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18节

历代皇陵-第18节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1R点1R中1R文1R网1R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蔡国世系表《西周》(公元前)

  (起0U点0U中0U文0U网更新时间:2007…4…12 9:36:00  本章字数:197)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姬度武王之弟1045—1042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姬仲姬度之子1042—988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姬荒姬仲之子987—975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姬宫姬荒之子974—894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姬厉姬宫之子893—864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姬武姬厉之子863—838河南上蔡县城西北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蔡国世系表《春秋》(公元前)

  (起2D点2D中2D文2D网更新时间:2007…4…12 9:37:00  本章字数:510)

  陵名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姬武之子837—810夷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所事夷侯之子809—762厘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兴所事之子761—760共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兴之子759—750戴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措父戴侯之子749—715宜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封人措父之子714—695桓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献舞封人之弟694—675哀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溪献舞之子674—646穆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甲午姬溪之子645—612庄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申甲午之子611—592文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固姬申之子591—543景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班姬固之子542—531灵侯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北

  姬庐姬固之子528—522平侯河南省新蔡县境内

  姬东国姬班之孙521—519悼侯河南省新蔡县境内

  姬申东国之弟518—491昭侯安徽寿县城西门内

  姬朔姬申之子490—472成侯安徽寿县境内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蔡国世系表《战国》(公元前)

  (起6U点6U中6U文6U网更新时间:2007…4…12 9:38:00  本章字数:115)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姬产姬朔之子471—457生侯安徽淮南八公山蔡家岗

  姬产之子456—451元侯安徽寿县境内

  姬齐元侯之子450—447蔡侯湖南常德境内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三章 西周十二诸侯 (四) 郑国

  (起2O点2O中2O文2O网更新时间:2007…4…12 19:51:00  本章字数:2945)

  郑国,姬姓。开国君主为周历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庶弟姬友。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是为郑恒公。公元前774年,郑恒公出任周幽王的司徒(掌管土地和人民),郑恒公看到幽王无道,王室将乱,于是在773年将家属和资财转移到了东方,并在虢国(东虢、今河南省荥阳市)与郐国(今河南省新密市)之间的地区新建了都城,而自己则死于公元前771年的骊山之难,郑国也因犬戎的入侵而灭亡。

  郑恒公的儿子姬掘突公元前770年因拥护周平王东迁有功,被任命为卿士佐君管理政务),是为郑武公,乃朝中重臣。郑武公在新迁之地,于公元前769年灭郐(今河南省新密市),公元前767年灭虢,公元前765年在新占领的地方重新建国(今河南新郑市)。以后,郑国的势力不断扩大,由一个关中小国迅速发展成为位居中原核心的强国。

  郑国盛时的疆土有:今河南北半省的中部;北至黄河;南到许昌;东到开封;西到荥阳。到郑庄公时,郑国侵陈伐许,破息攻宋,大败北戎,以至后来同周王室交换世子,抗击周王统帅的陈、蔡、卫联军的进攻,大破王师并射伤周恒王,成为春秋初期相当活跃的一个小霸主。春秋晚期,在大国争霸角逐中,郑国在子产的辅佐下,实行新政,加强军备,国势一直不衰,受到晋、楚诸霸主的尊重。进入战国,郑国因内有君臣之间的权益之争,外有韩国的不断蚕食,国势急剧衰落。公元前375年,韩军攻破新郑,郑国亡。

  郑国自姬友公元前806年开国至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共传二十三王四百三十一年。

  【郑国王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关附近的“郑韩故城”内。自郑恒公公元前765年在新郑建国后,郑国在新郑共历18王,395年。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韩哀侯将韩国都城自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迁到新郑,将新郑更名为南郑。韩国在新郑共历8代国君,145年。因新郑先后为郑、韩二国的都城,故称“郑韩故城”。郑韩故城是目前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灭郑后,害怕郑人复国,于是采取了盗掘郑人坟墓,使郑人祖先翻尸动骨,永远不得安宁;将本国病死的大人、小孩埋在郑人的坟墓中,以破坏其风水;在郑人的坟地上大片建房,以阻断郑人的阴阳之气。韩人还将郑人的坟地改建成大型铸造厂冶炼铁器,以烧散郑人的魂魄等方法,防止郑人复国。1964年,国家开始对郑韩故城进行全面勘查发掘,考古工作断续至今。经发掘发现,郑韩故城内有大片夯土建筑遗址和各种手工业作坊、铸铜作坊遗址达10万多平方米,制骨作坊遗址面积7多平方米;战国时期的铸铁作坊遗址面积4万多平方米。清理出一座熔铁炉和两座烘范窑,出土了大批铁器和陶范,此处还有制陶、制玉作坊遗址。重要的有:城西南部的仓城村铸铁遗址;东部的小吴楼村铸铜作坊遗址和北部张龙庄村南的制骨作坊遗址等。2002年9月,又在城内侧东北部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约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制陶遗址。城内还分布着多处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墓地,但一直没有发现国君级大墓。

  1923年,在郑韩故城西城即今新郑城内李家楼村盗掘出一座春秋时大墓,可能为郑伯墓。墓中出土了青铜器和玉器700余件,其中青铜礼乐器90余件,习称“新郑彝鼎”,其中包括二件著名的莲鹤方壶(一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郑伯大墓的发现,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但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盗墓贼,他们在这里狂挖滥盗,许多珍贵的古墓葬惨遭破坏。勘查发现,郑国墓葬多“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大量珍贵随葬品已经流失。2002年4月,为配合新郑市居民住宅开发,文物部门在对开发区基建工地进行清理发掘时,意外发现一座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中”字形大墓,这座墓长45米,内有三层外椁,一层内椁,通往墓室有南北二条墓道。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郑国墓葬中第一例带有墓道的墓葬。按古代的墓葬制度,只有侯爵以上的贵族才能使用带有的墓葬,而郑国国君当时是伯爵,是不能享用墓道的。这说明郑国国君是不遵守礼制,也不把东周国君放在眼里的。现在开挖的南墓道长31米,宽7&;#8226;6米,呈倾斜状通向中间墓室。墓内发现有:九鼎八簋(鬼)、方壶、园壶、玉器、金器等随葬品。但中心墓室却发现有盗洞30多个,这些盗洞不是同一时期的,多为民国时期所为。在“中”字形大墓南北墓道里,布满了密密麻麻,重叠积摞的拆葬马车,目前在已清理的三分之一面积中,已发现17辆车,车辆大小不一,装饰豪华,做工甚为考究。这些车马葬按照郑国车马葬制的规矩,车轮被摘掉放在墓道两侧,另外一些放在夹道或平放在车厢上,马匹被杀死后平放在坑底,车体放在马匹之上。郑国车马坑的葬式和周围列国整车下葬,马匹在车辕以下有明显不同。随后,文物工作者在“中”字形大墓东50米处,又发现一座葬有22辆马车和数十具马骨的车马坑,它长10&;#8226;04米,宽8&;#8226;4米,深5米,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大的车马坑,被命名为一号车马坑。

  自2002年4月至9月,文物工作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对一号车马坑周围的240亩土地进行了普探,初步探明这里是一处大型贵族墓地,此地的墓葬和车马坑分布极为密集,整个墓地有墓葬3千多座,绝大部分为郑国墓葬。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共有6米以上的大型墓180座,其中还有15米以上的大型墓,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大中型东周时期车马坑18座。初步估计,整个墓地车马坑的数量要在这个数字上翻二番不止。这次发现的新郑墓葬群车马坑距今有近2800年,比秦始皇兵马俑坑早500多年,与秦兵马佣三坑面积相比,新郑墓葬群车马坑要多出5万平方米,目前,秦始皇陵共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处,而新郑墓葬群有3千多座大小不一的墓葬,规模与秦兵马俑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已探明的18座车马坑,大小可分为4种,其中位于“中”字形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形制最大,它长13&;#8226;5米,宽11&;#8226;5米,深7&;#8226;5米,面积是1号车马坑的二倍,目前正在发掘中。此车马坑的级别之高,规模之大,国内罕见。以前,史籍中关于车的记载很多,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实物,后人对其形状的注解各不相同。这次在郑韩车马坑中发现了多种车形,有可供二人躺卧的安车;也有供三人并排乘坐的中型车;还有威武庄严的依仗车;轻巧急行的狩猎车;粗壮结实的战车……,这些车的外观千差万别,图案多姿多彩,形态各不相同,用途多种多样,殉葬的方式也五花八门,为研究古代车马葬制,古车发展史及用车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在“中”字形大墓南墓道较浅的地方,还发现了七、八具成年人和小孩的骨架,从成年人的尸骨看,这个人两臂弯曲,手骨和腿关节偏大,象患有类风湿或大骨节病,经考证,这就是韩国为破坏郑人风水,埋在郑人墓地中的韩人。

  郑韩故城春秋墓葬群和大型车马坑的发掘,填补了郑国王陵墓地的空白,多个长宽在20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的发现,说明这处墓地内埋葬有多位郑国国君,是郑国王陵遗址,并确定郑国国君墓地是聚公族而葬的,是典型的集中公墓制。目前,郑韩故城内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起2O点2O中2O文2O网2O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郑国世系表《春秋》(公元前)

  (起6S点6S中6S文6S网更新时间:2007…4…12 19:55:00  本章字数:582)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姬友厉公之子806—771桓公陕西华县城关西街

  姬掘突姬友之子770—774武公

  姬寤生掘突之子743—701庄公河南新密市南王岗村

  姬忽寤生之子701昭君

  姬突寤生次子700—697厉公

  姬忽696—695昭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但姬忽之弟694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婴掘突之子694—680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突679—673厉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捷姬突之子672—628文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兰姬捷之子627—606穆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夷姬兰之子605灵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坚姬夷庶兄604—587襄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沸姬坚之子586—585悼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衮姬沸之弟584—571成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恽姬衮之子570—566厘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嘉姬恽之子565—530简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宁姬嘉之子529—514定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虿姬宁之子513—501献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胜姬虿之子500—464声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郑国世系表《战国》(公元前)

  (起6O点6O中6O文6O网更新时间:2007…4…12 19:56:00  本章字数:176)

  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姬易姬胜之子463—456哀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丑姬胜之弟455—424共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已姬丑之子423幽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骀姬已之弟422—396需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姬乙姬已之弟395—375康公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三章 西周十二诸侯 (五) 鲁国

  (起2Q点2Q中2Q文2Q网更新时间:2007…4…12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