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 >

第4节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第4节

小说: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事都是如此,如果负责人自己都认为办不到,那这件事多半是办不成的。但如果负责人有强烈的信念,认为“这件事一定能做到”,并召集所有的部下,坚定地对他们说:“由于……我们必须着手做这件事。大家和我一起干怎么样?我认为能办得到,希望大家也要竭尽全力去做。如果大家都同意,那么我就率领大家一起干!”这时,如果部下都说:“好,我们一定好好干!”那么这件事就能办成。当然,事情本身必须是不违背规律、不违背道德的。这样,即使最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至少也能达到接近目标的水平。一直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中,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负责人的号召和呼吁能激励全体员工集思广益,无论是生产、技术、销售,还是经营都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负责人的精神状态绝对不应该是消极的、悲观的。不要有“可能会失败”、“也许办不成”的想法,而应该具有“一定能成功”、“即使摔倒,也要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的积极性和斗志,这是作为一名负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部分
人生心得帖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我马上就要九十岁了,回想起我九岁那年准备去大阪做学徒时,和送我的母亲一起在家乡的纪之川车站等车的情景,宛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在那之后八十一年的光景中,我经历了很多事。别人常问我:“您一定过得很辛苦吧?”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没有感到辛苦。我认真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一直走到了现在。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才有了今天的自己。一想到这些,我就由衷地感激社会、大众和工作。 
  常常有人希望我能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说出来。于是,我便把其中关系到人生问题的心得整理出来,集结成为本书。 
  人生是深奥的、复杂的、微妙的。尚处于学习阶段的我,在这里谈人生未免有些自不量力。然而我还是希望我的这些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能对大家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多少有点帮助。我热切地期待着大家的意见和感想。 
  松下幸之助 
  昭和五十九年(一九八四年)八月
第四部分
人情的微妙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人的心理有时靠道理是说不清楚的。认识到人情的微妙,在做事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措辞,才能构筑起和睦的人际关系。 
  仔细想来,人的心理的确很不可思议。 “人情的微妙”说的就是高兴、悲伤、愤怒、得意、失落等情绪,它们都是在微妙的情感牵动之下的心理变化。我们如果想要心情愉快地共同生活,就要学会互相知晓、理解彼此的想法。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明治政府建立初期,那时政府刚刚准备征收所得税。 
  当时,在大阪南城的宗右卫门町有一家名叫富田屋的高档茶馆。有一天,大阪税务署邀请大阪知名的商人,也就是当地的有钱人来这里做客。 
  这些商人虽说是来做客的,但毕竟邀请方是政府 —当时的政府权力要比现在大得多—所以他们内心有些不安,毕恭毕敬地坐在那里。不一会儿,一个税务署长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不是径自走向壁龛前的正座,而是突然在末座上就坐。“今天特意邀请各位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政府下令按照各位的收入征收所得税的事情。拜托了……”说完这番话后,他好好地款待了来客。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体会到了人情的微妙。在当时那个官尊民卑的时代,制定一项新税制,只需要发一个通告或将政府的命令发下去,就可以执行了。然而税务署长却郑重地以礼相待,亲自说明宗旨,希望得到协助。这种做法的确充满了人情味,使人心中充满温暖。 
  我觉得充满人情味的态度和关怀在日常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 
  有求于人的情况无非两种,一种是“光靠利害关系就能办成”,一种是“只靠利害关系是办不成的”。如果提出请求的人,态度蛮横或傲慢,那么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我也会断然拒绝。而有时,即使对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害,但提出请求的人,态度非常礼貌、诚恳,最终我还是会被他的诚意打动,接受他的请求。人的心理非常微妙,不是只靠道理就能说清的。 
  在有求于人时,好好考虑一下这两种情况,体会其中微妙的人情关系,并在做事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才能构建起和睦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每天所做的事,究竟哪些事让我们意识到或用到了人情的微妙。
第四部分
驾驭学问的能力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学问终究只是人类的工具。要认识到自己的自主性,不要拘泥于学问,不要被学问牵制。 
  我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九岁那年,上小学四年级时,我辍学来到大阪,开始在店铺里做学徒。当然我自己并不愿意这样,上学的愿望比谁都强烈。 
  现在我还记得,在我做学徒的那家店铺正对面,有一户人家,他们也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孩子。每天早上,当我在店里打扫卫生时,总能看见那个孩子身穿校服,一边说着“我去上学了”,一边走出家门。每当这时,我都羡慕地看着他的身影。有条件的话我也想上学,但当时家里的状况实在不允许。 
  现在回想起来,没能如愿求学反而对我大有帮助。 
  我自己出来创业以后,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公司工作,我觉得这些人都比我强。我没上过学,不懂的东西很多,而公司的员工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受过教育、有知识,我理所当然应该尊敬他们。 
  很自然,我会经常倾听员工们的意见。正是我的这种态度,使员工们纷纷发挥出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公司不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众智经营。我想这就是松下公司能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并不是说学问是无用的,学问的重要性就无需再说了。正是有了众多的先人钻研学问,才有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今后,学问的重要性还会更加突出。 
  虽然学问越来越重要,但我认为不拘泥于学问更加重要。学问很重要,但完全被它牵着鼻子走,没有学问什么事都干不成,这反而不是个好现象。学问虽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灵活地看待问题。 
  近来社会上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拘泥于学问,被学问所牵制。 
  学问也好、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也好,都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恰当地使用能够提高绩效,错误地使用则会带来危害,有时我们恰恰是败在自己的学问上。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学问、知识仅仅是生活的工具,就不会被它牵制,而能够正确、灵活地驾驭它了。我们也要在驾驭学问的同时,不断成长。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清这一点。 
  在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很多人都在追求更高的学历,但要记住,不要被无用的学问牵制,要正确地驾驭学问。
第四部分
勿使物泣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一件东西的特点和价值,根据其价值恰如其分地对待它们,真正发挥出它们的特点。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益于人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地利用好每一件东西。 
  要想利用好每一件东西,具体应该怎么做,有没有窍门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趣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坂田三吉。 
  众所周知,坂田三吉是一位将棋高手,明治初年出生于大阪的市,他一生不会读书写字,自学成才,升至八段,去世后被追赠为名人①。十七世纪时,将棋开始采取家元制王将②。 
  在以坂田三吉为原型创作的电影《王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主人公看到一个难以再被移动的银将时,自言自语道:“银将哭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大师说的话就是不一样啊!” 
  将棋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游戏。按照规则挪动一个个棋子,一步一步将死对方的王将就能获胜。要赢得一盘棋,必须清楚每个棋子的特点,并灵活地将其特点发挥出来。每次都能做到的人,就会被人们称做大师、行家。 
  我想,坂田三吉每次对局时,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所以才会认为在棋盘上没能被充分利用的银将是在哀叹和哭泣。 
  “银将哭了”这句话,说明当时坂田三吉正千方百计地思考如何发挥银将的特点,所以他才会觉得,仿佛听见了棋子的哭诉。 
  我对将棋没有太深入的研究,仅知道规则而已,在这里随意解释坂田三吉这位大师的话很是冒昧。 
  然而,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种解释未必是错的。我认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抱着三吉对棋子的认真态度。 
  我在工作中,也常常仿佛听到设计出来的样品在向我诉说什么。只要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一定能听到产品无言的诉说,而在这种情形下生产出的产品大都能上市,成为合格的商品。 
  世上之物都如这棋子一般,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天性,都期待着在生活中大显身手。我们应当认识到它们的特点和价值,恰如其分地对待它们,让它们发挥出各自的特点,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进步。 
  “勿使物泣”!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每一件东西。
第四部分
度过充实的一生
作者:〔日〕松下幸之助????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现在”只是一个瞬间,利用好每一个瞬间,才能度过充实的人生,让生命焕发出青春光彩。 
  十几年前,我曾有幸拜访了雕刻家平栉田中先生。 
  平栉先生生于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堪称日本木雕界第一人。我去拜访他时,他已年近百岁,我自己也年逾七十了。他对我说:“松下先生,六七十岁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过了百岁,才真正进入壮年期。我马上就要迎来壮年了。” 
  在一般人看来,平栉先生和我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听了他的话,我既惊讶又佩服:“平栉先生的心还很年轻啊。”而且我听说,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说:“现在不干,什么时候干!我不干谁干!” 
  过了几年,我听说平栉先生在他百岁生日之际,把够他创作五十年木雕作品的木材搬进了自己的院子。 
  初次拜访他时,我只是感到他的心还很年轻。听说他在百岁之际,还把够自己创作五十年的木材搬进院子里,我才明白他那句“过了百岁,才真正进入壮年期”不只是说说而已。我再一次感受到他献身于艺术,想要继续在木雕事业上干五十年的那种执著和热忱。 
  平栉先生百岁之后,仍勤于笔耕,在他一百零二岁之际,还在《PHP》月刊中发表了一篇短文。其中谈到: 
  假如我不能长寿,大概有五六件,少说也有四件作品将无法完成。 
  近来,除这四件作品之外,我还想创作一件木雕。但这次我感到很棘手,花了三年的工夫,作品还是夭折了。我非常痛苦,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决心在五到十年之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将毕生所学运用于木雕的创作中。然而我却没能完成、没有做好。 
  我被这篇文章感动了,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比我年长二十二岁的平栉先生,虽然年逾百岁,仍在事业上保持着旺盛的进取心,不但如此,他还在不断反省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潜心钻研木雕艺术。从这篇文章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执著。 
  遗憾的是,在昭和五十四年(一九七九年)十月二日,平栉先生一百零八岁生日前夕,他没能用尽五十年的木材就驾鹤西归了。虽然五十年的木材未能用尽,但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执著的信念,从这点来看,他成功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倾尽了生命中的光和热。 
  平栉先生正是由于始终抱着“今天不干,什么时候干!我不干谁干”的劲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珍惜生命中的每个瞬间,才能在年逾百岁之时仍然精神矍铄。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预测什么时候才是自己生命的尽头,但都应该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我年近九十的今天,还时常为此感慨不已。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