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a5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森田正马 >

第13节

a5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森田正马-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羞腼腆等想法,而导致成为赤面恐怖症患者。因不许可为害
怕肺病,反而更加焦急不安,惊慌失措,成为一个肺病恐怖
的强迫观念症患者。这就是,企图把不可能当成可能,由忽
视或否定“事实”的思想矛盾引起的。再如所谓蝤到处均可
找到快乐天地”,也是我们这些凡夫俗人凭空想象的净土。简
单地说,想得到快乐天地岂不也是我们过大的私欲妄想吗?看
来过和达摩大师所说的内容,也多少存在着某砦不同吧!达
摩大师所说“故名为丈惑”的简单意思,是指对过去的牢骚
和对未来的杞人忧天。.“至人”则是指要从各个当时的觋实状
况出发,面对生存要生活,面临死亡也要身临其境。其中,依
时间,场所和个人情况,会分别产生不同的感受,情感或欲
望:饥时则求食,疑时要探究,但并不是临生想死,临死想
生o而是面对生存出现生存的欲望,面临死亡出现对死亡的
恐怖。这时,我们的本能和知识,才能顺应各自的不同情况,
随机应变地做出最适当的反应,从忽滑各氏所说“贪生反倒
近乎死’’可知j既不能贪生,也不要杞人忧天。所谓“时时
归道丹,本来就是我等不懂的问题,但着揣测着说的话,所谓
… 94 …
道就是古今不变的根本道理、法则;人依然是人,木石还是
木石,病人还是病人,健者还是健者。这都是一贯不变的事
实。在这些事实彻底实现时,就会时时刻刻地适应着时间和
场合发挥出个人最大的适应能力。这岂不就是时时归道的道
理吗。看来,卢梭(卢梭,即让·雅克·卢梭。Jean.Jacqu…
es.Roussea U、1712 ~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j教
育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十钟表匠的家庭。他
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对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自
然●的自由平等。道德的败坏,是由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私
有制的产串,是不平等的根源。他主张订立契约,成立公民
社会,以保障个人的生命财产和人权。在教育上他主张“回
归自然”,要顺应儿童本性,自由发展。他曾为《百科全书》
撰写过有关音乐等方面的条目。作有歌剧六部,著有《论科
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民约论》、小说《爱弥儿》和《新爱洛绮丝》自传体的
《忏悔录》、《音乐辞典》等—二译者注A)等人所说的“回归
自然井大概也包含着这个意思。所谓豁出性命或灭却心头杂
念,也和这个意思相网。当然,真是要想豁出性命的话,那
已经成为思想的矛盾,反倒不可能把性命豁出去了,
●猝倒恐怖的强迫观念患者
    某时,曾有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是一位害怕晕倒、
害怕精神错乱的强迫观念患者。连坐电车都害怕。他曾进修
禅学若干年,由于提出很多的设想,成为一位在这方面获得
优越成就的人。我曾听过他关于“正常心态台乎遭”的设想。
… 95 …
他自己便可照此设想通过坐禅,统一精神,实现正常的心态,
并以此进入快乐的天地。但当他在电车中发生不安的时候,却
无论如何也不能掌握自己,也得不到那样的体验。
    据我看来,修炼禅学,只是在众人面前的一种表演而已。
倒不如在宴会上表演滑稽歌舞,还可以当做体育运动或为宴
会凑凑热闹更好一些。而且,光是坐禅的禅是不行的,它必
须是王阳明所谓的“事实上的磨炼一。(王守仁,字伯安,1472~
1528,明代哲学家、儒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出生于
官僚家庭唪因曾在阳明洞读书、讲学,自称阳明子,世称陌
明先生。他自幼立志“读书学圣贤”。28岁举进士,任刑部主
事等。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后经镇压农民起义,封新建伯。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文威。他是封建官吏,曾为“破山中
贼’’效力;又是学者,力主倡明圣学,致力于“破心中贼’’。
他先后创办过龙冈书院、濂溪书院、稽山书院、贵阳书院。他
讲学时,四方学于前来听讲者迭300余人,讲堂已容纳不下。
故此,他对发展书院与讲学活动影响较大。他还制订民约多
规、举办学社,积极从事社会教育。他对儿童教育提出过分
班制度,规定了教学日程,提倡“儿童心理一,反对“鞭挞绳
缚、若待拘四’’。他主张“资质不同.因材施教”,学习既要
别人“点化忖,更要自我“解化抑、“自得一。他认为教育或学
习的目的就是进行“内心修养一,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
学’’与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竹相对。主张知行合一,致
良知,用内心修养代替实践活动,断言“万事万物皆吾心”,
否认心外有事有物有理。曾就“既物穷理”辨论说:“就事物
之上求理’’或“就事物之中求理,”均“析心与理为二丹,而
应该“合心与理为一”。他的修养方法是静处体悟、默坐澄心、
事上磨练、精察内心。他的学说对反对当时记诵词章的形式
… 96 …
主义,强调“行’’的重要性起了积极作用。阳明学派在明代
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传到了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
文成公全书》38卷,哲学方面有《传习录》和《大学问》等
一译者注△)
    我对所谓‘‘正常心态台于道竹中的“正常心态”简单解
释为日常恬动应有的原本状态,而“道”就是客观现实的真
理,就该患者而言,由于在电车中的不安与恐怖,至今心中
似乎还有些乱。这就是他的原本精神状态,是此时此地此人
的一种正常心态。能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能忍受着这种恐
怖不安的原有状态就可以。也就是说,能顺从地必须按时击
政府部门上班不可的姓境就可以了。但若妄自打算取消恐怖、
逃脱痛苦,剐会由此引起思想矛盾。便不可能象达摩所谓的
至人那样,不能完全做好他现在的一切,更不能做到时时归
道。以致从思想冲突发展到强迫观念。害怕就让他害怕好丁,
这种恐惧也就是所谓的正常心态,如果想把这种恐怖变做安
心,那就成为虚伪,成为自欺欺人。坐禅统一精神也罢,在
电车中不安也罢,这都是一种顺时应境的正常心态。在当时
的情况下,才能灭却心头的各种欲望和杂念。如果唯独把甘
甜看做正常心态,而不肯把酸和甜一样看成正常心态,便是
思想方法上的一种虚伪表现,这是不行的。
●思想昀产生
    话虽说有些絮叨j但若不再稍加解释,仍然不好明白。现
在,打算对所渭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一下。我们人类自
出生以来,就经常不断地把经历的各种事物贮存在记忆之中,
记忆后还能回想出来。作为一种符号给这些储存起来的内窖
起上名字,它就成为语言、成为文字。这是动物没有,只有
人类才有的一种机能。有了这样的语言,才能进行思考。从
应用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字几乎可以看做是同样的东西。没
有言语的动物,便没有思维。然而这种思维——确切地说法
应该叫抽象的知识一…它们因为只是对应于相关事实或经验
的符号,所以,奂不能把它当做事实的本身。所谓思维是由
实践的经验产生的。例如,当我们一说到三角形时,首先浮
现在脑海中的,或者是金宇塔、或者是某一特定的直角三角
形等等。它必然是一种具体的实物。再如说到节约一词时,首
先,或者想起_r二宫尊德翁(二宫尊德,1787~1856,日本
江户时代末期的农政家。通称金次郎,系神奈川县人。通过
苦学奋斗将他没落的一家又重新振兴起来。文政5年,曾在
橱术县芳贺郡为开垦荒地勤奋工作。此后,叉振兴了印旖沼
等地。还曾开刨了报德社。但他本人,却终生励行节约,恪
守善行二一译者注△)灯下苦读的形象,或想起了自己在邮局
存款时的情况,甚至还会由此出发,追忆起各种各样的三角
形和许多有关节约的事例。这样才能形成与之相当的作为抽
象概念的符号,然后才能形成三角系由三边组成等这样的思
维推理活动?以及所谓节约是什么什么等抽象韵思考。甯说
的幸福或痛苦等虽然属于概念,但却不是指的事实。例如现
在正感到头有些疼,这是个事实。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回
想起这种感觉时,便要命名为“头痛”。这个时候,就是把过
去曾经实际经历过的印象投影在外界,通过客观性的回忆浮
现出来的。恰如把自己的脸形投影在镜子里那样,镜子里面
的影子已经不再是自己面孔本身的实体。
    当把这种投影在外界的模型误认为是事实的时候,就会
成为思想矛盾,成为颠倒的梦想。般若心经(般若,读bo re、
佛教名词,系梵文Prajna的音译。一译渡若,意译为智慧。佛
教用来所指的是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般若经,是佛教
的经名,是《大般若波罗蛮多经》的简祢。除前人的若干译
本外,唐玄奘将全书译出,称《大般若经》。《般若心经》的
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者注)中有如下这样一
句话:“心无挂碍,故无恐怖:,.脱离一切错乱的幻想,则究竟
(究竟,佛教名词,犹言至极,即佛经里所指最高深的事理——
译者注)涅纂。(捏獒,佛教名词,意指“灭度”、“入灭舯或
“圆寂”,即后人所说的僧人逝世。佛经说,信仰佛教的人,经
过长期修道,即能熄灭一切烦恼,具备一切清净功德,即进
入佛教所谓的“最高境界”。——译者注也)
    做梦就是浮现在心中的观念,原样投影在外界后,把它
当作存在事实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并非
事实的梦想。幻觉与它也大致相同,也是把观念当成事宴来
加以感受。
    神经质及歇斯底里的各种症状,与上述因由相同,有的
则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使用催眠术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这
一点。所谓颠倒的梦想,也就是把事实和思想弄得颠三倒四b
我因不懂得佛教,所以,只凭推测来判断。如能从选颠倒梦
想的拘泥中脱离出来,就会使强迫观念消失,。使日常生活的
活动消除障碍和拘泥,变得自由自在起来,镜子里的影子。,左
右两侧是不同的…。如果以镜子为准刮胡须,就会用反了剃刀.:,
遇到很大的困难。由此事例就可以把拘泥于思想概念的自己
和用反朝刀等情况加以比较,如果只是把镜子催为有无胡须
的判断工具,然后眼睛离开镜子,靠自己的手感使用剃刀,就
能自由运刀了。这也是一个脱离思想矛盾的极好比喻。这样
做就是良智。而上面所说的情况,!就是恶智。
… 99 …
●莫搞思想游戏
    我们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脖子上,即使没有任何人评论指
点,也能如实感觉到它。如果不摇摇头试试或不用力捏它几
下就觉得靠不住,产生怀疑的话,这就是恶智。现在我们精
神正常,头脑清醒,对本身的存在能自我感觉到。即使是在
梦中,并不需要什么指点,也能十分清醒地承认现实自我的
存在。如果想要通过客观指点来证实目前的…自我是现实存在、
还是处在梦幻之中,那就说明你自己本人已深深骼入迷惑的
思想矛盾之中。这时,无论怎样去感触它,也未必能够作出
正确的判断。倘若我们的脑袋离开了脖子,即使能够在梦中
遇见,能用现有的现实感去感受它,也就足够了。对它说三
道四,乱加指点,纯粹是一种思想游戏。
    在应该恐怖的时候发生恐怖,在应该安心的境遇中表现
安心,这都是真实的自然。企图把安心弄成恐怖导致厌世观,
或把恐怖当成安心以求获得乐天,这都是思想矛盾。“注意”
这种心理活动是通过周围的刺激自然发生的申精神紧张也只
有遇到相关境遇才能发生。如果爬到树梢,精神就要紧张,但
如果想用床上翻身的办法造成思想紧张,那是一种无用的努
力。当要高高举起一桶水的时候,就必需立且9适当地鼓足丹+
田的气力。但如果想要经常保持丹田的气力,那也是一种徒
劳的辛昔。这也决不是一种自由操纵就能做到的活动。所谓
“突然鼓足勇气’’,或“决一死战”,因为都投有面临各自应有
的处境,所以只能是自欺其人的装腔作势。这种人在平安无
事的时候,虽然自己在那里得意洋洋,因为思想矛盾的缘故,
倘若碰到什么情况必然就会怯懦起来。无论礼仪活动或慈善
事业,如果是从矛盾思想出发,硬套上某种形式,那就会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