们受到教育的局限。现在你离开河边,见到大海,知道自己的浅陋,我才可以同你谈论大道理啊!”    
    河伯认真的倾听着。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多的了,万水归海,不知何时停止,但海永远都不会满。海水从尾闾泻出,不知何时停止,但海永远不会空。无论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从来没有自满过,因为我知道我的水量超过江河无数倍。我在天地间就像小石头和小树在高山上一样,总觉得自己很小,又怎么会自满呢?万物无穷无尽,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个人同万物比起来,不就如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么?”    
    人如果能放眼宇宙,那么一切都不值得自满。人们知道的知识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所谓“样样通、样样精”的人是不存在的,把他们放在真正的专家面前就原形毕露了。学习没有终点。    
    这是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高年级的学生挤做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扩大了。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到老活到老,永远不要以为你已经掌握了终极的知识或者奥义,你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别人已经知道过的东西而已,除非你把它变成自己的,不然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茶余回甘】    
    安溪产茶很有历史,唐代《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其中又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人生求学路,也是一条辛苦之路。要学有所成,要有一定的天资,适合在某个领域发展;要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更要在品德上接受过正直善良的教导,未成材前先成人;还要掌握自己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专家。而对中国人而言,学有所成并不是止于成为专家就够了。不论是古代的文人还是现代的学者,其求学之初,就有本能的为民请命的责任感。当其成为大家之后,便会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自己当初的理想付诸一些实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指的就是中国文人骨子里会具有那样一种民族责任感吧。求学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之后,才制成成品。求学之路也要历经多年苦读,反思体悟,身体力行,勤习不辍,才能在无涯学海中站稳脚跟。铁者,千辛万苦,百折不挠也;观音者,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也。我们借此茶名,来喻中国自古以来千万苦读成才,为生民立命的文人学者。其学识渊博,其行为可敬,而在他们达到这个境界之前那一段长路,其虔诚克己,可谓礼佛。


乌龙稠 指点江山觅封侯人间茶话:大红袍(1)

    大红袍——为官也逍遥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红袍加身做了官,无论多大,也还是一个人。做好官,先做好人!有了权力就想得到更多东西,欲望多了,人逐渐就迷失自己了。特别对于有权的人,更加需要克制欲望!    
    为官之道还在于用人,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做好事情靠的不仅是领导者,还要有做实事的人,用人的学问就更深了。    
    克制欲望    
    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做得到吗?    
    欲望和欲望对象之间,有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尤其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便有助于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能主动隔绝欲望对象的典型例子。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现在有很多领导,因贪图钱财而受贿,结果被送进班房;也有的领导,因迷恋女色误信枕边风而断送前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