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利率上升,债券和股票投资机会成本增大,从而价值评估降低,导致价格下跌。
④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债市特别是股市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
⑤实行保值补贴储蓄政策,大量资金将流向储蓄,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倍受冷落。
利率降低,将对证券市场起完全相反的作用。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已取消了保值补贴,这样将使储蓄不再具有保值功能,从而有了风险,可能使部分资金流向证券市场。在当前我国基金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率下降,将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国债市场。在西方国家基金业比较发达,许多基金通过分散投资极大地降低了风险,而且能够获得相对高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大多借助于基金来实现保值,因而我国利率市场化应与基金市场的发展协调进行,这是整个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的要求。
(2)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该项政策不仅会对市场产生整体影响,而且还会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当降低贷款限额、压缩信贷规模时,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价格总体成下跌走势,但如果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区别对待,紧中有松,那么一些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及优先重点发展的地区的证券价格则可能不受影响,甚至逆势而上。总的来说,这时贷款流向反映产业政策,并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比价关系作出结构性的调整。
(3)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政府如果通过公开市场购回债券来达到增大货币供应量,则一方面减少了国债的供给,从而减少证券市场的总供给,使得证券价格上扬,特别是被政府购买国债品种(通常是短期国债)将首先上扬;另一方面,政府回购国债相当于向证券市场提供了一笔资金,这笔资金最直接的效应是提高对证券的需求,从而使整个证券市场价格上扬。
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4)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一国的经济越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这里汇率用单位外币的本币标值来表示。
①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型企业将增加收益,因而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价格将上涨;相反,依赖于进口的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受损,股票和债券价格将下跌。
②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资本的流失将使得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从而市场价格下跌。
③汇率上升,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需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具体企业以及政策行为进行分析。
④汇率上升,为维持汇率稳定,政府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售外汇,从而将减少本币的供应量,使得证券市场价格下跌,直到汇率回落恢复均衡,反面效应可能使证券价格回升。
⑤汇率上升时,政府可能利用债市与汇市联动操作达到既控制汇率的升势又不减少货币供应量,即抛售外汇,同时回购国债,则将使国债市场价格上扬。
(三)收入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收入政策概述
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收入政策具有更高一层次的调节功能,它制约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收入政策最终也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目标包括收入总量目标和收入结构目标。收入总量目标着眼于近期的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根据供求不平衡的两种状况分别选择分配政策和超分配政策。收入政策的结构目标则着眼于中长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着重处理积累与消费、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各种收入的比例、个人收入差距等关系。
收入总量调控政策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机制来实施,还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调整等机制来实施。财政机制通过预算控制、税收控制、补贴调控和国债调控等手段贯彻收入政策。货币机制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调控货币流通量、调控信贷方向和数量、调控利息率等贯彻收入政策。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以劳动收入为主体的前提下,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我国当前的分配格局
自1979 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对劳动者个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企业职工实行按时、按件计酬,还辅以奖金、津贴、补助等分配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这些措施使劳动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收入的增长自然带来积累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收入与储蓄的增长,除参加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购买债券获得债券利息外,有的参加股票投资获得红利和差价收入,有部分人自办实业和从事贸易,获取实业利润和流通利润收入,还有部分人在正常劳动之外从事业余劳动获取劳务收入。事实上,劳动者除了获得“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外,还获得了按资分配收入和其他收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劳动收入及其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将会大幅度增加。
同时,由于对企业放权让利,使企业收入也得到较大增长。自1979 年以来,对企业分别实行利润留成,利润递增包干,工资总额与利税增长挂钩,第一、二步利改税,利税分流等多项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积累功能将大大增强。
企业积累除用于自我发展外,部分积累较多的企业分别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参与实业、合作投资、股权投资和股票投资、期权期货投资等。
从总体上可看出,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而政府储蓄和投资能力也有所下降,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3。收入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着眼于短期供求总量均衡的收入总量调控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进行,因而收入总量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企业留利增加,国家财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从而导致了我国民间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并具有相当规模。随着收入分配格局的进一步完善,这种增加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社会积累资金向民众倾斜,向社会分散,这部分资金必然要寻找出路,或者储蓄,或者投资。由于资金分散,直接的实业投资很难普遍进行,大部分投资须借助于金融市场来实现。民间金融资产的增大、社会总积累向社会分配的趋向,将导致储蓄增加,同时增加证券市场需求,促进证券市场规模的发展和价格水平的逐步提高。
第四章 行业分析与区域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行业分析的定义,行业划分的方法,影响行业兴衰的主
要因素,经济区域分析,区域板块效应,投资策略。
第一节 行业分析
一、行业分析的意义
(一)行业的定义
所谓行业,是这样的一个企业群体,这个企业群体的成员由于其产品(包括有形与无形)在很大程度上的可相互替代性而处于一种彼此紧密联系的状态,并且由于产品可替代性的差异而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
(二)行业分析的意义
经济分析主要分析了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但没有对社会经济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反映了各组成部分的平均水平和速度,但各部门的发展并非都和总体水平保持一致。
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速度增长、效益提高的情况下,有些部门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有些部门高于或是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经济分析为证券投资提供了背景条件,但没有为投资者解决如何投资的问题,要对具体投资对象加以选择,还需要进行行业分析
和公司分析。
二、行业划分的方法
(一)道?琼斯分类方法
道?琼斯分类法是在19 世纪末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代表性的股票而对各公司进行的分类,它是证券指数统计中最常用的分类法之一。
道?琼斯分类法将大多数股票分为三类: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股票。虽然入选的股票并不包括这类产业中的全部股票,但所选择的这些股票足以表明产业的一种趋势。
在道?琼斯指数中,工业类股票取自工业部门的30 家公司,例如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和商业。运输业包括了航空、铁路、汽车运输和航运业。
作为计算道?琼斯股价指数的股票类别,公用事业这类产业直到1929年才被确认添加进来。公用事业的增长率一般是稳定的。公用事业类主要包括电话公司、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等。
(二)标准行业分类法
为了便于汇总各国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局曾制定了一个《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简称《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建议各国采用。它把国民经济划分为10 个门类:
1。农业、畜牧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采矿业及土、石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煤气和水;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饮食和旅馆业;
7。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
9。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
10。其他。
对每个门类再划分大类、中类、小类。例如,制造业部门分为食品、饮料工业和烟草制造业等9 个大类。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又分为食品业、饮料工业和烟草加工业3 个中类。食品业中再分为屠宰、肉类加工和保藏业,水果、蔬菜罐头制作和保藏业等等11 个小类。各个类目都进行编码。各个门类用1 个数字代表,如制造业为3;各个大类用2 个数字代表,如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为31;各个中类用3 个数字代表,如食品业为311~312(因食品业有11 个小类,第三位数不够用,所以占了2 个代码);各个小类用4个数字代表,如屠宰、肉类加工和保藏业为3111。根据上述编码原则,在表示某小类的四位数代码中,第一位数字表示该小类所属的部门,第一位和第二位数字合起来表示所属大类,前三位数字表示所属中类,全部四个数字就表示某小类本身。
(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54—94)》中对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新行业分类采用了线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与此相对应,此编码主要采用层次编码法。门类在体系中与大类的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编码与大、中、小类的编码方法独立。
具体地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顺次表示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 开始依据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 开始编,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如82 表示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 表示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 表示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服务业”。大的门类分为从A 到P 共21 类: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H。批发和零售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