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陵-第10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99年2月,元宏的女儿彭城公主嫁给了宋王刘昶的儿子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彭城公主在北魏宫中是最为美丽动人的,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难免会引起富家子弟的觊觎。冯润的同母弟、北平公冯夙垂涎彭城公主的美貌,一心想得到她,于是就三番五次求姐姐帮忙。冯润转求元宏,元宏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谁知公主与死去的丈夫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马上嫁人,即使嫁人,也不愿意嫁给冯夙这样的平庸之辈。当时元宏正在征南前线上,婚期已近,公主还是不愿意,冯夙准备强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彭城公主带着10几个奴婢逃出后宫,找到在前线的父亲,讲述了冯润和冯夙强迫自己婚嫁的经过及冯润与高菩萨淫乱的事情,元宏听后,又惊又鄂,他不敢相信自己那么热爱而对自己百般体贴的冯皇后会做出这种事情。而正在这时,冯润也因彭城公主去找父亲,害怕公主泄露自己的丑行,派了几个心腹以慰问为名到前线探听情况,其中一个叫苏兴寿的宦官把事情如实报告了元宏。于是元宏以“礼不伐丧”为由,撤兵回宫。途中,因忧愤交加,竟生起病来。元宏回到洛阳,马上逮捕了高菩萨等几个人。在元宏面前,高菩萨招认了一切。当天晚上,元宏派人将高菩萨等人押来,让他们在门外站成一排,然后又派人把冯皇后叫来,让高菩萨当着冯皇后的面,把他们的丑行抖落出来。完后,元宏高声对冯皇后说:“你们的丑事证据齐全,你也不必再作任何解释。现在只需要你如实交代你母亲妖言惑众,蛊惑人心,咒我快死的罪行”。原来,彭城公主出走后,冯润如坐针毡,想不出一点办法,就去找母亲商量,常氏毕竟见过世面,他马上派人去找了一个女巫,要女巫施法术,让元宏快快病倒。常氏向女巫许愿:“如果元宏能尽快归天,让冯润像文明皇太后那样临朝称制,我不惜倾家荡产来报答你”。冯皇后没想到这件事也被泄露出去,没有办法,只得也全部招认。不久,元宏就又离开洛阳,重新回到南征前线。元宏的身体本来就欠佳,经过这次刺激,他的身体每况日下。499年4月,元宏的病情加重,赶紧北归,走到谷塘原,元宏便离开了人世,年仅33岁。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族汉化的加深,孝文帝元宏以后,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元宏的弟弟、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6千,侍女500,一餐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超过了西晋石崇、王凯;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定有价钱,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几。他们征收租调时,恢复径尺、大斗、重秤。繁重的兵役及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的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北魏统治者除了加重剥削没有逃亡的农民外,多次检查逃户,搜捕逃亡的农民,加之连年的旱涝灾害,迫使农民起来反抗朝廷的暴政。只是在宣武帝元恪统治的16年间,就发生了十几次农民起义,其中,499年11月,幽州(今北京)人王惠定聚众起义,自称“明法皇帝”;506年春,秦州民众起义,定年号为“建明”;514年11月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起义,自号“净居国明法王”;同年,冀州僧人法庆自号“大乘”聚5万多大乘教徒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朝廷出动了10几万军队才将这些起义镇压下去。北魏初年,为了防止日益强大起来的柔然族的侵扰,朝廷在东起赤城(今河北张家口赤城县),西止五原(今内蒙古临河市五原县)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修筑了长城,以保证首都平城的安全。并在长城外围的要害处自西向东设置了怀朔(今内蒙古包头固阳县)、武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抚冥(今内蒙古集宁市四子王旗)、柔玄(今内蒙古集宁市兴和县)、怀荒(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御夷(今河北张家口赤城县)、六个军镇,后来又设置了沃野(今内蒙古临河市五原县)、薄骨律(今宁夏吴忠灵武市)、高平(今宁夏固原地区固原县)等西部重镇。在北魏迁都洛阳、柔然势力强盛之时,六镇俨然是北魏政权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显得极为重要,六镇的镇将和下属军官,都由鲜卑贵族担任,戍卒也以鲜卑悍兵为主,官兵都受到了优厚的待遇。后来,北魏军队大破柔然,北方战事骤减,尤其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魏统治者愈加把注意力投向南方,六镇的地位愈见低下。同时,随着鲜卑族族的封建化,鲜卑族内部发生了分化。随孝文帝元宏内迁的那批鲜卑人,形成了新的贵族集团。他们不仅排斥留在故地(指平城和六镇)的旧贵族,而且对同时随军南下的鲜卑平民士卒,也加以贬斥鄙视,称他们为“寒人”、“武人”。这些寒人和武人,不仅不能得到高官厚禄,甚至连小官也不让担任。另一方面,当时握有实权的朝臣,还克扣边镇将士的衣物粮饷,而各镇的士卒就成了边将们为补偿自己的损失而加倍巧取豪夺得牺牲品。这样就形成了鲜卑朝官贵族与寒人、武人、边兵;朝官贵族与边镇将官;边将与边兵,乃至朝官与朝官的矛盾。而其中受害最深、地位最低下的边兵与朝官、边将的矛盾最为激烈。523年,孝明帝元诩时,怀荒镇戍兵首先发难,攻杀了镇将于景。紧接着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事。这次起事不仅杀了镇将,还攻下了武川、怀朔两镇,而且建置了年号为“真王“,直接把锋芒指向北魏王朝。一时各镇戍兵纷纷而起,关中的敕勒族酋长胡琛在高平镇人的推戴下起兵,自称高平王;秦州(今甘肃天水)人莫折大提杀死刺史,自称秦王,莫折大提死后,其子莫折念生称天子,兵势更盛。继而起事的还有,南秦州(今甘肃成县)的氐人张长命,凉州的于菩提,秀容(今山西忻州市)的优乞莫于,南秀容的万俟乞真,营州(今辽宁朝阳)的就德舆,还有夏州、汾州、关中等地的各族人民都纷纷起兵。在这些起义军中,要数破六韩拔陵和莫折大提两部最为强大,影响也最大。525年,北魏在柔然可汗阿那瓌的帮助下,打败了破六韩拔陵,俘虏起义军20多万人。朝廷将这些人遣送到内地,让他们在冀州(今河北冀县)、定州(今河北定州)、瀛州(今河北献县)境内“求食”。结果,六镇降人又与当地人结合起来,再度起事,出现了杜洛周和鲜于修礼、葛荣所领导的两大起义军。
这次由六镇戍兵为首义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把矛头直指北魏王朝,大大加速了北魏王朝崩溃的进程。但是,这次起义与一般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具有较鲜明的兵变性质。六镇起义前期的主要力量是戍兵和军镇的附属人口,后期则是寻求生存的流亡者。他们本来就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者,在起义过程中,他们漫无纪律,显示出了很大的破坏性。特别是后期,更以杀戮掳掠为事。所以,六镇起义在给北魏王朝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严重地摧残了老百姓。在起义将领之间,不仅相互攻杀,而且有不少人迅速转入统治者的营垒,成为某些谋求取代北魏政权的军事集团的中坚力量。如后来肢解北魏王朝,建立北齐、北周王朝的高欢、宇文泰,他们都是原起义军中的人物。在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的的时候,各边镇的豪强集团也利用当时的混乱局面,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肆州北秀容(今山西忻州市)契胡族部落酋长尔朱荣,趁混乱之机,讨伐和兼并了许多小的部落,又聚集边镇豪强和流民,势力发展很快。因参与镇压六镇起义,被迁升为车骑大将军、大都督。528年4月,把持朝政达十年的胡太后效法冯太后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另立元宏的曾孙、年仅三岁的临兆王元宝月之子元钊为帝,还想垂帘听政。当时驻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名,进军洛阳,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将胡太后及幼主、王公大臣等二千余人杀死,立孝明帝叔叔、彭城王元勰的儿子、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控制了朝政。530年9月,不愿做傀儡皇帝的元子攸杀死了尔朱荣。12月,尔朱荣的弟弟、时任侍中、领军将军的尔朱世隆和尔朱荣的侄子、时任中军将军、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的尔朱兆举兵南下,攻克了洛阳,俘虏了元子攸并将他带回了晋阳,10几天后,元子攸被缢死在晋阳三级寺。随后奉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南安王元桢之孙元晔为帝。531年2月,尔朱世隆等认为元晔在北魏宗室血统中本枝疏远,因而废了元晔,改立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元恭为帝。
尔朱氏是一个野蛮的家族,元恭即位后,尔朱氏有八8人自封为王。他们各自为政,肆意盘剥。曾参加过六镇起义和河北起义的三州六镇兵民,起义失败后,被迫迁到山西一带的人数有一、二十万。这些流民深受尔朱氏集团的压迫,加之山西地区连年霜旱,生活非常困苦,因而不断有人武装反抗。时任元恭朝廷侍中、柱国大将军的尔朱兆与亲信都督、时任晋州刺史的高欢商量对策,高欢说:“恰当的办法就是选择可靠的人来统帅他们”。尔朱兆同意高欢的意见,于是就让高欢统领流民。随后,高欢又请求让他率流民去太行山以东地区就食。尔朱兆的幕僚们提醒尔朱兆不要将三州六镇兵民交给高欢,否则高欢如龙的水,必将形成一股不可驾驭的力量。尔朱兆不听众人劝告,同意了高欢的要求。果然,高欢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得到了当地豪门大族的支持,与尔朱兆决裂。531年10月,高欢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章武王元融之子元朗为帝,高欢自任丞相、大将军等职。532年3月,高欢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大破尔朱氏联军。4月,高欢进入洛阳。元恭被废,将他囚禁在崇训佛寺。一个月后被毒死在门下外省。史称他为“前废帝”、或“节闵帝”。后来,高欢觉得元朗是宗室远支,不能再当皇帝,可当时宗室诸王大都逃匿,难以搜求,只有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藏于农家田舍,高欢派人将他找来,立他当了皇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任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封食邑十五万户,坐镇邺城,遥控洛阳。元朗以血统疏远被废后被封为安定郡王,11月,元朗被杀,葬在邺城西南野马冈。元修被拥立为皇帝时已经23岁,血气方刚,不甘心当高欢的傀儡皇帝,他任命高车族人、原尔朱荣的部将斛斯椿为侍中、骠骑大将军,让斛斯椿筹划扩充禁卫武装,斛斯椿也经常以随元修游猎为名训练禁卫军。元修还想利用拥兵关陇的高车族人、尔朱氏旧部、时任雍州刺史、关西大行台的贺拔岳为势援,任命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为荆州刺史(治穰城,今河南邓县)。元修又在关中扶植时任夏州刺史宇文泰的势力等方法以对抗高欢。534年初,元修借故杀了高欢的亲信、司空高乾,高乾的两个弟弟高昂和高慎投奔了在邺城的高欢。不久,依附高欢的鲜卑族人、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杀死了雍州刺史贺拔岳。于是,元修与高欢的关系日渐紧张。5月,元修采纳了斛斯椿的谋议,下诏征发河南各州兵马,声称要亲率大军南伐萧梁,实际上是企图向北攻袭晋阳的高欢。7月,元修在洛阳城北郊,诏命贺拔胜率部行动。高欢虽然在晋阳,却很了解洛阳的政局底细,他知道,元修受贺斯椿等人的怂恿,盛暑征兵,民心怨恶,士气肯定不壮。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他率领20万大军分路南下,宣称要去讨伐南方的萧梁和关中,荆州的地方势力。军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高欢击溃了斛斯椿的弟弟、豫州刺史斛斯元寿等部,继续南下。贺拔胜兵败逃奔了萧梁,元修见败局已无法挽回,于是放弃洛阳逃往关中,投奔了在长安的宇文泰,高欢进入了洛阳。10月,高欢又拥立年仅11岁的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并将都城迁到了邺城。元修到了长安,宇文泰也只把它当作傀儡皇帝,元修非常不满。534年冬天,宇文泰毒死了元修,另立北魏宗室元宝距为皇帝,建都长安。元修的尸体被收敛在草堂佛寺,10多年后,才被葬在云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30公里,确切位置已不可考)。史称迁都邺城的魏王朝为东魏,建都长安的魏王朝为西魏。北魏王朝至此分裂。
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珪386年建国至孝武帝534年被杀,共历15帝,149年。
【北魏皇陵】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