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师生] 曼陀罗树下 >

第6节

[师生] 曼陀罗树下-第6节

小说: [师生] 曼陀罗树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hapter 11

  我到教室时才三点过几分,里面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基本上是成双成对的那种,估计他们觉得在自习教室谈情说爱别有情趣。我在倒数第二排坐下,拿出带来的生理学应试指南想看看, 但觉得一阵阵的心悸,看不下去,可能是太紧张了。

  这几天都没睡好,觉得有点累,我趴在桌上准备养会儿神,谁知竟睡着了,等醒来时教室里已坐满了人,闹哄哄的。我看看表,查五分四点。心脏又猛跳几下,我觉得自己可能有窦性心律失常。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门口,说不清是害怕还是期待。——他来了!教室里的喧闹声低了下去,我把帽沿又往下拉了一些。他穿着件橙色的长袖T恤,显得很年轻,但怎么看都像是荷兰队的队服,有点傻气,也不知她女朋友是怎么给他选衣服的。

  老师快步走上讲台,急急忙忙地把教室里的人扫视了一遍,在他的目光快到达后排时我赶紧低头。虽然心里知道他不可能认出我,但我却总觉得他的目光落在了我身上,要把我烤出个洞来。我这心理素质啊……

  老师无精打采的声音终止了我的惶惶不安:“今天我们讲十六世纪的欧洲文学。在这个世纪中,法国的戏剧大放异彩,首先要提到的是古典主义剧作家高乃依。他的作品充满了雄伟的天才,代表作是《熙德》。”

  我不久前才读过《熙德》。那还是因为玩“帝国时代”时对里面的熙德很感兴趣,就跑去查了查资料,才知道《熙德》是西班牙史诗,后来高乃伊根据它创作了戏剧《熙德》。在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法国作品比较少,因为我不太喜欢法兰西这个民族,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有点像,民族性中有一些轻浮而虚荣的东西,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使它们不如其他国家的作品耐读。另外,我排斥法国作品有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我不喜欢巴尔扎克,原因很可笑——语文课本选了太多他的著作,应试教育下那种令人倒胃口的教学方式令我对他好感全无。若不是因为玩游戏而读了高乃依,恐怕我还会继续排斥下去,错过许多好东西。读了《熙德》,我完全改变了对法国文学的看法。这部戏剧宏大的气势和美丽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我急切地想与人交流这种发掘到宝藏似的愉快心情。

  但老师却令我失望了。他单调乏味的陈述像一潭死水,干巴巴地将高乃依的天才转变成生硬牵强的词句,拉辛的悲剧和莫里哀的喜剧到他口中都变成了淡而无味的凉白开。那个睿智热情的老师哪里去了?那些英勇果敢、咄咄逼人的话语哪里去了?我不安地望向他,讲台上只有一个表情疲惫的教授在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念着讲义。

  “他怎么这样啊?”我戳了戳坐我旁边的女生问道。

  “我怎么知道?上周就这样,我猜他是被女朋友甩了,要不就是家里遭火灾。再这样我下周就不来听了。”

  “你不要乱说啊!”现在的女生怎么这样说话!

  “靠,是你自己问我的嘛!”她把头往旁边一扭不理我了。

  靠什么靠啊?你以为你很拽啊?女生就了不起啦?哼!我也学她的样子把头一甩,径直望着讲台。这一望不打紧,正和老师的视线对个正着~~这个衰啊……

  老师愣了一下,口中的讲解停了下来,下面的人以为他忘词了,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好在他很快回过神来,又继续照着幻灯片一字不落地念着,只是不时朝我这边看上一眼。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简直如坐针毡,就像是被当场逮住的小偷。我不听得对自己说我来听他的课时正大光明天经地义的,但怎么都摆脱不了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我什么都听不进去,只觉得口干舌燥,手心里全是汗,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乘着大家起身挡住了老师的视线,我抓起书包就朝门口跑。

  “裴海泓,请你留一下!”老师的声音被麦克风放大若干倍,直朝我指来。

  不会吧?怎么办?装作没听到?不成。我做贼心虚地朝周围看了看,似乎没人关心那个要留下来的“裴海泓”的事,我稍微安下心来,回到座位上,装作找东西的样子在书包里慢慢地翻来来翻去,一边提心吊胆地生怕有人注意我。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都是打算在这里上自习的。

  我把书包抱在怀里,不时瞄一眼讲台上的动静。老师慢条斯理地关掉电源,收好电脑,收拾东西似乎收拾了一万年那么久,真是折磨我啊!

  收好东西,他便朝教室后面走来,我低下头,注视着地面,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一双很新的adidas慢跑鞋进入视线——我在专卖店看到过,要九百多,贵死了。有钱就是好。

  “你有空吗?”我听见他问道。

  “没有。”我回答。

  

  Chapter 12

  “呃?”

  “我——我在华西那边还有事,要回去。”其实我屁事都没有,只是刚才太紧张,脱口而出说了“没空”。

  “那一起走一截吧。”老师说着便朝门口让了几步,我提上书包跟了过去。

  路上人不多,我俩并肩走着,谁都没说话,微凉的秋风伴着我们走完林荫道,一直来到华西的校园里。

  我现在该做什么?回寝室?那老师怎么办?我从寝室楼前经过但决定先不进去,带着老师转啊转的,一直转到钟楼下。我不知道他想做什么,或是要对我说什么,是他提议要一起走一截的,我等待着。

  “那是什么花?”老师终于打破了沉默。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那是几树约有两米高的植物,开着好多大朵的花,花形和百合很像,但颜色不似百合那么洁白,而是带上了少许绿色。

  “那是曼陀罗。”

  “曼陀罗?真的有这种花存在啊?”

  “当然。在东方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花似乎被描述得很神秘,而且还和宗教扯上了关系,其实这种植物很普通。”

  “可怎么我从没在其他地方看到过?”

  “曼陀罗有毒。”

  “那你们怎么——”

  “在东方,曼陀罗是医学的象征,就像在欧洲以德莫克里斯权杖作为医生的标志一样。不过究竟是出自什么典故我也不太清楚,对于东方文化我是外行。”

  关于曼陀罗的讨论告一段落,我们又陷入难堪的尴尬。

  老师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伸手摸了摸脸,又朝我笑了一下,让我等得很心烦。

  “那个,那天的事,我很抱歉。”

  我没表态。尽管心里立刻就原谅他了,我还是对自己说面子上一定要绷着,一定要让他感到内疚,免得下次再这样。

  “我不该那么说你,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何况你说的是正确的。”

  这,这,这是什么跟什么啊!

  “这和民主无关,但我接受你的道歉。”我赶紧回答,再让他继续说下去不知会说出什么来了。算了,反正他也道了歉了,我及大人大量吧。

  “上周你为什么没来上课?”不会吧?这么快就兴师问罪来了!

  “生气,心情不好。”我可是有啥说啥了。

  “那这周怎么又来了?”

  我不行了。拜托,有你这么刨根问底的吗?我自己也不知道啊!

  “跟你开玩笑,上周学院里开会,谁会为那点小事生气啊。”为了避免太复杂的解释,我选择撒个小谎。

  “真的?”他不相信地侧头望着我。

  “真的真的。”

  “那就好。”

  

  接下来的时间如此平静。我每周四准时出现在老师讲课的教师室,他的课一如以往那般激情洋溢,我放纵自己沉溺于语言的快感中,迷失在老师用文学创造的世界里。对我而言,这个世界远比现实世界更绚丽多姿,再现实中无法经历的事,在现实中无法孕育的感情,这个世界都能给予。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花在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在这一学期中我阅读的文献和做的笔记比大多数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年所读所作的更多。在课堂上,我总是能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有时甚至能表达得更准确,因此,老师非常尊重我的看法,在讨论中也几乎总是站在我这一边,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之间的交流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和学生,更像是同事或朋友。

  最后一节课是讨论课,所有的学生可以自由谈论对文学,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因为是期末,大家都忙着复习,来上课的人比以往少些,只有六七十个,但这丝毫无损于讨论的质量。

  第一个发言的是李文林,他谈得是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比较。不愧是老师的高徒,言辞犀利,一针见血,除了情感上稍微欠缺一点,几乎也算得上完美了。他分别以拉辛和莎士比亚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代表,阐述了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矛盾和发展,十分精彩。

  在他之后立刻有人站起来为古典主义辩护,认为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结构和华丽的语言都是人类文学的宝藏;反对者也毫不示弱,以斯汤达的论文回击。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氛热闹非凡。我偷偷望向老师,他正倚在讲台旁,以一种我从没见过的热切、激动的目光注视着唇枪舌剑的学生们,表情充满了骄傲。

  待关于古典和浪漫的争论告一段落,教室里暂时安静下来。老师靠在讲台旁,微微低着头,仿佛还沉浸在方才热烈的气氛中。

  

  Chapter 13

  我安安静静地坐在左边靠窗的位置。窗户半开着,冷风不时地灌进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享受这里的新鲜空气——教室中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实在太高,呼吸那样的空气很难使智商不降到80以下。老师还能保持清晰的思维真是个奇迹。

  老师迟迟没有说话,学生们又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开始继续方才的辩论。

  李文林本来坐我旁边的,挨不住冷风逃到一个染了一头红发的MM身边去了,我也不知道他是因为这里冷而离开的还是因为看到MM才觉得这里的温度越发难以忍受的,估计两者都有。不过话说回来,他倒是很受女生欢迎,个子高(没事长那么高做什么啊?杵在面前太打击人了!),面部轮廓又清晰(北方人,没法子,我承认这方面比他欠缺点),看起来挺成熟,可以满足不少女生的被保护欲,再加上会穿衣服(比他老板强多了),所以虽然算不上帅得惊动党,但惊动一个班还是勉强够了,听说文新学院不少学妹都是他的崇拜者。看到他身边女生一个又一个地换我一点也不会不平衡啊嫉妒啊什么的,我总觉得没事干嘛找个包袱来背着?有空看看书玩玩游戏,再不济好好睡一觉,有闲钱就去大吃一顿,也强过和女朋友卿卿我我,打打闹闹,哭哭笑笑。我妈偶尔也问我为什么不找个女朋友,我回答还没有玩够,她就说我没长醒。其实,大学里谈恋爱有多少是成了的?大部分是毕业就分手,还不说时下更流行的是放假就分手,反正都是镜中月水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何必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前去经营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呢?再说了,如果以后遇到个老婆是醋缸子,难保不会时不时地翻我旧账,与其予人把柄不如保住我的清白身世,省得以后纠缠不清。每次李文林问我需不需要济贫时我就这么回答他,他说我的思想太沧桑了。

  呵呵,到底是没长醒还是太沧桑?

  不管他们怎么说,我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我并不十分在意他人的目光,让自己活得舒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要风度不要温度”是绝对无法用在我身上的,一到十一月,我就会把臃肿的羽绒服从箱子底拖出来穿上,走在学校里看着男男女女穿着中看不中用的衣服在风中呵手跺脚时,更觉得心中越发温暖。班上有个女生声称穿一件毛衣一件外套就可以过冬,我很想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活到第二年春天的。

  哎呀,想远了!这不还在上课么,我怎么扯到那头去了!赶紧将精神拉回课堂上,现在是一个胖胖的,长得挺白净的男生在发言,我觉得他很像食堂里做的馒头。他讲的是读《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感想,正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可能是比较紧张,他的表达经常不那么准确,我听了一会儿,明白他想以《奥涅金》为立足点讨论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的形象,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题目,牵扯了太多历史和宗教的因素,他也很尽力地想说明白讲清楚,但似乎力不从心,将莱蒙托夫说成了“蒙莱托夫”,还想不起拉夫列茨基这个名字。等他说完坐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