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我用一生去寻找-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行为的基本动机,每天都有效果,你怎么会遗忘它和背弃它呢?有远大理想,但具备务实的行为能力的人,我称之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多年来希望达到的境界。我希望从小事做起,有耐心;我的手会带电,我做的每一件事,哪怕它再小,都会因被注入了理想而熠熠生辉。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一直坚持做着一个小心翼翼的改良者,并从中获得持久的乐趣。那种狂飙式的、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企图一举推翻现存世界,马上实现其系统的、宏大的、乌托邦式社会,其代价也许是大规模的流血和死亡。在历史中有很多案例证明,真正持久有效的并不是狂飙式的革命,而是缓慢细致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着的改良活动。看看我们今天的生活,短短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亿万默默无闻的改良活动汇聚成的伟大成果。我相信在自然状态下,人都是善良的,寻求幸福快乐是人生而具有的动机。最自然的人,就是最好的人。从这个前提去看,理想世界并不是改造自然的人去适应什么观念后的结果,而恰恰相反,应该去解决那些扭曲人的种种问题,恢复到自然状态。如果我们认为所有人都自然了,都幸福快乐了,就是理想世界了,那么它的确并非在遥远的未来,而是被扭曲和被遮蔽在现实中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像一个矿工一样为执著于现实,挖开渣滓,淘出金矿。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比空怀理想坐着不动重要。我天天工作,汗流满面,精神和体力的充实都相得益彰。生活到了妙处,犹如瑜伽的身心合一,这是在行动中的幸福,是我们幸福感的最大来源。
第97节:科学和信仰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1)
科学和信仰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
唯有走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人才有确定感。
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只能独行,任何的盲从最后只能变成毫无意义的起哄,这不是探求真理的态度。真理只有一个,只要我们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无论你是从哪条路上走来,最后一定会走到一起,相聚在真理的脚下。
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别人的观点全是错的。比这更可怕的是情绪失去控制,失去了理智,最终将无法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错误的言行都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绪失控失去理智的行为甚至可能给我们带来终身的后悔。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真理也只有一个,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探讨,只要本着真正探求真理的精神,最后都会殊途同归。找到唯一的真理,找到真相,达成一致和统一,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谐。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冲突、不和谐,甚至战争,根源都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方式和走的路是对的,别人的方式是错的,由此产生了分歧和冲突。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人离真理越来越远。据我所知,现在世界上存在两种很大的分歧,一是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分歧;二是宗教各个派别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后者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
科学的目的是探求事物的真相,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发现真理。科学采用〃发现〃的方式,通过发现各个事物之间的规律来达到接近真理的目的。而宗教信仰是用〃启示〃的方式。如果只承认用〃发现〃的科学方式探求出的真理,而不承认用〃启示〃的宗教方式得出的真理,人们一定会陷入没有信仰、失去方向的极端物质主义的泥潭。世界上有许多现象是科学的方式难以解释的,例如,〃爱〃、〃快乐〃,无论用什么样的科学公式和定理都很难表达清楚,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时刻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得不相信,除了科学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事物存在,而信仰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和接近我们所处的世界。
第98节:科学和信仰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2)
但是宗教一旦陷入迷信就会变成不尊重科学、排斥科学的幻想,甚至成为装神弄鬼的闹剧。如果承认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我相信,这个真理不可能在宗教上是正确的而在科学上却是错误的,反过来也一样。有位圣人叫阿博都·巴哈,他说了下面一段话,非常明确地说明了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如果宗教的信仰和观点与科学的标准是相对立的,那它就只是迷信和幻想,因为知识的对立面是无知,而无知导致迷信。毫无疑问,正确的宗教和科学是一致的,如果发现某个问题与真理相抵触,我们就不能相信和信仰它,除了使人迷惑和动摇之外它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用科学和宗教两个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会更接近真理和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只注重用科学的方式去探求真理,就会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观察外面的世界,向外看;如果只用启示的方式探求真理,整天冥想、静坐、祈祷,只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神奇力量给自己的启示,就会忽略了身外的存在和变化。科学和宗教信仰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是一只鸟的两个翅膀,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两者要平衡发展才能达到和谐。近百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应该有坚定的信仰,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去约束自己。我们不可以忽视信仰这种神奇的力量对我们进步的影响。前几天,我与国家宗教局的领导见面,请教中国目前宗教的现状。她告诉我一个故事,让我非常吃惊。她说,在《圣经》中有一段亚伯拉罕杀子祭上帝的传说。在中国河南的农村有一位农民真的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要祭上帝。这完全是出自迷信和愚昧的行为,是在信仰真空的状态下出现的悲剧。也有人见山拜山,见水拜水,敬拜越来越多的形式和礼仪,而忽视了对神圣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对真理的探求。
目前,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更多的是采用科学的方式,对信仰启示的方式关注得远远不够,有一些启示的方式还是2000年前留下来的最原始的方式。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在进步,探求真理的方式也应该随着进步,2000年前的方式一定不适应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了。
第99节:我们是什么,我们去哪里
我们是什么,我们去哪里
在我们的知识分类并未明晰的时候,绝大多数知识,包括哲学、艺术、科学等等,都包含在宗教体系里。那时候寺庙和教堂,就是唯一的学校;传道者就是启蒙者,既传播着上帝的知识,传播着爱的学问,也传播医学与生产知识。然而,所有的知识都只有一个核心,就是回答人为什么是人的问题。
人为什么是人?与神有什么关系?与动物有什么不同?千百年来,无数圣贤反复讨论,终于从人有灵性、有接近伟大进步的创造力、有谋求大多数人幸福的爱心、有理性的决断力和情感的驱动力等各个方面设定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定义。实际上我们所获得的最终信仰,就是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定义。在这个伟大的、终极的信仰里,我们是什么,得到了回答;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得到了解释。我们不再迷茫,我们有了明确的人生,这时候我们才能安心面对生活,才可能去拥有幸福。
但是我们经常忘记了信仰的本质,陷入了迷信。我们可能迷信教规,成为教条主义者;我们可能迷信偶像,成为偶像崇拜者。科学本来是迄今为止最具理性思维的范畴,是破除教条的先锋,寻求无穷宇宙之谜的利器,却也有可能成为新的迷信。迷信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本质上都是人们在信仰的道路上误入了歧途,让自己变得迷茫无知、瞒心昧己。其实,真理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是通过信仰的道路,还是通过科学的道路,只要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总会在真理的面前相聚。但如果方向出了问题,无论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还是在信仰的道路上,都不可能认识到真理,也不可能到达真理的面前。信仰和科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追求真理,两者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了矛盾,那一定是一方有错,甚至两方在方向上都出现了错误,走入了迷信。所以说,在信仰的道路上误入歧途会产生迷信,在科学的道路上误入歧途也会产生迷信,而探求真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破除迷信的过程。
我们这一代人受科学的影响比受信仰的影响更大,有时片面地强调科学的力量,也会给我们带来迷信。这种迷信比信仰带来的迷信更多,危害也更大。其表现就好像瞎子摸象一样,只了解、承认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有限的东西,对未知的领域、无限的东西缺乏认识,也缺乏敬畏和探索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本身也是违反科学的。
第100节:物质是速朽的
物质是速朽的
几十年来,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工程师,也包括优秀的商人,掌握了物质世界的规律,发明了高效工作的工具和方法,创造了物质财富。这几十年来物质财富的积累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等于过去上千年财富的总和。
但我们的精神进步却十分缓慢。伟大科学家层出不穷,伟大的哲学家少之又少;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宗教和意识形态却墨守成规,仍然充斥着迷信、愚昧,甚至黑白颠倒。也有人发出呼吁,但这呼吁还被大家看成是虚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因而也得不到多少响应。从个人的人生轨迹来看,多数人都表现为从追求物质到走向追求精神享受的过程。你大学毕业,最需要的是物质基础,因此你努力挣钱,以此实现经济独立,提高生活水平。满足生存之需,是人生的第一紧迫之事。从求生存的第一个行为开始,你就有被迫之感。一个人因为肚子饿而吃到一碗饭,这碗饭解决了问题,也可以认为这碗饭给了人幸福。但这碗饭的幸福感并不充沛,因为一碗饭能满足的仅仅是肠胃快感而已。人们意识到自己需要更高层次的幸福,而更高层次的幸福需要从精神需求的满足中获得。
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感觉自己饿不死、生病也能去医院看,日常生活可以保持一定的水准,这能够给人安全感,但安全感仅仅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一个较低层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发工资的时候大家是快乐的,但这时的快乐却没有花钱的快乐多。购物、吃喝,或者颇有创意地为自己买一个小礼物,都是很快乐的。从物质财富的使用中去开发快乐,寻找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更多的人开始阅读,开始旅行,开始欣赏艺术作品。无论哪一种精神活动,开始的第一步都是要令自己从纠缠于物质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获得放松。因为有了这个放松,所以有一种闲适感。相对于日常工作的〃正事〃,所有的精神追求活动都是闲适的。正是因为这种闲适,这种闲适的自由感,令精神追求的活动一开始就获得一种幸福。
精神享受绝不同于物质享受,因为物质享受会受限于物质本身的数量、质量,而且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会进入无底泥潭,是很累人的事。说到底,物质是速朽的,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而精神享受是无穷的,人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追求带给人的愉悦是无止境的。精神享受的无穷性来自于内心无限的潜力,那种来自内心的启发,会带给人更多光明、更多喜悦。这正是精神享受的真实乐趣。
第101节:精神是永存的
精神是永存的
物质是可分的,是可以转化成别的物质;精神是不可分的,是永存的。作为物质的人只有一生的时间,大多只有几十年,最长也不过一百多年;但作为精神的人,他的精神可以世世代代经久不息。所以塑造我们的精神比塑造我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
通过学习和服务可以让人的精神进步,也只有精神进步了,境界提高了,才能够看到和体会到美好的事物。可以欣赏音乐的美妙,可以欣赏到画面的美好,可以看到别人优秀的品质和身边美好的东西,可以发现美,并欣赏美。对我们这些盖房子的人来说,才能发现优秀的设计和创意,并为此欢欣鼓舞。在发现和看到别人美好的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会逐步让自己变得耳聪目明,也会让自己越来越有创造力、理解力和自己动手创造美好事物的执行能力。没有精神的进步,一定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就像睁眼瞎一样,美好的事物摆在面前也没有任何的感受。精神颓废的人不会有任何创